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得挺好
月半残云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1
写得挺好
2019年03月24日 15点03分 1
level 11
每到开学季,都有一群人无所适从。面对学校准备的欢迎仪式,他们习惯性地逃避,和陌生人聚会,嘴里说着“下次再见”,心里想的是“你可千万别再找我”;一遇到集体活动,就肯定按时“生病”,恨不能这个世界放他们一个人过活。
他们被人说是“内向性格”,会因为抗拒社交,在小组讨论、团建、综合评测中被嫌弃和遗忘。但其实也许他们都不曾知道,比偏见更可怕的,是自己从来没有意识到过内向的潜在力量。
内向不是缺陷,只是理解世界的方式特殊。如果说外向的人,在无时无刻抡着一把锤子,欢喜地开辟新的心理疆域,那么内向的人,就是在用更锐利的锤子,不断捶打自己的内心。
其实,性格内向的人并不抗拒交流,只是他们与世界交流的方式不同,就像同样内向的伟人甘地说的:“用一种温柔的方式,你也可以撼动世界。”
很多内向性格的人,敏感、多虑,别人一个眼神的功夫,他们就已经想好了种种应对策略。如果把这样的性格当成病,矫枉过正,就会发生严重后果。太多人打娘胎起就带着内向性格,“纠正”他们,是一件很残忍的事情。总在被“纠正”的内向性格,承受了太多的压力。
很多内向的人,并不是不擅长与人交流,只是不喜欢。美国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曾把4591个美国上市公司的CEO性格归了类,发现内向型CEO所在的公司,其整体表现更好。这不是说外向性格的人做不了领导,而是说内向性格没有人们想得那么“没出息”。
《内向者优势》一书认为,从生理角度来看,内向的人比外向的人对大脑分泌的“多巴胺”更敏感,而且他们神经通路上的“乙酰胆碱”也能维持在一个恰好的有限范围内。因而内向的人可以从内在世界如情绪、思想等处获得精力和能量;外向的人,依赖的是他人、社交、多彩的外部世界。而在精神上让能量自给自足与吸收外界精华,并无优劣之分。
内向,也不等同于低情商。《天使爱美丽》中的女主角Emilyh,内向且自觉孤独。但是她会悄悄惩罚在水果摊欺负雇员的老板;看到女房客沉浸在失去丈夫的悲痛中,她用丈夫的口吻频出一封动人家属;邂逅心仪的男生不敢袒露心情,用一张张照片做线索,记录自己的情感变化……
既然内向性格是天生的,也并非“低人一等”,那么,如何巧用内向性格,给自己多一点可能呢?
改变自己,不是改变自身的性格特点,而是丰富它。内向的优势,在于思考的冷静、观察的仔细。
编剧史航曾谈到,周星驰在《少林足球》中演出了这样一个细节:衣衫破烂的他看中了橱窗里的一双球鞋,买不起,只能痴痴地望着。西装革履的店员出来轰他走,事毕,反手擦了擦玻璃。那一个动作,擦掉的是“被小人物的眼神弄脏了的区域”。史航说,透过这个细节就可以看出,周星驰在表达小人物的愤怒上有多么细腻。因为内向性格的存在,世界上少了一些歇斯底里,却有更多的细节,被这样的性格紧紧捕捉。
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法学院的苏珊·凯恩,在TED讲述了关于《性格内向的力量》,她说:“这个世界,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是内向者。”她给所有人提了三点建议:一是不要保有对“团队协作”的执念,独立思考、完成任务的能力和机会,同样重要——它是深度思考的根本。二是打开你的思维,让它“野”起来,很多时候我们所无法理解的、不能接纳的,只是源于固步自封的见识。三是
看看你的
手提箱里有什么,里面的东西为什么在那里。作为一个内向的人,苏珊作了一个比喻,她走到哪里都会拿着一个手提包,就算是去聚会,里面也会装上一些书。从某种意义上讲,每个人都有一个这样代表性格的“手提包”。
苏珊说:“外向者们,也许你们的包里同样装满了书,或者是极限运动设备,或者是香槟酒杯……无论是什么,希望你们可以时常把它们拿出来,用能量和快乐感染身边的人。而对于内向者,你们可能很仔细地想要保护包里面的东西。这没有错,但最好,只是偶尔地,打开你的包,让别人看看里面有什么。这个世界需要你们,需要你们身上独有的特质。”
你的内向,不曾失败,不该悲哀。
摘自《青年文摘·彩版》2018年第19期
2019年03月24日 15点03分 2
level 11
搬运一下
2019年03月24日 15点03分 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