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3
极寒封冻-7
楼主
先看大环境
青岛市区东边和南边都是海,而夏季盛行季风是东南风,所以夏季恰好刮的是海风,青岛市区可以受到来自海洋气团的直接调节
所以,黄海海面夏季到底热不热就是最重要的了
海洋性气候,气温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海水升温速度明显慢于内陆,所以青岛春季和初夏季气温明显低于内陆一大截,现在就是这种情况,内陆一片35℃以上高温的时候青岛始终20℃出头,春季盛行偏南风,所以从南边来的热空气遇到黄海这个冷海面会明显降温,有时候降温至水汽饱和便会在沿海形成平流海雾,市区非常凉。
但是这种情况并不会持续太久,海水虽然升温慢,但是在持续不断的吸热,水温越来越高,气温也在缓慢上升,基本临界点在7月15日前后
每年7月15日前后青岛开始由之前的湿凉逐渐转为了湿热(湿凉和湿热的临界温度在24度上下)所以每年七月下旬开始青岛也开始热,而且因为高湿度所以体感温度加成很多,感觉上会比实际温度更热,但这个时候内陆地区也在热巅峰期,所以青岛还是比内陆地区要凉快和舒服一点点,但只有一点点了,完全没有7.15以前那种明显的避暑性。
八月上旬和中旬,情况继续反转,海水因为升温具有滞后性,八月份温度继续升高,达到一年的顶峰,此时青岛无论是绝对温度还是体感温度都达到了一年的峰值,是最潮湿闷热的时候,但这时候内陆已经开始逐渐变凉,因此这个时候青岛的体感温度往往会反超内陆,比内陆更热。
然后下旬开始到九月,冷空气进一步增强,全省都开始受到强冷空气影响变凉了。这时候山东全省都不热了。
所以青岛最佳避暑时间是5.15~7.15,这个时候是比内陆地区凉的最明显的时候,而不是青岛传统的旅游旺季七下和八月份。青岛八月份的避暑性就只针对南方地区了,毕竟南方地区八月更热。
再看局地小气候
青岛市区内部的温差是很大的,在初夏,离海的远近对气温的影响是决定性的。有时候仅仅相差几公里就会差很多。比如五月初有一次东南风模式下,市南区23℃,李沧区就31℃。城阳区达到了33℃
青岛市避暑期的最佳避暑区域如图所示,只有圈内的区域,就是杭鞍快速路-浮山以南的地区还有薛家岛地区。这一片区域受到凉海风的调节最明显。再往北,调节作用便迅速减弱,到了城阳调节作用基本就消失了。(多说一句,人口密集区的浮山后地区避暑效果非常差,因为夏季南侧的浮山挡住了从海上吹来的海风,海风翻山还有焚风效应使的气温升高很多,初夏东南风状态下浮山后有时候会比浮山前气温高7-8℃)

2020年06月02日 03点06分
1
青岛市区东边和南边都是海,而夏季盛行季风是东南风,所以夏季恰好刮的是海风,青岛市区可以受到来自海洋气团的直接调节
所以,黄海海面夏季到底热不热就是最重要的了
海洋性气候,气温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海水升温速度明显慢于内陆,所以青岛春季和初夏季气温明显低于内陆一大截,现在就是这种情况,内陆一片35℃以上高温的时候青岛始终20℃出头,春季盛行偏南风,所以从南边来的热空气遇到黄海这个冷海面会明显降温,有时候降温至水汽饱和便会在沿海形成平流海雾,市区非常凉。
但是这种情况并不会持续太久,海水虽然升温慢,但是在持续不断的吸热,水温越来越高,气温也在缓慢上升,基本临界点在7月15日前后
每年7月15日前后青岛开始由之前的湿凉逐渐转为了湿热(湿凉和湿热的临界温度在24度上下)所以每年七月下旬开始青岛也开始热,而且因为高湿度所以体感温度加成很多,感觉上会比实际温度更热,但这个时候内陆地区也在热巅峰期,所以青岛还是比内陆地区要凉快和舒服一点点,但只有一点点了,完全没有7.15以前那种明显的避暑性。
八月上旬和中旬,情况继续反转,海水因为升温具有滞后性,八月份温度继续升高,达到一年的顶峰,此时青岛无论是绝对温度还是体感温度都达到了一年的峰值,是最潮湿闷热的时候,但这时候内陆已经开始逐渐变凉,因此这个时候青岛的体感温度往往会反超内陆,比内陆更热。
然后下旬开始到九月,冷空气进一步增强,全省都开始受到强冷空气影响变凉了。这时候山东全省都不热了。
所以青岛最佳避暑时间是5.15~7.15,这个时候是比内陆地区凉的最明显的时候,而不是青岛传统的旅游旺季七下和八月份。青岛八月份的避暑性就只针对南方地区了,毕竟南方地区八月更热。
再看局地小气候
青岛市区内部的温差是很大的,在初夏,离海的远近对气温的影响是决定性的。有时候仅仅相差几公里就会差很多。比如五月初有一次东南风模式下,市南区23℃,李沧区就31℃。城阳区达到了33℃
青岛市避暑期的最佳避暑区域如图所示,只有圈内的区域,就是杭鞍快速路-浮山以南的地区还有薛家岛地区。这一片区域受到凉海风的调节最明显。再往北,调节作用便迅速减弱,到了城阳调节作用基本就消失了。(多说一句,人口密集区的浮山后地区避暑效果非常差,因为夏季南侧的浮山挡住了从海上吹来的海风,海风翻山还有焚风效应使的气温升高很多,初夏东南风状态下浮山后有时候会比浮山前气温高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