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1
refall℉
楼主
经过了几次合约,越发觉得单纯按合约高层出场率去评价强度是一件不靠谱的事。
这次合约,各大攻略组基本上都打到了30,我们也看到了许多干员的高光表现,并自然地根据这些表现来肯定或否定之前我们提出的各种与强度相关的说法。然而,扪心自问,假设你的手上有一个满配满练的号,你能在不看任何攻略的情况下打到多少级,在此基础上又能想出几种不同的解法?如果你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最终只打到了28,而且只整出两种解法,在这些解法中某些出现在30的六星又缺席了,那么你是不是就会自然地去否定这些原本可以高光的六星呢?
再作一个假设,如果这次合约没有热心玩家开发出雷蛇的最佳站位,导致现在的高层阵容发生极大的变化,那我们的判断是否也会因此发生极大的偏差?这种情况还是很有可能发生的,毕竟有些思路确实很难想到,没有灵感的情况下很难试出来。
总而言之,按合约高层出场率评价强度,这种评价其实是建立在不稳定的“人的表现”上的,而不是稳定不变的“游戏数据”。据此我认为,只按合约高层出场率评价干员强度的行为可以休矣。![[滑稽]](/static/emoticons/u6ed1u7a3d.png)
2020年08月05日 05点08分
1
这次合约,各大攻略组基本上都打到了30,我们也看到了许多干员的高光表现,并自然地根据这些表现来肯定或否定之前我们提出的各种与强度相关的说法。然而,扪心自问,假设你的手上有一个满配满练的号,你能在不看任何攻略的情况下打到多少级,在此基础上又能想出几种不同的解法?如果你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最终只打到了28,而且只整出两种解法,在这些解法中某些出现在30的六星又缺席了,那么你是不是就会自然地去否定这些原本可以高光的六星呢?
再作一个假设,如果这次合约没有热心玩家开发出雷蛇的最佳站位,导致现在的高层阵容发生极大的变化,那我们的判断是否也会因此发生极大的偏差?这种情况还是很有可能发生的,毕竟有些思路确实很难想到,没有灵感的情况下很难试出来。
总而言之,按合约高层出场率评价强度,这种评价其实是建立在不稳定的“人的表现”上的,而不是稳定不变的“游戏数据”。据此我认为,只按合约高层出场率评价干员强度的行为可以休矣。
![[滑稽]](/static/emoticons/u6ed1u7a3d.png)
![[茶杯]](/static/emoticons/u8336u676f.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