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3
书剑和谐
楼主
高祖刘邦临终前,吕后问他:“陛下百年之后,如果萧相国也死了,让谁来接替他做相国呢?”高祖说:“曹参可以。又问曹参以后的事,高祖说:“王陵可以。不过他略显迂愚刚直,陈平可以帮助他。陈平智慧有余,然而难以独自担当重任。周勃深沉厚道,缺少文才,但是安定刘氏天下的一定是周勃,可以让他担任太尉。”吕后再问以后的事,高祖说:“再以后的事,也就不是你所能知道的了。”
刘邦生前对萧何的评价:“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保证运粮道路不被阻断,我比不上萧何。”丞相萧何的能力强,素质高,刘邦、吕后都认可。
到萧何病重时,孝惠皇帝亲自去探视相国病情,趁便问道:“您如果故去了,谁可以接替您呢?”萧何回答说:“了解臣下的莫过于君主了。”孝惠帝说:“曹参怎么样?”萧何叩头说:“陛下得到合适的人选了!我死也不遗憾了!”曹参作为汉朝相国,是刘邦最亲信的实力派人物。他尊重萧何,“萧规曹随”,极力主张清净无为,这完全合于道家的学说。百姓遭受秦朝的酷政统治以后,曹参给予他们休养生息的时机,所以天下的人都称颂他的美德。
萧何、曹参,无论是功劳还是亲信层度,都是理想的丞相人选。像御史大夫周昌、曾为计相的张苍、还有军勋卓著的阳陵侯傅宽、信武侯靳歙、蒯成侯周緤,以及列侯表中靠前的人物,这些都有能力当丞相的,为何刘邦偏偏看重王陵呢?“王陵者,故沛人,始为县豪,高祖微时,兄事陵。”王陵在丰沛集团中,是继萧曹之后,威望较高的人物。这个人比较憨厚,可以坚守刘邦当初的白马盟誓,即是“非刘姓不王,非功臣不侯。”然而这个人有一个缺点,就是脑筋不会转弯,喜欢钻牛角尖。所以有时候成不了事。必须要弄一个智商较高的人来协助他,这个人便是陈平。
陈平智慧有余,然而难以独自担当重任。但是如果独任,没有人牵制他,可能他就会完全偏向吕氏,对刘氏也是没有好处的。于是,在陈平为相时,先是以王陵与陈平为左右相,王陵之后,则是以周勃为太尉来牵制他。也许刘邦早已料到王陵会被吕氏免相吧。不过他没有料到,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出了一个意外,就是吕氏会任用陈平为郎中令,把他当作亲信安插在宫庭里面,后来虽为相,却是日饮醇酒,近妇人,不治事。后来又出了个审食其,以左丞相兼郎中令,成为吕后时代的内朝老大,陈平的外朝丞相,则形同虚设。
到了吕后死后,吕氏仍然把持着朝政。吕产为上将军,控制着军政,吕禄为相国,控制着朝政。这是汉初第三个相国了。这两个人贵为外戚,但没有出现在刘邦的丞相谱上,现在借着吕后的势力,却一下子窜到这么高的位置。但吕后已死,吕氏实力究竟大遭削弱。
2009年12月18日 09点12分
1
刘邦生前对萧何的评价:“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保证运粮道路不被阻断,我比不上萧何。”丞相萧何的能力强,素质高,刘邦、吕后都认可。
到萧何病重时,孝惠皇帝亲自去探视相国病情,趁便问道:“您如果故去了,谁可以接替您呢?”萧何回答说:“了解臣下的莫过于君主了。”孝惠帝说:“曹参怎么样?”萧何叩头说:“陛下得到合适的人选了!我死也不遗憾了!”曹参作为汉朝相国,是刘邦最亲信的实力派人物。他尊重萧何,“萧规曹随”,极力主张清净无为,这完全合于道家的学说。百姓遭受秦朝的酷政统治以后,曹参给予他们休养生息的时机,所以天下的人都称颂他的美德。
萧何、曹参,无论是功劳还是亲信层度,都是理想的丞相人选。像御史大夫周昌、曾为计相的张苍、还有军勋卓著的阳陵侯傅宽、信武侯靳歙、蒯成侯周緤,以及列侯表中靠前的人物,这些都有能力当丞相的,为何刘邦偏偏看重王陵呢?“王陵者,故沛人,始为县豪,高祖微时,兄事陵。”王陵在丰沛集团中,是继萧曹之后,威望较高的人物。这个人比较憨厚,可以坚守刘邦当初的白马盟誓,即是“非刘姓不王,非功臣不侯。”然而这个人有一个缺点,就是脑筋不会转弯,喜欢钻牛角尖。所以有时候成不了事。必须要弄一个智商较高的人来协助他,这个人便是陈平。
陈平智慧有余,然而难以独自担当重任。但是如果独任,没有人牵制他,可能他就会完全偏向吕氏,对刘氏也是没有好处的。于是,在陈平为相时,先是以王陵与陈平为左右相,王陵之后,则是以周勃为太尉来牵制他。也许刘邦早已料到王陵会被吕氏免相吧。不过他没有料到,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出了一个意外,就是吕氏会任用陈平为郎中令,把他当作亲信安插在宫庭里面,后来虽为相,却是日饮醇酒,近妇人,不治事。后来又出了个审食其,以左丞相兼郎中令,成为吕后时代的内朝老大,陈平的外朝丞相,则形同虚设。
到了吕后死后,吕氏仍然把持着朝政。吕产为上将军,控制着军政,吕禄为相国,控制着朝政。这是汉初第三个相国了。这两个人贵为外戚,但没有出现在刘邦的丞相谱上,现在借着吕后的势力,却一下子窜到这么高的位置。但吕后已死,吕氏实力究竟大遭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