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3
万国仰宗周
楼主
(三)斩白蛇起义
在讲这件事之前,先给大家说一个“刘氏冠”的小典故,这也是司马迁先生插叙的一个故事:刘邦在做亭长时,为了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设计了一顶刘氏冠,并让一个“求盗”(官名)去薛县帮忙定做,这顶帽子一直到刘邦称帝后还有所流传。
言归正传,话说刘邦在娶妻之后,上面突然派下来一个重要任务:让他押送役夫上骊山!要说这种修长城建皇陵的工作,可谓九死一生。势必是没有多少人愿意干的。于是很多役夫在去骊山的路上就已经跑了。到了丰县西边的沼泽,刘邦眼见没什么希望,干脆破罐子破摔:“你们要走的都走吧,我只怕也是一去不复还了!”当然也有十多个年轻力壮的人愿意跟随刘邦,我估计这伙人也是没有想到更好的出路,才自发跟随刘邦,这也和刘邦的动员能力有一定关系。
于是刘三爷就这么借着酒劲,抄着小路进了沼泽。派一个役夫过去探路。前面探路的这个人回来后,说:“前有大蛇当径”让大家回去。可是酒壮英雄胆,刘邦可不含糊,说了一句:“壮士行,何畏!”,走上前去将大蛇斩为两段!然后走了好几里路,因为酒劲上来,刘邦倒地睡了。但是他后面的几个人走到了斩白蛇的地方,碰见一个哭得厉害的老大娘,老大娘说:“我儿子,是白帝的儿子,变为蛇,横在路当中,现在被赤帝的儿子杀了,所以我才哭。”大伙自然认为:“哪有这么灵异的事?”就认为老
太太
说的不是实话,想要让他吃点苦头。可是这老太太突然之间就不见了。于是刘邦自己知道这件事以后,也开始自命不凡。大伙也对他日益敬畏。但是在我个人而言,这一切都是刘邦用神话理论对自己的武装,有神话故事打底子,也更方便得到当时民众的认同。
秦始皇东巡的目的是什么?是镇压东南的天子之气。刘邦怀疑此事与自己有关,于是隐居在芒砀山。为什么呢?我猜想是由于斩白蛇的事儿一发生,上至刘邦自己,下到他手下的十多个人,都认为他是赤帝之子,能当天子。所以他自然要隐藏锋芒。但是写到这里,神话部分又来了——每当吕雉和大家去找的时候,常常很快就找到刘邦。按照原书中吕雉的说法是:“季所居上常有云气,故从往常得季。”于是县里多人皆归附。我觉得事实是因为吕雉手底下有人熟悉芒砀山的地形吧?
秦二世元年秋天,陈胜、吴广伴随着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揭竿起义了,各郡县的人都杀死长官,响应陈胜,沛县县令很恐惧,想在沛县起义,回应陈胜。萧何、曹参就对沛令说:“君为秦吏,今欲背之,率沛子弟,恐不听。原君召诸亡在外者,可得数百人,因劫众,众不敢不听。”县令思虑再三,觉得这主意不错,就派樊哙召回了此时手底下已经有百余人的刘邦。
也怪这县令多心,怕刘邦变卦,于是把城门一关。不让刘邦进城了。并打算杀掉萧、曹二人,萧何和曹参只得翻过城墙投靠刘邦,对此情景,刘三爷怎能容忍?当时就写了封信,“嗖”的一声用箭射到墙上。告诉县里的父老:“天下苦秦久矣。今父老虽为沛令守,诸侯并起,今屠沛。沛今共诛令,择子弟可立者立之,以应诸侯,则家室完。不然,父子俱屠,无为也。”意思就是说:“天下受暴秦的苛政压迫已经N久了,现在你们这老哥几个为沛令守城,但是天下群雄并起。(一旦城破,)就要屠戮沛县。如果沛县父老共同起来杀死沛令,选择子弟中可以立为首领的做领导,以响应诸侯军,那就能保全身家性命。不然的话,父子全遭杀害,死得毫无意义。”于是沛县父老就杀死了沛令,并想让刘邦做新沛令。但是刘邦说得好:“现在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如果你们推举的这个新县令不能成事,就会一败涂地。我不是贪生怕死,只怕才劣力薄,无法保全各位的父兄子弟,这是大事儿啊。”但是萧何、曹参都是文官,自然害怕诛灭九族。因此大家伙一看,没有比刘邦更合适的人选了。因为父老们都说:“我们平时都听到你刘季很多奇异的事儿,看来你是富贵命啊。”刘邦见此情景,还是再三谦让,大家都不敢当。于是大伙祭扫炎黄、血染红旗(因为刘邦是赤帝子,尚红),萧、曹二人则招兵买马,集合了两三千人马,攻打胡陵、方与两地。然后回军固守丰邑。此时,刘邦也得到了一个广为人知的称号——沛公。那么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事呢?且看下文——投靠项梁。
2020年03月24日 09点03分
1
在讲这件事之前,先给大家说一个“刘氏冠”的小典故,这也是司马迁先生插叙的一个故事:刘邦在做亭长时,为了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设计了一顶刘氏冠,并让一个“求盗”(官名)去薛县帮忙定做,这顶帽子一直到刘邦称帝后还有所流传。
言归正传,话说刘邦在娶妻之后,上面突然派下来一个重要任务:让他押送役夫上骊山!要说这种修长城建皇陵的工作,可谓九死一生。势必是没有多少人愿意干的。于是很多役夫在去骊山的路上就已经跑了。到了丰县西边的沼泽,刘邦眼见没什么希望,干脆破罐子破摔:“你们要走的都走吧,我只怕也是一去不复还了!”当然也有十多个年轻力壮的人愿意跟随刘邦,我估计这伙人也是没有想到更好的出路,才自发跟随刘邦,这也和刘邦的动员能力有一定关系。
于是刘三爷就这么借着酒劲,抄着小路进了沼泽。派一个役夫过去探路。前面探路的这个人回来后,说:“前有大蛇当径”让大家回去。可是酒壮英雄胆,刘邦可不含糊,说了一句:“壮士行,何畏!”,走上前去将大蛇斩为两段!然后走了好几里路,因为酒劲上来,刘邦倒地睡了。但是他后面的几个人走到了斩白蛇的地方,碰见一个哭得厉害的老大娘,老大娘说:“我儿子,是白帝的儿子,变为蛇,横在路当中,现在被赤帝的儿子杀了,所以我才哭。”大伙自然认为:“哪有这么灵异的事?”就认为老
太太
说的不是实话,想要让他吃点苦头。可是这老太太突然之间就不见了。于是刘邦自己知道这件事以后,也开始自命不凡。大伙也对他日益敬畏。但是在我个人而言,这一切都是刘邦用神话理论对自己的武装,有神话故事打底子,也更方便得到当时民众的认同。
秦始皇东巡的目的是什么?是镇压东南的天子之气。刘邦怀疑此事与自己有关,于是隐居在芒砀山。为什么呢?我猜想是由于斩白蛇的事儿一发生,上至刘邦自己,下到他手下的十多个人,都认为他是赤帝之子,能当天子。所以他自然要隐藏锋芒。但是写到这里,神话部分又来了——每当吕雉和大家去找的时候,常常很快就找到刘邦。按照原书中吕雉的说法是:“季所居上常有云气,故从往常得季。”于是县里多人皆归附。我觉得事实是因为吕雉手底下有人熟悉芒砀山的地形吧?
秦二世元年秋天,陈胜、吴广伴随着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揭竿起义了,各郡县的人都杀死长官,响应陈胜,沛县县令很恐惧,想在沛县起义,回应陈胜。萧何、曹参就对沛令说:“君为秦吏,今欲背之,率沛子弟,恐不听。原君召诸亡在外者,可得数百人,因劫众,众不敢不听。”县令思虑再三,觉得这主意不错,就派樊哙召回了此时手底下已经有百余人的刘邦。
也怪这县令多心,怕刘邦变卦,于是把城门一关。不让刘邦进城了。并打算杀掉萧、曹二人,萧何和曹参只得翻过城墙投靠刘邦,对此情景,刘三爷怎能容忍?当时就写了封信,“嗖”的一声用箭射到墙上。告诉县里的父老:“天下苦秦久矣。今父老虽为沛令守,诸侯并起,今屠沛。沛今共诛令,择子弟可立者立之,以应诸侯,则家室完。不然,父子俱屠,无为也。”意思就是说:“天下受暴秦的苛政压迫已经N久了,现在你们这老哥几个为沛令守城,但是天下群雄并起。(一旦城破,)就要屠戮沛县。如果沛县父老共同起来杀死沛令,选择子弟中可以立为首领的做领导,以响应诸侯军,那就能保全身家性命。不然的话,父子全遭杀害,死得毫无意义。”于是沛县父老就杀死了沛令,并想让刘邦做新沛令。但是刘邦说得好:“现在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如果你们推举的这个新县令不能成事,就会一败涂地。我不是贪生怕死,只怕才劣力薄,无法保全各位的父兄子弟,这是大事儿啊。”但是萧何、曹参都是文官,自然害怕诛灭九族。因此大家伙一看,没有比刘邦更合适的人选了。因为父老们都说:“我们平时都听到你刘季很多奇异的事儿,看来你是富贵命啊。”刘邦见此情景,还是再三谦让,大家都不敢当。于是大伙祭扫炎黄、血染红旗(因为刘邦是赤帝子,尚红),萧、曹二人则招兵买马,集合了两三千人马,攻打胡陵、方与两地。然后回军固守丰邑。此时,刘邦也得到了一个广为人知的称号——沛公。那么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事呢?且看下文——投靠项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