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廷弼死的冤
明朝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吧务
level 11
至尊钰 楼主
很多人不了解明朝的体制,就在瞎评论。
明朝文官的体制就是多头管理,比如辽东巡抚王化贞和辽东经略熊廷弼,名义上熊廷弼更大,但是王化贞有10多万兵马(编制14万1300),而熊廷弼只有援辽的11营2.7万人,熊廷弼能插手王化贞的兵马吗?不能,同样的,高第能越级插手宁前道袁崇焕的手下吗?一样不能,因为这涉及到了本管、分管、兼管,明朝后期的营兵制,最大的军事单位就是营,总兵的正兵营、副总兵参将游击守备的奇兵姓援兵营游兵营等,各管各的,都只有3000人上下,什么战也打不了,人事后勤都操在文官手里,所以打仗必须文官统帅才能调动,这也是袁崇焕一上任就能号令辽西十万大军的原因。
对武将采取分而治之,而对文官则是层层叠叠,这样谁都造不了反。
蓟辽方向来说,第一层是总督/督师/经略,第二层是巡抚,第三层是兵备道/分守道,总督有本管的中军,分管几个巡抚,而巡抚也有中军,也管几个道,袁崇焕是督师蓟、辽、天津、登莱等处军务是第一层,刘策是总理蓟、辽军务算1.5层,还有天津巡抚,登莱巡抚,辽东巡抚(当时空缺),袁和刘职务重叠太明显,所以袁驻宁前本管宁前山海,刘策驻蓟门管蓟镇,袁作为上级确实管的到蓟镇登莱天津,但是蓟辽总理、登莱巡抚、天津巡抚买不买帐就另说了,所以有事要么和蓟辽总理、登莱巡抚、天津巡抚商量(就跟高第和袁崇焕商量一样),要么上奏朝廷(如果管不到就没道理上奏蓟门的事了)。
王化贞和熊廷弼也只能商量着来。
西平被围,王化贞让游击孙得功和祖大寿带领广宁的6万人马,会同镇武总兵祁秉忠1万人马,熊廷弼也派了总兵刘渠2万人马,明军在平阳桥遇到了后金军队,孙得功叛变,带兵反击广宁,祁秉忠、刘渠战死,祖大寿逃往觉华岛,明军覆灭,王化贞带了两个随从逃出了广宁,这时候明朝在辽西成建制的军队只剩下熊廷弼手里六千人了,王化贞希望守右屯宁远(这样能收拢溃兵,减少自己的罪责),但是熊廷弼觉得辽西已经不可守了,所以给王化贞5000人殿后,自己焚毁城堡粮草,带着辽西几十万军民入关了。老奴由于不相信孙得功的投降,所以耽搁了几天,等清军占领广宁之后,往南追击了200里,“不得食,乃还”,明军已经焚毁粮草撤入关了,老奴只能驱逐辽西的残民去辽东。然后才有了后来孙承宗的恢复辽西。
2019年09月23日 03点09分 1
level 10
他只是党争下的一个牺牲品。
2019年09月23日 03点09分 2
level 11
为赌一口气放弃广宁,说冤也不冤……
2019年09月23日 14点09分 5
广宁是王化贞丢的,熊廷弼又不在广宁,而且熊廷弼带来的11个营援辽军主力已经被歼灭,只剩下6000了,搞不好还是老弱
2019年09月24日 01点09分
王化贞不听劝,带着三万萌军主力直接送了个全军覆没,三万主力全军覆没,王化贞一口气跑到大凌河才遇上熊廷弼的部队才捡回狗命,这时熊廷弼就只剩下五千羸弱的京营部队了,熊廷弼不放弃广宁还能怎么办,三万人都没了,你让他再填五千更弱的上去送啊??
2019年09月24日 02点09分
@可乐不加冰◆😲 不止三万,广宁辖内的兵马有14万1300编制,王化贞几次号称6万人灭奴,可见广宁至少有七八万人马,还有熊廷弼派的2万。
2019年09月24日 05点09分
广宁已经崩溃,你让熊廷弼带五千京营守城?如果这五千军队被歼灭,连山海关都无人防守!
2019年09月23日 22点09分
level 7
拿军国大事当儿戏,这才是最让皇帝痛恨的。
2019年09月23日 15点09分 8
对呀,明朝除了朱由检没一个好东西[滑稽]
2019年09月23日 16点09分
@阿尔迪纳 那会不是朱由校吧
2019年09月27日 14点09分
吧务
level 16
也不是不可守,只是有一定难度,坚守待援还是可行的,熊尽弃关外之地很大程度上是与王化贞斗气
2019年09月24日 02点09分 9
前线崩溃,后面的6000人守辽西几十个城堡?罗一贯3000人守西平堡守了几天?
2019年09月24日 05点09分
@天启 熊廷弼的11营2.7万人马就是援兵,再要找援兵可不是一时半会能拉的出关的。
2019年10月02日 14点10分
@LED屏专业之选 只要坚守,增援肯定会有的,而且彼时的后金,攻城能力还是比较差的
2019年09月27日 14点09分
@LED屏专业之选 两个总兵都死了,参将游击死了一大串,剩下的散兵游勇早就丧胆了
2019年10月02日 14点10分
level 16
冤枉
2019年09月24日 03点09分 11
[小乖]
2019年09月24日 03点09分

2019年09月24日 03点09分
level 1
其实没毛病,皇帝善听奸言。就凭哪一群比严世蕃徐阶还不要脸东林党,不亡国才怪。
2019年09月24日 05点09分 12
明朝那帮文官集团撺掇打了土木堡之后就插手兵权问题是于谦和胡宗宪这样的懂兵事的文官几十个文官才有一个其他的瞎搞~这个问题是挫宋开的头放任文官干涉兵事瞎搞明初朱棣和他儿子和太孙能压得住可惜去世太早
2019年09月24日 05点09分
没毛病,魏公公中興大明
2020年01月18日 01点01分
level 1
封建社会的军阀害的中国
2019年09月26日 15点09分 15
level 6
明末的失败,一部分原因就是文官主兵事,历朝历代有几个这样的。
2019年09月27日 12点09分 16
文官管军事的太多了,于谦胡宗宪都是文人,他们照样管军事,清朝的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都是文官,照样管兵,主要还是看皇帝,皇帝约束不带兵的人,叫武将带兵也不行
2019年10月03日 16点10分
@会抓老鼠的好蛇 所以美国大兵只捏软柿子[滑稽]
2019年10月12日 23点10分
@LED屏专业之选 南京是谁出头投降满清的?是个文官。最后的明军是李定国郑成功这样的武将,文人除了殉国和投降,还会个屁?根本不会作战嘛。连团结一致都做不到,要文官何用
2019年10月12日 23点10分
美国就是文官主兵
2019年10月10日 09点10分
level 1
中日韓,包括阿伊奴和琉球的Y染色體(父系),總結如下表:
簡單來說,漢族的O3-M122整體占了將近60%,是漢族的主體,以及C3-M217和N-M231,這些也都是北方漢族的常見成分,在韓國和日本也都存在。而韓國和日本也有其獨特的成分,其中共有的是O2b-M176,在韓國和日本都占到30%以上,而在漢族僅有0.5%(此外,越南和印尼也發現少量,比漢族略多)。而日本的獨特類型有D2-M55(34%)和C1-M8(3%),除了在韓國人裏發現微量以外,其它地區均幾乎沒有發現。而D2-M55在阿伊奴人裏占了絕對多數,琉球人裏的比例也比日本本土高。於是,Hammer F(2006)提出了一個假說,即日本人的雙起源說,他提出D2單倍羣是日本的繩文文化土著,而O系代表了來自大陸的彌生人,尤其O2b-M176是從朝鮮半島遷過去的,在日本的比例也是中部,尤其是九州到關西比例最高,與彌生人最早定居的地區一致。
我自己也同意,由O3, O2b, D2三者在中日韓三國的分佈比例,可以判定,人口流動基本就是中國->朝鮮半島->日本這樣單向流動的。我們甚至可以約略計算一下比例,即日本的父系有大約40%是本土的(D2和C1單倍羣),大於30%是朝鮮半島來的(至少包括O2b-M176),剩下不到30%是從其它地方來的(包括從中國或者東北亞,也包括從中國經過朝鮮半島再到日本的)。
而韓國除了30%左右是漢族地區極少的O2b,以及2%不到的D2和C1應該是從日本回流的以外(日本人歷史上在朝鮮半島有過多次殖民),其它成分之閒的相對比例都比較接近漢族,尤其是北方漢族的比例。我想這說明了,日本和韓國父系從中國過去的成分,大概是以北方爲主的,並無明顯的吳越影響痕跡。而講南島語系的人羣,從臺灣原住民到東南亞,O1-M119是普遍偏高的,也都缺乏D單倍羣。我想這說明了至少在Y染色體層面,日本和南島之閒雙向缺乏交流。
D-M174單倍羣高頻的大族羣有兩片,一個在日本列島,一個在西藏及周邊,均能占到一半左右(還有一些零散的小族羣,比如安達曼羣島的Onge和Jarawa島),於是有人懷疑日本人是從西藏遷來的。我覺得至少從文化層面來說基本靠不上了,因爲談到同源,必須要攷慮時閒,因爲所有亞歐美澳洲的人基本都是六万年之內一批共同祖先的後代。日本的D幾乎全爲D2-M55,而藏族等大陸族羣(除藏、彝、羌等D占相當比例的族羣,也包括漢、蒙古、苗瑤等D比例較低的)中的D幾乎全爲D1-M15或D3-P99。而D1、D2、D3三支之閒的分化年代相當久遠(STR估測),應該至少在2万年以上,這種年代的共祖很難從文化上找到共性。比如Swadesh計算的100個最核心的同源詞,被替換的速率是1000年14%,或曰保留率86%,這樣從一個祖語,過1万年還能保留的就只有0.86^(10000/1000) = 22%了,而已分離2万年的兩種現代語言又是0.22 ^ 4(兩個分支各有其替換),只有0.2%了。這樣的同源詞保留率,再加上語音變化,早已經埋沒在偶然相似的噪聲中了。所以,通過同源詞基本也就能討論七八千年之內的同源關係(直同源的傳承也好,借詞也好),原因就在此。
另外,日本少量但獨特的C1-M8,這一支和華南零星分佈的C*及印度的C5-M356都共享F1171和F3393突變(與C3-M217不同),也許說明了其遠古時的南方路線,但其分離年代也在3万年前後了。而日本和阿伊奴的C3-M217,從朝鮮、中國或庫頁島尼夫赫人等路線進入日本都有可能,以目前數據精度沒法判斷。
母系方面,即線粒體,討論的難點在於線粒體較短,從而總突變率較低(平均約3100年在全序上出現一個突變),而東亞地區的母系主要擴張時閒在舊石器時代的1.8 - 1.2万年前(Zheng HX_2011),我們也觀察到,相當大部分的線粒體簇在中國和日本都會同時出現,只有部分7000年左右的小支系主要是日本獨有的。如果按以往只測線粒體高變區,幾乎無法分辨2万年之內的支系,只有線粒體全序纔有此分辨率。而現在公開發表的東亞線粒體全序還比較有限,尤其缺乏韓國人的,因此我覺得目前討論日本人母系有多少是彌生、多少是繩文的條件還不成熟。待有足夠多的中日韓線粒體全序後,日本人的繩文成分應該能夠靠數以日本人爲主的3000-15000年前擴張的支系所占的總人口比例來估算。不過按通常規律,外來人口的影響一般都是父系強於母系,因爲男性更容易遷徙,而日本父系的土著有40%,我猜測日本人的母系土著應該超過一半。
日本和琉球語言接近,和高句麗、百濟語等可能有關,未能清楚地看出和阿爾泰和南島的聯繫。日本的人和文化有明顯的二元結構,分別是土著的繩文文化(以Y染色體D2-M55爲特徵,日本東北部及琉球比例偏高)和渡來的彌生文化(至少渡來系的一半來自朝鮮半島,以O2b-M176爲標記,另有O3-M122的諸多支系,九州到近畿比例最高
朝鮮半島的情況並不好說。因爲新羅統一朝鮮半島以後,有過若干次大的移民,現在韓國各地以至中國的朝鮮族從Y染色體都看不出太大的區別(Kim SH_2010)。但古代,我相信高句麗、新羅、百濟,還有更早的三韓和漢四郡,其Y染色體組成應該是有區別的。首先O2b-M176相對O3-M122的比例,日本比韓國要高。其次O2b*-M176(x47z)與O2b1-47z的比例,韓國比日本高得多(朝鮮O2b* 22.5%,O2b1 8.9%,而日本本土O2b* 7.5%,O2b1 25.3%)。這說明去日本的朝鮮半島人是一個以O2b1-47z爲主的羣體,後來朝鮮半島又融入了大量O3比例較高的人(比如漢人)和O2b*較高的人。但以目前的數據,無法判斷去日本的主要是三韓還是百濟之類。只是從歷史記錄來看,似乎日本與百濟、任那的關係更緊密一些。
日本倭王家族的Y染色體類型:這個很難講,目前好像還沒有人公佈過。但以其發祥地,如大和一帶來看,O2b的概率比較大。不過倭王那麼多近親結婚的,歷史中出現生不出健康的孩子,抱亂這種事兒的可能性不小。古墳又不讓挖開來測。
2019年09月27日 14点09分 18
level 7
巡抚经略不和朝廷都不管[滑稽],说好的全力支持熊廷弼,结果任由王化贞这个关系户架空,木匠皇帝不管事,朝廷文官司马。
2019年10月01日 00点10分 21
他们要是好的穿一条裤子,上边能放心吗?
2019年10月01日 01点10分
@- 熊廷弼言官出生,喜欢向老板告状,得罪了王化贞。
2021年08月08日 09点08分
@- 熊廷弼言官出生,喜欢向老板告状,得罪了王化贞。
2021年08月08日 09点08分
level 7
还是怪朱常洛死的早,让个年幼的天启继位
2019年10月01日 00点10分 22
level 7
你是说本经略死得冤[滑稽]
2019年10月01日 08点10分 23
显皇帝崩后,你就没法混了
2021年07月15日 01点07分
1 2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