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2
飞儿随风
楼主
刘大鸿 刘大鸿
第三章
《分布式商业》:历史的启示
分布式并不神秘,也不是新鲜事,分布式商业也不是去中心化,更不是无政府主义,更没有那么多“颠覆”“彻底…..”这类特征,他们仍然是在一个既定的规则和法律法规之下运转的一种商业协作方式。
我不太同意主流媒体认为的它属于生产关系,我认为它扎扎实实的属于生产力,它是一种协作技术,一种合作方式,一种将庞大任务分包的公平可信的分解技术。
也并不是有了区块链技术,才有了分布式,而恰恰是因为先有了分布式商业,才有了区块链技术,我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好的技术替代区块链技术,更好地实现分布式。
发电曾经是集中化的方法,如今类似于包产到户的方式分布式发电,类似这种分布式能源的项目会越来越多。当然,它仍然要最终并轨到输电网络中,这是基本规则。
我非常想分享一部电影的片段,《波西米亚狂想曲》中演绎了Queen乐队创作“We Will Rock you”片段:
把它当作一个产品来分析,最初是拍两次手,后来跟他说他应该再跺两次脚,再拍一次手,然后再加歌词,迭代到最后,我们都知道这首歌经久不衰,唱遍了全世界。
假设我们作为一名产品经理来设计这个产品,我们要打造这样的音乐演唱的效果,如果我们的乐队去组织这件事情,在没有观众参与的情况下,我们是要组织500人一块来跺脚拍手,一块来唱这首歌,我们的代价是多少,达成效果又是怎么样?
如果我们想发动我们的用户,就是我们的观众,一块来跟我们表演这首歌,我们的代价多少,我们获得的收益又是怎么样,关键在于,用户的感受完全不同的。
共享经济也属于分布式商业。
假设我们这个互联网阶段的共享经济称之为0.2版本,区块链技术支撑的共享经济可以称之为0.3版本。比如像网约车这种模式,事实上是可以分布式解决的,因为手机是可以做lbs服务的,可以查询定位方圆5公里之内的共享车辆,以及完成分布式交易和分布式的信用评价。
我们从上面这些例子中都可以看到,不管是否采用互联网技术,分布式商业本身都是经过顶层设计的、精心打造的系统。
尽管分布式系统在发展的后期,也经过了“自演化”的过程,但是最初,一定有谁设计了它,这也是为什么我至今无法从逻辑上完备的相信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我相信演化,但是我更相信是有“人”精心设计了最初的模型之后的自演化。
我摘录一段我很喜欢的一本书《登顶》中的一段话,我觉得他写出了这种思想:
“华山曾是道家隐士追求的清修之地,他们在山洞里刻
下山
脉的立体雕刻,在险隘的山脊上修建道观。道教,与佛教和儒教并列,是中国三大主流宗教之一,创始人是公元6世纪的圣人老子,这些隐士正是遵从老子的教诲,在这里修身养性。
老子的《道德经》是道教的经典著作,同时也是阐述如何进行英明领导的手册。它教育人们应该将关注的中心从自身向外部世界转移,将权力授予他人,这样,当你达到既定目标以后,他们也会觉得自己也尽了一份力量。
亚洲文化推崇这种领导风格--将自己的利益最小化,并授权他人。但在西方文化中,CEO的权力似乎超越一切。在我们的拓展活动中,我们发现来自美国的CEO已经被这种授权思想潜移默化。
比如在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成员中,夏尔巴人的领队安江布就是这样一位领导人。
他的领导风格低调、不张扬,正如有人说过的:“你看不见他做过什么,但是一切都安排好了。” ”
本章结束之际,作为一名分布式商业的架构师,要去思考的具体问题是:
我们让分布式系统的每一个参与者做些什么呢?
在我们知道了最终要去哪里之后,这个问题是顶层设计的抓手。
本章归纳:
1,分布式商业依然遵从基本的商业本质和法律法规;
2,分布式商业的用户参与一定是简单规则的可量化的;
3,分布式商业可能创造真正的共享经济。
2019年06月14日 10点06分
1
第三章
《分布式商业》:历史的启示
分布式并不神秘,也不是新鲜事,分布式商业也不是去中心化,更不是无政府主义,更没有那么多“颠覆”“彻底…..”这类特征,他们仍然是在一个既定的规则和法律法规之下运转的一种商业协作方式。
我不太同意主流媒体认为的它属于生产关系,我认为它扎扎实实的属于生产力,它是一种协作技术,一种合作方式,一种将庞大任务分包的公平可信的分解技术。
也并不是有了区块链技术,才有了分布式,而恰恰是因为先有了分布式商业,才有了区块链技术,我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好的技术替代区块链技术,更好地实现分布式。
发电曾经是集中化的方法,如今类似于包产到户的方式分布式发电,类似这种分布式能源的项目会越来越多。当然,它仍然要最终并轨到输电网络中,这是基本规则。
我非常想分享一部电影的片段,《波西米亚狂想曲》中演绎了Queen乐队创作“We Will Rock you”片段:
把它当作一个产品来分析,最初是拍两次手,后来跟他说他应该再跺两次脚,再拍一次手,然后再加歌词,迭代到最后,我们都知道这首歌经久不衰,唱遍了全世界。
假设我们作为一名产品经理来设计这个产品,我们要打造这样的音乐演唱的效果,如果我们的乐队去组织这件事情,在没有观众参与的情况下,我们是要组织500人一块来跺脚拍手,一块来唱这首歌,我们的代价是多少,达成效果又是怎么样?
如果我们想发动我们的用户,就是我们的观众,一块来跟我们表演这首歌,我们的代价多少,我们获得的收益又是怎么样,关键在于,用户的感受完全不同的。
共享经济也属于分布式商业。
假设我们这个互联网阶段的共享经济称之为0.2版本,区块链技术支撑的共享经济可以称之为0.3版本。比如像网约车这种模式,事实上是可以分布式解决的,因为手机是可以做lbs服务的,可以查询定位方圆5公里之内的共享车辆,以及完成分布式交易和分布式的信用评价。
我们从上面这些例子中都可以看到,不管是否采用互联网技术,分布式商业本身都是经过顶层设计的、精心打造的系统。
尽管分布式系统在发展的后期,也经过了“自演化”的过程,但是最初,一定有谁设计了它,这也是为什么我至今无法从逻辑上完备的相信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我相信演化,但是我更相信是有“人”精心设计了最初的模型之后的自演化。
我摘录一段我很喜欢的一本书《登顶》中的一段话,我觉得他写出了这种思想:
“华山曾是道家隐士追求的清修之地,他们在山洞里刻
下山
脉的立体雕刻,在险隘的山脊上修建道观。道教,与佛教和儒教并列,是中国三大主流宗教之一,创始人是公元6世纪的圣人老子,这些隐士正是遵从老子的教诲,在这里修身养性。
老子的《道德经》是道教的经典著作,同时也是阐述如何进行英明领导的手册。它教育人们应该将关注的中心从自身向外部世界转移,将权力授予他人,这样,当你达到既定目标以后,他们也会觉得自己也尽了一份力量。
亚洲文化推崇这种领导风格--将自己的利益最小化,并授权他人。但在西方文化中,CEO的权力似乎超越一切。在我们的拓展活动中,我们发现来自美国的CEO已经被这种授权思想潜移默化。
比如在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成员中,夏尔巴人的领队安江布就是这样一位领导人。
他的领导风格低调、不张扬,正如有人说过的:“你看不见他做过什么,但是一切都安排好了。” ”
本章结束之际,作为一名分布式商业的架构师,要去思考的具体问题是:
我们让分布式系统的每一个参与者做些什么呢?
在我们知道了最终要去哪里之后,这个问题是顶层设计的抓手。
本章归纳:
1,分布式商业依然遵从基本的商业本质和法律法规;
2,分布式商业的用户参与一定是简单规则的可量化的;
3,分布式商业可能创造真正的共享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