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名录
地理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1
逆吣 楼主
阿根廷-5【瓦尔斯徳半岛 】
瓦尔德斯半岛(Península Valdés)是阿根廷南部大西洋海岸的一个半岛,面积约3625平方公里,岛内海拔最低处低于海平面35米,最高处海拔仅100米。半岛上土地贫瘠,多盐湖,栖息有美洲鸵、原驼等野生动物。海岸栖息有多种海洋哺乳动物,如南美毛皮海狮、海象、南露脊鲸等。199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瓦尔德斯岛由一系列的海湾、悬崖、滩涂、海岸,以及岛屿组成。半岛的海岸线长达400公里。瓦尔德斯半岛东端是包含一些小岛的长达35公里的瓦尔德斯海湾。这里人迹罕见,一片荒凉,唯一的居民点在靠近新湾的岸边,总共也只有几百人居住。别看半岛上人烟稀少,但它却是野生动物的乐园。
2020年05月08日 05点05分 49
level 11
逆吣 楼主
阿根廷-6【伊斯奇瓜拉斯托/塔兰帕亚自然公园】
沙瓜拉斯托-塔拉姆佩雅自然公園位于阿根廷-聖胡安省和拉里奧哈省。伊沙瓜拉斯托-塔拉姆佩雅自然公園是兩個彼此毗鄰的自然公園,位於阿根廷西北部聖胡安省和拉裏奧加省之間,是地球上唯一一塊記載了三疊紀地質年代大陸沈積物化石化完整過程的土地。伊沙瓜拉斯托-塔拉姆佩雅自然公園地處阿根廷中部的沙漠地帶,構成了幾乎整個伊斯奇瓜拉斯托-維拉三疊紀盆地。這裏有距今2億4千5百萬年至2億零8百萬年前整個三疊紀時期的河流、湖泊和沼澤形成的大陸沈積物,河流沈積包括大面積的洪水沖擊平原。湖泊和沼澤中有大量的植物化石,一部分已經成為煤層,其他化石則完好的保留了植物原本的形狀、脈絡和紋理,在其他地區這種保存形式並不多見。在沈積物中最常見的是火山巖灰層,伊沙瓜拉斯托土地幹燥,表面崎嶇不平,人們稱之為“月亮谷”。伊沙瓜拉斯托-塔拉姆佩雅自然公園的化石層中有已知年代最早的的恐龍的遺骸,記錄了恐龍從三疊紀早期的哺乳動物祖先到三疊紀後期恐龍時代的演變過程。
2020年05月08日 05点05分 50
level 11
逆吣 楼主
阿根廷-7【科尔多瓦耶稣会街区和庄园】
科尔多巴耶稣会牧场和街区修建于1616到1725年,是南美洲早期基督教与当地思想文化相融合的典范。受基督教会影响150多年的南美洲宗教、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物质表现形式,这一点在科尔多瓦的基督教宗教教徒聚居区中得到充分展示。科尔多瓦的基督教宗教教徒聚居区,是巴拉圭早期基督教信徒聚居区的心脏,包括了基督教会系统的核心建筑物:大学、教堂、基督子民居住区和神学院。除了这五大建筑群,教会区还包括宗教的和非宗教的的建筑,充分显示了南美洲17到18世纪间150多年基督教、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过程。在聚居区有栏圈和小牧场用以喂牛、羊羊、放马,还有菜地和果园,种植著小麦、谷物等,用于灌溉的水渠还是水磨房的动力来源。聚居区里还有各种作坊,有铜匠、铁匠、木匠和泥瓦匠,还有织补坊、肥皂坊。另外,聚居区还有农场工人房,里面住著牧师和子民。在聚居区复杂的结构系统中,基督教在科学技术和艺术的传播与发展方面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2020年05月08日 05点05分 51
level 10
dddd!
2020年05月10日 04点05分 52
[开心]
2020年05月11日 01点05分
更新了
2020年05月14日 03点05分
level 11
逆吣 楼主
阿根廷-8【乌马瓦卡山谷】
乌马瓦卡地区一万多年来一直是从安第斯山脉高原到平原人们交通与交流的至关紧要的通道。乌马瓦卡山谷的战略位置使人们在这里定居,带来了农业和贸易的发展。它的富有特色的前西班牙和前印加的居住地与和它相邻的地区形成一体,构造了一道独特生动的风景,堪称一绝。乌马瓦卡山谷沿一条主要的文化路线——卡米诺印加分布。其源头起自安蒂恩高原(the High Andean lands)上寒冷的荒原,沿格兰德河谷 (the Rio Grande) 延伸,直到南部150公里与莱昂河(the Rio Leone) 汇合处。山谷里的遗迹向世人展示了过去一万年间,它被作为主要的商业通道的历史。有多处明显的遗迹表明,这里曾先后是史前的狩猎军体聚集地,还是印加帝国时代(公元15-16世纪)和19至20世纪人们为独立而斗争的战场。
2020年05月14日 03点05分 53
level 11
逆吣 楼主
阿根廷-9【印加路网】
印加路网是南美洲被殖民前覆盖最广、最先进的运输系统。该路网以两条分叉众多的南北走向的道路为基础。其中最有名的一部分是马丘比丘小径。部分路网是由先于印加帝国的文明所建造的,特别是瓦里文明。部分的路网还在西班牙殖民时期沿用,比如皇家大道。在东线,道路高跨普纳草原和高山峡谷,从基多延伸至门多萨。西线道路在沿海平原修造,但不包括环抱山脚的沿海沙漠。超过20个线路跨过西边的山区,其他则在东部山脉的山峰和低地间穿梭。有的道路甚至超过海拔5000米。这些道路连接着印加帝国的各个地区,从北边省会基多到南方的圣地亚哥。印加路网总长有40000公里,使3000000平方公里的领土能互相联通起来。这坐落在海拔500至800米之间的纪念碑式的道路可宽达20米,连接着人口稠密地区、行政中心、农业区和矿场,同时还有仪式中心和印加人心目中的神圣的空间。这些道路为帝国的民用和军用通信、人员流动以及后勤支持提供了简单、可靠、快速的路线。主要的用户是帝国士兵、搬运工、美洲驼篷车以及办理公务的贵族和个人。其他人若要在道路上通行则需要许可,并要在一些桥梁交纳通行费。尽管印加的道路规模、建设和外观变化很大,但最通常是在1米到4米间调整宽度。大部分路网是印加人声称对众多的传统路线享有专有权的结果,其中一些诸世纪以前建成的传统路线大多是由瓦里文明早先所建。许多新的路段被大幅改造或升级,例如穿过智利阿塔卡马沙漠的路段和喀喀湖的西缘路段。印加人开发技术以克服在安第斯山脉领土上的困难。在陡峭的山坡上,他们建立了类似巨型楼梯的石阶。在海岸附近的沙漠地区,他们建立了矮墙,以避免沙飘过来覆盖道路。
2020年05月14日 03点05分 54
level 11
逆吣 楼主
阿根廷-10【柯布西耶建筑作品,对现代主义运动的杰出贡献】
勒柯布西耶(法语:Le Corbusier,1887年10月6日-1965年8月27日,又译柯布西埃、柯比意或柯比西埃,原名Charles-Édouard Jeanneret-Gris),瑞士-法国建筑师、室内设计师、雕塑家、画家,是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是功能主义建筑的泰斗,被称为“功能主义之父”。他和巴克敏斯特·富勒、密斯·凡·德罗并称为国际形式建筑派的主要代表。勒·柯布西耶致力于让居住在拥挤城市的人们有更好的生活环境,在城市规划有相关的影响,也是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的创始成员。他于1917年定居
巴黎
,同时从事绘画和室内设计,与新派立体主义的画家和诗人合编杂志《华丽精神》,按自己外祖父的姓取笔名为勒·柯布西耶,他在第一期就写到:“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它植根于一种新的精神,有明确目标的一种建设性和综合性的新精神。”后来他把其中发表的一些关于建筑的文章整理汇集出版单行本书《走向新建筑》,激烈否定十九世纪以来的因循守旧的建筑观点、复古主义的建筑风格,歌颂现代工业的成就,提出“我们的时代正在每天决定自己的样式”,称颂工程师的工作方法,“工程师受经济法则推动,受数学公式所指导,使我们与自然法则一致,达到了和谐。”提出“住房是居住的机器”,鼓吹以工业的方法大规模地建造房屋“建筑的首要任务是促进降低造价,减少房屋的组成构件。”对建筑设计强调“原始的形体是美的形体”,赞美简单的几何形体。2016年第40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勒·柯布西耶的位于7个国家的17件作品被列入世界遗产。
2020年05月14日 03点05分 55
level 11
逆吣 楼主
阿根廷-11【卢斯阿莱尔塞斯国家公园】
卢斯阿莱尔塞斯国家公园是阿根廷的国家公园,位于该国中部,由丘布特省负责管辖,面积2,630平方公里,成立于1937年5月11日,每年平均降雨量约4,000毫米。2017年列入世界遗产。卢斯阿莱尔塞斯国家公园是阿根廷的国家公园,位于阿根廷中部巴塔哥尼亚(Patagonia)北部的安第斯山脉,其西方边界与智利边界重迭,由丘布特省负责管辖。国家公园成立于1937年5月11日,面积2,630平方公里。此次列入遗产范围的面积为1883.79平方公里,缓冲区面积为2073.13平方公里。国家公园为了保护森林和巴塔哥尼亚安第斯山脉的菌群等植物而创建的。位于安第斯山脉巴塔哥尼亚北部段,卢斯阿莱尔塞斯国家公园拥有冰川活动形成的冰碛地貌,连续的冰川作用塑造了该地区的外貌,并创造出冰碛石、冰斗等壮丽的奇特景观与清澈湖水。该处的植披主要为茂密的温带森林,邻近高耸多岩的安地斯山峰下则逐渐由高山草地取代。为了保护巴塔哥尼亚森林仅存未受外界污染的连续区块,该遗产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此外,森林内也栖息了若干受到威胁的当地特有动植物物种。作为巴塔哥尼亚地区最后的原始森林,是许多濒危动植物的最后栖息地。 公园里还保护着广袤的山达木,一种生长在潮湿的森林中的大型长寿针叶树。其他常见的树种包括柏树、翠柏、南方山毛榉等。海拔近2300米的山峰Los Alerces,上面消退的冰川化作纯净的湖水和溪流,景致迷人,适合钓鱼。公园内还有管理有序的露营地。卢斯阿莱尔塞斯国家公园是冒险和生态旅游的最佳去处,拥有丰富的动植物品种等着您去探索,而赏鸟更是您不可错过的行程。卢斯阿莱尔塞斯(Los Alerces)国家公园位于巴塔哥尼亚(Patagonia)北部的安地斯山脉,其西方边界与智利边界重迭。连续的冰川作用塑造了该地区的外貌,并创造出冰碛石、冰斗等壮丽的奇特景观与清澈湖水。该处的植披主要为茂密的温带森林,邻近高耸多岩的安地斯山峰下则逐渐由高山草地取代。为了保护巴塔哥尼亚森林仅存未受外界污染的连续区块,该遗产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此外,森林内也栖息了若干受到威胁的当地特有动植物物种。
2020年05月14日 03点05分 56
level 11
逆吣 楼主
阿根廷终于结束[玫瑰]
2020年05月14日 03点05分 57
level 11
逆吣 楼主
8:亚美尼亚
①:哈格派特修道院和沙那欣修道院(Monasteries of Haghpat and Sanahin)
②:埃奇米阿津大教堂和教堂群及兹瓦尔特诺茨考古遗址(Cathedral and Churches of Echmiatsin and the Archaeological Site of Zvartnots)
③:格加尔修道院及上亚扎德流溪谷(Monastery of Geghard and the Upper Azat Valley)
2020年05月14日 03点05分 58
level 11
逆吣 楼主
亚美尼亚-1【哈格派特修道院和沙那欣修道院】
在基烏裏克王朝(Kiurikian dynasty)繁榮時期(大約從公元10到13世紀),土馬尼亞地區的這兩個拜占庭式修道院是當時重要的學府,薩那欣修道院以其註釋和書法學校而舉世聞名。這兩個修道院建築群,融匯拜占庭教會建築風格和高加索地區本土傳統建築風格,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代表了亞美尼亞宗教建築頂尖水平。著名的哈格帕特修道院建築群坐落在阿拉韋爾迪地區,距薩那欣地區 3公裏之遙,它奠基於巴格拉托尼(928~951)的阿巴斯王時期。薩那欣和哈格帕特建築群之所以如此引人註意,不僅是因為它們是宗教建築,尤其是民用建築的大膽創新之作,而且它們也是反映了高超美洲建築技藝的城鎮建築的典型代表。它們不對稱布局中表現出來的和諧和緊湊令人嘆服,它們對中世紀亞美尼亞建築的發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深刻影響。
2020年05月14日 03点05分 59
level 11
逆吣 楼主
亚美尼亚-2【埃奇米阿津大教堂和教堂群及兹瓦尔特诺茨考古遗址】
埃奇米河津的教堂和兹瓦尔特诺茨古迹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通常被作为整体提及,于2000年正式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埃奇米河津教堂:亚美尼亚中世纪早期的建筑文物,又称永久灵验教堂,位于埃奇米河津附近。现存下来的仅为遗址,属于641-661年间的遗物。1901-1907年挖掘出土,发现底座、柱廊及一些建筑残片。整座教堂用彩色凝灰岩石砌成。后来,托拉马尼扬根据发掘情况和自己的设想重新修建了这座教堂,使其成为圆形的三层圆顶建筑,内部有回廊的四瓣形教堂,正面装饰着假连拱、雕刻等饰品,内部装饰有镶嵌画和壁画。兹瓦尔特诺茨教堂:坐落在埃奇米亚津附近,建于公元641-661年,现仅存遗址。原为圆形三层的圆顶建筑,内部是一个有回廊的四瓣形教堂,正面装饰着假连拱,雕刻、浮雕,内部装饰有镶嵌画与壁画。1901-1907年发掘出底座、柱廊、地基、柱头及许多建筑残片,在拱门和大浮雕上塑有拿建筑工具的人,据认为那是摹拟当年建筑师和总建筑师阿瓦涅斯的形象。刻在一米长的石板上的日晷极引人注目。整个教堂用彩色凝灰岩砌成,后来托拉马尼扬根据发掘和他个人的设想加以重建,成为一座有三层圆顶的教堂,内部为十字形,有回廊相通。现在教堂的旁边另建了一座博物馆,一些废墟的残片陈列在这里。兹瓦尔特诺茨古迹包括圣乔治教堂,又叫兹瓦尔特诺茨教堂和三世总主教宫殿。兹瓦尔特诺茨教堂规模气势远远超过埃奇米阿津教堂。这一建筑杰作与其它古代和拜占庭风格的宗教建筑的最大不同是其典型的创造性的中间圆顶的建筑形式。兹瓦尔特诺茨教堂建筑的本意是通过其非凡的艺术辉煌给每一个参观者以深刻印象,这就决定了它的规模、设计和空间的安排、它的结构特征和强调建筑中轴和向上弯曲的整体装饰的与众不同。在兹瓦尔特诺茨教堂的修复完成之前,它的建筑性和艺术性充分体现在652年659年间修建涅尔塞斯三世在伊斯卡翰的教堂上,这座教堂和兹瓦尔特诺茨教堂如出一辙。叙利亚和拜占庭没有这种类型的建筑,这一点在亚美尼亚10世纪历史学家的书中得到证实。他在书中描述了拜占庭的康斯坦丁皇帝于652年亲临即将完工的兹瓦尔特诺茨教堂建筑现场,旨在于自己的都城修造一座同样的教堂。这一计划由于建筑师死在前往康斯坦丁堡的路上而没能实现。总主教的宫殿在兹瓦尔特诺茨教堂西南,也已经倒下成为一片废墟。其规模、建筑和艺术特征都与兹瓦尔特诺茨教堂相呼应。整个宫殿分成由一条长廊连接的两部分。西边有几个小房屋和两个厅,其中较大的夏厅是招待宴会和举行会议的地方,由圆柱被分成三个正厅,在连接长廊处有一骑楼。稍小一点的厅是用做餐厅用的.长廊东边的部分包括居住和服务区,例如储存室和浴室。浴室又包括两个区,面积较大的部分是日常使用的,较小的是专门为朝圣的参观者准备的。和宫殿相临的南边是一个小厅式的教堂,建于5世纪到6世纪。涅尔塞斯三世总主教的宫殿是已知的7世纪亚美尼亚最大最著名的宗教建筑。格加尔德修道院:位于亚美尼亚共和国首都埃里温东南40公里的峡谷中。倚山临和,气势宏伟。据说始建于4世纪。现在建筑物是13世纪所建。也叫艾里凡克,在亚美尼亚语中意为“岩洞教堂”,因其大部分建筑物在岩石中凿成而得名。修道院包括1座中心教堂,2座岩洞教堂和1座王公寝陵。中心教堂建于1215年,迄今保存完整。一座岩洞教堂建于13世纪40-50年代,在中心教堂门廊西北;另一座岩洞教堂建于1283年。寝陵位于第一座岩洞教堂斜上方,有外廊,12米见方。4排列拱作“井”字形交叉。4个交叉点为4根粗壮的石柱,中间棉花顶上是天窗,极为壮丽。寝陵及其外廊均建于1288年。兹瓦尔特诺茨古迹是一组7世纪中期在埃奇米阿津附近兴建的古建筑群,在建筑史上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根据10世纪晚期到11世纪初期亚美尼亚著名历史学家的描述,兹瓦尔特诺茨早在在10世纪的时候化为一片废墟,但是即便如此,残留下来的断垣残壁依旧遮挡不住它往日的辉煌,其景致可谓壮观。兹瓦尔特诺茨古迹包括圣乔治教堂,又叫兹瓦尔特诺茨教堂和三世总主教宫殿。兹瓦尔特诺茨教堂上作为亚美尼亚最重要的教堂是于641年到661年建造的,规模气势远远超过埃奇米阿津教堂。这一建筑杰作与其它古代和拜占庭风格的宗教建筑的最大不同是其典型的创造性的中间圆顶的建筑形式。兹瓦尔特诺茨教堂建筑的本意是通过其非凡的艺术辉煌给每一个参观者以深刻印象,这就决定了它的规模、设计和空间的安排、它的结构特征和强调建筑中轴和向上弯曲的整体装饰的与众不同。兹瓦尔特诺茨是几世纪以来亚美尼亚建筑师建筑传统的见证。在艺术形象和大胆的空间安排上,兹瓦尔特诺茨教堂都是杰出的世界遗产,是7世纪亚美尼亚艺术思想和工程技术已经达到很高水平的证据。兹瓦尔特诺茨教堂的建筑理念最后广为传播,并且在新的建筑和艺术杰作中得到发展。
2020年05月14日 03点05分 60
level 11
逆吣 楼主
亚美尼亚-3【格加尔修道院及上亚扎德流溪谷】
格加尔德修道院是亚美尼亚的一处修道院,在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登录为世界文化遗产。格加尔德修道院在基督教历史悠久的亚美尼亚中也算是建造较早的修道院。现存中央圣堂则建设于1215年至1283年期间。格加尔修道院其著名的凿岩式教堂和陵墓是一保存完整的亚美尼亚中世纪修道院建筑及装饰艺术之典范,当中许多创新的设计对此区其后的建筑发展有著深远的影响。 格加尔修道院包含许多的教堂和陵墓,其中大部分是凿岩建设而成。这些座落於亚札德溪谷(Azat valley)入口处且四周环绕著陡峭山壁的中世纪建筑群,和其周围壮丽的自然美景相契合,可谓是亚美尼亚中世纪建筑的极致表现。格加尔德修道院,拥有非凡的岩洞教堂和坟墓,是中世纪亚美尼亚修道院迄今整体建筑和装饰艺术保存最好、最完整的代表;其不拘一格,开拓创新的建筑风格对此后这一地区的建筑形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加尔德修道院,拥有好几座教堂和王公寝陵,其中大部分是建凿在石洞中,是中世纪亚美尼亚建筑发展的巅峰之作。这组中世纪建筑区群坐落在自然风光旖旎的阿萨特山谷,周围环绕着高耸的悬崖。格加尔德修道院位于首都埃里温东南40公里的峡谷中,在7世纪到10世纪古代记载中,叫做“艾里凡克”,它在亚美尼亚语中的意思是“岩洞教堂”。修道院建筑群坐落在13世纪所建的围墙中,包括一座中心教堂及其门廊、两个岩洞教堂和一座王公寝陵。在出口处有依山势本身的层次修凿的许多礼拜堂和小密室。围墙外以西是在岩石中凿成的礼拜堂,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164年。修道院的中心教堂建于1215年,迄今为止保存完整。门廊建于1225年。一座岩洞教堂建于13世纪30至50年代,在中心教堂门廊西北,另一座建于1283年。寝陵位于第一座岩洞教堂斜上方,有外廊,12米见方,4排列拱坐“井”字型交叉,4个交点为4根粗壮的石柱,中间拱顶上是天窗,极为壮丽。寝陵及其外廊均建于1288年。
2020年05月14日 03点05分 61
level 11
逆吣 楼主
下面重头戏
2020年05月14日 03点05分 62
level 11
逆吣 楼主
9:澳大利亚
①:大堡礁(Great Barrier Reef)
②:卡卡杜国家公园(Kakadu National Park)
③:威兰德拉湖区(Willandra Lakes Region)
④:豪勋爵群岛(Lord Howe Island Group)
⑤:塔斯马尼亚荒野(Tasmanian Wilderness)
⑥:中东部雨林保护区(Gondwana Rainforests of Australia 2)
⑦:乌鲁鲁卡塔丘塔国家公园(Uluru-Kata Tjuta National Park 3)
⑧:昆士兰热带雨林地区(Wet Tropics of Queensland)
⑨:沙克湾/鲨鱼湾(Shark Bay, Western Australia)
⑩:弗雷泽岛(Fraser Island)
⑪:澳大利亚哺乳动物化石地点群 (Australian Fossil Mammal Sites (Riversleigh / Naracoorte))
⑫:赫德岛和麦克唐纳群岛(Heard and McDonald Islands)
⑬:麦夸里岛(Macquarie Island)
⑭:大蓝山区(Greater Blue Mountains Area)
⑮:波奴鲁鲁国家公园(Purnululu National Park)
⑯:皇家展览馆(Royal Exhibition Building and Carlton Gardens)
⑰:悉尼歌剧院(Sydney Opera House)
⑱:澳大利亚监狱遗址(Australian Convict Sites)
⑲:宁格鲁海岸(Ningaloo Coast)
⑳:布吉必姆文化景观(Budj Bim Cultural Landscape)
2020年05月14日 04点05分 63
首页 1 2 3 4 5 6 7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