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6
道天生
楼主
提前买了,但一直没时间玩,前二天刚第一次通关。首先夸一句,这个游戏的确很惊艳,我本来以为只是一个推理游戏,没想到制作组居然试图颠覆我的世界观。
目前能够通关的结局有二个:一是认为自己是侦探,可以顺利离开;二是认为自己就是68号精神病人,砸伤石医生,逃出去。而目前每个结局都有解释不清的地方,那么我将用很长的篇幅来一一详解。
有些玩家之所以认为自己是侦探,因为他们认为最后一关剧情发生在前,主角行动在后,时间顺序错乱;而且石医生知道被砸,还放烟灰缸,不合理。这二个问题,我将在文中作专门解答。
而以为自己是病人的,跟我的分析一致,看完自然明白,就不专门解答了。
在分析真正结局之前,必须要搞懂整个剧情。其实所有的关卡中,最重要的就是最后一个【精神病院】,所有的疑问都会在其中找到答案。
你会发现,之前的所有关卡,都会在其中找到原型。双生子,来自富二代。空画框,来自画家和小偷。乌鸦,来自老顾。剧院,来自导演和小雪。
我们在分辨自己是侦探还是精神病患时,必须搞清这些关卡倒底是真是假。
其实认为关卡为真的朋友认真回想一下,就会发现这些全是女医生说的话,并无其他证据可以证明。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说。
还记得王医生给画家做测试的情况吗?那个场景对我们找出谁是老鬼毫无帮助,真正的目的是告诉我们,TAT心理测试的具体流程。而记者说的话,则是做了补充解释。但要注意的是,因为记者是正面角色,所以有不少玩家把她说的每一句话都当成对的,事实上,记者的话中有她自己的猜测部分,并不一定正确,这个后面再说。
1、王医生给画家看一幅【画】,女医生(也就是石医生)也给了玩家一幅【图】。
还记得【精神病院】过关的第一个任务吗?找出哪些是真正的精神病人。如果你们还记得答案的话,就会发现【画家】正是一名【真正的精神病人】。他幻想自己是位画家,所以王医生才会给他看画。而玩家认为自己是位侦探,所以石医生给我们看的是【线索图】。
2、画家从【画】上看到的场景,就是我们所看到的第一关和第二关。为什么会一样?因为他曾听富二代说过毒品的事,自己也幻想过【失落的艺术】。而王医生说对画家说的很明白:利用画引起他的已有记忆,而虚构出来的剧情。而毫无疑问,如果玩家就是68号,与画家同在一个病院,一定也得到过同样的信息,所以在引导下,会产生同样的幻想。
所以这可以解释第一个疑问:最后一关剧情发生在前,主角行动在后的时间错乱问题。答案是,剧情是主角幻想出来的,并没有真正的发生。68号病人破窗逃走的事情,是主角根据桌上的烟灰缸及对医院环境的了解,所虚构出来的剧情,还没有真正出现。而烟灰缸早在幻想之前就已经摆在桌上了。结局时的逃走,才是第一次行动。
3、画家看完第一幅画,王医生又给他看第二幅画;主角解决第一个【案件】,石医生又给他看第二个【案件】,剧情、顺序、人物,完全相同。不同的是,画家只坚持了二幅画,而主角却坚持了五个【案件】。
4、画家在看画时,描述的语言很简短含糊,支离破碎;那么主角真是68的话,一定也是同样的情况,也就是说,石医生对剧情的了解,并不如玩家这般清楚。在前面几个事件结束后,石医生点评说:“哦,原来又是一个巧合……”,“有趣,原来,导演也是被人利用了……”这说明她事先并不知道剧情。
事实上,我认为,关卡结束后的线索整理,才是主角对医生说出来的话。而大家还记得吗?【精神病院】结束后,并没有线索整理,也是唯一一次石医生没有点评的案件,这说明石医生根本不知道剧情,所以也不会把烟灰缸拿走。这是第二个回答。
5、在画家陷入认知混乱时,王医生说:“你只要记清楚一件事就行,回答我:你,是谁?”
而在游戏最后,石医生同样问道:“最后一件事,回答我:你,是谁?”
所以我们惊讶的发现,石医生为主角所做的所谓“声探”系统测试,竟与王医生做的TAT心理测试,流程完全相同。
6、TAT的目的——记者的话。记者的话里有对有错,对的是她对TAT测试的一些资料了解,错的是她对医生动机的猜测。她说“这家医院的医生拿普通人做实验,抹除他们的记忆,把他们变成另一个人。”不,这句话没有错,而是制作组在故意误导,让玩家以为两位医生都有问题。
事实上,在画家分不清自己是谁后,王医生问他“你是谁”,他想了想说“我是29号”,王医生欣慰的说“对了!”。而我们根据通关条件得知,画家的确是精神病人,所以他真的是29号,所以王医生并不是想要改变他的记忆,反而是在帮助他认清实现。所以王医生其实是个好人。
7、整个游戏关卡中体现的科学水平都与现实世界几乎相同,那么这种“声探”系统到底是一种幻想,还是真的黑科技,哪种可能性更高?
如果案件为真,那么这个人齐聚在一家精神病院的可能性有多高?是否比几个精神病在一起编故事的可能性高?
8、为什么只有【精神病院】中才会出现68号逃走事件?因为前四个案件都是病友的经历讲述,在故事中并没有“我”的存在;而【精神病院】中有“我”的存在,但“我”却一直认定自己是位侦探,68号病人从不在“我”的认识范围之中。所以医院中就只有侦探,而不会有68号病人,他只好逃走。
9、整个游戏中最重要的一句话,在4:30时,借记者的口中说出:“如果可以选择的话,你会选择失去自我,还是面对痛苦。”
所以我的分析是这样的:两名医生利用TAT测试对精神病人进行治疗。王医生的目的在于让病人认清自己是个病人,“痛苦而真实”的活着;而石医生的观点则不同,她认为与其这样,倒不如给病人构建一个虚假的记忆,让他们认为自己是个正常人,“虚假而幸福”的活着。
所以官方给出了两种都可以通关的结局。选侦探,则是接受新的身份,以一个虚假的身份成为一个正常人,忘掉过去和苦痛,就可以离开这里,开始新的幸福生活;选病人,则是接受真实的自己,以一个精神病人的身份,只能采用逃走的方式,真实而痛苦的活着。
随便说一句,当我看到答案第一个就是68号病人时,我突然明白过来,当时浑身鸡皮疙瘩都起来了。最后,我选的烟灰缸。
2019年04月26日 15点04分
1
目前能够通关的结局有二个:一是认为自己是侦探,可以顺利离开;二是认为自己就是68号精神病人,砸伤石医生,逃出去。而目前每个结局都有解释不清的地方,那么我将用很长的篇幅来一一详解。
有些玩家之所以认为自己是侦探,因为他们认为最后一关剧情发生在前,主角行动在后,时间顺序错乱;而且石医生知道被砸,还放烟灰缸,不合理。这二个问题,我将在文中作专门解答。
而以为自己是病人的,跟我的分析一致,看完自然明白,就不专门解答了。
在分析真正结局之前,必须要搞懂整个剧情。其实所有的关卡中,最重要的就是最后一个【精神病院】,所有的疑问都会在其中找到答案。
你会发现,之前的所有关卡,都会在其中找到原型。双生子,来自富二代。空画框,来自画家和小偷。乌鸦,来自老顾。剧院,来自导演和小雪。
我们在分辨自己是侦探还是精神病患时,必须搞清这些关卡倒底是真是假。
其实认为关卡为真的朋友认真回想一下,就会发现这些全是女医生说的话,并无其他证据可以证明。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说。
还记得王医生给画家做测试的情况吗?那个场景对我们找出谁是老鬼毫无帮助,真正的目的是告诉我们,TAT心理测试的具体流程。而记者说的话,则是做了补充解释。但要注意的是,因为记者是正面角色,所以有不少玩家把她说的每一句话都当成对的,事实上,记者的话中有她自己的猜测部分,并不一定正确,这个后面再说。
1、王医生给画家看一幅【画】,女医生(也就是石医生)也给了玩家一幅【图】。
还记得【精神病院】过关的第一个任务吗?找出哪些是真正的精神病人。如果你们还记得答案的话,就会发现【画家】正是一名【真正的精神病人】。他幻想自己是位画家,所以王医生才会给他看画。而玩家认为自己是位侦探,所以石医生给我们看的是【线索图】。
2、画家从【画】上看到的场景,就是我们所看到的第一关和第二关。为什么会一样?因为他曾听富二代说过毒品的事,自己也幻想过【失落的艺术】。而王医生说对画家说的很明白:利用画引起他的已有记忆,而虚构出来的剧情。而毫无疑问,如果玩家就是68号,与画家同在一个病院,一定也得到过同样的信息,所以在引导下,会产生同样的幻想。
所以这可以解释第一个疑问:最后一关剧情发生在前,主角行动在后的时间错乱问题。答案是,剧情是主角幻想出来的,并没有真正的发生。68号病人破窗逃走的事情,是主角根据桌上的烟灰缸及对医院环境的了解,所虚构出来的剧情,还没有真正出现。而烟灰缸早在幻想之前就已经摆在桌上了。结局时的逃走,才是第一次行动。
3、画家看完第一幅画,王医生又给他看第二幅画;主角解决第一个【案件】,石医生又给他看第二个【案件】,剧情、顺序、人物,完全相同。不同的是,画家只坚持了二幅画,而主角却坚持了五个【案件】。
4、画家在看画时,描述的语言很简短含糊,支离破碎;那么主角真是68的话,一定也是同样的情况,也就是说,石医生对剧情的了解,并不如玩家这般清楚。在前面几个事件结束后,石医生点评说:“哦,原来又是一个巧合……”,“有趣,原来,导演也是被人利用了……”这说明她事先并不知道剧情。
事实上,我认为,关卡结束后的线索整理,才是主角对医生说出来的话。而大家还记得吗?【精神病院】结束后,并没有线索整理,也是唯一一次石医生没有点评的案件,这说明石医生根本不知道剧情,所以也不会把烟灰缸拿走。这是第二个回答。
5、在画家陷入认知混乱时,王医生说:“你只要记清楚一件事就行,回答我:你,是谁?”
而在游戏最后,石医生同样问道:“最后一件事,回答我:你,是谁?”
所以我们惊讶的发现,石医生为主角所做的所谓“声探”系统测试,竟与王医生做的TAT心理测试,流程完全相同。
6、TAT的目的——记者的话。记者的话里有对有错,对的是她对TAT测试的一些资料了解,错的是她对医生动机的猜测。她说“这家医院的医生拿普通人做实验,抹除他们的记忆,把他们变成另一个人。”不,这句话没有错,而是制作组在故意误导,让玩家以为两位医生都有问题。
事实上,在画家分不清自己是谁后,王医生问他“你是谁”,他想了想说“我是29号”,王医生欣慰的说“对了!”。而我们根据通关条件得知,画家的确是精神病人,所以他真的是29号,所以王医生并不是想要改变他的记忆,反而是在帮助他认清实现。所以王医生其实是个好人。
7、整个游戏关卡中体现的科学水平都与现实世界几乎相同,那么这种“声探”系统到底是一种幻想,还是真的黑科技,哪种可能性更高?
如果案件为真,那么这个人齐聚在一家精神病院的可能性有多高?是否比几个精神病在一起编故事的可能性高?
8、为什么只有【精神病院】中才会出现68号逃走事件?因为前四个案件都是病友的经历讲述,在故事中并没有“我”的存在;而【精神病院】中有“我”的存在,但“我”却一直认定自己是位侦探,68号病人从不在“我”的认识范围之中。所以医院中就只有侦探,而不会有68号病人,他只好逃走。
9、整个游戏中最重要的一句话,在4:30时,借记者的口中说出:“如果可以选择的话,你会选择失去自我,还是面对痛苦。”
所以我的分析是这样的:两名医生利用TAT测试对精神病人进行治疗。王医生的目的在于让病人认清自己是个病人,“痛苦而真实”的活着;而石医生的观点则不同,她认为与其这样,倒不如给病人构建一个虚假的记忆,让他们认为自己是个正常人,“虚假而幸福”的活着。
所以官方给出了两种都可以通关的结局。选侦探,则是接受新的身份,以一个虚假的身份成为一个正常人,忘掉过去和苦痛,就可以离开这里,开始新的幸福生活;选病人,则是接受真实的自己,以一个精神病人的身份,只能采用逃走的方式,真实而痛苦的活着。
随便说一句,当我看到答案第一个就是68号病人时,我突然明白过来,当时浑身鸡皮疙瘩都起来了。最后,我选的烟灰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