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一座城的“科研梦”
济州府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5
仙猫 楼主
科技创新对一座城市前途和命运的影响,从未像今天这样深刻。
济宁这座资源型城市,对科技创新引领转型升级的渴望,也从未像今天这样迫切。
10月31日,济宁迎来了我省科技领域的一件大事喜事,中科院沈阳分院与济宁正式签订全面科技合作战略协议,中科院金属所举行山东成果对接会,如春雷乍响,温润着这片充满希望的科创土壤,播撒下更多创新的种子。
以文化底蕴著称的孔孟之乡,正吸引着全国科研大院大所的目光。

有人说,她是一座勇扛文化复兴大旗的城市,“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文化济宁”叫响大江南北,曲阜文化示范区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尼山圣境、孔子博物馆建成开放;
有人说,她是一座资源丰富、交通发达的城市,丰富的自然资源,四省通衢的交通优势,一大批紧锣密鼓建设中的重大交通设施,都为她增色不少;
有人说,她是一座产业聚集、体系完备的城市,建成装备制造、高端化工、纺织服装、信息产业4个千亿级和食品、造纸2个500亿级产业集群;是工程机械、生物医药、纺织服装、专用汽车等多个国家级产业基地;
有人说,她是一座高幸福指数的城市,这里是绿色、包容、和谐、群众安居乐业的有机生命体……
这些都是济宁的千变一面。迈进新时代,该如何再续辉煌?处于新旧动能转换关键时期的济宁,从未忘记前进的初心、更未停下探索的脚步。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孕育兴起的今天,放眼全国全省各地,许多城市都把科技创新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面对当前激烈的区域竞争,济宁人深刻认识到,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
转型发展该转向何处,科技驱动如何实现?产业结构怎样调整更合理?新动能该如何积蓄培育?在以往与科研大院大所的合作中,我们进一步开阔了眼界、提升了境界,对科技创新在引领发展、推动转型中的作用,感受更深刻、看得更清楚、认识更充分。
可以说,济宁聚力科技创新的基础越来越实,环境越来越好,路径越来越清晰。
春华秋实,厚积薄发。对科技创新孜孜以求的济宁人,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10月31日,中科院沈阳分院与济宁市正式签订全面科技合作战略协议,中科院金属所举行山东成果对接会,这是对省委、省政府新旧动能转换和创新驱动战略的深化落实,更是济宁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培育出区域竞争新动能新优势的重大战略。
作为我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科学技术最高咨询机构、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中国科学院的“门槛”之高、落户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但鲜为人知的是,为了不在发展中掉队、不在竞争中落后,济宁决策者们殚精竭虑、夙夜在公,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
知难不畏者,绝壁可攀!

很多人认为,以全球视野谋划创新,以更加开放的态度推进合作,是北上广深等大城市的“专利”。但实际上,济宁市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进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产业层次不够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够强,这都需要“存量变革、增量崛起”的一场革命。
本次活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6名专家带着30多项高精尖的科技产业化成果来到济宁,举行最新科技成果发布会,与山东省和济宁市共125家企业面对面科技成果对接。共达成技术合作意向11个,签订《滚珠丝杠副耐磨性新材料产业化项目》等意向合作协议项目3个。
对接活动期间,济宁市重点产业化项目集中签约活动,共有20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涵盖了半导体器件、人工智能、高端装备、生物医药、大健康、新材料、新能源等多个新兴产业领域,以及新引进的新型科技创新平台,项目分别来自于中国科学院,国内985、211高校,国千人才创业,海外创新领军人才,行业龙头企业、投资基金等,项目科技含量高、项目规模大,直接面向制造业,产业化前景明确。20个项目累计合同金额63.15亿元。这批项目签约并建成后,将给济宁经济插上创新的翅膀,有力助推我市新旧动能转换工程和产业转型升级迈上新的台阶,为济宁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
正如济宁市科技局局长李斌所说,这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是济宁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新旧动能转换、“双招双引”等重大战略决策,用科技创新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时也展示和证明了济宁市委、市政府探索和践行的产业技术研究院模式,有着良好的机制活力和科学的创新体系。
合作只是开始,奋进没有终点。“下一步,我们科技部门将持续关注这些项目和成果的推进落实,一对一全方位予以跟踪服务。同时,我们将继续探索这种校地和院地合作模式,围绕着产业发展需要以及企业技术的需求,引进一些成果、招引一批人才、转化一批技术,聚集资源和创新要素,为济宁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和活力。”李斌表示。
我们有理由相信,更高层次、更大规模、更具想象的创新实践,将在这里开花结果!(文/孙逊)
2019年11月05日 12点11分 1
level 11
这才是好事
2019年11月05日 14点11分 2
level 10
希望家乡越来越好[爱心]
2019年11月05日 15点11分 3
level 1
赶紧把曲师大全弄回济宁[怒]
2019年11月06日 07点11分 4
level 12
标题都说了。这是梦[开心]
2019年11月06日 07点11分 5
你老家估计连梦都做不了[吐舌]
2019年11月06日 07点11分
给你一天不谢,看见你老家没东西酸死了吧
2019年11月06日 12点11分
level 9
好!缺的就是工科院校和研究所。
2019年11月06日 08点11分 6
level 13
[真棒]
2019年11月06日 13点11分 8
level 13
多去东北、西北的科研院所对接,沈阳自动化所、计算所应该都不错
2019年11月06日 13点11分 9
说的对,东北、西北大把的工科大学,引进一个,带动一城。
2019年11月07日 09点11分
[真棒]
2019年11月09日 01点11分
level 13
能来所大学多好,最好是理工科专业好的。哪怕是分校也好
2019年11月09日 01点11分 10
level 9
想引进大学首先必须偏重工科,兼顾商科。985别去想,因为全国都想,我屯没优势,热门211也别想,比如西电这种。我觉得上海大学和东华大学还是很好的,上大其实偏工的综合大学,上大其实也难。东华大学真的可以考虑,东华就是原来的纺大,一是我屯本来就有纺织的底子,二是东大其它工科也很强,比如信息电子软件等。而且这个学校其它地方未必关注想引进。一但引进可以加强和长三的联系,技术和商业意识都会被带动。
2019年11月30日 14点11分 11
level 9
搞太多的学校,不如专注搞一个。找一个偏重工科、商科的大学,下大力气搞出水平,带动济宁的技术能力和商业意识,势在必行。
2019年11月30日 14点11分 12
level 9
东北和西北的合适大学也很多,比如西北大学等,不过这两个地方的大学商业意识不强,技术和市场脱节多。下大力气,在上海引个高校回来,诚意足够还是很有希望的。南京理工和南航也很好,可惜偏军工。
2019年11月30日 15点11分 13
level 9
苏州大学也是可以下大力气引入的,不过苏州的大学少,恐怕引进难。
2019年11月30日 15点11分 14
level 1
目前高校发展一时半会提不上去,最近优才计划还是不错的,不过外地的待几年走的可能性较大,留不住人!还是得吸引本地优秀生!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还是关键。然后加大对济宁三所高校的发展,该升级升级该合并合并,吸引优质生源!再向一流大学迈进!另外说说最近几年徐州超越济宁是有原因的,徐州本科高校6所其中211一所,济宁才3所更无211。所以加大对大中小学的扶持要持续用力 ,全面发力!毕竟人才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哈哈,只是普通老百姓瞎说说[哈哈]
2020年02月24日 05点02分 16
普通老百姓看的最清[大拇指]
2020年02月24日 06点02分
level 7
内容应该大于形式,实效应该大于宣传才行。
2020年02月25日 02点02分 17
1 2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