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5
一对湘江玉并看,二妃曾洒泪痕斑。
汉家四百年天下,尽在留候一借间!
----明·刘基(字伯温)
2019年04月03日 04点04分
1
level 15
《史记·留侯世家》记载,汉三年,项羽急围汉王荥阳,汉王恐忧,与郦食其谋桡楚权。食其曰:“昔汤伐桀,封其後於杞。武王伐纣,封其後於宋。今秦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社稷,灭六国之後,使无立锥之地。陛下诚能复立六国後世,毕已受印,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莫不乡风慕义,愿为臣妾。德义已行,陛下南乡称霸,楚必敛衽而朝。”汉王曰:“善。趣刻印,先生因行佩之矣。”
食其未行,张良从外来谒。汉王方食,曰:“子房前!客有为我计桡楚权者。”具以郦生语告,曰:“於子房何如?”良曰:“谁为陛下画此计者?陛下事去矣。”汉王曰:“何哉?”张良对曰:“臣请藉前箸为大王筹之。”曰:“昔者汤伐桀而封其後於杞者,度能制桀之死命也。今陛下能制项籍之死命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一也。武王伐纣封其後於宋者,度能得纣之头也。今陛下能得项籍之头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二也。武王入殷,表商容之闾,释箕子之拘,封比干之墓。今陛下能封圣人之墓,表贤者之闾,式智者之门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三也。发钜桥之粟,散鹿台之钱,以赐贫穷。今陛下能散府库以赐贫穷乎?”曰:“未能也。”“其不可四矣。殷事已毕,偃革为轩,倒置干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复用兵。今陛下能偃武行文,不复用兵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五矣。休马华山之阳,示以无所为。今陛下能休马无所用乎?”曰:“未能也。”“其不可六矣。放牛桃林之阴,以示不复输积。今陛下能放牛不复输积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七矣。且天下游士离其亲戚,弃坟墓,去故旧,从陛下游者,徒欲日夜望咫尺之地。今复六国,立韩、魏、燕、赵、齐、楚之後,天下游士各归事其主,从其亲戚,反其故旧坟墓,陛下与谁取天下乎?其不可八矣。且夫楚唯无强,六国立者复桡而从之,陛下焉得而臣之?诚用客之谋,陛下事去矣。”汉王辍食吐哺,骂曰:“竖儒,几败而公事!”令趣销印。
2019年04月03日 04点04分
2
level 15
【译】汉王三年,项羽急迫地把汉王包围在荥阳,汉王害怕担心,与郦食其图谋挫败楚王的势力。郦食其说:“过去商汤讨伐夏桀,封夏朝的子孙于杞国。当今秦朝丧失道德抛弃理义,侵略攻伐诸侯国家,灭亡了六国的后代,使他们没有立足的地方。陛下如果能够恢复封立六国的后代子孙,使他们都接受陛下的印信,这样各国的君臣百姓必定都会感戴陛下的恩德,没有人不向往钦慕陛下的德行道义,愿意成为陛下的臣民。随着德义的施行,陛下朝南称霸,楚王就必将整肃衣冠前来朝拜了。”汉王说:“很好。赶快刻印,先生就可以带上它们出发了。
郦食其还没有上路,张良从外地回来谒见汉王。汉王正在吃饭,说:“子房上前来!有个客人为我出了一条挫败楚国势力的计策。”汉王把郦食其的话全告诉了张良,说道:“子房你看怎么样?”张良说:“为陛下出这条计策的是谁?陛下的大事完了。”汉王说:“为什么呢?”张良回答说:“我请求上前借您的筷子来为您筹划当前大势。”接着说:“以前商汤讨伐夏桀而封他的后代于杞地的原因,是因为商汤估量自己能置夏桀于死地。现在陛下能置项籍于死地吗?”汉王说:“不能啊。”“这是不可封六国后代的第一个原因。周武王征讨殷纣而封他的后代于宋国的原因,是因为自己能砍下殷纣的头。现在陛下能砍下项籍的头吗?”汉王说:“不能啊。”“这是不可封六国后代的第二个原因。武王进入殷商的都城,曾在商容居住的里门表彰他的德行,从监狱中释放出箕子,加高比干的坟墓。现在陛下能够加高圣人的坟墓,在贤者居住的史记里门表彰他的德行,在智者的门前凭轼示敬吗?”汉王说:“不能啊。”“这是不可封六国后代的第三个原因。周武王把殷纣储积在巨桥的粮食、储积在鹿台的钱财拿出来发放给贫穷的人民。现在陛下能够散发府库里的钱粮以赏赐给贫穷人民吗?”汉王说:“不能啊。”“这是不可封六国后代的第四个原因。伐殷的战争结束后,武王废弃战车改为乘车,倒放着干戈,用虎皮盖上,以告示天下不再使用兵器,现在陛下能够放弃战事改修文治,不再使用兵器吗?”汉王说:“不能啊。”“这是不可封六国后代的第五个原因。周武王把战马解甲休养在华山的南坡,以示不再骑马打仗。现在陛下能够休养战马不再有使用它们的地方吗?”汉王说“:不能啊。”“这是不可封六国后代的第六个原因。周武王把供军事运输用的牛放在桃林的北边,以示不再运输军需囤积。现在陛下能够放开牛不再用以运输军需囤积吗?”汉王说:“不能啊。”“这是不可封六国后代的第七个原因。再说天下的游客谋臣,离开他们的父母妻子,弃去他们的祖宗坟墓,抛开他们的故旧朋友,而跟随陛下南征北战,是因为他们日夜都指望着得到一点封地。现在陛下恢复六国,立韩、魏、燕、赵、齐、楚的后代,天下的游客谋臣各自回去服侍他们的主上,伴随他们的父母妻子,回到他们的故旧朋友祖宗坟墓所在的家乡,陛下将与谁一起夺取天下呢?这是不可封六国后代的第八个原因。况且如今只有楚国强大无敌,假使复立的六国后代又被楚国折腰而追随于它,陛下如何能使他们臣服吗?真的采用说客的计谋,陛下的大事也就完了。”汉王停止进食,吐出口中的食物,骂道:“这个笨蛋书呆子,几乎坏了他老子的大事!”命令赶快销毁印信。
2019年04月03日 04点04分
3
level 15
1.楚军围困荥阳,竭力截断汉军的粮食补给和军援通道。
刘邦焦急万分,与郦食其商量对策。
2.郦食其给刘邦出了个主意,让他分封战国时期六国的后代。
当时刘邦赞同,还下令刻制印玺,准备使郦食其巡行各地分封。
2019年04月03日 04点04分
4
level 15
3.在这关键时候,张良外出归来,拜见刘邦。
刘邦一边吃饭,一边把实行分封的主张说与张良听,并问此计得失如何。
4.张良听罢,大吃一惊,忙说:“为陛下出这条计策的是谁?陛下的大事完了。”
汉王说:“为什么呢?”
张良回答说:“我请求上前借您的筷子来为您筹划当前大势。”
2019年04月03日 04点04分
5
level 15
5.张良从八个方面力驳郦食其主张的分封六国后代的危害。
张良每提出一个理由,就摆出一根筷子,这就是“借箸代筹”这个典故的由来。
6.张良的分析切中要害。
他看到古今时移势异,因而得出绝不能照抄照搬“古圣先贤”之法的结论。
张良鞭辟入里的分析,较之昔日请立韩王成,处心积虑地“复韩”的思想认识,显然是一个飞跃。
2019年04月03日 04点04分
6
level 15
7.尤其重要的是,张良认为封土赐爵是一种很有吸引力的奖励手段。
赏赐给战争中的有功之臣,用以鼓励天下将士追随汉王,使分封成为一种维系将士之心的重要措施。
如果反其道而行之,还靠什么激励将士从而取得胜利呢?
8.不得不承认,张良是一位洞察秋毫的谋略家和富有远见的政治家。
张良借箸代筹,在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上占有重要一页。
难怪1700年之后,还被明人李贽情不自禁地赞叹为“快论”。
2019年04月03日 04点04分
7
level 15
9.张良借箸谏阻分封,使刘邦茅塞顿开,恍然大悟,以致辍食吐哺大骂:“臭儒生,差一点坏了老子的大事!”
然后,下令立即销毁已经刻制完成的六国印玺,从而避免了一次重大战略错误。
为尔后汉王朝的统一减少了不少麻烦和阻力。
2019年04月03日 04点04分
8
level 15
10.还有一点应当引起我们注意,
刘邦开始说:“子房前!客有为我计桡楚权者。”
最后说:“竖儒,几败而公事!”
当着张良的面,就是没有说出郦食其的名字,对郦其食同样重用。
这说明刘邦做一个领导是恰当的。
2019年04月03日 04点04分
9
level 15
《留侯》
作者:宋·卫宗武
狙击岂良图,命几危博浪。
既受黄石书,颠秦而蹶项。
报韩志已酬,兴汉车仍赞。
历陈借箸计,潜消刻印患。
定封谋遂寝,立嫡计莫尚。
转危以为安,其易犹反掌。
万钟谁不怀,裂土人所望。
何勃身亦系,韩彭国随丧。
驾言仙与游,高风巢许上。
2019年04月03日 04点04分
10
level 15
《鹦鹉曲·四皓屏》(元·冯子振)
张良更姓记桥住, 夜待旦遇个师父。
一编书不为封留, 字字咸阳膏雨。
借箸筹灭项兴刘, 到底学神仙去。
待商山西皓还山, 再不恋人间险处。
2019年04月03日 08点04分
12
level 14
汉三年时,秦楚燕韩赵魏齐,不知道汉王可以刻哪国的印信?《留侯传》,可信度不高!
2019年04月03日 10点04分
13
level 15
荀悦论曰:夫立策决胜之术,其要有三:一曰形,二曰势,三曰情。形者,言其大体得失之数也;势者,言其临时之宜、进退之机也;情者,言其心志可否之实也。故策同、事等而功殊者,三术不同也。
初,张耳、陈馀说陈涉以复六国,自为树党;郦生亦说汉王。所以说者同而得失异者,陈涉之起,天下皆欲亡秦;而楚、汉之分未有所定,今天下未必欲亡项也。故立六国,于陈涉,所谓多己之党而益秦之敌也;且陈涉未能专天下之地也,所谓取非其有以与于人,行虚惠而获实福也。立六国,于汉王,所谓割己之有而以资敌,设虚名而受实祸也。此同事而异形者也。
及宋义待秦、赵之毙,与昔卞庄刺虎同说者也。施之战国之时,邻国相攻,无临时之急,则可也。战国之立,其日久矣,一战胜败,未必以存亡也;其势非能急于亡敌国也;进乘利,退自保,故累力待时,承敌之毙,其势然也。今楚、赵所起,其与秦势不并立,安危之机,呼吸成变,进则定功,退则受祸。此同事而异势者也。
伐赵之役,韩信军于泜水之上而赵不能败。彭城之难,汉王战于睢水之上,士卒皆赴入睢水而楚兵大胜。何则?赵兵出国迎战,见可而进,知难而退,怀内顾之心,无出死之计;韩信军孤在水上,士卒必死,无有二心,此信之所以胜也。汉王深入敌国,置酒高会,士卒逸豫,战心不固;楚以强大之威而丧其国都,士卒皆有愤激之气,救败赴亡之急,以决一旦之命,此汉之所以败也。且韩信选精兵以守,而赵以内顾之士攻之;项羽选精兵以攻,而汉以怠惰之卒应之,此同事而异情者也。
故曰:权不可豫设,变不可先图。与时迁移,应物变化,设策之机也。
【译】荀悦论曰:确立决定胜负策略的方法,要点有三:一是形,二是势,三是情。所谓形,说的是得与失大体上的趋向;所谓势,说的是对临时情况灵活应付和对进与退随机应变的形势;所谓情,则指的是心意志向上坚定还是懈怠的实际心理。所以采用的策略相同,所干的事情相等,而取得的功效却各异,即是由于这三个方法运用得不同的缘故。
当初,张耳、陈馀劝说陈胜借恢复六国,来为自己培植党羽;郦食其也是这样劝说汉王刘邦的。之所以劝说的内容相同,得与失却各异,是因为陈胜起事时,天下的人都想要灭亡秦朝;而如今楚、汉的胜、负之分还无定势,天下的人未必都想要项羽覆灭。所以重立六国的后裔,对陈胜来说,是为自己广植党羽而给秦朝增树强敌。况且陈胜那时并没能独占天下之地,即所谓把不是自己的东西取来送给别人,行施恩惠之虚名,获得福益之实惠。但重立六国之后,对汉王来说,却是所谓的分割自己拥有的东西去资助敌人,空设虚名而实受崐祸害。这便是所做的事情相同,可得与失的趋向已各异的例子。
谈到宋义劝说项羽,先让秦、赵两国相斗,待秦军疲惫后再乘机攻秦,自己却终被项羽杀了,与卞庄子刺杀老虎时,管竖子劝他等待两虎与牛相搏,双方有伤亡时再乘机刺虎,卞庄子最后果然获得二虎,两次的游说之辞也都相同。但这套说辞,施用在战国时,邻国相互攻伐,没有临时情势变化的危急发生,还是可以的。因为战国局面的确立,日子已经很久了,一次战役的胜与败,未必就会决定一个国家的生存和灭亡。那时的进退变化形势决定了一个国家不能够急于使敌国灭亡,而是进可以凭借有利条件,退也能够自保安全,故可以积蓄力量,等待时机,乘敌方精疲力尽,再去进攻。这是可以灵活行事、随机应变的形势所造成的。但今日楚、赵两国起兵抗秦,与秦的地位互不相同,安全与危亡的机会,在呼吸的一瞬间就会发生变化,因此进即能建立功绩,退就将遭受祸殃。这便是事情相同,而灵活应付和随机应变的形势、时机已各异的例子。
汉军攻打赵国的战役,韩信率军驻扎在地形不利的水边上,但赵军却无法打败他;彭城遭陷落一仗,汉王也在睢水岸边作战,但士兵却被赶入睢水,楚军大获全胜。这是为什么呢?赵军出国迎战汉军,见到可以打嬴就前进,知道难于取胜就后退,怀着关顾自身存亡的心理,毫无出阵拼死一搏的打算;而韩信的军队孤立无援地列阵在水边,士兵背水作战,不进就必死无疑,故将士们都不怀二心,抱定决一胜负的信念。这即是韩信所以能获胜的原因。汉王深入敌国,摆设酒宴盛会宾朋,士兵们享受安逸欢乐,求战心理不稳固;而楚军凭着它的威势却丧失了自己的国都,将士们都义愤填膺,急于挽救败局,无畏惧地奔向死亡,以决出一时的胜败命运。这便是汉军所以又失败的原因。况且韩信挑选精兵坚守阵地,赵军却用瞻前顾后的士兵去攻打他;项羽选择精兵发动进攻,汉军却用怠惰散漫的将士去对付他。这就是所做的事情相同,而坚定与懈怠的心理已各异的例子。
所以说,应事的权宜机变是不能够预先设计的,事态的变化是不能够事先谋划;随时机的转动而转动,应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是制订策略的关键。
2019年04月04日 04点04分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