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3
疑案追声有一个核心的思考途径:对于悖论句的核心地,故事性地解读。 即假设要求我们在以下两句话中选择一句进行讲述甚至执行,我们选哪一句? "我说的<>是真的" "我在选下面这一句:<>" 前者对应侦探结局,后者对应68结局。 前者的说法有一个"带入情景"的风险,但反复地不可考究地自
2019年10月27日 16点10分
2
level 3
其实对于更多层的悖论自洽怀疑,这都会是一个有一定带入线索的怀疑:我们可以怀疑测试的动机指使我们怀疑事实确实偏向68的受测与逃离行为,但不妨持有一个比较灵活的立场:我们可以对"陷阱"保留估计一定的可信度,并持有一个"假装坚守的观点"来观察对方是否具有类似的"伪装相似度"或"说服倾向",这也就其实从一个单一的选择观测与怀疑的游戏,巧妙地转移成了一个博弈游戏。我们的表现对测试者等对方来说一旦状似黑盒,从不同局内抽身就还换了观察层面,从一个不确定收益的游戏成了一个相对可估算的,刺激的选择决胜负的游戏。这也就是反cxiao,反xnao行为的一种方法。
2019年10月27日 16点10分
3
level 3
实际上,情景相似的强烈的迷惑性,主要来自于前后因果结构的相似性和部分剧情悖论式可重复性,以及事实上确实带重复性的情节的状似合理,以及随时都存在也同样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被选择的跳脱行为:通过假装扮演一个不考虑信息来源的事实,从而试图在已有机会下做出选择。在将逃脱与重复模仿这一对矛盾概念联系时,其实玩家同时选择了逃脱与被动的模仿,这是非常矛盾的,并在模仿中进行代入,从而很明显地隐藏了一个有重大立场影响的不可见怀疑:悖论的适用层数若类似少于2就可能类似美术馆的3幅,12炸中的3波人来回进出。但我们不知这些真假是否已经是可再次设计的。
2019年10月27日 17点10分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