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0年上海或被海水侵入
飘渺宫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9
时间: 2009-12-07 
2009年12月07日 06点12分 1
level 9
全球变暖致未来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趋势加剧 
专家称若不积极防御——
上海是中国地势最“低”的大城市之一,平均海拔只有3~5米,每年冬春之交,都要忍受咸潮入侵的困扰。上海也是平均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每天消耗巨大的能量。一年前,这座城市成为住建部和WWF(世界自然基金会)确定的低碳城市试点,开始低碳之路。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陆健健参与完成的中美湿地专家的湿地碳汇报告将出现在哥本哈根会议上,他向本报独家披露了报告中的研究发现:占陆地面积6.4%、全球面积2%的自然湿地,与占全球面积七成的海洋吸收的二氧化碳基本相同。
这个发现不能让我们“松口气”,因为即便是拥有中国最富饶河口湿地资源的上海,由于调水、污染等上游影响以及气候变化所导致的风暴潮和海平面上升,暴露出种种脆弱性,大量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湿地的“碳汇”功能“失效”,目前至少三分之一的碳排放无法被吸收。
文、图/本报特派上海记者倪明
2009年12月07日 06点12分 2
level 9
现象
海平面上升 咸潮频袭上海
11月中旬以来,咸潮频频侵袭长江口。“用水高峰时段,我们小区四楼以上居民家水龙头里放不出水”,家住虹口区巴林路的王成,近日不得不打电话叫桶装水应急。“这次是入冬以来的第四次咸潮了。”   
在今年11月发布的《长江流域气候变化脆弱性与适应性》报告指出,近30年来,上海沿海海平面上升了115毫米,高于全国沿海平均的90毫米。综合国内外各方专家预测,到2030年,上海相对海平面将比2010年上升12厘米,到2050年上升25厘米。上海河口海岸科学研究中心总工程师吴华林博士认为这绝非是危言耸听,“从理论上说,如果不采取积极防御措施,到2050年,上海存在被海水侵入的可能。”   
海平面上升引起海水倒灌,咸潮入侵的频率在过去几年呈明显的增加趋势,对上海饮水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未来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趋势还将进一步加剧,上海海岸区域将遭受洪水泛滥、湿地丧失、海水侵入淡水水源地等事件。中国科学院科学家徐明说:“长江下游变湿,温度升高,上海将变得更加脆弱。”
2009年12月07日 06点12分 3
level 9
旧物种消亡 刀鱼成天价鱼
盐水入侵还会造成生物环境的改变,降低生物多样性。
今年春天,被誉为长江珍稀水产之一的刀鱼,由于产量大不如前,条重150克以上的大刀鱼,在饭店每500克攀升至3000元,天价令上海市民易力无奈放弃从小就爱吃的“刀鱼面”。
长江口的生态危机不仅是量的减少。据陆健健1985年观测,吴淞口每平方米的颤蚓类达千条甚至万条;西区排污口潮间带的优势物种是霍甫水丝蚓、苏式尾鳃蚓以及有机污染的指示生物光滑狭口螺,除此外其他生物不能生存。
20年后,他再次率领课题组对长江口海陆交互作用的生态环境调查,观测了120多个物种。虽然从总数上与20年前相差无几,但是,上世纪80年代的30多个新物种已经消亡,取而代之的是34个耐咸、耐污的物种新记录。“咸水倒灌、水质下降从生物学上得到证实”, 陆健健说。
2009年12月07日 06点12分 4
level 9
50年后……3年后……
2009年12月07日 06点12分 7
level 9
上海面临地陷海升 
时间: 2009-12-07 
与海平面上升相比,我更担心新沉积土地的下沉影响。上海目前面临的最大地质灾害就是地面沉降。
——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陆健健
记者: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一份最新研究报告表明,全球33个人口密集的大型三角洲地区中,有三分之二正面临“地陷海升”(地面下陷、海平面上升)的双重威胁,而中国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黄河三角洲已“跻身”这一危机榜上最严重的一级。上海城市平均标高才4米,城市塌陷、海水入侵,再加上全球变暖所导致的海平面上升,会不会让上海“下海”?
陆健健:长江口是强潮河口,每天的水位变化有3米,一年中潮位变化最高可达5米,大堤有6米高,即使未来50年,上海的海平面上升半米,也仅是潮差的10%,所以,我认为以毫米计算的海平面上升,对上海的影响微小。
虽然全球能源过度开发,不过根据物质守恒定理,二氧化碳排放多,吸收的“肺”也会增加。与海平面上升相比,我更担心新沉积土地的下沉影响,也就是冲积土地从“豆腐”变成“豆腐干”过程中的压实作用,会向下塌陷。上海目前面临的最大地质灾害就是地面沉降。
记者:您参与的湿地碳汇报告提出湿地具有吸碳的巨大能力,但是以前有研究称,湿地排放的甲烷,是二氧化碳的21倍,而甲烷造成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10倍。
陆健健:确实以前称有过这类研究报告,不过,我们研究发现湿地排放的甲烷仅是碳排放的10%,植物呼吸作用无氧时排放甲烷,有氧时排放二氧化碳,湿地植物白天光合作用大过呼吸作用。
记者:除了保护候鸟,湿地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作用?
陆健健:以前认为湿地是为了保护候鸟,现在认为候鸟是生态系统健康的标志。湿地的根本作用是改善小气候,净化水源,一个湿地相当于“软水库”。湿地在碳转化中起到“碳汇”,不仅能吸碳,还能聚集碳,进一步转换为矿物质能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崇明岛不是“低碳”,而是“富碳”,而且潮滩湿地比沼泽湿地更宝贵。
记者:您认为上海应该如何实现低碳?
陆健健:一方面要保护湿地,增加湿地面积“吸碳”,另一方面要加大节能减排。我们不能再以“世界加工厂”为傲,没有湿地海洋森林的内陆城市更要重视节能减排。
2009年12月07日 06点12分 8
level 9
陆健健是中国最权威的湿地专家之一。
2009年12月07日 06点12分 9
level 6
哥本哈根在召开一个会议,世界范围内减排温室气体,阻止环境继续恶化,但谁都想着眼前的经济利益
2009年12月07日 14点12分 10
level 9
唉……地球很危险……
2009年12月08日 03点12分 1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