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揭铁流移花接木,772所功劳被抢
中国芯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吧务
level 14
FF6618 楼主
偶然发现,关于北斗导航卫星全面国产化的抗辐照CPU幕后英雄,不同报道有矛盾之处,我稍作探究,又把铁流捉了个现行
2019年12月28日 13点12分 1
吧务
level 11
接着说啊
2019年12月28日 13点12分 4
level 1
没事,沸腾时“龙芯nb”,被批判时“铁流只是自媒体,不代表龙芯”
2019年12月28日 14点12分 9
吧务
level 14
FF6618 楼主
北斗应用龙芯抗辐照芯片的相关报道,广为流传的是《一封来自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的感谢信》,后来我发现,其实这不是这个中心唯一的感谢信,珠海欧比特公司也收到过感谢信《北斗卫星成功运行也有他的功劳,为珠海这家企业骄傲!》。
其余很多网文似是而非,我仔细查了一下,源头是铁流写的这篇文章:宇航级CPU有何技术难点,中美还有多少差距
这篇文章gueenet也转贴过,铁流甚至在贴吧罕见冒了个泡:
钢铁洪流1888 我写的
8楼
2019-11-25 19:58
gueenet: 抱歉,没经您同意就转了,还忘了标注来源。
这篇文章前半部分是罗里吧嗦不知从哪抄的科普,但万变不离其“宗主”,尾巴上有这句话比较关键:
“而走自主路线则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具备自主的技术迭代能力,2015年发射的北斗双星实现了100%采用国产CPU,在北斗双星上搭载了龙芯1E和龙芯1F,性能指标为200MIPS。“
北斗首次实现100%国产化就用龙芯,那龙芯地位很高了!
2019年12月28日 15点12分 11
吧务
level 14
FF6618 楼主
然而,继续查阅相关材料,比如光明日报、科技日报、中国电子报等主流媒体,科技日报标题:
《扬我国威:北斗卫星使用国产CPU—— 北斗卫星使用国产CPU,航天772所设计》
2015年7月25日在西昌发射的两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全部使用国产微处理器芯片(CPU)。这是国产宇航级CPU首次在实用卫星上担当主纲。
除了CPU,北斗双星和上面级上的数据总线电路、转换器、存储器等近40款产品均为航天772所研制和生产,这是中国卫星首次成体系、批量使用国产芯片,对航天工程的自主可控和创新发展是一里程碑。
中国电子报标题:
《中国卫星首次大批量使用国产芯片 ,宇航级国产CPU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报道称,772所产品并非仿制而是自主研发。
本次登上北斗卫星的CPU芯片并不是中国第一款登上卫星的CPU。2006年,772所已研制出第一代CPU芯片。2011年,中国才出现了第一款随试验卫星升空的空间用CPU芯片,即772所研制的我国首枚32位空间用国产CPU。然而,那次只在试验卫星的其中一个主机上使用了国产CPU芯片,并且仍然采用了进口芯片做备份。直到2015年此次的北斗双星发射,中国卫星才真正100%采用了国产CPU芯片。
为了研发出足以替代进口芯片的国产CPU,772所放弃了中国研制自主元器件 最普遍的道路——仿制后再创新,选择了完全自主研发的道路。
面对研发难题,在2003年研制初期,几乎所有人都在劝赵元富仿制国内卫星用的那款CPU,但赵元富并没有照做。“当我们仿制出来的时候,人家下一代更新升级的CPU又出来了,也不会有人再愿意用我们仿制出来的产品。”赵元富向记者透露了当时的想法。
因此,从最开始,772所就将研发目标定在了当时的国际下一代CPU上。那时,下一代宇航用CPU还没有实际产品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大致的思路和概念,例如主频的提升,以及对内部架构和接口进行改进。
772所决定直接从国际下一代宇航用CPU做起,最终完成了两款宇航用CPU产品。等到新产品研制成功,也刚好赶上了下一代卫星更新换代的时间,迎来了卫星用国产芯片大量替代进口芯片的机遇。
2019年12月28日 15点12分 12
吧务
level 14
FF6618 楼主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官方报道和铁流文章的矛盾之处,到底2015年首次实现100%国产化CPU主控的北斗双星是用的那款抗辐照CPU?是772所还是龙芯?
经过一番查阅,事实逐步清晰,关于2015年龙芯上天的中国科学报相关报道
《中国发射首枚使用“龙芯”北斗卫星》
“龙芯”上天,意味着我国卫星导航系统在自主可控的征程上迈出关键一步——
3月31日,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多了一位新成员。作为第17颗北斗卫星,这位新成员接过了“自主可控”的接力棒。据该卫星总设计师、来自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的林宝军介绍,这颗由中科院负责研制的新一代导航卫星大量使用国产化器部件,并首次使用中国制造的“龙芯”中央处理器(CPU)。
4月20日上午,新一代北斗卫星上装着“中国芯”的计算机正式开机,意味着我国卫星导航系统在自主可控的征程上迈出关键一步。
性能好过“买来的”
据媒体报道,在最近发射的新一代北斗卫星上,部件的国产化率达到95%,而作为最核心的元器件,CPU的自主化也受到较高关注。
“此次搭载的处理器是‘龙芯’的两款芯片——龙芯1E和龙芯1F抗辐照处理器。”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中科院复杂航天系统电子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安军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这篇报道可以和《一封来自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的感谢信 2018-04-10 15:28》相互印证。
2019年12月28日 15点12分 13
吧务
level 14
FF6618 楼主
归纳一下事实,
2015年4月,龙芯抗辐照处理器搭载在第17颗北斗卫星上,是龙芯首次用于北斗,但卫星尚未实现100%国产CPU,龙芯也不是担当主控,并且晚于772所2011年上天的国产CPU 四年时间。
2015年7月,北斗双星,全部使用国产微处理器芯片(CPU)。是国产宇航级CPU首次在实用卫星上担当主纲,这是772所的功劳。
铁流文中那句: “2015年发射的北斗双星实现了100%采用国产CPU,在北斗双星上搭载了龙芯1E和龙芯1F”
属于移花接木,前半句没问题,但后半句把772所的功劳挪到初次升空的龙芯头上。
2019年12月28日 15点12分 14
吧务
level 14
FF6618 楼主
类似的事例还有,比如《又一篇奇文:82岁老奶奶制出宇航级芯片装备歼20》里面列举的高铁、歼20、空警等龙芯应用事例,均为捕风捉影,还消费老人,蹭院士光环,如此有目的

造事实,为主子贴金,是铁流及其信徒的常规操作。
同772所类似,飞腾的320C30、1750、6713、6678、2000HK等军用芯片,用量远大于龙芯,应用远早于龙芯,为我军重点装备保驾护航,却默默无闻,鲜有人知。哪个厂家踏实那个浮夸,一目了然。
还是那句话,如果一个自主CPU厂家,热衷于搞这些,那离他的初心本色,只会越来越远。
2019年12月28日 15点12分 15
吧务
level 14
FF6618 楼主
2019年12月28日 15点12分 16
吧务
level 15
卫星CPU一般有多备份,有可能用了龙芯CPU的同时还有其他CPU做备份,而772所却实现了全国产CPU,772牛逼。功劳桂冠却被铁流戴在了龙芯头上
2019年12月28日 17点12分 17
level 11
772nb!
2019年12月28日 18点12分 18
level 12
需要翻译吗?2006年Sun开源了Sparc CPU设计。要不要下载源码给你看?
772所的BM3803/BM3823都是Sparc v8,真是自己设计的吗?如果有设计能力,为什么BM3833又改用ARM的核呢?
2019年12月28日 19点12分 20
level 12
非业内人士引用资料出现错漏值得大惊小怪?你先解释一下楼上的问题吧!
2019年12月28日 19点12分 21
level 12
因此,从最开始,772所就将研发目标定在了当时的国际下一代CPU上。那时,下一代宇航用CPU还没有实际产品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大致的思路和概念,例如主频的提升,以及对内部架构和接口进行改进。
好厉害,国际下一代。国际下一代做出来,才300M频率,才258MIPS?
龙芯的现在这一代才200M频率,就400MIPS,远超258MIPS了吧。下一代1000M双核预计4000MIPS,是当代的10倍。
我给你看看国际下一代是什么样,800M频率4核,差不多是龙芯下一代的2倍性能,是772所当代最高性能的30倍。
2019年12月28日 19点12分 22
吧务
level 14
FF6618 楼主
你不要转进顾左右言他,对我我指出的问题怎么解释?
又是非专业人士出现失误,这个理由还真是方便!我这几天发现这种失误还真是很多,一次失误可以理解,次次都这样,说没有职业水军你信么?
这篇文章和那篇82岁院士一样,在网上流传甚广,其中也有你gueenet的功劳。这种文章可以蒙蔽很多外行,以至于网上一出现质疑龙芯的声音,马上有小白粉丝补台说,说龙芯意义重大,让国防宇航不再惧怕禁运之类。
哪怕用一片龙芯,也不妨碍“自”媒体吹捧,龙芯是有贡献,但大量772这样的军工企业才是我国武器的脊梁,多一个龙芯不多,少了你照样转。如果你是772所的科研人员,看到这样的宣传,你会对龙芯产生啥印象?
有自己观点可以,但请你不要学铁流,为自己不可告人目的,就可以颠倒黑白愚弄网友,捏造臆断。还是应该保持一颗客观求实之心,这事做技术的根本。
2019年12月28日 21点12分 23
1 2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