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1
大红八卦衣
楼主
今天是农历七月十五,道家称此日为“中元节";佛家称“盂兰盆节”;民间则称“七月半”。
一、中元节
(1)由来~道教对月圆日情有独钟。道教教义认为:农历正月十五是天官(紫薇大帝)的诞辰日,其职责是赐福予人间;农历七月十五是地官(清虚大帝)的诞辰日,其职责是赦罪予亡灵;农历十月十五是水官(洞阴大帝)的诞辰日,其职责是解厄(排忧解难)予生灵(这一节俗已淡出人们的视线,趋于消失)。这便是道教对这三个月圆日各称为上元节、中元节和下元节。
(2)习俗~这一天,道观作斋醮荐福,道士诵经济度饿鬼囚魂。而民间有祭祀地官的习俗,这是因为中元节时,清虚大帝来到人间,调查人的善恶,以定其罪。于是,人们纷纷祭祀地官,以求赦罪。
二、盂兰盆节
(1)由来~来源于目莲救母一说。据传,目莲僧神通广大,是佛主释加牟尼十大弟子之一。因其母死后堕落饿鬼道中,所给食物入口即化为火焰(等于没吃),倍受饥苦。目莲僧曾以十万神威之力入狱救母不成,只好求救于佛。佛为他讲《盂兰盆经》,嘱他于农历七月十五集众僧结盂兰盆会,置百味果于盂兰盆中,供养十万亡灵,超度众饿鬼,方可解救你母,此举谓之“解倒悬”(盂兰盆是梵语音译,意为“解倒悬”)。
(2)习俗~以寺庙为中心,由当地的富豪或庙中的主事者担任主祭人,先于庙前树一高达数丈、顶端挂一灯的“灯篙”;庙中搭建祭坛,上挂神像画轴,置牲醴、果饭于坛案,插上写有“普醴阴光”、“庆赞中元”等字样的小三角旗。祭祀时,焚香点蜡,鼓乐齐鸣,以昭告鬼魂,甚是庄严隆重,就连当朝的天子也欣然参与。
三、七月半
(1)由来~我国在远古时便相传农历七月初一为“开鬼门关”,七月三十为“闭鬼门关”,而七月十五是鬼魂最集中的一天,是普渡的最好时段。于是,七月十五这一天,民间便有了祭祖(请祖宗)祭鬼的习俗,将此日俗称“七月半”。
(2)习俗~[ 放水灯 ] 又称放河灯、放湖灯。所谓水灯,就是在一块小木板上扎一盏灯,大多做成荷花形,这是因为与水有关。天一黑,若是放河灯的,将河灯装置带到上游,在号令下点亮灯内蜡烛,浮水而下。此时一幅“烛影摇红"的美景跃入眼睑。
[ 演《目莲救母》戏 ] 在徽州,成了七月半的重要民俗文化活动。
2019年08月15日 02点08分
1
一、中元节
(1)由来~道教对月圆日情有独钟。道教教义认为:农历正月十五是天官(紫薇大帝)的诞辰日,其职责是赐福予人间;农历七月十五是地官(清虚大帝)的诞辰日,其职责是赦罪予亡灵;农历十月十五是水官(洞阴大帝)的诞辰日,其职责是解厄(排忧解难)予生灵(这一节俗已淡出人们的视线,趋于消失)。这便是道教对这三个月圆日各称为上元节、中元节和下元节。
(2)习俗~这一天,道观作斋醮荐福,道士诵经济度饿鬼囚魂。而民间有祭祀地官的习俗,这是因为中元节时,清虚大帝来到人间,调查人的善恶,以定其罪。于是,人们纷纷祭祀地官,以求赦罪。
二、盂兰盆节
(1)由来~来源于目莲救母一说。据传,目莲僧神通广大,是佛主释加牟尼十大弟子之一。因其母死后堕落饿鬼道中,所给食物入口即化为火焰(等于没吃),倍受饥苦。目莲僧曾以十万神威之力入狱救母不成,只好求救于佛。佛为他讲《盂兰盆经》,嘱他于农历七月十五集众僧结盂兰盆会,置百味果于盂兰盆中,供养十万亡灵,超度众饿鬼,方可解救你母,此举谓之“解倒悬”(盂兰盆是梵语音译,意为“解倒悬”)。
(2)习俗~以寺庙为中心,由当地的富豪或庙中的主事者担任主祭人,先于庙前树一高达数丈、顶端挂一灯的“灯篙”;庙中搭建祭坛,上挂神像画轴,置牲醴、果饭于坛案,插上写有“普醴阴光”、“庆赞中元”等字样的小三角旗。祭祀时,焚香点蜡,鼓乐齐鸣,以昭告鬼魂,甚是庄严隆重,就连当朝的天子也欣然参与。
三、七月半
(1)由来~我国在远古时便相传农历七月初一为“开鬼门关”,七月三十为“闭鬼门关”,而七月十五是鬼魂最集中的一天,是普渡的最好时段。于是,七月十五这一天,民间便有了祭祖(请祖宗)祭鬼的习俗,将此日俗称“七月半”。
(2)习俗~[ 放水灯 ] 又称放河灯、放湖灯。所谓水灯,就是在一块小木板上扎一盏灯,大多做成荷花形,这是因为与水有关。天一黑,若是放河灯的,将河灯装置带到上游,在号令下点亮灯内蜡烛,浮水而下。此时一幅“烛影摇红"的美景跃入眼睑。
[ 演《目莲救母》戏 ] 在徽州,成了七月半的重要民俗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