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走偏锋
“待宰”的蝴蝶已经做好了从容走上刑场的准备,然而受刑并没有来。
他赶紧从回忆过去中睁开眼睛,看看北边在搞什么幺蛾子。“槽呢?”
原来在北大专家的操作下,这一道高空槽位置恰到好处,既给了蝴蝶爆发的急流,又没有将蝴蝶勾走,此时已经浅化东移(请注意,这道槽是自己跑了,不是高反顶跑的),继续让副高接手引导蝴蝶。这还不要紧,北面的一个温带气旋“台北大温气”拖下来一条长长的锋面,继续在高空提供流出。而新的一道西风槽已经上路,一天半以后就要到达。这一番外科手术式的操作着实让处长心悦诚服,也解开了他之前“如何连续提供优良环境”的疑惑。高空的抽吸作用增强了高空反气旋,也进而拉动了低空辐合,强烈的高反亦有利于降低环境风切。于是在2月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大自然创造了整整两天有余的高辐散低风切环境!
这一切不得不让蝴蝶感慨了,原来之前说的秋台不是戏说,只是时间不对,这亲爱的环境正是秋季神台们所能利用的,自己和他们唯一的差距就是热力条件。不过,在北大西洋那样的高空环境与北大西洋暖流加持下,尚有24°C海温的MH。环境!这可恨的遏制他的环境!这可爱的塑造他的环境!这可叹的造福他的环境!
不过他还得照顾他自身的命运。快速加强带来的内外脱节与不甚好的下垫面条件不太允许小眼长时间存在。于是他不幻想内眼最后的顽强了,在环境的磨砺下,蝴蝶已经变得干脆利落,让自然去平衡自己,让雨带卷绕成外眼墙。他心里清楚,神台前辈们不排斥置换,置换是为了积极应对环境,谋求更长远的发展。不过他心里也没底,有记录以来还从未有过在二月进行眼壁置换的例子,在本来寸金难买寸光阴的二月,置换这种长期投资是没有收益的。但是他仿佛与这优秀环境的源头达成了一种不言自明的高度默契,看着远去的第一道槽、北侧的锋面与天边冲来的第二道槽,他心里算计着,大概有时间。
“什么?要置换?”外人对他的时间拿捏可没准,西北太平洋控制中心环境处也为蝴蝶捏了一把汗。无论是西太还是北大,整个北半球都在注视着这个历史唯一。根据经验,一旦置换不受干扰地完成,而届时环境允许的话,紧缩后的外眼将有不错的厚实程度。因此纵使完成置换是难度空前的壮举,向往不断突破的人们还是希望他拿下一个又一个第一……
他也清楚,时间不是无限的,要置换就要快!于是,众目睽睽之下,抱着壮士断腕的决心,蝴蝶试图平稳驾驭这一次双眼。
高层对流环连连断断,风眼时清空时堵塞,其实这是置换时常见的内外眼搏斗的过程,等待置换需要耐心。人们正是抱着这样一种既希望赶快换完,又希望从容一点让外眼不受损伤的矛盾心态度过置换期的。但是看蝴蝶不一样,蝴蝶已有太多光环在身,接下来的成与败反而不那么重要了,最后的一战,为荣耀而战。
看这次置换本身,其实也是条件得天独厚的。被悬臂阻挡在外的干空气,不过分宠爱内眼墙的热力条件,由槽后锋面带来的仍然强劲的极向流出、甚至高反增强带来的三面全开。置换时又没有像玛莉亚那样的风切、特雷弗那样的陆地干扰,其实置换顺利是顺理成章。


无论怎样,在UTC2月24日12时,蝴蝶完成了底层眼置换,新眼的大小、厚度看起来很喜人。蝴蝶成为第一个被记录到的啃下这一块硬骨头的台风!高层开始反应,内眼残余逐渐被清空……蝴蝶按部就班地做着必须的一切。
时间很快就要踏入UTC2月25日,卫星扫描显示出惊人的结果:这是一个厚实而又强劲的眼墙,恐怖如斯!万事俱备,只欠分析!


第二道高空槽来了。不同的是,这将是最后一道。
由于租用的时间并不长,故这一道槽就没那么幸运了,带来流出之后还将带来风切。
虽然没有直接的沟通,但是此刻,蝴蝶与西北太平洋控制中心环境处已经并肩战斗,为了证明蝴蝶,为了弥补西太仅剩不多的遗憾。
实时下载的云图回传,一帧,一帧,把向日葵八号与蝴蝶的默然对视展现的淋漓尽致。
一帧,一帧,高层的云系逐渐圆润,风眼逐渐清晰。
环境处大厅都寂静了,所有人大气也不敢喘,恶劣的环境正步步逼近。
最后的适宜SST,最后的尚可OHC,最后的平静风切。最后的一切,都预示着这场精彩的表演进入了倒计时的读秒阶段。
WMG!人群中一阵惊呼,但很快又静了下来。
云顶逐渐平滑圆润,眼温稳定上升,虽然不是人们现在翘首等待的,但是已经将这个不凡的天之骄子刻入史册。
T7.0!这是理所当然的,大家更期盼的是后面紧跟着的。
红外云图上云顶温度已经出现波动,对流环有破裂而卷绕的迹象,所有人放下手中的电脑、文件,紧盯着大屏幕,心提到了嗓子眼上……
机构的报文下来了,颤抖的鼠标点开冰冷的数字——
一百四十节
人群沸腾了。大厅内爆出雷鸣般的掌声,有的人下意识拍着自己同事的肩膀,人们激动得仿佛忘记了这是个台风,是一个他们工作时很可能漠然处理的台风啊……
蝴蝶孓然一身,在无垠的大海上用尽每一分能量,登峰造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