吧务
level 11
至尊钰
楼主
很多人不了解明朝的体制,就在瞎评论。
明朝文官的体制就是多头管理,比如辽东巡抚王化贞和辽东经略熊廷弼,名义上熊廷弼更大,但是王化贞有10多万兵马(编制14万1300),而熊廷弼只有援辽的11营2.7万人,熊廷弼能插手王化贞的兵马吗?不能,同样的,高第能越级插手宁前道袁崇焕的手下吗?一样不能,因为这涉及到了本管、分管、兼管,明朝后期的营兵制,最大的军事单位就是营,总兵的正兵营、副总兵参将游击守备的奇兵姓援兵营游兵营等,各管各的,都只有3000人上下,什么战也打不了,人事后勤都操在文官手里,所以打仗必须文官统帅才能调动,这也是袁崇焕一上任就能号令辽西十万大军的原因。
对武将采取分而治之,而对文官则是层层叠叠,这样谁都造不了反。
蓟辽方向来说,第一层是总督/督师/经略,第二层是巡抚,第三层是兵备道/分守道,总督有本管的中军,分管几个巡抚,而巡抚也有中军,也管几个道,袁崇焕是督师蓟、辽、天津、登莱等处军务是第一层,刘策是总理蓟、辽军务算1.5层,还有天津巡抚,登莱巡抚,辽东巡抚(当时空缺),袁和刘职务重叠太明显,所以袁驻宁前本管宁前山海,刘策驻蓟门管蓟镇,袁作为上级确实管的到蓟镇登莱天津,但是蓟辽总理、登莱巡抚、天津巡抚买不买帐就另说了,所以有事要么和蓟辽总理、登莱巡抚、天津巡抚商量(就跟高第和袁崇焕商量一样),要么上奏朝廷(如果管不到就没道理上奏蓟门的事了)。
王化贞和熊廷弼也只能商量着来。
西平被围,王化贞让游击孙得功和祖大寿带领广宁的6万人马,会同镇武总兵祁秉忠1万人马,熊廷弼也派了总兵刘渠2万人马,明军在平阳桥遇到了后金军队,孙得功叛变,带兵反击广宁,祁秉忠、刘渠战死,祖大寿逃往觉华岛,明军覆灭,王化贞带了两个随从逃出了广宁,这时候明朝在辽西成建制的军队只剩下熊廷弼手里六千人了,王化贞希望守右屯宁远(这样能收拢溃兵,减少自己的罪责),但是熊廷弼觉得辽西已经不可守了,所以给王化贞5000人殿后,自己焚毁城堡粮草,带着辽西几十万军民入关了。老奴由于不相信孙得功的投降,所以耽搁了几天,等清军占领广宁之后,往南追击了200里,“不得食,乃还”,明军已经焚毁粮草撤入关了,老奴只能驱逐辽西的残民去辽东。然后才有了后来孙承宗的恢复辽西。
2019年09月23日 03点09分
1
明朝文官的体制就是多头管理,比如辽东巡抚王化贞和辽东经略熊廷弼,名义上熊廷弼更大,但是王化贞有10多万兵马(编制14万1300),而熊廷弼只有援辽的11营2.7万人,熊廷弼能插手王化贞的兵马吗?不能,同样的,高第能越级插手宁前道袁崇焕的手下吗?一样不能,因为这涉及到了本管、分管、兼管,明朝后期的营兵制,最大的军事单位就是营,总兵的正兵营、副总兵参将游击守备的奇兵姓援兵营游兵营等,各管各的,都只有3000人上下,什么战也打不了,人事后勤都操在文官手里,所以打仗必须文官统帅才能调动,这也是袁崇焕一上任就能号令辽西十万大军的原因。
对武将采取分而治之,而对文官则是层层叠叠,这样谁都造不了反。
蓟辽方向来说,第一层是总督/督师/经略,第二层是巡抚,第三层是兵备道/分守道,总督有本管的中军,分管几个巡抚,而巡抚也有中军,也管几个道,袁崇焕是督师蓟、辽、天津、登莱等处军务是第一层,刘策是总理蓟、辽军务算1.5层,还有天津巡抚,登莱巡抚,辽东巡抚(当时空缺),袁和刘职务重叠太明显,所以袁驻宁前本管宁前山海,刘策驻蓟门管蓟镇,袁作为上级确实管的到蓟镇登莱天津,但是蓟辽总理、登莱巡抚、天津巡抚买不买帐就另说了,所以有事要么和蓟辽总理、登莱巡抚、天津巡抚商量(就跟高第和袁崇焕商量一样),要么上奏朝廷(如果管不到就没道理上奏蓟门的事了)。
王化贞和熊廷弼也只能商量着来。
西平被围,王化贞让游击孙得功和祖大寿带领广宁的6万人马,会同镇武总兵祁秉忠1万人马,熊廷弼也派了总兵刘渠2万人马,明军在平阳桥遇到了后金军队,孙得功叛变,带兵反击广宁,祁秉忠、刘渠战死,祖大寿逃往觉华岛,明军覆灭,王化贞带了两个随从逃出了广宁,这时候明朝在辽西成建制的军队只剩下熊廷弼手里六千人了,王化贞希望守右屯宁远(这样能收拢溃兵,减少自己的罪责),但是熊廷弼觉得辽西已经不可守了,所以给王化贞5000人殿后,自己焚毁城堡粮草,带着辽西几十万军民入关了。老奴由于不相信孙得功的投降,所以耽搁了几天,等清军占领广宁之后,往南追击了200里,“不得食,乃还”,明军已经焚毁粮草撤入关了,老奴只能驱逐辽西的残民去辽东。然后才有了后来孙承宗的恢复辽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