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两忘烟水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7
Maple梁 楼主
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万变不穷之妙用。立业建功,事事要从实地着脚,若少慕声闻,便成伪果;讲道修德,念念要从虚处立基,若稍计功效,便落尘情。好丑心太明,则物不契;贤愚心太明,则人不亲。士君子须是内精明而外浑厚,使好丑两得其平,贤愚共受其益,才是生成的德量与人者,与其易疏于终,不若难亲于始;御事者,与其巧持于后,不若拙守于前花开花谢春不管,拂意事休对人言;水暖水寒鱼自知,会心处还期独赏。闲观扑纸蝇,笑痴人自生障碍;静觇竞巢鹊,叹杰士空逞英雄。看破有尽身躯,万境之尘缘自息;悟入无坏境界,一轮之心月独明。木床石枕冷家风,拥衾时魂梦亦爽;麦饭豆羹淡滋味,放箸处齿颊犹香。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居官有二语曰:"惟公则生明,惟廉则生威"。居家有二语曰:"惟恕则平情,惟俭则足用"。色欲火炽,而一念及病时,便兴似寒灰;名利饴甘,而一想到死地,便味如咀蜡。故人常忧死虑病,亦可消幻业而长道心。 
2005年12月15日 07点12分 1
level 7
Maple梁 楼主
吾人适志于花柳烂漫之时,得趣于笙歌腾沸之处,乃是造化之幻境,人心之荡念也。须从木落草枯之后,向声希味淡之中,觅得一些消息,才是乾坤的橐籥,人物的根宗。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地宽天高,尚觉鹏程之窄小;云深松老,方知鹤梦之悠闲。    ○忽睹天际彩云,常疑好事皆虚事;再观山中闲木,方信闲人是福人。    ○鹬蚌相持,兔犬共毙,冷觑来,令人猛气全消;鸥凫共浴,鹿豕同眠,闲观去,使我机心顿息。    ○闲观扑纸蝇,笑痴人自生障碍;静睹竞巢鹊,叹杰士空遥英雄。    ○鸟惊心,花溅泪,怀此热肝肠,如何领取得冷风月?山写照,水传神,识吾真面目,方可摆脱得幻乾坤。    ○芳菲园圃看蜂忙,觑破几般尘情世态;寂寞衡茅观燕寝,引起一种冷趣幽思。    ○芦花被下,卧雪眠云,保全得一窝夜气;竹叶杯中,吟风弄月,躲离了万丈红尘。    ○居轩冕之中,不可无山林的气味。    ○古人闲适处,今人却忙过了一生;古人实受处,今人又虚度了一世。总是耽空逐妄,看个色身不破、认个法身不真矣。    ○闲中不放过,忙中有受用;静中不落空,动中有受用;暗中不欺隐,明中有受用。  自然界并没有永恒的春天。于是,常人也就有了恨好花不常开的遗憾,有了怨美景不再来的叹喟……遗憾、叹喟,复遗憾、复叹喟,无穷尽。   洪应明则想到了另一方面。因为他看到了花卉柳木的艳丽、笙乐歌舞的喧闹,都是脆弱而又短暂的。倘若人们得意忘形地沉缅于其中,就会陷入自然的虑幻境象中,就会被放纵的念头所缠扰。   因此,他主张人应学会摆脱诱惑,学会在树木败落、花草凋零之后,在宁静的环境中,从清淡的食物里,寻到一些有益的启示,以领悟宇宙发展的依据和做人的根本。   于是,在本文开始所综列的一系列冷艳的对句中,人们得以领略了洪应明在自然之中的冷眼观察、冷静思索和悠闲的身心佳境:   不再因受宠而惊喜,不再因受辱而惊惧,眼睛,只是看着庭院四时的花开花落,悠闲;不再因升迁而得意,不再因贬谪而失落,思绪,恰似天边那些卷舒聚散随缘的云朵一样,自在。   相比大地的宽广、云天的高远,方悟大鹏的行程尚属窄小;看看云的幽深、松的苍老,才知仙鹤之梦确实悠闲。   忽然看到天边彩云的散匿,就怀疑人间所谓的好事福音,尽属虚幻;再去观看山中被人遗忘的闲木,才信人间的悠闲者,确是有福之人……   为什么看到山中的闲木,就会想到人间的悠闲者确是有福之人呢?   老庄的思想意识在其中起了大作用。   如庄子就曾面对过惠施所提到的一个问题:我有一棵大樗树,它的树干木瘤盘结、小枝折扭弯曲,根本不可能被木匠们锯裁规矩,所以它就成为了闲置路边的无用闲木……   庄子的回答是:你愁这棵大樗树无用,你为何不将它种在广阔的旷野?这样,人就可以随意地漫步在树旁,逍遥自在地躺在树下。想想,樗树正因无所可用,才不致于受到刀斧的砍伐侵害啊!   庄子就这样通过无用的闲树能长成参天大树,而有用的树则必遭砍伐的现象,多次说明了常识认为恶无用之材,实质所具有的大用处。   在这种认识基础上,洪应明之所以欣赏鹤梦的悠闲,推崇悠闲的人生,全是因闲木、闲鹤、闲人能全其天真,能远避祸害,从而也就得以尽享天年——所谓“死于安乐”之故。   因此,他就轻落自然中的那种种毁身害命的争斗、损性失趣的忙碌:   鹬啄蚌肉,蚌则合闭其壳,以钳鹬嘴,两者相争相持不下,终都被渔翁擒得。因兔被猎尽,再无用武之地的猎狗,就被猎人烹而食之。再闲看那因趋光而猛扑窗户纸的苍蝇,忙忙碌碌,却出不得窗外;静观那争逐巢窝的鸟鹊,彼此争强好胜,也只是徒费气力而已……   于是,反观自身,个人心中的那种种急功近利的勇猛气概,也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那种种机巧的心计,也就猛然地平息了。回眸人间,可笑那些无知人,往往自己堵塞自己的思路,自寻烦恼;可叹那些杰出者,往往逞强好胜,终归也是南柯一梦归于空。 
2005年12月15日 07点12分 2
level 7
Maple梁 楼主
  褒扬闲与和,贬弃忙与争,突出地表明了洪应明的那种隐士的心态。   从此出发,他对杜甫的那种“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激烈情怀,也表示怀疑,因为这种情怀会妨碍人们领略那冷俏的清风明月的意趣。   因此,他只愿悠闲地看着鸥与凫(野鸭)相安无事,共同沐浴在碧水清波中,看着鹿与豕(猪)相睦无争,共同栖息在一个地方。他只愿在山水中流连,了悟人生的真相,不受虚幻假象的蒙蔽。他只愿在种植了芬芳花草的园圃,闲看蜜蜂的忙碌;在清静的茅屋,观看燕子的安卧,从而得以看破人情的冷暖,世态的炎凉,得以产生缕缕丝丝的冷趣幽思……   他也就赢得了身心的闲适自在,即使是盖着填充着芦苇花絮的芦花被(为粗陋卧具),纯净的雪云依然在梦乡飘过,清明纯净的心境(夜气)在被窝中得以保存;拿着盛有竹叶青(酒名)的酒杯,以清风明月为题吟诗,悠闲自在地脱离了繁杂喧嚣的俗世凡尘。   自然中的鱼鸟花木,带给人的感受太多也太深了。所以,洪应明的这种认识或可视为归结——即使成为了坐轩车、穿冕服的士卿大夫,也不可抛弃与忘怀了山野林间的意趣意味。   人活世上,闲适与忙碌是其中的两极。在这方面,古人得益于闲适,从而在精神世界上有实在的领受——读读《老子》、《论语》、《庄子》和各种佛经……百十代过去了,我们还能领受着其中智慧清风的荫凉。而洪应明时代的“今人”,与我们不少的现代人,境遇却还是一样的,忙忙碌碌地过了一生,总是耽空逐妄,既对种种时过境迁的现象看不破,也在终极精神的追求上留下了空白,多少也就虚度了一世。   所以,在人生闲与忙、静与动、暗与明的两极中,洪应明提出的理想态是:在闲适中能不放纵,在忙碌中有受用;在宁静中心不落空,在运动中有受用;在暗室中不欺隐自我,在明堂大众中有受用。   面对木落草枯、花开花落、鹤梦悠闲……油然而生的是一种秋的思绪;人生的闲适、逍遥、豁达、超脱……则是一种秋的智慧。   这种思绪,这种智慧,具有浓厚的出世意识,偏于消极,此乃一方面。另一方面的启迪也是存在的,那就是说逍遥闲适,也是对人生的一种珍惜与肯定,它能使人更投入自然,所谓“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苏东坡语),能使人以自我之心去体悟自然,能使人在鱼跃鸟飞、花繁木盛中寻到自然的启示,从而得以超然物外,得以静观世界,进而参悟人生、逸远淡泊、悠然忘我……   挚爱自然美的法国雕塑家罗丹,曾留下这样一句名言:大自然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乏能发现美的眼睛。依据此语的模式,再重温洪应明在鱼鸟花木前的颖悟认识,笔者想说:大自然中并不缺哲理,而是缺乏能发掘并颖悟大自然的哲理的心灵。   在结合我们的时代来论,有统计数据表明,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或人均年纯收入达到500至800美元时,整个社会就会进入休闲消费的急剧扩张期,人们将拥有相当的消费欲望、消费能力和闲暇时间来从事休闲消费。   截至2001年,国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860元,已在800美元之上,而东部沿海地区4亿人口的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显然,就相应的指标来论,国内城市已进入了休闲消费的急速扩张期。更有专家预测,在未来15年内,发达国家将相继进入休闲时代———以美国为例,其国民的1/3时间和2/3的收入是用在休闲娱乐上的,而发展中国家也将紧随其后。与此相应的景象,就是我们看到了黄金旅游周、体育健身、文化娱乐等等的火爆,领受到了诸多第三产业的方兴未艾。   对于我们个人而言,休闲与工作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却也是不易达成平衡的。   在农业社会乃至工业化的时代,汗滴禾下土,唧唧复唧唧,身体的劳作与劳累是生存的题中要义。所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多是许多人可望不可及的闲情逸致,而“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感叹却可以引发诸多的共鸣。只有随着劳动效率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今天的我们才能受惠于5天工作制,受惠于一年一百多天的法定节假日,休闲也才能成为劳动者工作的目的之一,才能成为引发人们更多精神需求、陶冶情趣、强身健体及开拓视野的契机,从而为提升国民的整体素质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显然,只有消解休闲与工作之间所存在的紧张,作为个体的我们才可以追求与获得接近全面与和谐的发展。   正因为休闲成为了工作的目的之一,时间的全义也就不仅仅是金钱,休闲消费也就不仅意味着具体物质的消费,也意味着时间消费。因此,我们对赚钱的观念也正发生着变化,不是只会拼命地工作,不是一味追求赚钱,而是更多地注重休闲,或休息以调整身心,或行旅四方以开拓视野,或回归家庭共营温情,或读书就学以继续“充电”……失去了眼前的部分利益,换来的却是人生的丰盛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可见,休闲是人们的一种共同追求,而具体的休闲则包含着诸多个性化的选择。人们在工作日中忙忙碌碌,却不再是偷得浮生半日闲,而是在休闲中告别了疲惫、短视与浮躁。这,正是我们的社会走向健全的前提,是我们的身心得以步向和谐的标志。   走入自然,拍拍脑袋,我们是否也能在自然界的鱼鸟花木前,不时灵机一动,进而有所颖悟呢?
2005年12月15日 07点12分 3
level 1
。。。。。。。。。。。汗~~姐姐这都是什么啊?我怎么看不懂呢?古文?
2006年01月06日 16点01分 4
level 7
Maple梁 楼主
爱爱,后面的其实偶也不太懂,呵呵(所以才收进来慢慢看啊)
2006年01月06日 18点01分 5
level 1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想要如此,却偏偏有树欲静而风不止,风已定而花犹落,个中滋味,谁又能说的清楚.
2006年03月06日 06点03分 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