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8
国际母语日嘅由来
1999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般性大会宣布:从2000年起,每年的2月21日为国际母语日(International Mother Language Day)。
纪念国际母语日,旨在促进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多语种化。
语言是保存和发展人类有形和无形遗产的最有力的工具。各种促进母语传播的运动,都不仅有助于语言的多样化和多语种的教育,而且能够提高对全世界各语言和文化传统的认识,以此在理解、容忍和对话的基础上,促成世界人民的团结。
2010年02月20日 14点02分
2
level 8
【国际母语日嘅来历】
将2月21日定为“国际母语日”,同当年孟加拉国争取独立有关。1952年,当孟加拉还属于巴基斯坦时,民众为争取把孟加拉语列为官方语文之一进行示丨威。2月21日当天,警察向一群示丨威者开枪,有五名示丨威者被杀。孟加拉独立后,为这几位“语文烈士”(Language Martyrs) 建立纪念碑。
2010年02月20日 14点02分
3
level 8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9年通过决议,把每年的2月21日定为世界母语日,提倡使用母语,以保存语言和文化多样性。六年来,教科文组织通过《文化多样性宣言》、《保护与促进文化表达多样性公约》及《普及网络空间使用多种语言的建议》等引起人们对语言问题的关注,推动各国正俯采取相关措施保护语言多样性。
教科文组织文化事业及版权事务官员罗斯向联合国电台介绍了该组织今年世界母语日的纪念活动。
2010年02月20日 14点02分
4
level 8
Rosi:“One of the most interesting events we will have is the preview of……教科文组织纪念世界母语日最有意思的活动是一部纪录片的首映式,这部纪录片名为《我们生活在语言中——世界的声音》,关注语言的消失问题,探讨它的后果,以及它对本地文化及世界语言和文化多样性的影响。”
世界目前有6000多种语言,但使用其中96%的语言的人口只占世界总人口的4%。教科文组织负责非物质遗产事务的官员斯米兹指出,世界超过一半的语言都面临消失的危险,几乎每两个星期就有一种语言消失。
Smeets:“If nothing would be done, we can be sure that within a few centuries only a few hundred languages……如果不采取措施,可以肯定的是,几百年后地球上使用的语言将只剩下几百种;如果有大量切实的行动,并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或许会剩下几千种语言。但总的来说世界语言多样性的前景非常暗淡。 ”
斯米兹指出,通过政丨府的有效措施语言的消失能够被遏制,威尔士语、加泰罗尼亚语和加拿大的印第安语的保存都是成功的例子。
Smeets:“Several conditions have to be met ……保存语言必须满足一些条件。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确认官方语言,通过立法、制定政策,并有足够的资金来落实政策,官方语言就能较好地保存下来;同时语言的描述和翻译、记录、存档和传播也很重要,须进行正字、编纂字典、编写教材,而且教育系统、媒体和网络空间都应以各种方式参与其中。”
2010年02月20日 14点02分
5
level 8
联合国公约里,还有一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当从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利益考虑予以承认和肯定。”
方言是我们的文化遗产,我们要保持目前语言领域的多样性,我们必须予以承认。
我们应该鼓励基础教育的教师,用普通话和方言教学,既可以说普通话,也可以说方言,语文教育要突出表明“文化多样性”的原则,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标准,幼儿园语文教育中,如果不保证方言教育,那么就不是“优质”教育。
普通话需要推广,但是,方言无需推广,而是需要不压制、不歧视、不遏制,要“放任”方言的存在和发展,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庸俗达尔文主义者,认为语言是分先进和落后的,是分时髦和乡土的,这种荒谬的理念,早就遭到了现代人文的否定。语言文化是多样性的,从来不分什么先进和落后,语言也从来不是LV和狗不理包子的区别。这种庸俗达尔文主义的观点,一度被极少数的文化偏见者所鼓吹,可是,并不为主流马克思主义所接受。
香港地区:母语保护和推广普通话的典型
我们来看香港地区的语言使用情况。有人说香港是特区,有特殊性,不能做例子。可是,从文化上来看,香港地区有这样几个特点:
1.很好地贯彻“文化多样性”的原则,事实上,普通话从1955年推广以来,由于历史太短,国内还没有出现过一个地区,只说普通话,方言文化已经死掉。所以,事实上,“方言区”并没有质的改变。
2.语言是公民权利,选择使用某种语言,说方言,还是说普通话,都是个人选择,社会和地区政丨府尊重这种选择。这一点在香港地区达成共识。
香港特区政丨府统计处公布2006年中期人口统计简要结果,其中有一段是关于方言和普通话的,我认为值得借鉴。
据统计,广州话是香港家庭最常用的语言,大约91%的五岁以上人口在家中以广州话交谈。大约40%的人口报称以普通话为最常用的语言或能说这语言。
91%的五岁以上人口在家中以广州话交谈,这体现了方言作为生活口音的属性;而大约40%的人口“最常用”或者“能说”普通话,这体现了普通话作为交际语言的重要作用。在生活中使用方言,在交际中使用普通话,两者彼此和谐的相处模式,通过这两组数据,就可以一目了然。
值得我们反思的是,91%和40%这两个数据看似非常矛盾,其实,问题是,我们对普通话推广有着怎样的期许?普通话推广的目标到底是什么?我以为,普通话的目标是成为交际语言,而不是生活语言。香港的例子说明,普通话作为交际语言,这个定位才是准确的。2006年,四成香港人会说普通话,这就是普通话作为交际语言的最好的收获,是一个非常好的典范。
因此,我要说,在现代公民社会的环境中,普通话推广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卓有成效的。方言是母语,需要复兴和热爱。而“独尊普通话,破坏母语”的庸俗达尔文主义,是没有前途的。
2010年02月20日 15点02分
8
level 8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9年通过决议,把每年的2月21日定为世界母语日,提倡使用母语,以保存语言和文化多样性。六年来,教科文组织通过《文化多样性宣言》、《保护与促进文化表达多样性公约》及《普及网络空间使用多种语言的建议》等引起人们对语言问题的关注,推动各国政府采取相关措施保护语言多样性。
教科文组织文化事业及版权事务官员罗斯向联合国电台介绍了该组织今年世界母语日的纪念活动。
2010年02月20日 16点02分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