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强些!中国的孩子
沂水职教中心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7
长空一痕 楼主
前言
     “在某些学生,沉浸于轻歌曼舞之总,或泣或诉,自以为是一种时尚。殊不知,这种生活消磨斗志,
耗费生命,我们真正应该做的,是接受生活的磨难。”
2010年01月28日 13点01分 1
level 7
长空一痕 楼主
两个故事
     美国。电视里播放的一部故事片中,有一个镜头:年轻的母亲再啜泣,才几岁的儿子对母亲说:“妈妈,
谁欺负你了?我要保护你。等我长大了我要保护你!”
     中国。一个极为普通的家庭。当孩子惹了祸回家是,母亲忧愁地说:“你什么时候才能长大,不让妈
妈这么操心呢?”
     ——这个两个寻常的故事。寻常的故事讲了个不寻常的道理:也许是民族心理的不同,也许文化教育
的差异,总之中国孩子多多少少显得“弱”一些。不是智能上的“弱”,而是心理上的“弱”。
     不管你承认不承认,反正连一些中学生自己都承认,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并不强。面对林林总总的大
千世界,面对狂风暴雨的险恶江湖,他们进行着人为的自我封闭(有些“封闭”是社会造成的)。一旦不
得不面对现实时,他们显得是那么的无助于无奈,仿佛初生婴儿掉进了冰天雪地——我要说的正是这些,
浪漫与天真并非永远时髦,只有直面人生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勇士。
     他们的表现让人又怜惜又好笑。

2010年01月28日 13点01分 2
level 7
长空一痕 楼主
跳跳糖世界
     去冬今春,大城市的中学生中风靡“跳跳糖热”。跳跳糖是用玉米浆、二氧化碳、果汁、之类做的,包装
精美,放在嘴里噼啪作响——它本身并无很大的营养价值,但价格很贵:5.5克一袋卖1.6元,合每500克
150元钱。任何一种糖都不敢卖这么贵价格,可任何一种糖都没有像它那样在中学生中销路这么好。
     吃着“跳跳糖”,我和几个中学生开了一次很随便的座谈会。
     “现在社会上可真是太乱了,”17岁的胡涛说,“走后门成风,就连本应该纯洁的学校也一样。我们
是高中重点班,分数很高,可校长硬塞进两个‘后门生’,把全班的平均成绩拉下来不少。他本来不应该
这么做!”
     “我们学校的操场本来就小,现在又堆满了建筑材料。校领导的眼睛不应该只盯在钱上,应该想想办
法,丰富我们本来就不太丰富的业余生活。”胡涛一张嘴发牢骚,大家便跟着发,话如连珠炮,我不得不
咽下跳跳糖,专心记录。
     “中学生很穷,应该多想想办法让我们勤工助学!我们要自立”
     “大学生能赚钱经商,我们中学生也应该能。”
     “社会上骗子太多了,应该管管,首先抓那帮练气功的!”
     “我每天挤车上下学辛苦死了,应该好好整顿交通。”……
     这样的发言持续了40分钟,中间还有一些争论。等他们都说完了,我问:“你们的话里怎么有那么多
‘应该不应该’呀?”
     胡涛说:“本不应该这么说……”话未说完,大家“哄”地笑了。
     “你们想过吗?如果不收后门生,可能学校的水电煤气就要出问题。如果不‘卖’操场,教师的福利
就没有来源,谁还有心思好好教你们?你们既然喊着‘自立’,为什么一开始就要求别人的扶助?思路怎
么那么不对头?”
     大家沉默。
     “如果国家建设好了,事事如意,那还要我们做什么?”
     大家又“哄”地笑了。
     另一次座谈会,座谈“代沟”问题。
     一位女生:“我看不惯我家里那么乱。父母整天收拾、收拾,可还是那么乱,今后我要是有了家,一
定要铺上地毯,挂上风铃。厨房绝对现代化,一色高级烤箱烤炉,不锈钢餐具。门厅作出酒吧,摆满美酒
,要有灯光音响和卡拉OK机。洗手间铺瓷砖,有淋浴与澡盆。最好能有个院子,种满花草,搭起太阳伞…
…”
     她的话越说越离谱,居然还引起一片掌声。
     林松是中专生,讲了个故事。
     有一天看电视太晚了,临睡前跑到父母卧室里叫醒他们:“明天早晨六点半叫我!”
     早晨六点半,父母叫她,该起了,他迷迷糊糊答应一声,翻个身又睡着了。
     过了五分钟,父亲看到没动静,又去叫他:“快点起来。”这回他不耐烦了,说知道了。
     再过五分钟,他还在睡,父亲开了他卧室的灯。他一跃而起,一看表,顿时说:“干嘛不在六点半就
把我弄醒。你们应该坚持把我弄醒。这下我晚了。”
     为这10分钟,他和父母赌气没吃早饭。不仅早晨不愉快,晚上放学回家,父母根本就不搭理他。
     他为什么不自己上个闹钟?他们家又不是没有闹钟!这事,难道他自己就没责任吗?
     宋文兰是个女孩,父母千辛万苦,为她办出国手续,想让她到国外去读大学。
     “到了国外,住我大伯家。可我一定要学门手艺再出去,我不依靠他生活。”
     因为常为我们写稿,混得熟了,我常请她吃顿便饭。饭间,她聊起一个朋友想请她在寒假里翻译一部
书稿,可得几百元报酬。这对一个中学生来说相当可观。
     “我不干。”她说,“可能是这辈子最后一个春节了,干嘛不舒舒服服过?再说我有钱了,你该不请
我吃饭了。没地儿蹭饭可没劲!”她半开玩笑。
     有时候想起来,这帮孩子可真想“跳跳糖”,“火”了半天,遇到实事就化了。说到底,还是个“依
赖”,靠着那包装,靠着人们把他们含到嘴里,他们才能敞开来蹦达。
     你的父母师长“含”着你,能“含”你一辈子吗?你能当一辈子中学生吗?
     难怪有些人管那些上了大学的中学生叫“大中学生”呢。
     一个中学生说:“别人用对孩子的态度看我们,我们不服气,可是事到临头,我们又用孩子的态度对
付别人。依小卖小,这不公平。”
     这当然不公平。中学生曾想用吸烟、早恋、出走等方式证明自己长大成人。殊不知这没用。学会在各
种压力下顽强生存才是最重要的。
之后,如果心里仍有一块“纯洁的领地”,这“领地”才是坚强的、巩固的,才是有可能永远年轻的。

2010年01月28日 13点01分 3
level 7
长空一痕 楼主
……为什么说我发的是广告贴?郁闷,不发了。全文至此完!不发了
2010年01月28日 13点01分 5
level 1
[惊讶]明明没有完哦,我来补充吧~~

2010年06月27日 23点06分 6
level 1
2010年06月27日 23点06分 7
level 1
2010年06月27日 23点06分 8
level 1
2010年06月27日 23点06分 9
level 7
长空一痕 楼主
回复:9楼
我发帖的时候八度说是广告贴,不让发,发了好几次失败之后我就没发。我之前是手打的,原书不知道跑那去了,所有没有复印,也就没发。
2010年06月28日 15点06分 1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