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若名将录
三国志11威力加强版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5
止若逆风 楼主
2020年01月06日 03点01分 1
level 15
止若逆风 楼主
三国名将系列一· 徐荣
杀伐决绝,不留后患。/吾既出,必绝之
2020年01月06日 03点01分 2
level 15
止若逆风 楼主
为什么把徐荣放在第一篇写呐?因为可能是他的事迹不被人所熟知不像后面几位名将都能被列传,那么一个连传都没有的人物为什么也能被称为名将?就连他的存在也只能在《三国志·公孙度传》提到寥寥数笔:公孙度字升济,本辽东襄平人也。同郡徐荣为董卓中郎将,荐度为辽东太守。从这段史料中窝们能够知道徐荣和公孙度是老乡,说明徐荣也是辽东襄平人,但《资治通鉴》中认为他是玄菟郡(今辽宁抚顺)人。遇卓将玄菟徐荣,对比二段史料窝觉得《三国志·公孙度传》更为可信,公孙度传的理由充沛,并讲明了徐荣跟公孙度同乡之情所以才会举荐他。不像《资治通鉴》一上来就讲明了徐荣的家乡在哪里。搞清楚了徐荣的家乡在哪里,接下来要讲讲徐荣为什么被称为名将了?
2020年01月06日 03点01分 3
当时襄平就属玄菟郡吧?[汗]
2020年08月06日 20点08分
level 15
止若逆风 楼主
汉初平元年也就是公元190年发生了一件大事情,曹操召集十八路诸侯,誓要消灭董卓。这就是著名的讨董卓联军,联军攻克了汜水,虎牢,占据洛阳,但由于内部各自为战,却开始停滞不前。作为爱国人士的曹操坐不住了啊,曹操说:“我们兴起义兵来诛除暴乱,大军已经集结,诸位还有什么迟疑!假如董卓倚仗皇帝的权威,据守洛阳,向东进军,尽管他凶残无道,也会成为我们的大患。如今他烧毁宫殿,强迫天子迁徒,全国震动,不知道该跟从谁,这正是上天赐予我们灭亡董卓的时机,一战就可以平定天下。”说完这段义愤填膺的话,曹操便率部追击董卓军,那么曹操当时有多少人呐?世语曰:陈留孝廉卫兹以家财资太祖,使起兵,众有五千人。——《三国志·曹操传·裴注世语》,张邈遣将卫兹分兵随之。所以曹操这时候至少是5千人甚至1万余人,于是遇到了徐荣。来看看曹操败的多惨《三国志卷一 魏书一 武帝纪第一》遇卓将徐荣,与战不利,士卒死伤甚多。太祖为流矢所中,所乘马被创,从弟洪以马与太祖,得夜遁去。遇卓将玄菟徐荣,与战,操兵败,为流矢所中,所乘马被创。从弟洪以马与操,操不受。洪曰:“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君。”遂步从操,夜遁去。荣见操所将兵少,力战尽日,谓酸枣未易攻也,亦引兵还。——《资治通鉴·卷五十九》这二段史文几乎如出一致,曹操这一战是大败,败到什么程度呐?自己所乘的马都被流失所射中,只能乘曹洪的马在夜里逃脱。荥阳之战,徐荣与曹操激战一日,将曹操回联军大本营——酸枣,并陈兵酸枣观阵后乃退。这一仗起到了敲山震虎的作用,使联军不敢再轻举妄动。
2020年01月06日 03点01分 4
level 15
止若逆风 楼主
之后董卓派徐荣和李蒙四处虏掠。于是徐荣遇到谁了?号称江东猛虎的孙坚是个硬茬子,与孙坚大战,并生擒了颍川太守李旻,并把他煮了。原文见长沙太守孙坚亦率豫州诸群兵讨卓。卓先遣将徐荣、李蒙四出虏掠。荣遇坚于梁,与战破坚,生禽颍川太守李旻,烹之。——《后汉书·董卓传》残忍是很残忍,可是这也是一场无可争议的胜利。徐荣是和李蒙(演义中和王方一起给马超做了宣传片的那位,历史上的凉州军校尉)是分兵掳掠的,抢老百姓东西,又是分兵出行,应当不会有很多兵,对垒孙坚的豫州军,纵然兵力较强,想必也不存在压倒性的力量优势,因此这次胜利还是含金量颇高的。这也很可能只是率先侦查的孙坚“遇”到了董卓骑兵团而已
2020年01月06日 03点01分 5
煮了可还行
2020年08月25日 11点08分
level 15
止若逆风 楼主
之后再次对阵孙坚——《三国志吴书一孙破虏讨逆传》则怎么记载坚移屯梁东,大为卓军所攻,坚与数十骑溃围而出。坚常著赤罽帻,乃脱帻令亲近将祖茂著之。卓骑争逐茂,故坚从间道得免。茂困迫,下马,以帻冠冢间烧柱,因伏草中。卓骑望见,围绕数重,定近觉是柱,乃去。——《资治通鉴》则怎么记载孙坚移屯梁东,为卓将徐荣所败,复收散卒进屯阳人。这二段说明了孙坚军被徐荣破之,就连孙坚最喜欢带赤红色的头巾怕被徐荣军抓住于是只好给亲信祖茂带来吸引徐荣军的注意力,于是祖茂被困,只好下马躲在草丛里,将头巾丢在一根烧过的柱上,才幸免于难。这场战役,并没有记载双方兵力几何但却可以从下文推测卓遣东郡太守胡轸督步骑五千击之,以吕布为骑督。轸与布不相得,坚出击,大破之,枭其都督华雄。所以开始这场战役的规模应该不会低于万人。近乎是势均力敌,徐荣破之,这场战役含金量应该不会低。这里再次说明一下华雄是被孙坚所斩而不是某演义的关羽。
2020年01月06日 03点01分 6
level 15
止若逆风 楼主
将星陨落,天意难为。就当徐荣击败曹操,二破孙坚之后,他光辉的一生也走到了尽头,董卓死后,京都大乱,徐荣跟随了王允也注定了他悲惨的结局,《后汉书》卷七十二《董卓列传第六十二》记载一代名将的陨落。王允闻之,乃遣卓故将胡轸、徐荣击之于新丰。荣战死,轸以众降。这里又出现了一个人?谁?胡轸,胡轸何许人也?二五仔者,与吕布战孙坚不合被孙坚所破,与李傕战不胜则降,可见胡轸和徐荣战李傕没有力战,这里有个小插曲在董卓与牛辅被杀之后,李傕等人乞求王允赦免,被拒绝,于是拥兵自重。王允见状因胡轸与同为凉州出身的杨定是在凉州很有影响力的人物,于是先派胡轸与杨定去质问李傕““关东鼠子,欲何为邪?”但因为王允相来不善待胡轸和杨定,于是二人并没有去质问李傕反而一起召兵而回。 待到李傕等听从贾诩之见,率军攻长安时。王允又叫胡轸与徐荣等人迎击李傕军,结果非凉州出身的徐荣战死于新丰,与李傕等人同为凉州出身的胡轸等人则与李傕合兵一处一起攻击长安。可见王允的政治头脑,一个人遇到如此愚笨的指挥官,纵使有再大的能耐又如何?可见胡轸之叛早有预谋,窝甚至徐荣和李傕作战的时候,胡轸再背后捅了他一刀,以至于这么快败亡。徐荣的死是悲哀的,与其说是死于军事,不如说是死于政治。假设王允让吕布和徐荣战李傕窝想也不至于如此下场,如果徐荣要是投靠了曹操,使荣得早遇合曹公,其盖乐进之俦欤?相比和乐进的地位不相上下吧。就如三国杀徐荣阵亡的台词:此生无悔,心中无愧。对旧主董卓败曹操,二破孙坚足见,对新主王允,荣战死。悲壮的一生,注定是悲剧的结局。
2020年01月06日 03点01分 7
level 15
止若逆风 楼主
三国名将系列二· 张辽
2020年01月06日 03点01分 8
level 15
止若逆风 楼主
张辽这个人物足可以用长篇大论来概括他这波澜壮阔的一生。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也。对于张辽的生年则有二种说法一个是生于东汉桓帝延熹八年(公元165年);另一个版本则是四年后,也就是桓帝建宁二年(公元169年)。张辽生年的大概范围就在于这关键的一句:“布为李傕所败,从布东奔徐州,领鲁相,时年二十八。”
张辽是聂壹之后,因避怨而变姓。聂壹,也就是揭开汉武帝与匈奴作战的序幕---马邑之战的诈降者。虽然马邑之谋最后是失败了当然这是后话。张辽早年就是活在一个羌胡四起的年代,幽、并、凉三州缘边诸郡无岁不被鲜卑寇钞,杀略不可胜数。张辽自幼就经历了大量的边塞战乱,少年时便成为雁门郡的郡吏。并州刺史丁原以辽武力过人,而召为从事。以个人武勇而仕的,还有同样有时人称之为“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吕布、张杨等。于是张辽便开始了他前期漂泊的从政生涯。之后董卓入京,天下大乱。董卓用计让众人误以其领大军入京后,首先拼吞原何进的部曲,然后再阴诱吕布杀其主丁原,吕布以丁原众投靠董卓,这是的张辽正在河北募兵,当他回来之后发现旧主丁原已死,张辽这原丁原部下,要么跟随吕布一样投靠董卓,要么像四世三公、门生遍天下的袁绍,在无法和董卓相抗衡下而走。总不能效法和他一样募兵的张杨,以兵侵郡掠县,走上土匪之路吧?于是张辽选择了投靠朝廷。再之后,董卓被王允吕布所诛杀,有看观要说了这张辽明显是个二五仔啊,换了二代主子,但窝却不怎么认为,张辽投靠董卓之后依旧是吕布的部将,随同吕布而为董卓而战。就算参与了吕布的行动也不算叛主,和吕布有很大的分别,当然吕布今次可以说是弃暗投明的义举。之后张辽继续兢兢业业的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但好景不长,董卓的旧部李傕郭汜等人纳贾诩计反攻长安,长安被攻破,张辽跟随吕布成为了流浪军,但吕布并不亲信张辽当然也不亲信高顺,那么吕布亲信谁呐《三国志·魏书·吕布张邈臧洪传
》布有良**赤兔。常与其亲近成廉、魏越等陷锋突陈,遂破燕军。吕布常与其亲近成廉、魏越等陷锋突陈。这从另一侧面反映,高顺、张辽还不算是其亲近。(高顺曾救吕布,但吕布却与他疏远,更以有姻亲关系的魏续夺其兵,所以谈不上是心腹。)之后陈宫联合张邈的背叛,迎吕布谋为共牧兖州。张邈之弟、广陵太守张超也相助其兄,枭雄吕布真正意义上有了自己的地盘。
2020年01月06日 03点01分 9
level 15
止若逆风 楼主
有勇无谋的吕布一年后兵败于定陶,此时的猪脚张辽依旧在摸鱼,吕布逃奔徐州,这时的徐州牧,已经是由得到陈珪等拥护而继任的刘备。刘备却像陶谦那样,让吕布先屯驻小沛。不久刘备与袁术交战,留下驻守下邳的张飞与陶谦旧部曹豹发生矛盾并杀掉,由此丹阳兵叛变,吕布趁乱夺取之。窝们的猪脚张辽依旧默默无闻。甚至《三国志.吕布传》正文压根就沒有提及“张辽”二字,泰山寇臧霸倒也有裴注见于《吕布传》,也为范晔收录进《后汉书.吕布传》的正文內,日后吕布遣高顺攻刘备于沛,《吕布传》正文只提及主将高顺,要不是《三国志.先主传》有《英雄记》这条裴注,后人根本不知道还有张辽从征(正因有这条裴注,张辽之名才首见于《资治通鉴》)
后刘备暗投cc,cc也准备起兵攻伐吕布,吕布发现后,先遣高顺、张辽击破刘备,就算曹军的夏侯惇救援也无补于事。最后迫使曹操出征,得胜后乘势围吕布于下邳,纳荀攸、郭嘉计,决沂、泗水灌城,吕布又像长安为李傕所败那样,部下叛变而败,飞将最后也为曹操所杀。
此时的张辽在下邳城否尚不得知,《三国志.卷十七 魏书十七 张乐于张徐传第十七》记载辽将其众降,拜中郎将,赐爵关内侯。数有战功,迁裨将军。张辽是率部而降的,《三国志.武帝纪》、《吕布传》等只字沒提及张辽先降,或与侯成等一同投降。据此判断当时的张辽可能不在下邳城中,如果还有少许疑惑,可参考陈群与臧霸,他们一样是在“吕布破”、“既禽布”后,才为曹操所用。恐怕也沒有人能考证出陈群是在吕布破败前为曹操所辟吧?而《资治通鉴》把陈群为曹操所用一事,放在吕布败亡之后,然后就陈述张辽降。这正正说明史家,也是认为张辽是在吕布败亡后始降,如同董卓败,张辽属吕布一样的顺序。良禽择木,贤臣择主而侍张辽在建安三年终投明主,也似不用非议他。正是因为有了cc这个主子,张辽之名才开始扬名天下。
2020年01月06日 03点01分 10
level 15
止若逆风 楼主
二 锋芒毕露
建安五年二月,袁绍遣其名将颜良等,围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建安五年四月,曹操出兵救援。曹操纳荀攸之声东击西的奇谋,得以创造优势,颜良军未至十余里时,才得知而大惊,草草迎击;曹操又遣张辽和关羽为先锋(随行还有徐晃)进击。
关羽等人交战时,关羽看出颜良的所在地,刺良于万军之中,斩其首而还。其后曹操和荀攸又以辎重部队为饵,令文丑军抢掠失去军纪,以五、六百虎豹骑破其六千骑,文丑死于乱军之中,袁绍军士气顿挫。后来某位将军明明身临其阵,最后却走了文丑的老路,不知道这位将军是否老年健忘了,官渡之战期间,张辽数有战功得以迁裨将军,当时的将军名号可不像日后般那样滥发,所以由中郎将迁至杂号将军,已经是曹操对张辽的肯定。
随著许攸的来投,以及曹操的袭破乌巢,袁绍败走;曹操也开始忙于收复官渡之战时,被袁绍招引而叛变的地区,刘备、龚都在汝南固然是最棘手,还包括札根于青、徐的泰山寇昌豨。于是cc派夏侯渊和张辽进攻据险于三公山的昌豨,《三国志.卷十七 魏书十七 张乐于张徐传第十七》记载与夏侯渊围昌豨於东海,数月粮尽,议引军还,辽谓渊曰:"数日已来,每行诸围,豨辄属目视辽。又其射矢更稀,此必豨计犹豫,故不力战。辽欲挑与语,傥可诱也?"乃使谓豨曰:"公有命,使辽传之。"豨果下与辽语,辽为说"太祖神武,方以德怀四方,先附者受大赏"。豨乃许降。辽遂单身上三公山,入豨家,拜妻子。豨欢喜,随诣太祖。太祖遣豨还,责辽曰:"此非大将法也。"辽谢曰:"以明公威信著於四海,辽奉圣旨,豨必不敢害故也。围昌豨数月后快粮尽,商议撤军时,张辽对夏侯渊说最近几天来,我每次巡视包围的阵营,昌豨总是专注地盯着我,而且他们射出的箭也更少了,这一定是他犹豫不定战还是降,所以不奋力抵抗。我想诱使他同我对话,或许可以劝他投降。就派人传话说:“曹公有命令,让张辽对你宣布。”昌豨果然从城上下来与张辽谈话,张辽对他说:“曹公神智武勇,正在用他的仁德感化四方各派的势力,先归附的可以受大赏。”昌豨于是答应投降。这是张辽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那就是只身前往三公山,进入昌豨的家,向他的妻子致礼。古人之间会见人家的妻室是一种关系亲密的表现,与吕布和刘备、鲁粛和吕蒙一样。昌豨何许人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见《后出师表》是个狠人,但跟吕布一样的二五仔,但吕布只有三姓家奴,而昌豨五次反复无常,比吕布更甚之,后来被再次反叛cc,投降于禁被于禁所杀,当然这是后话,那么这次张辽只身前往昌豨家危险度高吗?当然高可堪比关公以后的单刀赴会。谁敢保证这先后五反的人渣昌豨,不会临时变卦?怎么做有效果吗?答案是当然有,昌豨深受感动,于张辽一起去拜见cc。张辽的这时的表现可称为大智大勇,至于cc后面的这些话,则是对于张辽的爱惜。后来,张辽跟随曹操在黎阳征剿袁谭、袁尚,再次立功,代理中坚将军的职务。又随曹操在邺县攻击袁尚,袁尚据城顽抗,一时不能攻破,曹操回许昌,命令张辽同乐进拔取阴安,把当地人迁移到黄河以南。尔后张辽再次跟随曹操攻打邺县,邺县被攻破。张辽单独被派往赵国、常山招降沿山各路贼寇以及黑山的孙轻等人。其后发生了一件不太令人注目的事:公孙度早在初平元年越海收东莱诸县,置营州刺史。柳毅就是公孙度之亲吏,张辽在“冀州平”后的“徇海滨”,陶元珍在《辽东公孙氏事迹杂考》一文中认为,柳毅方任营州刺史,故《三国志.张辽传》称柳毅等为辽东贼,但好像还无法百分百确定他真的任营州刺史。公孙度虽经营东莱多年,但还是不堪与张辽一起作战,张辽之破柳毅、取东莱实曹氏与公孙氏之首次战争。《三国志.卷十七 魏书十七 张乐于张徐传第十七》记载还邺,太祖自出迎辽,引共载,以辽为荡寇将军。当张辽还邺后,曹操亲自出迎,更与张辽共载一车,升其为荡寇将军。当时跟主公共乘一车是多么大的荣耀啊。
2020年01月06日 03点01分 11
level 15
止若逆风 楼主
三 白狼山之战
白狼山之战前有个插曲,《三国志.张辽传》记载复别击荆州,定江夏诸县,还屯临颍,封都亭侯。这里cc派张辽去攻打荆州,平定了江夏各县。回军屯扎在临颍,被封为都亭侯。所以赤壁之战的时候,刘琦刘备拥有的江夏郡不是完整的江夏郡,随后北返,参与了讨灭袁氏的最后一次战役---白狼山之役。
出征乌丸前,诸将认为袁尚只是一亡虏;夷狄贪而无亲岂能为袁尚所用?北征的话,刘备会劝刘表袭许,万一发生变故就后悔莫及。事实上刘备的确是劝过刘表,只是cc、郭嘉深知刘表,自问沒本事驾驭刘备,不会同意其北伐。另外还真有人密谋打算袭邺城,只是始终沒成事(见《三国志.凉茂传》)。
完全把袁氏势力连根拔起,也不是全无必要,日后马超和韩遂于关中之战败走,但仍然有力联合外族,卷土重来占据凉州州治冀城;袁氏有恩于乌丸也是事实,何况建安十年夏时,曾攻鲜于辅于犷平,曹操进兵乌丸退回塞外,但根本还沒有给予其致命的一击。因此郭嘉的分析不无道理,于是cc采取了郭嘉的建议出征乌丸。
207年(建安十二年)五月,cc率领大军抵达无终(今天津市蓟县),兵临塞口,准备出滨海道,过碣石,进攻柳城。可天公不作美,《三国志.魏书.武帝记》记载当时的天气秋七月,大水,傍海道不通。夏秋季节大雨连绵,“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船”,“傍海道不通”,进军时间不得不一拖再拖,一直到了秋七月。此时的乌桓也已经有了准备,“遮守蹊要,军不得进”。这样看来似乎只有退军这一条路了。如果此时退兵,那么将前功尽弃,任由二袁养成气力,将来乌桓骑兵一定会时常骚扰幽州,那时cc的背后就永无宁日。cc当然不会轻易的离去,他在徐无山(今河北玉田东北二十里)请出了当地的向导----田畴。当曹军上徐无山,出卢龙塞,堑山堙谷五百余里,经白檀,历平冈,涉鲜卑庭,还有约二百里的路程就至柳城时,敌方才发现,被攻至一个措手不及。袁尚、袁熙与蹋顿、辽西单于楼班、右北平单于乌延等将数万骑逆击。蹋顿何许人也,有武略,边长老皆比之曾围汉高祖的冒顿(见《三国志.乌丸传》),总摄三王部。既能拿来相提并论,蹋顿本身的治军等能力也应该不差;乌丸名骑天下闻名,当时很多军阀以乌丸军参战,敌方可是单兵作战能力极強的游牧骑兵。
建安十二年八月,白狼山之战发生。《三国志.魏书.武帝记》记载了当时cc的军备情况八月,登白狼山,卒与虏遇,觽甚盛。公车重在后,被甲者少,左右皆惧。当时曹军的辎重物资都在后面,穿战甲的人很少,左右士兵都有些害怕。《三国志.张辽传》辽劝太祖战,气甚奋,太祖壮之,自以所持麾授辽。遂击,大破之,斩单于蹋顿。《三国志.魏书.武帝记》又记载公登高,望虏陈不整,乃纵兵击之,使张辽为先锋,虏觽大崩,斩蹋顿及名王已下,胡、汉降者二十余万口。综上所述张辽劝cc出击,加上cc见他们阵容不整,故以所持麾授予张辽,以示为先锋。于是,徐晃、张郃、韩浩、史涣、鲜于辅、阎柔、曹纯奋勇争先,数万骑兵的大混战,在混战中张辽斩杀了敌酋蹋顿。乌桓群龙无首,最后终于被杀得七零八落,“死者被野”,三郡乌桓的主力骑兵在这场决战中开始全面崩溃,此战中,cc大获全胜,斩蹋顿及名王以下十余人,俘虏二十余万人。此战后张辽的威名开始被传唱。。。
2020年01月06日 03点01分 12
level 15
止若逆风 楼主
2020年01月06日 03点01分 13
level 15
止若逆风 楼主
四 中场休息
白狼山之战后张辽被曹操派往豫州颍川长社。当时于禁屯颍阴,乐进屯阳翟,他们相当自负,谁也不服谁,不愿协作共事;曹操使赵俨并参三军,每每开导劝喻,遂令他们和睦共事。曹操征荆州,以赵俨领章陵太守,徙都督护军,护于禁、张辽、张郃、朱灵、李典、路招、冯楷七军。
这里又有一个小插曲,什么插曲呐?《三国志.张辽传》记载时荆州未定,复遣辽屯长社。临发,军中有谋反者,夜惊乱起火,一军尽扰。辽谓左右曰:“勿动。是不一营尽反,必有造变者,欲以动乱人耳。”乃令军中,其不反者安坐。辽将亲兵数十人,中陈而立。有顷定,即得首谋者杀之。当时,荆州尚未平定,曹操又派遣张辽屯驻长社,临出发前,军营中有人造反,趁夜里放火,军营一时惊乱,全军遭受侵扰。张辽对左右的人说:“不要出动,这不是全营反叛,必定作乱的人,想必以此扰乱军心罢了。”于是传伞军中,那些不反叛的安坐菅内。随后,张辽率亲兵几十人.在阵营里居中而立。一会儿军中安定下来,随即找出主谋杀了他。这件事情可以体现出张辽在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性,只是对左右说:“勿动。那有一营尽反之理,必有造变者欲以此制造恐慌。”乃传令军中,其不反者安坐。结果一片混乱恐慌的士卒,因其一句军令而安静下来,用不了多久就拿下谋反者,可见其治军下的纪律严明。
对于赤壁之战有人要问了?张辽参与了赤壁之战没有?窝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在《三国志.张辽传》中丝毫没有提及张辽参与了赤壁之战的蛛丝马迹。
再对照曹军的参战名单有从征荊州的曹仁、乐进、徐晃、满宠诸人,赤壁战后曹操全都是让他们防卫荊州的。七军中各人的本传中,从征荊州不但只字不提,赤壁战后张辽、于禁和张郃他们三人,被派往讨平扬州的袁术残余份子陈兰和梅成(其他四人的去向,史沒交代)。这正正显示了他们于赤壁之战发生时不在赤壁,所以曹操日后令军队讨平孙权势力已介入的陈兰等时,命令张辽诸人前往讨伐,还包括青、徐的臧霸。命令最近的将领讨平是理所当然的,这恰恰又反证了七军不在曹军主力的,若不是,他们三个人总有一个人有从征荊州的字句、以及被留守荊州吧?
所以综上分析张辽并没有参与赤壁之战,即使参与了张辽也不熟水战。Cc又骄傲轻敌,即使在也无法力挽狂澜。
2020年01月06日 03点01分 14
level 15
止若逆风 楼主
五 踏破天柱
赤壁之战后,卢江人陈兰、梅成占据氐等六县作叛,曹操于是遣于禁、臧霸等讨伐梅成,又命张辽督领张郃、牛盖等讨伐梅兰。当时梅成诈降于禁,于禁引军便还。不料梅成趁机会带其军众往投陈兰,二人转入灊山自守。灊山中有何险峻呐?《三国志.张辽传》记载灊中有天柱山,高峻二十馀里,道险狭,步径裁通,兰等壁其上。灊山中有天柱山,高峻约有二十馀里,道路险狭,陈兰等众避于其上,山下进军难通,那时陈兰和梅成军大概有一万以上。张辽意欲登山进兵,诸将皆说:“此山道路险恶,我军兵少,很难可以深入用兵。”张辽却说:“这正是所谓“一与一,勇者得前耳”(只有勇者可以前进)。”这让窝想起了亮剑的一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结果攻之,斩兰、成首,尽虏其众。可谓是大胜之,之后太祖论诸将功,曰:“登天山,履峻险,以取兰、成,荡寇功也。”增邑,假节。cc论诸将功劳,说:“登天山,履峻险,以取兰、成,荡寇(荡寇将军张辽)功也。”于是增其邑,假节。假节权意义可大啦,不但是“号令赏罚之节”据《晋书.职官志》日后总结,假节唯军事得杀犯军令者,因此假节可看成权力的象征之一。钟会就是凭假节,杀掉犯军法的功勋许褚之子、牙门将许仪。这时,于禁与张辽、乐进、张郃、徐晃俱为名将,曹操每次征伐,不是用为行军前锋,就是用为后拒。日后建安十八年曹操号四十万攻濡须时,甘宁成功以百人劫曹营后,孙权赞曰:“孟德有张辽,孤有兴霸,足相敌也。”张辽早已有盛名,不用像演义那样先有威震逍遙津,后才有孙权拿甘宁来相提并论。但这又侧面反衬出张辽在敌国君主的份量,要称赞一刚立功的猛将,当然是拿对方最顶尖的将领来并列,难道拿几个龙套和甘宁并列吗?
长戟划破 ,苍茫紫夜,赤血浸月华,一骑踏碎 ,天光曙色,万马皆喑哑,狼顾八方竞风云,虎啸山河,论叱咤奉令澄宇 ,又何惧?葬黄沙。
2020年01月06日 03点01分 15
1 2 3 4 5 6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