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
hanshao369
楼主
电视剧当年有开拍的消息时,就特别期待;我看书不喜欢这类题材的,但是回明是唯一喜欢的,不为别的,只因为里面的感情线。
电视剧开播后,***第一集十分钟都没看完就看不下去了,我最爱的杨韩线被改成什么了?什么抱着灵牌进门,感情深厚,全是屁好吧。
原著里的幼娘最开始对杨凌(已经死的那个)根本没啥感情,只是遵从妇道,出嫁从夫嫁过来后一心朴在丈夫身上;直到杨凌(已死那个)死了,被杨家欺负上门了,幼娘才知道丈夫的重要性,才会生出不堪受辱,一头撞死算了的念头;然后杨凌活了,那激动的哭声并不是爱人复活的喜悦,而是自己的靠山又回来的那种安心,自己的委屈终于可以发泄的哭;至此,幼娘与丈夫依旧没什么爱情,有的只是依靠感。
接下来的生活小夫妻在冬天的寒夜里,靠着一床被子相互取暖,相濡以沫;杨凌对幼娘的怜爱,让幼娘慢慢的对杨凌从崇拜、责任(妇道)转变为真正的爱;幼娘对杨凌无微不至的关怀,忘乎所以的崇拜也满足了杨凌的大男子虚荣心(作为一个男的我这么说,好像不太合适吧?
哦,对了,我是公的,没关系
)两人的感情迅速升温;马怜儿的进入,让幼娘对杨凌的感情达到了顶峰,古时候纳妾哪儿用得着妻子同意,想纳就纳了,但是杨凌对幼娘的尊重(在幼娘眼中的)(事实上并没有占多大比重),让幼娘彻底死心踏地的要夫唱妇随。
鞑子入侵,组织百姓逃离的时候,为了让幼娘活命,杨凌气急情况下以休妻威胁,但是幼娘宁愿被休也要与杨凌生死与共,这个时候的幼娘已经冲破了封建的妇道约束,真正的爱上了杨凌,一句“妾不曾犯七出之例,相公何以休我?”表明了自己要与杨凌同生共死的决心。城破之时,临死前的杨凌不想着逃命,只想在死之前看一看幼娘,幼娘没有躲闪逃命的打算,只想死之前跑到杨凌身边,与杨凌死在一起,这是第一次让我感动的地方。
杨凌第一次接触锦衣卫信件去军队报信,与马怜儿躲逃鞑子、野狼的追杀被老丈人所救,回到鸡鸣驿看到城门下的战场,以为鸡鸣驿被鞑子攻破,失去了理智要去找幼娘,被老丈人拦住,清醒后看到幼娘在城门上,一个从下往上看,一个从上往下看,四目相接的那种安心,是大战后最美好的风景。
杨侍读抗旨九城寻医,韩幼娘法场请旨救夫。
这两段大家应该都熟悉,没什么可说的,月关用这两个最高潮的情节表现了杨凌和韩幼娘的感情后,两人的感情线就慢慢归回平和了,接下来不需要再轰轰烈烈了,细水长流才是真正的爱。
对此我想问问电视剧,***演出这种感情吗?
2020年12月18日 05点12分
1
电视剧开播后,***第一集十分钟都没看完就看不下去了,我最爱的杨韩线被改成什么了?什么抱着灵牌进门,感情深厚,全是屁好吧。
原著里的幼娘最开始对杨凌(已经死的那个)根本没啥感情,只是遵从妇道,出嫁从夫嫁过来后一心朴在丈夫身上;直到杨凌(已死那个)死了,被杨家欺负上门了,幼娘才知道丈夫的重要性,才会生出不堪受辱,一头撞死算了的念头;然后杨凌活了,那激动的哭声并不是爱人复活的喜悦,而是自己的靠山又回来的那种安心,自己的委屈终于可以发泄的哭;至此,幼娘与丈夫依旧没什么爱情,有的只是依靠感。
接下来的生活小夫妻在冬天的寒夜里,靠着一床被子相互取暖,相濡以沫;杨凌对幼娘的怜爱,让幼娘慢慢的对杨凌从崇拜、责任(妇道)转变为真正的爱;幼娘对杨凌无微不至的关怀,忘乎所以的崇拜也满足了杨凌的大男子虚荣心(作为一个男的我这么说,好像不太合适吧?
![[汗]](/static/emoticons/u6c57.png)
![[滑稽]](/static/emoticons/u6ed1u7a3d.png)
鞑子入侵,组织百姓逃离的时候,为了让幼娘活命,杨凌气急情况下以休妻威胁,但是幼娘宁愿被休也要与杨凌生死与共,这个时候的幼娘已经冲破了封建的妇道约束,真正的爱上了杨凌,一句“妾不曾犯七出之例,相公何以休我?”表明了自己要与杨凌同生共死的决心。城破之时,临死前的杨凌不想着逃命,只想在死之前看一看幼娘,幼娘没有躲闪逃命的打算,只想死之前跑到杨凌身边,与杨凌死在一起,这是第一次让我感动的地方。
杨凌第一次接触锦衣卫信件去军队报信,与马怜儿躲逃鞑子、野狼的追杀被老丈人所救,回到鸡鸣驿看到城门下的战场,以为鸡鸣驿被鞑子攻破,失去了理智要去找幼娘,被老丈人拦住,清醒后看到幼娘在城门上,一个从下往上看,一个从上往下看,四目相接的那种安心,是大战后最美好的风景。
杨侍读抗旨九城寻医,韩幼娘法场请旨救夫。
这两段大家应该都熟悉,没什么可说的,月关用这两个最高潮的情节表现了杨凌和韩幼娘的感情后,两人的感情线就慢慢归回平和了,接下来不需要再轰轰烈烈了,细水长流才是真正的爱。
对此我想问问电视剧,***演出这种感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