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5
匡远街道位于县城中心,行政区域面积174.64平方公里,辖18个社区,人口10.21万人,占全县人口的26.18 %。全街道平均海拔1536米,属中亚热带气候,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素有“滇中粮仓”的美称。
第一站 岩泉寺风景区
领略宜良悠久的历史文化
盘龙祖师在此地开山
三清祖师在此地修行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在此写下《国史大纲》
其实时光从未走远,尽管岁月变迁
那段鲜活的历史
已经深深的刻在了匡远的身上
但它依旧波澜不惊
如水一般沉静
宜良县岩泉寺旅游风景区位于宜良县城西1公里的岩泉山(又名伏狮山),始建于元代,为我省著名高僧盘龙祖师开山之地。元至正初(约1341年)名僧盘龙祖师到现岩泉寺建寺,弘扬佛释,缘满而去,徒众建祖师殿供奉,代代如是,迄今为止已有700年历史,是国家AAA旅游风景区,也是滇中历史文化充满神奇色彩的名胜古迹。
景区占地面积200亩,建筑面积5400m2,其中殿堂面积3400 m2,附属房屋面积2000 m2,海拔最高处1620米,设有山门、“岩泉仙境”坊、天王殿、大雄宝殿、三仕殿、财神殿、关圣宫、天王庙、观音殿、隐真洞、玉皇阁、放眼亭、群亭、滴水观音、藏真阁遗址、九龙壁、摩崖石刻等景点,因山势峭壁千仞,岩下涌出清泉,山明水秀,茂竹修林,境趣清幽而享有盛名。
2019年6月,景区内建成宜良钱穆著书纪念馆,结合廉政文化进景区工作,积极打造成为廉政文化示范点,这不仅是对西南联大历史的一个重要补充,同时也营造出了“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
游览路线:
景区入口→ 腾蛟坊 → 斋堂→ 天王殿 → 钱穆著书纪念馆→ 九龙壁 → 大雄宝殿 → 祖师殿 → 烈士纪念碑 → 竹园(荡秋千) → 万福崖 → 凉风亭 → 龙王庙(神泉、放生池)→ 摩崖石刻→滴水观音 →
下山
。
第二站 68道拐
自然好风光
宜良六十八道拐,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城西2公里外的小坡脚村。六十八道拐是城西通往靖安哨村的盘山公路,靖安哨公路所在山梁的海拔为1800米,公路垂直落差300米。当地人说,明朝时期,这条路是罗平经曲靖上昆明的必经之道,也是一条通京古驿道中的一个哨。公路依山梁而修,弯弯曲曲,短短的6.3公里路程,共有68道拐,被誉为“天下第一弯”,被誉为世界公路史上的奇迹。
第三站李士娘地下交通联络站
红色文化
1948年2月,中共云南省工委委员侯方岳到宜良县段官村李士娘家,创建地下交通联络站。1949年底,在近两年的地下工作中,李士娘地下交通联络站接待、护送前往游击区的教师、工人、青年学生1000余人次。1999年8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确定宜良县为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老区县。2012年和2014年,宜良先后两次对李士娘地下交通联络站进行一、二期修缮。2015年1月,宜良县李士娘地下交通联络站纪念馆建成开放。
第四站 宝洪茶山
茶中珍品
宜良宝洪茶产于宜良县城西北5公里的宝洪山,该区域林木交荫,云雾重、日照短、漫射光多,昼夜温差大,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肥力强通透性好,孕育出的茶叶品质上乘、汤色清亮、清香扑鼻、香高持久、滋味醇厚,是久负盛名的茶中珍品,亦名十里香茶,据宝洪寺残碑考证,历史可追溯到1300多年前的盛唐时期,曾作为皇家贡品,是为人称道的名茶之一,曾有“云南龙井茶”之称,于2016年被列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五站 学成饭店
北有全聚德,南有兰老鸭
云南兰老鸭学成饭店有限公司是原宜良县学成饭店的升级转型企业,始创于1991年8月,位于昆石公路宜良县李毛营段西侧,占地面积6017㎡,建筑面积4880㎡,主体为三层钢混结构,中古式装修,内设大厅两个,包房十六间,餐位580个,年接待游客70余万人/次。为滇菜的推广和烧鸭的传承,开办了“宜良烧鸭制作技艺传习馆”,培养造就了大批餐饮人才,餐企老板就达三十多位,烧鸭师傅三百余个,有力地推动了我省旅游餐饮业的发展,使得宜良烧鸭家喻户晓,遍及云南、影响全国。
第六站 愿景城市广场
逛吃逛吃,买买买
愿景城市广场自2016年1月15日试营业以来,
2020年08月11日 09点08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