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米哈伊洛夫娜·潘克拉托娃传
suyi控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9
xyxz1111 楼主
安娜·米哈伊洛夫娜·潘克拉托娃(1897~1957),苏联著名历史学家,先放一段百度百科上的简介:
父亲早死,她母亲靠当纺织女工让她1917 年进入敖德萨大学历史系。1918年参加了对抗法国占领军的游击运动,1919 年加入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1919~1922年内战期间在乌克兰偏远乡下负责党的工作。最初是区委书记,后来是州委书记,1925年毕业于红色教授学院历史科。后任国立莫斯科大学和苏共中央社会科学院教授。和克鲁普斯卡娅、 斯维尔德洛夫都很熟,1928年她和丈夫(比她小两岁的托洛斯基主义理论家)离婚,1938年她前夫因监狱暴动被枪毙,1940 年为白俄罗斯共和国科学院院士。二战的时候和一大批历史学家一起被疏散到阿拉木图,在哪里领导撰写从远古到当时的苏联通史,她写了一部哈萨克史为这部大部头的著作定下基调,平反了哈萨克历史上的英雄,因此她是俄罗斯共和国和哈萨克共和国功勋科学家。1944 年为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1946 年因参加写作《世界外交史》获斯大林奖金。代表苏联历史界出席1933年华沙会议,1934年布达佩斯会议,1955年罗马会议,1957年5月25日在莫斯科去世,1952 年在苏共第19 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中央委员。曾获列宁勋章和劳动红旗勋章。1953 年为苏联科学院院士,同年任《历史问题》杂志总编辑。毕生写有200 余种学术著作,取得一定成绩。有一女一子,都是历史学家。
2020年01月04日 13点01分 1
level 9
xyxz1111 楼主
首先是一些作者想说的话:为什么要写关于她的历史?
在斯-毛一派的历史叙述逻辑里,“修正主义复辟”是一个典型的恶战胜善的过程,某几个领导人通过不可告人的政治手段从“无产阶级”手里抢来了政权,掌了权的官僚集团又开始大规模迫害尚有良心的共产党员......但,如果我们尝试把这个逻辑套到这位功勋卓著的苏联科学院院士身上,则是不可能成功的:她一生都是坚定的共产党员,党把她的丈夫送去了古拉格,逼她写文章咒骂对自己无限照顾的恩师,她都没表现出任何不满;但同时,党妥善地照顾了她的生活,给予了她极大的声望,在斯大林死前,她已经成为了党内最有声望的历史学家之一。就是这样一个共产党员,又在苏共二十大上秉承赫鲁晓夫的意识形态,向斯大林粗暴对待“老近卫军”开炮.......她自己从来没掌握过权力,也不曾是所谓特权集团的一员,在大清洗时,她高举党性的大旗,在去斯大林化的时候,她又对自己之前的行为表示忏悔.......
我觉得,通过叙述一个苏共党员的一生,可以让所有对左翼运动历史感兴趣的人都能去认真思考:
为什么去斯大林化会发生?
2020年01月04日 13点01分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