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纠结了,“双生子佯谬”一对一解答大汇总,通俗易懂!!!
反相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
AISniffer 楼主
1.什么叫“佯谬”?
佯谬:假的谬论,假的矛盾,就是说,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矛盾的,其实是没有任何矛盾的
所以,双生子佯谬,就是,表面上,好像双生子问题,在相对论会得出自相矛盾的结果,其实没有任何矛盾
之所以认为有矛盾,是没有正确理解、运用相对论导致的
也就是说,你确实用了里面的公式也好,理论也好,来分析这件事,但你没有用对地方
什么叫用对地方?一个物理学理论,里面可能包含许多公式,许多方程,其实就是诸多物理学定律
但许多方程、公式、定律成立是有条件的,你虽然用里面的某个公式,人家明明说该公式的成立是有前提的,但你一定要无视这个前提,把它用在不满足这个前提的地方,得出矛盾的结果,还说人家理论自相矛盾,那当然是不科学的
抛开相对论,比如说一个二维的面上,“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圆周率等于π”,这其实有个前提,就是在这个面必须是“平面”,如果不是,就有可能不成立,比如球面上,就很多情况下不会成立
===================================================================
2.那“双生子佯谬”到底表面上“谬”在哪里,又为什么其实是“佯谬”?
从历史来看,说“双生子问题”的“谬”,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
一是按照狭义相对论,运动会产生钟慢效应,由于运动是相对的,因此“互相看对方都年轻”
二是即使他接受“互相看对方都年轻”的可能性,即能接受时间的相对性,但他认为违反了因果,因为到底年不年轻,我们可以让飞船回来,停下来,人下来,比较年龄,谁老谁年轻,看面相就足够了,所以如果“互相看对方都年轻”,那是违反了因果律的
三是,即使他接受说,要回来,必须至少有掉头或者圆周运动等变速过程,接受广相的说法,他也说,那我可以造一个系统,不涉及变速,就会有因果矛盾,比如说,我在地球上安装一个炸弹,这个炸弹随时向飞船发一束光线,获取飞船上的图像,反射回来接收后,炸弹程序如果判定飞船人年轻就爆炸,那么爆不爆炸是客观的,以地球系,他爆了,以飞船系,他却始终没爆,这是违反因果的。
心理上就不接受相对论的人,往往纠结在第一层面
想真心弄懂相对论,但又理解不够深入,特别还没看过广相的人,往往纠结在第二个层面
看过狭相,但没仔细思考,或者量化去运算的,想当然的,往往纠结在第三个层面
但实际上,解答这个表面上的矛盾,其实连广相都可以不涉及,用洛伦兹变换就够了
这里先不开始分析,我只是说,网络上还充斥着大量说“光速不变原理”是错的等反相者,我这里要说,这个话题与此贴无关,因为此贴讨论的是,双生子“问题”到底是不是真有问题,历史上提这个问题的目的,是用相对论本身,推出自相矛盾的结果。历史上,提出该问题的物理学家,是立足于狭义相对论的结论,给出表面上逻辑不可理解的结论。所以,我如果回答了,你还反击我,说“光速不变原理”都是错的,所以相对论也是错的,那么超出了此贴范围,所以不好意思。
===================================================================
3.第一个层面,“互相看对方都年轻”是怎么回事?
答案:就是如此。
这不是幻觉,这也不是心理体验,是实实在在的物理学效应。当然,这里我不讨论哲学问题,也许你会说,“实实在在的物理学效应”也是“用仪器测量,比如用眼睛看,用雷达去跟踪等等”,你说的没错,物理学本身就是基于测量的科学,不是相对论这样,古典物理,牛顿物理,也都是这样。所以说,说时间的相对性,不是说我换一种测量方法,导致时间的结果不同。而是,过去牛顿认为的有关时间的结论,在相对论中,我用完全一样的标准去测量,结果却是不同的。
为什么先说下这个,贴吧上总是有人说,时间相对无处不在,说如果我们不用地球公转计年,用其他方法就给出不同的“年”,比如“水星年”,但这和相对论毫无关系,相对论说的是,即使我用同样的方法,比如我测时间,都用手里的同一个标准钟,或者就用我自己的生理变化去衡量,当去衡量同一件事花了多长时间,会因为选择的参考系不同而不同,注意度量方法、标准是不变的。
现在回过头来说,“互相看对方都年轻”,没错,这就是狭义相对论的结论,他的结论就是这样,立足于不同的惯性系,得出不同的结果。具体来说,为了增进理解。比如以地球系(这里忽略地球引力场,因为涉及到广相,你就当在远离星球的真空中出发)来看,地球人10岁时,飞船人5岁,这句话其实是在说,出发时,两者手里各拿一个标准钟,两钟同步,指针都指着0岁,过了若干年后,“地球人的钟指着10岁”和“飞船钟指着5岁”两件事同时发生。
好了,那在飞船系看,却是“飞船钟指着5岁”与“地球钟指着2.5岁”才是同时发生,却是反过来的,那地球钟到底是“10岁”还是“2.5岁”,搞不懂了。
其实没有问题,这里科普地说下,相信大家只要认真去读过狭义相对论,在最开始就知道“在一个惯性系中,位置不同的两点,同时发生的事,在另一个惯性系看,则不同时”,这其实是时间相对性的本质,因为我们说一个过程花了多长时间,实际上是把事件发生开始和结束位置所处的时刻对应起来做减法,实际上是用自己手里的钟的指示去读时刻,那就相当于在事件所处位置,也放一个与自己的钟一样的钟去记录。如果“同时与否”会因为惯性系的选取而变,那么我们度量一件事的时间必然会因为惯性系选取不同而不同。
所以,以地球系,地球人的钟指着10岁”和“飞船钟指着5岁”两件事同时发生,由于这两件事在空间不同位置(产生如此钟慢,飞船已经飞得够快了),在飞船系看,必然就不是同时的,反而“飞船钟指着5岁”与“地球钟指着2.5岁”才是同时发生。
===================================================================
4.第二个层面,“那回来相遇后,总可以比较谁年轻,不可能互相看对方都年轻啊”又是怎么回事?
答案:飞船的人年轻。
首先,地球系的分析是没错的,因为地球系是一个惯性系,飞船在该系中做运动,其时钟走的就是比地球上的慢,所以回来以后,必须飞船人要年轻一些。
其次,飞船系的分析是错误的,因为,钟慢效应公式,是狭义相对论中,根据洛伦兹变换推导出的,洛伦兹变换,是惯性系中的变换,如果所选取的参考系,不是全程惯性系,那当然就不能用钟慢公式了。
飞船要回来,必须要经历至少一次变速,不管是掉头也好、圆周运动也好,因为最简单的道理,“欧式空间,或者说平直空间中,两条直线只能有一个交点”,这个交点在出发时用过一次了,要用第二次,至少有一条线不能完全是直线,在双子问题中,我们只能让飞船的世界线不完全是直线,掉头的折线也好,圆周的曲线也好,反正他不可能全程是惯性系。
===================================================================
5.那如果以飞船系,不用钟慢公式解,那用什么解,必须用广相吗,问题是广相我还没学,能不能简单点?
答案:当然可以。
其实,许多人说,涉及飞船掉头过程,必须用广义相对论解,这是不
正确的
。我们就说飞船系,掉头前的那一个瞬间,飞船上的人看到地球上的钟的确比自己走的慢,掉头过程我都不讨论减速再反向加速该用什么公式,我就说比较掉头后的一瞬间,有什么区别。在掉头前,飞船人看地球上在远离自己,是惯性系,掉头后,是在靠近自己,是另一个惯性系。这两个惯性系的运动方向是相反的,你不信自己把那个V、-V代入洛伦兹变换公式,看处于远方的地球时刻T是怎么变成T',很简单的计算,掉头完,地球已经到未来去了,以至于虽然说,飞船回来,看地球钟比自己走的慢,但也来不及追上,回来后,还是自己要年轻一些。量化计算结果和地球系光用钟慢公式完全一致。
这里再次强调,钟慢公式成立的前提,不仅是要在惯性系,而且必须是同处一个惯性系才可以用,飞船人在用掉头后的K'系的末时刻,去减掉头前的K'系的初时刻,得到的时间,还代入到钟慢公式,当然是错误的。
===================================================================
6.那如果从广相角度又如何理解呢?
也很简单。第5点说了,其实用洛变就可以计算,掉头后,以飞船系看,地球钟跑到未来去了。但是,如果要解释,“掉头过程中,飞船系的人看地球钟,是不断向前快进的”,这就真的必须用广相了。我们从不是很物理的角度说(为了方便理解),“以飞船系,掉头过程地球钟快进”,其实是“钟慢效应”和“广义相对论中引力场效应”叠加的结果。
怎么又冒出引力场?因为,飞船掉头,最简单,先正向减速,再反向加速,这个非惯性过程,实际上惯性力都是背离地球的,根据等效原理,就相当于,飞船系处于一个背离地球的引力场中,而地球人处于较高的位置,引力势高。根据广义相对论,引力势高的地方,时钟走的快,所以远方地球的钟,比飞船钟快,虽然说,远方地球也在运动,有钟慢效应,但引力导致的时间膨胀占据了主导。
当然,前面说两种效应叠加,这是科普地说法,实际上,以飞船系来描述掉头过程,实际选择了一个参考系,但度规表面上不是平直的(虽然可以变换平直,这些看过广相的人应该知道),表面上就是远方地球在表面化的弯曲时空中做运动,你如果读过广相,先用变换求出度规g00,就知道为什么远方地球的钟走的快了,因为固有时为坐标时与-g00根号函数。
===================================================================
7.好吧,说第三个层面,那我可以造一个系统,不涉及变速,就会有因果矛盾,比如说,我在地球上安装一个炸弹,这个炸弹随时向飞船发一束光线,获取飞船上的图像,反射回来接收后,炸弹程序如果判定飞船人年轻就爆炸,那么爆不爆炸是客观的,以地球系,他爆了,以飞船系,他却始终没爆,这是违反因果的。这又怎么解释?
朋友,我们既然说科学,那么一切都要量化看结果,不要想当然,再说矛盾不矛盾。
假设洛伦兹因子恰好是0.8,也就是说飞船速度是0.6C,这个炸弹是地球人10岁时装上的,也就是说,以地球系,地球人10岁,装炸弹,飞船人8岁,这三件事同时,此时两者距离是6光年。
那么,以地球系看,光线要再过15年才能到飞船(追及问题简单计算,6C/(C-0.6C)=15),也就是说,地球人25岁时,光线到飞船,而取到的图像是飞船人8+15*0.8=20岁,然后再经过15年,返回地球,此时地球人是10+15+15=40岁,炸弹程序可以简单计算,恰好取到图像时,地球人是10+(40-10)/2=25岁,而图像却是飞船人20岁,由于20<25,炸弹就爆了。
那我们现在看飞船系,首先,取到的图像是飞船人20岁,说明飞船人20岁时,恰好接收到光线,这是客观事实,因为图像是什么,与参考系无关。此时距离是20*0.6=12光年,也就是说,光线返回去,需要12C/(C-0.6C)=30年(地球也在动,同样是追及问题)。再看光线过来花了多久,地球人10岁时,发射光线,此时飞船人是10/0.8=12.5岁,发射光线那一刻,地球与飞船距离是12.5*0.6=7.5光年,那么光线过来需要7.5年,那么,光线返回去时,飞船人是12.5+7.5
+3
0=50岁,根据远方地球钟慢,地球人是50*0.8=40岁,炸弹爆了,与地球结论一致。
结论就是,以地球系,地球人40岁时,炸弹爆了,飞船人此时是32岁
以飞船系,仍然是地球人40岁时,炸弹爆了,但飞船人此时是50岁
这没有矛盾,因为两者不在空间同一位置,所以地球系,炸弹爆和飞船人32岁同时,在飞船系,炸弹爆却与飞船人50岁同时,这很正常,这就是狭义相对论。
2019年05月08日 07点05分 1
level 16
再说的天花乱坠,也改变不了相对论自相矛盾的事实。咱不说这些毫无根据的假设,讨论一下杨利伟航天的事实吧!
2019年05月08日 08点05分 2
以你的理解能力你是看不懂吧?
2019年05月08日 12点05分
双生子问题是针对相对论的时间效应提出来的,要解释也只能使用相对论的这个效应来解释。使用别的解释都是牛头不对马嘴。就如问你吃了几碗饭,回答走了几里路一样。一个长时间匀速运动的过程来说,加减速的过程只在启动与停止时才有,这个加减速的过程消耗的时间是不变的,但是匀速运动的时间有长有短,
2019年05月08日 12点05分
接着说,假如加减速的过程消耗的时间是三天,匀速运动的过程是三年或十年,加减速的影响就不同。使用加减速解释双生子问题不是胡扯吗?你敢不敢针对杨利伟的航天事实进行讨论?
2019年05月08日 12点05分
@东方已晓 你还真问到点上了。正因为按飞船系,掉头完,地球钟到未来了,以至于虽然后面三年有你说的远方地球的钟慢,但飞船钟也追不上地球钟的时刻,量化计算结果很简单,用洛变+钟慢即可,和地球系结论一致:飞船人年轻。你要问为什么追不上,因为要远方地球钟越慢,就需要飞船运动越快,越
2019年05月08日 12点05分
level 12
能看懂的都是傻瓜。
2019年05月08日 12点05分 4
说的不对,应该是赞成的都是**。
2019年05月09日 00点05分
@东方已晓 我看都看不懂。
2019年05月09日 02点05分
@民科理论 看不懂的是愚蠢。但是如爱因斯坦那样在公式推导过程中玩偷天换日的把戏的推导方法,就必须认真的逐条推敲才行。
2019年05月09日 03点05分
@东方已晓 我是够笨的,那些不断变换的参照系让我找不到北。
2019年05月09日 04点05分
level 9
真正正确的理论不会被称为佯谬,所以所谓佯谬就是看来好像正确其实是错误的谬论。为什么?因为洛楞次变换本来就是一般参照系与绝对参照系刚性以太之间的变换,以太不动一般参照系动,所以真正变化的是一般参照系。而爱因斯坦否定以太用两个一般参照系来冒充,宣称惯性系之间绝对平权,才会出现这种奇谈怪论。
2019年05月08日 14点05分 5
转自百度百科: 中文名 佯谬 外文名 paradox 拼音 yáng miù 含义 看上去是一个错误,但实际上不是
2019年05月08日 14点05分
@AISniffer 知道原意是这个,主流就是这么认为的,但掩盖不了它是谬论导致的结果。当然以后可以把它称为双生子谬果。
2019年05月08日 15点05分
level 1
1.什么叫“佯谬”?
2019年05月08日 15点05分 6
佯谬:假的谬论,假的矛盾,就是说,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矛盾的,其实是没有任何矛盾的
2019年05月08日 15点05分
对啊。
2019年05月08日 15点05分
level 1
所以不能是这样吗?
2019年05月08日 15点05分 7
木有“双生子佯谬”只有“双生子悖论”啊。
2019年05月08日 15点05分
level 1
如果你认定在相对论范畴里也木有“双生子悖论”,也行。
2019年05月08日 15点05分 8
可是....你知道为什么吗?....是你扯得那些吗?
2019年05月08日 15点05分
你不知道的,.....相对论自定义的时间和我们通常所说的时间.....就不是同一个东西。
2019年05月08日 15点05分
相对论自定义的时间.....本来就是用来扯淡的。
2019年05月08日 15点05分
和以前物理学是一样的,不管说1秒,都指的是用同样的钟去度量,度量方法都是在坐标系每个点放标准钟并同步,然后某个事件发生,就读它在那个位置的钟时刻。只是过去的物理学说“时间”,理所当然认为时间是绝对的,因此没有相对论描述这么深刻,但隐含的度量方法是一样的
2019年05月08日 23点05分
level 1
大老粗们反对相对论.....是很自然的事情,那个是朴素唯物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天然对立。
2019年05月08日 15点05分 9
这个世界上是有天理的......有些道理就是会被大老粗们一把抓在手里,相对论被他们反对是必然的。
2019年05月08日 15点05分
相对论是软柿子,谁让相对论企图挑衅真理的。
2019年05月08日 15点05分
level 9
今天有人能用算术方法推出洛楞次变换吗?我30几年前就推出了它的4个公式,它可以无可置辩地证明只有绝对参照系刚性以太的存在与洛楞次收缩的真正发生洛楞次变换才能成立,我所以没有公布是一直在找探测绝对运动的方法,最近通过对西安--东京的卫星测试实验我觉得快要找到了,只是它是国家实验我个人没办法做,看以后机会吧。
2019年05月08日 15点05分 10
本来洛变就可以纯数学导出。闵氏坐标旋转变换求取变换参数即可
2019年05月08日 23点05分
你想过洛仑兹变换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效应公式是不同的吗?你肯相信爱因斯坦在推导相对论的第一篇文章中,就是搞错了研究对象吗?具体就是把邮递员(光)当成了写信的人(物体)了。
2019年05月09日 00点05分
@AISniffer 凡是用方程来推导都可以抹去以太,因为从纯粹的数学方程来看否认了以太的虚空中光速唯一性与虚空中的以太决定了光速的唯一性完全等价,都一样用ct=l, c't'=l',所以对以太的态度完全取决于人的主观物理逻辑。
2019年05月09日 03点05分
@立字当头 而用算术推导就不同了,不承认刚性以太与真正的洛楞次收缩就推不出来。
2019年05月09日 03点05分
level 12
天下的蠢人,就是把错的说成对,把荒谬的说成可以理解,把自己的直观经验去迎合跳大神的。
无可药救,多看一字也是浪费时间~~
2019年05月09日 00点05分 11
level 8
说的还是有讲究的。。
楼主回答三个问题。1.哥哥太空旅行,弟弟3年后旅行,经过3年见到哥哥,谁年轻? 2,哥哥太空旅行,1年后到达星球c,电磁波告知弟弟,弟弟旅行2年到达星球c,谁年轻?3.要使光速不变,惯性系内钟慢,那么惯性系内就必须尺缩,哥哥年轻100岁,哥哥是会变小呢?还是会变没呢?请明白,哥哥没尺缩,那哥哥必须经历光速可变。
2019年05月09日 01点05分 12
2.一样的,如果你说的数据都是地球系的时间,那你得告诉我星球多远 3.尺缩确实会看到身体缩短(如果身体平行于飞船运动方向),但这不是变年轻的体现,因为周围环境也同样等比例缩短了。年轻一些体现在他皱纹少,白头发少,新陈代谢慢一些
2019年05月09日 02点05分
@AISniffer 1.地球绕太阳运动,哥哥经过2天去到相对太阳静止的拉格朗日点,在这里生活了一年,再回到地球,谁年轻。问题在你如何理解地球运动。
2019年05月09日 07点05分
@AISniffer 2,不是地球系时间,是哥哥系时间和弟弟系时间。
2019年05月09日 07点05分
@AISniffer 3.尺缩和钟慢是同时发生的,同时结束的,而且是同时反映时空的。这个时空光c=l/t是恒值。时间变慢,尺度就必须缩小,否则光速可变。如果相遇,尺度可以反弹,时间理应也可以。当然,如果认为光速可变,那么就没有钟慢尺缩。。
2019年05月09日 07点05分
level 1
AISniffer 楼主
1.如果说的数据都是指地球系的时间,地球系看哥哥共旅行了6年,弟弟前3年和地球人一样,后3年去追哥哥了。你给的条件不全,因为虽然弟弟经历的钟慢过程比哥哥短,但由于追,钟慢就比哥哥剧烈,所以到底谁年轻,你必须至少告诉我哥哥的速度,我才能算弟弟追他的速度,才能通过钟慢算最终两者结果
2019年05月09日 01点05分 13
level 6
相对论是谬论,双生子还会是佯谬吗?
所以谈论双生子问题是完全没有任何意义的
2019年05月09日 01点05分 14
level 16
爱因斯坦创立“狭义相对论”是从 对同时性的讨论开始的。
爱因斯坦在<<狭义相对论的意义>>中写道:为了完成时间的定义,可以使用真空中光速恒定的原理。假定在假定在K系各处放置同样的时计,相对于K保持静止,并按下列安排校准。当某一时计Um指向时刻Tm时,从这只时计发出光线,在真空中通过距离Rmn到时计Un;当光线遇着时计Un的时刻,使时计Un对准到时刻Tn=Tm+Rmn/c。光速恒定原理于是断定这样校准时计不会引起矛盾。
对于同时性,有主观的同时性与客观的同时性之分。经典力学关于同时性的说法,是客观的。物质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由于信号的传递速度限制,不可能均被我们感知,如太阳光照射到地球,需要八分多钟时间。我们感知的,也只是光线传递来的八分多钟以前的太阳的信息,现在太阳什么情况,只有以后才能知道。
主观的同时性表面上没人赞成了,实际上远非如此。用光信号作为相对静止的点间同时性的校对信号,不失为一个良好的办法。但是人们不可能在真空中进行测量,光在空气中的传递速度是低于真空中的光速的。。其实用Rmn/c计算出的时间是不准确的。还有一个如何把Tm如何告诉对方的问题,只可以近似的用。
如果两个时钟放置的物体是有相对运动的,那么Rmn就是个随时变化的,Rmn/c就是个变化的值。
是不是没办法校对同时性呢?也不是。前已分析过,时间仅是物质变化的量度,使用周期信号来记数,时钟也只是一个周期信号,是一个比较基准。所以我们校对同时性时,可以在一点校对多个时钟,然后分别拿到各个观察点去就行了。运动是相对的,被测物体也是可作为观察者的。
[‘信号传递的速度’不必考虑,至今也没人考虑过这个问题,因为‘看到什么就说什么’是科学理论的基本要求。]
[是哲学黑洞在《狭义相对论的一些基本问题》帖子中的发言]
这句话不对吧?
的确在牛顿力学的那个时代,因为研究的速度都很小,用光线进行的测量出现的误差可以忽略不计。当进入研究粒子的时代后,因为粒子的速度可以与光速在同一个数量级,就不能不考虑光线在传递信号时造成的误差了。如果看到什么就是什么,那么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电影就是正在发生的现象了,事实上,电影中的影像是很早以前的影像,有些演员已经作古,有些演员还和我们一起在看这些电影呀,他们并没有在舞台上。
我在《网易论坛》中看到一个乐子,转到这里,可能对讨论同时性有点价值。
大家看看说的对不对?
故事是这样的:
[话说张三去京城赶考,临行前,张母要求张三每天书信一封,以报平安,张三乃孝子,遂答应。
第一天张三到了李县,马上写了一封信,请当地邮差送回家,邮差走了一天,在第二天把信交给了张母,张母不高兴了,明明要儿子每天写信,为何隔两天才收到信?
第二天张三到了青县,马上又写了一封信,请当地邮差送回家,邮差走了两天,在第四天把信交给了张母。张母又不高兴了,明明要儿子每天写信,为何又隔了两天才收到信?
第三天张三到了徐县,马上又写了一封信,请当地邮差送回家,邮差走了三天,在第六天把信交给了张母,张母很不高兴,明明要儿子每天写信,为何又隔了两天才收到信?
.......................
从这以后,张母都是每两天收到儿子的一封信,她很想知道为什么。终于她想明白了,原来,儿子在运动中,时间变慢了,儿子过一天,相当于她过两天。
张母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相对论的人。]
这里的邮差速度是与张三的速度相同的,如果邮差的速度较快,就会是另一种样子。这种情况下,张母要想把家里的情况告诉张三,是根本不可能的。
故事中说到她看到的不同,并不是真的不同,是由于信差传递信号造成了误差才形成的,事实上,张三与张母的年龄差异是与生下张三时候相同的。决不会因张三的运动变得少了。
2019年05月09日 01点05分 15
相对论中说的时间相对性,比如钟慢,不需要考虑“把钟反射的光线返回来”,因为钟慢是指坐标钟与标准钟的读数关系,坐标钟提前就校准了,和光无关。
2019年05月09日 02点05分
@AISniffer 时间是不是具有相对性,与使用的周期运动有关。人们使用[见到日出一次记为一天]的计时方法已经几千年,杨利伟在天上就看到了14次日出,他是不是就可以说他在天上是14天呢?
2019年05月09日 03点05分
level 16
接着说:另外,不能只认为有相互作用时才说物体存在。比如太阳光照到地球上需要八分多钟,我们不能把自己感知太阳光时,才说太阳存在。太阳的实际位置也不是我们看到的位置。有人举例说:与我们相距八十光年处爆发了一颗新星,有人在二十年前写了一本有关新星的书。那么这颗新星不会记载在这本书中。能不能说这本书记叙的完全正确呢?显然是不能够的。因为不管书中记载了没有,八十年前这颗新星就诞生了。我们不能要求记叙完全正确,因为我们的活动能力有限,而事物的变化是无限的。我们只能要求记叙的基本准确。有许多事情我们这一代人是无法得知的,但不能说那种事情不存在。我们的有些感觉掺进了主观的成分,必须经过思维才能了解真情。
比如,我们感到地面是平的(说海平面更恰当)。可地球是球形,海平面当然只是球面一部分。太阳东升西落,实际是地球自转。这些都只有经过思维,有些还需要经过模拟试验才能得出结论。
例如:在北京至广州的火车上设一个邮递员,车尾挂有邮政专车。
某甲乘客要到广州去,在北京站临上车时,给住在长沙的一个朋友乙写了一封信,说了一些事情。当甲乘了一段车后,想起还有一些事情没交待清楚,在火车上又写了 一封信给乙。车上的邮递员很快把信转到车尾的邮政专车上。假设北京站的邮局也把甲的第一封信放在这节专车上,那么长沙的乙同时会收到甲的两封信,甲写信的时间是有间隔的,甲不会承认同时写了两封信。怎样去评价他们说法的是非呢?常识告诉我们,甲是当事人,甲的说法是正确的。乙认为甲同时写两封信是乙的感觉,是不符合事实的。甲的两封信都 寄出了,不论乙收到收不到,都是寄了,不能因乙没收到信就断定甲没有寄信。但如果甲在信的末尾准确地写上了他写信的时间,乙在看信时也注意到这一点,乙就会根据信上注明的时间判断甲在什么地方写的信。并能想到,甲在写这些信时,自己分别在干着什么。但是,自然界的情况要复杂的多,物体大都不能把自己发出信号的时间写在信号上,所以人们在接到信号时需要仔细的判断,不然会出现甲乙两人说法不同的情况,可能会得出错误的结论的。
另外,如果乙的住地不在长沙而在郑州,甲的第二封信又是在经过郑州以后发出,那第二封信就与甲的行程相反,情况就更复杂了。
上述说法是大家早已知道的。当某人要到朋友那里去而希望朋友到车站给自己帮助时,总是打电话或发电报给自己的朋友,就是因为电话或电报有比信件更快的传递速度。如果写信,除非是几日前就把信寄出,那就只好由自己去拆信了,希望得到的帮助是不可能的。
如果甲不是乘火车而是乘飞机,飞机中途在武汉停留。甲在北京起飞时寄出一封信,甲在武汉停留时又寄出一封信。如果邮政系统仍以火车送信,那么乙收到甲的第二封信要比收到甲的第一封信要早一些。如果 乙粗心一点,就会把信的次序颠倒。当然乙可以从信的内容和注明的时间来做出正确的判断。但是自然界怎样来标明这些信号的先后呢?
对于信件发出的时间,甲的说法是正确的,而乙只有在经过思维分析后才能 得到正确的结论。“狭义相对论”否认甲的说法,承认乙的感觉,不出错误才怪呢。
“在某个参考系中同一时间,但在不同地点发生的两个事件,在另一个参考系看来,将变成被一定时间间隔分离开来的两个事件”。“在某个参考系中同一地点但在不同时间发生的两个事件,在另一个参考系看来,会变成被一定空间间隔分离开的两个事件”。这两种说法,用“看来”一词表述,只反映观察者的感觉,并不是事实。而这两种说法,却是“狭义相对论”使时间与空间等价且可以互相转换的理论基础
2019年05月09日 02点05分 16
1 2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