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7
grancered
楼主
语言这个东西,一直都是人们沟通的工具,一个身怀多门语言的人,在竞争中,也是十分占优势的。于是,现在的社会上,就出现了铺天盖地的英语热,教授英语似乎也成为了各个大学,高中,初中,乃至小学义不容辞的责任。眼观中国十几年的语言教育(包括英语),不是陷入这样的问题,就是陷入那样的怪圈,似乎我们国人就学不好英文了。
这些怪圈,问题,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为,没有搞清语言的本质,没弄懂,语言教学到底是在教什么。
语言,是一种工具,准确地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工具。它是在人类万年的进化中自然形成的东西,是人的思维在声音上的具体表现。所以,语言既不是一种知识,也不是一种技能,更不是一种学问。研究语言的人,实际上研究的是文化的不同而已,但是要谈到单纯的交流,那就只是一种表达形式上的不同。
语言并不是一种知识,也不是一种技能。我们从对语言的一片空白,到熟知它并运用自如,实际上,是一种神经反射(高级的)。一些语言的学习过程,主要是建立这样一种条件反射的过程,与学习一种知识不同,知识的学习,需要的是逻辑思维,需要的是思考,而语言的表达,却是不假思索的,或者说,如果一个人说一种外语时,要先想一想母语,那么这个学习就是失败的了。
而现在,大多数的学校,在教授语言的时候,不是把训练这种条件反射作为出发点和根本目的,而是把语法知识,文化知识,句子书写作为重中之重,结果就出现了一大堆的“哑巴”和“聋子”,学完这么多年的外语,结果是浪费了时间,浪费了金钱。更有甚者,为了考试而学习外语,考过之后,拿了一个证书,但是终生都不会有什么机会同外国人交流,不但浪费了国家的教育资源,还浪费自己的青春和生命。
把一门语言作为是不是人才的评判标准;把一种工具,作为升学工作的门槛,简直是荒天下之大谬。考研究生或者工程师时,美其名曰高级技术人员需要看懂英语文章,那我们做翻译可就变成吃白饭的了。
面对这股语言的狂潮,我们不得不清醒一下头脑。的确,一门语言,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增多我们也人交流,学习的机会,但是如果把一门语言变得像上帝一样,无数人去崇拜,去追捧,今天一个“疯狂英语”,明天一个“傻瓜日语”。如果我们的国人继续怀着这样不清醒的头脑来教授语言,那么最后我们自己就可能真的变成“疯子”,“傻瓜”了!
2010年02月01日 06点02分
1
这些怪圈,问题,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为,没有搞清语言的本质,没弄懂,语言教学到底是在教什么。
语言,是一种工具,准确地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工具。它是在人类万年的进化中自然形成的东西,是人的思维在声音上的具体表现。所以,语言既不是一种知识,也不是一种技能,更不是一种学问。研究语言的人,实际上研究的是文化的不同而已,但是要谈到单纯的交流,那就只是一种表达形式上的不同。
语言并不是一种知识,也不是一种技能。我们从对语言的一片空白,到熟知它并运用自如,实际上,是一种神经反射(高级的)。一些语言的学习过程,主要是建立这样一种条件反射的过程,与学习一种知识不同,知识的学习,需要的是逻辑思维,需要的是思考,而语言的表达,却是不假思索的,或者说,如果一个人说一种外语时,要先想一想母语,那么这个学习就是失败的了。
而现在,大多数的学校,在教授语言的时候,不是把训练这种条件反射作为出发点和根本目的,而是把语法知识,文化知识,句子书写作为重中之重,结果就出现了一大堆的“哑巴”和“聋子”,学完这么多年的外语,结果是浪费了时间,浪费了金钱。更有甚者,为了考试而学习外语,考过之后,拿了一个证书,但是终生都不会有什么机会同外国人交流,不但浪费了国家的教育资源,还浪费自己的青春和生命。
把一门语言作为是不是人才的评判标准;把一种工具,作为升学工作的门槛,简直是荒天下之大谬。考研究生或者工程师时,美其名曰高级技术人员需要看懂英语文章,那我们做翻译可就变成吃白饭的了。
面对这股语言的狂潮,我们不得不清醒一下头脑。的确,一门语言,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增多我们也人交流,学习的机会,但是如果把一门语言变得像上帝一样,无数人去崇拜,去追捧,今天一个“疯狂英语”,明天一个“傻瓜日语”。如果我们的国人继续怀着这样不清醒的头脑来教授语言,那么最后我们自己就可能真的变成“疯子”,“傻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