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2
💦水火之容🔥
楼主
问题:一对夫妇有两个孩子,已知其中有一个是女孩,求另一个也是女孩的概率。
这道题经常出现在各大贴吧和问答平台,当然主要是因为它在教材和教辅上经常出现。
这道题的标准答案,不论是教材还是教辅,均为1/3。这一结果与大多数人的潜意识相悖,导致在各大贴吧和问答平台争论不休。
那么,既然教材和教辅答案是1/3,是不是就一锤定音了呢?不是的,因为教材和教辅作出的解答不能让人信服。教材不是神,也会出错,虽然是经过很多专家评审过了的,但也早有再版更正的案例。而且有时有些知识超出相应年龄学生的能力,教材会选择回避,教辅却不着边际地扩展到错误领域,比如:1800、1900年是平年,教辅会出题1400、1500年是平年还是闰年,给出答案是平年,而事实上是闰年;夏至日白昼最长黑夜最短,教辅会出题日出最早的那天是哪天,给出答案是夏至日,而事实上,夏至日既不是日出最早也不是日落最晚。如果你是一个迷信权威的人,那么就不要再往下看了。
首先,有些人对概率的理解不够全面,认为只有未发生的事物才有概率,已经发生的事物要么是要么不是,没有概率。这种认识当然是错误的。有一种概率,是根据你获得的信息量,来判断事物的可能性,好比你玩鬥地主,你会关注另外两人手中是否有炸弹,随着不断地出牌,有炸弹的概率会不断变化,这一概率对于三名玩家也会因为各自掌握的信息不同而不等。
其次,我要声明,这道题的题设是有问题的,因为它没有标明具体的场景,场景不同,答案也会不同。
下面我来列举几个场景:
1)你与这对夫妇交谈,得知他们有两个孩子,这时一个女孩过来叫了一声爸爸,你问:“这是你女儿啊,你另一个孩子是不是也是女儿啊?”
2)你是一名招考官,这对夫妇替其女儿投了一份简历,你看过简历问他们“有几个孩子?”答“两个”,“另一个是不是也是女儿啊?”
3)你与这对夫妇交谈,问他们“有几个孩子?”答“两个。”“有没有女儿啊?”“有。”“还有一个也是女儿吗?”
以上三个场景,前两个概率是1/2,後一个概率是1/3。具体不作解释,不懂的可以在楼下探讨。
再次,我要指出,这道题是有歧义的。有人可能会觉得没有歧义,鲁迅文章也用过“其中一棵是棗树,另一棵也是棗树”的句式。我认为,鲁迅的这句话不说有语病吧,至少不符合当代语言习惯,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文章针对这句话作各种分析。
回到题目,教材题目的本义是“一对夫妇有两个孩子,已知其中至少有一个是女孩,求两个孩子全是女孩的概率。”这是没歧义的,而原题的歧义有两处。
第一处,在日常生活中,“其中有一个”一般是特指,有时候也作泛指,在数学语言中作泛指较多。在此,我认为用更为准确的表述更好。
第二处,“另一个”必须在特指的基础上才能指代,没有特定的事物是不能说“另一个”的,如果前半句改为“至少有一个”,这里也不能用“另一个”。你仔细看前面第三个场景的用词没有?那里用的是“还有一个”。所以“另一个”这个词的出现导致前半句只能是特指,偏离了题目本义。
最後,作一下总结。这道题目出现争议,根本原因一是没有场景描述,二是文字有歧义。如果一定要一个答案的话,1/2的答案更贴合题目。
据说这道题很赚经验。
2020年08月06日 10点08分
1
这道题经常出现在各大贴吧和问答平台,当然主要是因为它在教材和教辅上经常出现。
这道题的标准答案,不论是教材还是教辅,均为1/3。这一结果与大多数人的潜意识相悖,导致在各大贴吧和问答平台争论不休。
那么,既然教材和教辅答案是1/3,是不是就一锤定音了呢?不是的,因为教材和教辅作出的解答不能让人信服。教材不是神,也会出错,虽然是经过很多专家评审过了的,但也早有再版更正的案例。而且有时有些知识超出相应年龄学生的能力,教材会选择回避,教辅却不着边际地扩展到错误领域,比如:1800、1900年是平年,教辅会出题1400、1500年是平年还是闰年,给出答案是平年,而事实上是闰年;夏至日白昼最长黑夜最短,教辅会出题日出最早的那天是哪天,给出答案是夏至日,而事实上,夏至日既不是日出最早也不是日落最晚。如果你是一个迷信权威的人,那么就不要再往下看了。
首先,有些人对概率的理解不够全面,认为只有未发生的事物才有概率,已经发生的事物要么是要么不是,没有概率。这种认识当然是错误的。有一种概率,是根据你获得的信息量,来判断事物的可能性,好比你玩鬥地主,你会关注另外两人手中是否有炸弹,随着不断地出牌,有炸弹的概率会不断变化,这一概率对于三名玩家也会因为各自掌握的信息不同而不等。
其次,我要声明,这道题的题设是有问题的,因为它没有标明具体的场景,场景不同,答案也会不同。
下面我来列举几个场景:
1)你与这对夫妇交谈,得知他们有两个孩子,这时一个女孩过来叫了一声爸爸,你问:“这是你女儿啊,你另一个孩子是不是也是女儿啊?”
2)你是一名招考官,这对夫妇替其女儿投了一份简历,你看过简历问他们“有几个孩子?”答“两个”,“另一个是不是也是女儿啊?”
3)你与这对夫妇交谈,问他们“有几个孩子?”答“两个。”“有没有女儿啊?”“有。”“还有一个也是女儿吗?”
以上三个场景,前两个概率是1/2,後一个概率是1/3。具体不作解释,不懂的可以在楼下探讨。
再次,我要指出,这道题是有歧义的。有人可能会觉得没有歧义,鲁迅文章也用过“其中一棵是棗树,另一棵也是棗树”的句式。我认为,鲁迅的这句话不说有语病吧,至少不符合当代语言习惯,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文章针对这句话作各种分析。
回到题目,教材题目的本义是“一对夫妇有两个孩子,已知其中至少有一个是女孩,求两个孩子全是女孩的概率。”这是没歧义的,而原题的歧义有两处。
第一处,在日常生活中,“其中有一个”一般是特指,有时候也作泛指,在数学语言中作泛指较多。在此,我认为用更为准确的表述更好。
第二处,“另一个”必须在特指的基础上才能指代,没有特定的事物是不能说“另一个”的,如果前半句改为“至少有一个”,这里也不能用“另一个”。你仔细看前面第三个场景的用词没有?那里用的是“还有一个”。所以“另一个”这个词的出现导致前半句只能是特指,偏离了题目本义。
最後,作一下总结。这道题目出现争议,根本原因一是没有场景描述,二是文字有歧义。如果一定要一个答案的话,1/2的答案更贴合题目。
据说这道题很赚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