【中南民族大学2021综合贴】
携手共生同心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0
2021年01月02日 11点01分 1
level 10
回顾过去一年科研方面的奋斗成果
1.我校成立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
2.药学院付海燕杨小龙教授团队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850.73万元资助
3.李金林、王立课题组在费-托合成催化剂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4.国家自科基金1项重点10项面上13项青年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1重大3重点15一般4青年
社科后期3项 优秀博士课题论文1项
思政课题2项
教育学单列课题1项 艺术类1项
2020国家社科课题一共收获31项
5.按照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组织管理的有关规定,科技部组织完成了2012—2015年度立项的91个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项目的综合绩效评价工作。我校与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共同承担的项目“武陵山区生物多样性综合科学考察”取得了显著成效,验收结论为“优秀
6.科技部公布2020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重点专项(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专题任务)立项结果。我校作为合作单位,分别承担了“基于大数据技术文物安全综合信息应用平台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和“不可移动文物安防(防盗、防破坏)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项目各1项课题,获资助经费547万元。这是我校继“中医药现代化”重点专项课题之后再次获得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
7.我校20项科研成果荣获第十二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2021年01月02日 12点01分 2
level 10
湖北省新时代考古学建设共同体
会上,陶宏宣读了湖北省新时代考古学建设共同体理事会名单。湖北省新时代考古学建设共同体理事会由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韩进任理事长,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赵凌云、中南民族大学党委书记边境、湖北大学党委书记谢红星、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沈壮海任副理事长,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党委书记刘礼堂任秘书长。
在国家文物局、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指导下,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湖北大学紧密合作,成立湖北省新时代考古学建设共同体。湖北省新时代考古学建设共同体将运用系统思维推进新时代高校考古专业建设,努力建设成为政府、高校、地方、企业之间,围绕高质量考古学专业建设的资源汇聚平台、联动发展平台、质量提升平台和立德树人平台。
2021年01月02日 12点01分 3
level 10
创造条件成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学院,探索成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学部,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本、硕、博三个层次人才,更好地为推进民族工作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服务。
建好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二级学科,进一步凝聚学科发展方向,整合学科队伍力量,为设立中华民族共同体一级学科及其下马克思主义民族共同体理论及其中国化、中华民族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与实践、民族事务治理二级学科创造条件,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学科专业支撑。
2021年01月02日 12点01分 4
独设学院很有魄力,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对民族类院校来说还是很有优势的,争取进入全国第二批基地名单
2021年01月02日 13点01分
@上帝的卤煮 还开通了个专门的网站,不过资料还没传上去,不过的确研究院师资很强
2021年01月02日 13点01分
@上帝的卤煮 啊第一批没进啊
2021年01月02日 13点01分
@山竹蒜瓣脆🐑 没进 第一批华中科技进了,全国一共15所
2021年01月02日 14点01分
level 1
太牛啦能搜集这么多资料,中南民大马上也要70周年校庆啦
2021年01月02日 12点01分 5
民大智库很多,ctti来源智库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中特研究中心。其他依托民委和湖北民宗委的很多
2021年01月02日 12点01分
民大省部级的社科平台大概在24-26个,这些基本都有有智库功能
2021年01月02日 12点01分
level 10
各大民族院校期刊都为单月,应该是去年在北方民族大学召开的期刊会议所达成的共识。
2021年01月03日 00点01分 7
还赠刊,顺便填了自己的邮箱哈哈哈哈
2021年01月03日 03点01分
level 10
12月28日上午9时,武汉市义务教育托管项目推进工作会议暨中南民族大学托管工作2020年度总结汇报在教育学院15号楼733会议室举行。武汉市教育局李奇兵处长、光谷实验小学孔德勇校长、光谷二小贺清文校长、光谷实验中学马国新校长以及两所受援学校校长应邀参加了会议。中南民族大学科发院覃瑞院长、教育学院全体班子成员以及参加托管项目子项目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项目总负责人康翠萍院长主持。
会上,覃瑞院长致辞并讲话。他表示,此项目能有效实施,是武汉市教育局对我校教育学科的充分信任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教育学院项目组成员辛勤努力的结果。未来进一步推进,对高等教育服务于地方行业产出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总负责人康翠萍从年度方案设计、各项工作进展、托管项目成效启示以及2021 年工作设想等四方面向与会人员作了总体汇报。同时,五个子项目负责人及相关成员分别就学科教学质量提升、校园文化建设与办学理念、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信息化运用与建设等方面依次详细汇报。
会上,受援单位代表安山中学和关山小学分别就未来建立长期稳定的校校合作机制提出了具体需求,特邀协作单位——光谷实验小学、光谷第二小学、光谷实验中学对项目实施予以指导并提出许多有益建议。
最后武汉市教育局李奇兵处长以“认真辛苦”“及时充实”“承前启后”高度评价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的托管工作,并以“五个优化”“一个提升”为目标,从教师队伍建设、优化管理发力和教育质量提升三个方面分别对委托单位和托管单位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下一阶段应努力的方向。
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参与武汉市义务教育托管项目工作,是为落实“发展更公平更有质量教育”、全面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任重而道远,教育学院将以点动带线动的工作方式实现质量提升和‘五个优化’总体目标,为服务区域基础教育发展做出努力。
2021年01月05日 02点01分 8
level 10
探索湖北省高质量教育发展的新思路、新目标、新举措、新任务,探讨区域性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关键问题和解决途径,2020 年 12 月 30 日湖北省教育学会举办2020年高端论坛,专家们汇聚在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为探索区域性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献计献策。
本次论坛由湖北省教育学会主办,中南民族大学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承办。湖北省教育学会领导及学术委员会部分成员到会并讲话。中南民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杨胜才和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宋发军出席论坛,我校教育学院全体班子成员及部分师生参加了会议。
论坛开幕式由湖北省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学院院长康翠萍主持,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宋发军致欢迎辞。他在向与会专家介绍了中南民族大学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和教育学院学科建设情况之后,对湖北省教育学会的大力支持和指导表示真切感谢,并预祝论坛圆满成功。
论坛从区域性教育存在的问题、现状以及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面临的困境进行热烈而充分的讨论,专家们普遍认为,在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之际,如何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新生态是关键。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它需要多主体多层次力量的共同参与,更需要从建设目标到政策措施、从教育体制到运行机制、从建设目标到资源保障等多方面的协同发力。
最后,湖北省教育学会会长王坤庆作总结发言,他回顾了各位专家的主题发言内容,结合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理路探究和办学实践,强调教育学人需要“抬头看路”和“埋头拉车”兼顾,既要仰望星空,明确教育发展方向,又要脚踏实地出真知,为教育研究提供范例。
2021年01月05日 02点01分 9
level 10
原法学院副教授孙卫华老师已经转入马克思主义学院
孙卫华,男,河南固始人,中国哲学博士后,哲学博士,马克思主义专业硕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政治哲学、明清哲学。主持有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面上项目、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项目等各级各类课题十一项;发表论文近三十篇,专著两部。主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等本科生、硕士生课程。
孙老师1社科一般1社科青年 学术成果还是很棒 上个月还去了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参会
2021年01月07日 03点01分 10
比在法学院对口
2021年01月07日 06点01分
@星空书院 以前是哲学硕士点的,哲学硕士点撤了之后,2个硕导一个转向了法理学,一个去了马克思主义学科
2021年01月07日 07点01分
@啵啵乌龙奶盖🔥 把哲学撤了挺可惜的,再重建可能要十年后了
2021年01月10日 02点01分
@星空书院 我推测不会重建哲学了,最大的可能是在马论博士点获批后,建设二级博士点马克思主义哲学
2021年01月10日 03点01分
level 10
为了更好的动员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工作,切实发挥学院两个学术工坊的平台作用,我院于2020年12月29日上午在体育学院荣誉室召开了“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基金项目申报专家论证会”,邀请了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易新涛教授、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李然教授、经济学院王祖山教授、教育学院李永副教授作为本次论证会专家,对我院6名拟申报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老师递交的申请书进行论证,并充分讨论了项目申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注意事项,现场反响热烈。
体育学院在2021年会有六位老师申报国家社科基金
目前的院长郝家春教授是一位科研型领导。在2020年中了国家社科一般项目
2021年01月07日 08点01分 11
level 10
2007年筹办的民族药物研究中心,如今已经是学校理工科研究重要的力量
2021年01月07日 13点01分 13
差不多同时期,西南投了青藏基地,累计十多亿了,产出就很尴尬
2021年01月07日 16点01分
level 10
据中国知网发布的2020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数据显示,我校学报人文社科版复合影响因子为1.647,比上一年度的1.159提高了42.1%,并进入影响力指数第一集团(Q1区),在637种社会科学综合期刊中,影响力排名全国第55位,位次由原来的前16%进入到前8%,在“民族学”类期刊中稳居第3。学报自科版影响力在全国280种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综合类期刊中排序位居第96位。
据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发布的《RCCSE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显示,我校学报自科版首次、学报人文社科版连续6次入选“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等级”。
2021年01月08日 09点01分 14
level 10
厦门大学贺昌盛教授已经加盟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并且在2021博士招生简章中显示其招收中国现代文论方向博士,贺教授是王兆鹏教授的学生
贺昌盛(1968- ),男,湖北省十堰市人,2002年于武汉大学中文系获得文学博士学位,2002-2004年于南京大学文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为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论及文艺学学术史研究,已在《文学评论》、《新华文摘》、《学术月刊》等各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项目《晚清民初“文学”学科的学术谱系》及重点社科项目《中国现代文学基础理论文献的整理与研究》的研究工作,参与多项国家及教育部社科研究项目。已出版专著《象征:符号与隐喻》、《想象的“互塑”》、《晚清民初“文学”学科的学术谱系》、《现代性与国学思潮》、《性想像的空间》等,译著《华语圈文学史》(藤井省三著),参著《中国西部现代文学史》、《中美文学交流史》、《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等,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基础理论与批评著译辑要》、《文与现实》及“国学思潮丛书(四卷)”等。
2021年01月08日 11点01分 15
level 10
2021博士招生简章相比20年的进步与不足
文艺学二级学科博士点目前设有“文学理论与批评”、“中国现代文论”两个研究方向。
增加了中国现代文论方向,招生老师就是贺昌盛教授 但同时也有不足
现有教师7名,其中教授4人,博士生导师2人
现有教师8名,其中教授5人,博士生导师2人
博导数量没有变化,应该是彭修银老师年事已高,不带博士了
2021年01月08日 11点01分 16
level 10
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
本学科现有教授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
本学科现有教授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人
不知道哪位老师晋升为博导
2021年01月08日 11点01分 17
1 2 3 4 5 6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