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毛橙亮道友啊,金庸写武侠分了好几个阶段,里头可谈的东西比较多,楼楼把自己之前写的一个关于洪七公的贴子先贴过来,道友可以讨论啊。
风四娘曾说过:一个女人活到三十岁,再活着也没什么意思了。可她活到三十五岁,却发现活着还是挺有意思的。
居然活到了重读武侠觉得无味的年龄,人生却刚刚开始得趣。这样说好像一句抹杀了过往,年少时快活的时候多,痛哭的时候多,那样痛快的情感已不可再得。
前两天有人问,金庸的武侠里到底有没有传统哲学。有。 错过第一次华山论剑有什么可惜的,错过第二次华山论剑才是缺憾事,然而更可惜的是,二次论剑错过洪七公。
二次论剑查缺补漏,北侠郭靖补上北丐洪七公,无趣;西狂杨过替上西毒欧阳峰,更无趣。同样是侠,郭靖哪有洪七公洒脱;同样是狂,杨过还是太浮于表面(参照令狐冲)。
东邪、西狂、南帝、北侠,乾坤已定,还缺一顶梁柱。高手也开始玩家家。有人提议小龙女,有人提议无名氏,最后不知谁提了一句“黄蓉”。 一直看着闷不作声的周伯通突然高兴得手舞足蹈,“好,蓉儿是天下第一,你们那些什么东邪北侠,我全看不上,蓉儿古怪精灵,我就服蓉儿,就她天下第一。“
此言一出,全场愕然,这本为他设得局,逗逗他,让他着急着急,这下反成自己的陷阱。一灯大师一声长叹,“我将名利看成虚幻,药兄(东邪)将名利视为粪土,但都不如伯通兄,伯通兄是心中无名,心中无名啊。”(我之前看的版本是一灯大师说的)
这话也得一灯大师才能说。晚辈们是不敢造次的,黄药师心高气傲绝不会承认,周伯通内外通透连自证都不必。唯有经历过失爱人,弃皇位,感仇人,在佛门清修三十年的大师才有这样的悟道。
天下第一不评自出,武功修为与心性不谋而合,非周伯通不可。宛若惠能大师以:“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力压师兄神秀的” 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而继承衣钵。
赤子之心可遇不可得,那一刻却为一灯大师伤感,心里想着,如果洪七公在就好了。 年少时想邂逅完颜洪烈,经历世事后,发现最喜欢的理想人格是洪七公。
有爱,虽然他狐独终老,但他爱的人却是千千万万;
有憎,血衣即是百衲衣,每一条人命都背到了肩上;
有癖,天生一个美食家,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不敢吃的;
还有,很想再加一条,又怕变成凑数。事实上,身在江湖他能善终,心机深沉这一条也是跑不掉的。
可哪怕就算他在,周伯通也是天下第一。 这自然是道家一出,谁与争锋。周伯通那是“道”,而七公只是“儒”:别,别跟我海瑞之类才是儒,我不认。
洪七公是我心中最好的儒家代表,其他不算。一灯大师是佛家的形象,黄药师那是晋魏风。
老玩童是赤子之心;
一灯大师慈悲为怀;
黄药师是情痴情种;
洪七公是人间烟火味。
若教洪七公若在场,他会如何也不会如何。喝酒、说笑、偷食、杀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