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1
鸬鹚简称鹚,俗称水老鸦、黑鱼郎、鱼老鸭、鱼鹰、墨鸦、鱼鸭、鱼鸟、鸦子、乌鬼、摸鱼公等。藏文译音:索夏。家养鸬鹚是由野生鸬鹚驯化而来。中国青海省青海湖等处,迄今仍见有野生鸬鹚存在。
中国鸬鹚捕鱼能力强,驯养容易,利用年限长,现已发展成为一种副业,饲养它即可供观赏,又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及药用价值。梁·陶弘景《名医别录》最早记述鸬鹚人药治病。其肉、骨、羽毛和口涎皆人药。现今市售的中成药“鸬鹚涎丸”(《浙江省药品标准))1983年版)即源出于此。又据《青藏高原药物图鉴》第三册载鸬鹚:肉:晒干,捣碎,或羽毛烤焦,研细,治尿闭;骨:烧成炭,研细,治水肿;胃晒干,研细,助消化。福建民间还用鸬鹚肉来治疗疟疾。
江苏省太湖、洪泽湖、高邮湖等地饲养鸬鹚作为捕鱼工具,并人工繁殖鸬鹚输往江西、湖北、广东等地出售。鸬鹚捕鱼为江南水乡的独特景致,是中国传承千年的古老技艺,渔民不用撒网,靠鸬鹚将鱼捕上船,在碧水间合作捕鱼。鄱阳湖鸬鹚捕鱼的习俗,2010年被列入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1历史和现状
中国驯养鸬鹚历史悠久。考古工作者在黑龙江密山新开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掘出完整的骨雕鸬鹚。体长7.3em,头部最阔直径1.75px,鸬鹚引颈昂首,如窥猎物;鉴定为距今6O0O年左右的遗物。浙江河姆渡石器时代遗址中,发掘出众多的鱼镖、鱼卡、鱼叉、鱼钩等捕鱼工具中,亦有雕刻精细的鸬鹚骨雕艺术品;鉴定为距今7000年左右的遗物。鸬鹚骨雕文物不仅是中国古代的艺术珍品,而且也是中国劳动人民驯养鸬鹚捕鱼的佐证。《尔雅·释鸟篇》:鸬鹚能潜水捕鱼。当时管鸬鹚叫鸬鹤。“嘴头曲如钩,食鱼。”,《隋书·倭国志》“倭国土地膏腴,水多陆少,以小环挂鸬鹚颈,令入水捕鱼,日得百余头。”明末徐芳《鹚说》详细描述鸬鹚捕鱼的情景。清·华曲(1682~1757年)所绘《鱼鹰图》画面有5只鱼鹰,其中1只疾游在前,倾首吞食刚刚捕获的鱼儿,另1只尾随其后,怒喙其首。另外,3只鱼鹰正飞箭似的潜入深水,追捕1条拼命逃窜的大鱼。这说明当时鸬鹚的重要地位。俗话说:“鱼见鸬鹚骨也软。”唐·杜甫曾写过“家家养乌鬼,顿顿食黄鱼。”的诗句,这“乌鬼”就是指鸬鹚(因为它的羽毛乌黑,带绿色的光泽,下水捕鱼,神出鬼没,故四川人称它为“乌鬼”)。唐·杜苟鹤《鸬鹚》诗中:“一般毛羽结群飞,两岸烟江好景时。深出有鱼衔得出,看来都是鸬鹚饥。”说明在唐代就有人利用鸬鹚捕鱼,描述了鸬鹚给水乡人民的生活带来的益处。宋·《埤雅》:“人谓鸬鹚为乌鬼。蜀人临水屋,皆养此鸟,绳系其颈,使之捕鱼,得鱼则倒提出。”宋·杨万里《过宝应新开河》:“……雨里楼船即钓矾,碧云便是绿蓑衣。沦波万顷平如镜,一只鸬鹚贴水飞。”元、明时期渔民还可驯养鸬鹚捕鱼上市出卖,换取生活资料。又如元·顾瑛《柳塘春口占》:“二月看看已过半,春风尚亦不放晴。杨柳长堤飞鸟过,鸬鹚新水没摊平。”读来各有情趣。中国近30年来,由于生态不平衡,水资源日益缺乏,鸬鹚逐渐濒危减少,从畜牧学、生物学、仿生学和医学角度看,仍有必要加强保护鸬鹚,仍不失为南方地区渔户传统的得力捕鱼能手。因此,可适当地在有水域条件的地区发展鸬鹚的专业生产。
2020年07月04日 05点07分
2
level 11
2形态和生态(以普通鸬鹚为例)
鸬鹚全身长2250px。夏羽、额、头、枕颈及羽冠均为黑色,并有白色丝状羽,眼圈蓝色,眼先裸露。全身黑色并有金属光泽,嘴厚重,脸颊及喉白色,两胁具白斑。冬羽无羽冠和白色丝状羽,两胁白斑消失。虹膜宝石绿色,上嘴黑褐色,边缘及下嘴乳黄,脚黑色,蜡膜黄色。Teqin在内蒙古地区栖息于湖泊、池塘等水域,休息时多站立岸边或树上,不时扇动两翅,主要以鱼类为食,亦食甲壳类、线虫等。喜成群在河、湖岸边树上用枯枝、干草营巢。繁殖期5~7月,每窝产卵3~5枚,卵白沾淡蓝色。夏候鸟,旅鸟。在新疆栖息于大的湖泊、水库、河流。集群营巢在胡杨树上、小岛的地面或水边岩崖上。海拔1901400m。食物主要是鱼类。繁殖鸟,旅鸟。
2020年07月04日 05点07分
3
level 11
3分类和分布
鹈形目(PelecanifoFines)鸬鹚科Phalacrocarachh~(Cormorants)1属5种普通鸬鹚(鱼鹰、水老鸦、鸽)[Phalacrocoraxcarbo(Linnaeus,1758)],Cormorant,见于各省。暗绿背鸬鹚(斑头鸬鹚、特明氏鸬鹚、丹氏鸬鹚)[Phalacrocoraxcapillatus(TemminckandSchlegel,1850)],Temminck’SCormorant。辽宁、河北、北京、山东、云南南部、浙江、福建、台湾有分布。海鸬鹚(乌鹈)[Pnalacrocoraxpelagicus(Pallas,1811)],SeaCormorant,黑龙江、辽宁、河北、福建、广东、广西、台湾有分布。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红脸鸬鹚(红面鸬鹚、水老鸦)[Phalacrocoraxurile(Gmelin,1789)]Red—facedCormorant,辽宁、吉林有分布。黑颈鸬鹚(小鸬鹚)(PhalacrocoraxnigerVieil.1ot,1817),LitlleCormorant,云南西部和南部有分布。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2020年07月04日 05点07分
4
level 11
4养殖
鸬鹚可在舍内饲养和笼养。
舍饲,宜为水泥地面,便于冲刷。舍内设木质栖架或栖台,并设水池,供鸬鹚自由洗浴和游泳。房舍、水池的大小和深浅,视饲养数量和条件而定。冬季鸬鹚需在舍内过冬。舍前设铁丝网围成的运动场。鸬鹚以食鱼、虾、瘦肉丝为主,并添加一些切碎的水果。在捕鱼季节日需食物500g左右,于晚间饲喂。鱼不多时可喂猪瘦肉,搭配豆腐250g,冬季封冻后,每次喂肉类100~200g,配以豆腐500g,食量约为体重的1/4。还可经常喂些青菜叶、无机盐和维生素类配合饲料。鸬鹚都由专业户分工饲养孵育。通常在春季进行繁殖。将公、母按1:1的比例圈养在舍内进行饲喂,让其自然交配产蛋。一般将配偶选定后就不乱配。如需进行配偶调整时,必需在人看护的情况下,让其选配。需10天左右才能成功。鸬鹚上喙部裸区皮肤发红,即为开产征候。每隔1~2天产蛋1枚,一般产20~30枚,蛋重约55g,蛋壳青绿色,表面附有白垩质层积,蛋形指数约1.8,呈长椭圆形。产蛋多在晚23时左右。由于孵化量小,大多采用母鸡抱孵,用小型电孵箱、火炕、温水缸也可以,关键是种蛋数量不够。种蛋由母鸡代孵,每只鸡可孵5—6枚,孵化期为25~28天。孵化率为50%~6o%。鸬鹚属于晚成鸟,出壳后全身裸露无毛,头和皮肤都呈粉红色,嘴角白色,嘴的基部黄色;眼泡灰黑色,未开裂,腹部大如梨形,翼小呈灰色;跗踱部皮肤厚,眼睛紧闭,通常出壳7天才开始睁眼。初生重30g左右。12~14日龄见绒毛,20日龄羽毛长齐,45—60日龄成羽完全形成,因此,在20日龄前必须人工给温,控温在37~38cc。随着日龄的增大逐渐减温。1岁时胸部以白毛为主,2岁时胸部以黑白毛(略带黄色)为主,310岁时以黑毛为主,10岁以上在喙基部、颜面部出现皱纹。鸬鹚多在初生第2年7~8月份开始换羽。脱换顺序按头、颈、腹背、大翅、尾部逐步分批脱换,一般换羽期约需3个半月。此时膘足毛齐,常有飞逸者,故将一侧的主翼羽剪短3—5根。幼雏出壳24小时,待其排出胎粪、脐部收缩成菊花状时方可开食。喂剁碎呈糊状的泥鳅或黄鳝,每天喂3次,每次喂量随日龄而递增。人工填食方法:将嘴掰开,用一削成楔形的竹管挑食填入口腔内。刚开食1次只要给小泥鳅1条即可。如果没有黄鳝,在10日龄改喂其他鱼类。有时缺鱼时,也可用豆腐、猪瘦肉等代替。90日龄后可与成年鸬鹚混养放水,但仍须加喂鱼类。46月龄大毛长齐后可潜水捕鱼。鸬鹚生长发育较快,22日龄重400g,27日龄重850g,29日龄重1kg,34日龄重1.9kg,45日龄重2.55kg,51日龄重3kg,60日龄重3.5kg。鸬鹚寿命为13~15年,个别有达2O年以上者。经济利用年限约10年,新生鸬鹚当年冬腊月可以捕鱼维生,第2年捕鱼量大增,但以36岁的鸬鹚捕鱼能力最强,公鸬鹚的捕鱼能力较母鸬鹚强。
2020年07月04日 05点07分
5
level 11
6调教
中国人民驯养和调教鸬鹚捕鱼,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江河湖汊,渔夫撑着一叶小舟出没风波,船舷上载着两排鸬鹚。渔夫挥着竹篙,吆喝鸬鹚,驱使其下水去捕鱼。这种古老的渔业方式一直沿袭至今。训练鸬鹚捕鱼,要在羽毛长丰满会潜水时开始。在它饥饿时,在其颈部嗉囊绑一松紧适中的麻环,在屋内的池中放几条小鱼,让其下去追捕,待其捕到所有小鱼上岸后,把缚住颈部的嗉囊中的鱼,Tn逐条转个方向,使小鱼头转向鸬鹚口的方向,再顺
捏
出来,然后解开缚条,喂它几条小鱼。每次喂食前,都训练鸬鹚捕几条小鱼,然后取出鱼,解开缚条,喂几条小鱼,再喂其他饲料,让它吃饱。时间长了,鸬鹚捕到鱼,装满嗉囊就会上池边主人身边,让主人为其解缚条,吃小鱼,形成了条件反射。这样,主人就可以试着带其到江湖中捕鱼,一般要备小船或皮筏,把鸬鹚用结实的细麻绳拴住一只脚,放在架杆上,拴牢。让其观看老鸬鹚捕鱼。也可以用结实的细长麻绳缚住其脚,让其下水捕鱼,待熟练以后,再不用拴绳,让其自去自回,一般说来,自幼训喂的鸬鹚,是不会飞逃不归的。驯练时,还要养成它看光的习性,以适应灯光或松明下捕鱼。用鸬鹚捕鱼时,渔民常几只渔船结伴同行,每船有鸬鹚数只。每只鸬鹚,各有名号,一呼即至。外出捕鱼时,将正羽期的鸬鹚放在竹排或小船上熟悉水域环境,回家后喂以鱼、虾,使之有归宿习性。作捕鱼驯练时,给鸬鹚颈间绑上松紧适度的麻环,以防自食捕得之鱼。到捕鱼地点,主人发出轰赶信号,它们会立即下水搜寻鱼,捕到鱼后贮于嗉囊中游回。主人用网将它捞起,将鱼取出。鸬鹚的嗉囊又空了,不得不再下水捉鱼。鸬鹚在江湖中捕鱼,因鱼多,捕时不受限制,往往都是嗉囊鼓得满满的,才能游到主人跟前。鸬鹚捕鱼为吞鱼,且先吞鱼头。因此,取鱼时先捏囊,把囊内的鱼逐条转个方向,再顺鳍捏出来,这样可以防止鸬鹚消化道受损。用鸬鹚捕鱼不能只让其捕鱼而不给它吃鱼。每次取出鱼后,应去掉麻环缚条,给鸬鹚奖励几条小鱼,刺激它再去捕鱼。经过若干次捕鱼后,鸬鹚羽毛上的油脂就会被水冲掉一部分,致使羽毛变湿,捕鱼锐气大减。这时要让其上来休息晾羽,等羽毛晾干后,它会用喙挤压尾脂腺,再给羽毛涂上一层防水油脂。油脂涂好后,才能让其继续捕鱼作业。捕鱼作业结束后,要用鱼喂饱,并注意休息。
2020年07月04日 05点07分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