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定溶剂为A,溶质为B
首先,亨利定律


是指,在B的稀溶液,也就是


时,pB和xB是正比关系,比例系数为kB,这也就是说,在B的稀溶液中,比例系数kB越大,pB也就越容易升高,这也就意味着:kB越大,B越容易从溶液变成蒸汽。
B浓度很低时,B被成千上万个A包围着,溶液中与溶质分子B有关的作用力是A-B作用力,B-B作用力很小。A-B作用力越大,溶液对B的束缚也就越强,B也就越不容易挥发。
结合上面两段分析,我们可以知道,B的亨利系数越大,溶液越容易挥发,B的束缚也就越小,A-B作用力也就越弱。
这就表明,亨利系数kB反映的是A-B作用力,它和A-B作用力是反比例关系
接下来,我们考虑B浓度很大,也就是


的时候。
此时,B的周围几乎都是B,也有少量的A,此时B相当于“溶剂”(B当溶剂时都打引号,下同)。根据拉乌尔定律,这些少量的A可以时“溶剂”B的蒸气压下降,也就是:


也就是说,pB*反映的是B-B作用力的性质,pB*越大,随着纯B中A物质的逐渐掺入,B的实际蒸气压pB下降得越快,B也就越不容易挥发,就像被A固定了一样,B的挥发性对加入A的反应也就越剧烈。
A物质的掺入是个与xB趋近于1相反的过程,这也就是说,在B的浓溶液里,pB*越大,当B趋于纯化时,B的蒸气压pB上升得越快,B的挥发越容易。
和刚才一样,B如果越不容易挥发,说明液相里B受到的约束力越大,B-B作用力也就越强。这也就说明B-B作用力越小,pB*越大
这也就说明,pB*其实反映的是B-B作用力,pB*与B-B作用力也是反比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