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言刘备伐吴
赤壁风云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
瑶台 楼主
优言刘备伐吴于刘备伐吴之举,历代文人视之为备之终身憾事,以为失策。愚以为此举妙则妙矣只,欠天公不作美。昔亮于隆中鉴天下事而定谋于备曰:取荆取益,而得天下。 则荆州益州一如两足,可立身,可行走。刘备欲得天下则需以荆益为足。后备得荆益而壮大。以应此言。今失荆州如断一足,立身尚且不稳,安可得天下?由是伐吴乃必然之举亦为唯一之策。昔日袁公欲伐操,乃命陈陵作檄文以为讨贼之名。名以为理,得理者方可取胜。而刘公伐吴之名正可藉于关羽之死。出师有名而又正中下怀,备焉能座于家中?虽此时罚吴乃拼命之举,且无全盘胜算,但不罚吴则蜀永无兴复之日。由是于羽亡后而罚吴乃妙秒之举。只是人算不如天算,为料有如此之变。至于谓之乃欲报杀兄之一时义气之举,此后世罗公为言刘公重情重义,且为其失败掩饰所致。不可为信。
2005年11月10日 11点11分 1
level 1
瑶台 楼主
偶新来的,鼓励1下吧~
2005年11月10日 11点11分 2
level 11
呵呵,楼主观点很客观,顶!
2005年11月10日 13点11分 3
level 6
其实再蹩脚的军事家也会知道:把几万个人一下子集结起来是很难的事儿……刘备伐吴,是他处心积虑的结果,只不过在伐吴的过程中,他似乎欠缺考虑些什么
2005年11月10日 13点11分 4
level 1
瑶台 楼主
存在操兵南下相同的弊病
2005年11月11日 02点11分 5
level 6
不过刘备伐吴,在后世人看来却有着“为二弟报仇”的美誉,真不得不让人佩服他在玩弄人心这方面的才能了,输了也会让人转移注意力去评价他好的一面,古今中外,办到如此者能有多少?
2005年11月11日 05点11分 6
level 1
瑶台 楼主
可见一本小说的影响
2005年11月11日 09点11分 7
level 11
八面玲珑是也欢迎瑶台,谢谢你的帖子,希望以后瑶台能常驻风云吧
2005年11月11日 10点11分 8
level 1
其实我也认为刘备伐吴没什么错,荆州对他也很重要,他先前还胜了,只是后来大败了,就总说他错还有曹操占领荆州后准备一举吞并江东我认为也没什么错,他在兵力、地势等各方面都占优势,所以才轻敌,后来输了,也就成错误决策了
2005年11月11日 12点11分 9
level 1
瑶台 楼主
人算不如天算~无奈
2005年11月12日 01点11分 10
level 13
有法正和他一起的话,未可知也
2005年11月12日 02点11分 11
level 1
瑶台 楼主
刘备也算人才
2005年11月25日 09点11分 12
level 6
我的观点可能和大家有所不同首先,我认为刘备伐吴完全是
正确的
而刘备一开始取得胜利,一方面说明了他有领导才能,但是,他能取得这种成就,恐怕东吴方面也有放水在内,因为东吴方面肯定会有想要试探刘备的成份,看看刘备的态度怎样,如果只是吓吓人的,那么就送给刘备一点甜头,然后双方和气,可以避免造成大祸,如果刘备要玩真的,那么再和刘备彻底翻脸也不迟。所以,刘备伐吴本身是没任何问题的,这是蜀国的策略(他伐吴一事,大概有包含转移国内人民注意力的因素在内,就好比当日阿根廷与英格兰一样),刘备伐吴有问题的地方在于:东吴向他表示和解的时候,他没有收手。继续打下去的结果就是反而什么也没得到,最终两败俱伤罢。究竟是他被胜利冲昏了头?还是处心积虑了这久,一时间不肯松手?夷陵之战真正值得人们思考的地方就在这里。(集合几万人,可非一时就能完成,刘备要打吴国,肯定准备了很久的,只不过“二弟被杀”成为他伐吴的借口而已)
2005年11月25日 12点11分 1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