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釉上结晶或釉下结晶的一点个人看法
建盏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5
最近常看到玩家和盏商在介绍油滴结晶时,提到釉上结晶和釉下结晶这个概念。玩盏到现在,也有点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参考讨论。毕竟建盏专业性的论断和文献较少,很多知识性的概念,需要触类旁通。
最初听到釉上釉下概念,是源自于其他的瓷器,比如青花是釉下彩,粉彩则是釉上彩。我想大概建盏关于结晶的釉上釉下概念出自于此。
但建盏显然迥异于这些瓷器。所谓的釉上彩和釉下彩。指的瓷器的特性,包括釉层(波化层)胎体两大部分。釉下彩则是在胎体上作画,再上釉烧制。其画彩部分并不在这个釉层中,而是介于釉层和胎体之间。反之,釉上彩则是在釉水上作画,二次烧制成型,画彩是浮于釉层之上。
那么我们就来说说建盏的油滴结晶。建盏的油滴结晶本身就是源自于建盏特殊的结晶釉,在高温氧化和还原烧中,晶体从釉水中慢慢成型。也存在于这个波化层中。我们常看到的黑底银斑,就是这些结晶体聚拢后形成斑体,浮于这个釉层上部,而我们见到的隐斑,则是晶体下沉到釉层的中部,而如果晶体下沉到釉层底部,我们则很难观察到晶体的存在了。基于这个道理,建盏的釉上结晶和釉下结晶从何谈起?确实有一些师傅的油滴作品,烧制工艺存在问题,晶体突出釉表面,由于裸露空气中,在使用中会发生氧化变色。
基于上述情况,个人觉得建盏油滴结晶,去界定釉上结晶还是釉下结晶,缺乏理论基础。一些理论性的界定,需要一个科学的态度,必须严谨。如果我们常见的黑底银斑或者蓝斑是釉下结晶,那么那些隐斑算什么?釉下下结晶?这让太多玩家困惑于此,如果晶体处于釉层的上部,肉眼如何确定?尺度又算多少?多少算上部,多少又算下部?
2019年03月13日 05点03分 1
level 9
顶起来
2019年03月13日 05点03分 2
level 11
定义是比较严谨的,其实大部分人理解的釉上或者是釉下结晶是指的,晶体是否用手能摸到有触感。在玻化层下面的摸起来光滑无触感就是釉下,在玻化层上的大实斑,摸起来凸凹感是釉上结晶,都是这样理解,虽然说法不是很严谨,就是这个意思。
2019年03月13日 05点03分 3
几乎大多数油滴盏,你都可以触摸到凹凸感,不信你可以试试看。就连蔡捷、林杰的隐斑,也一样摸得到明显的油滴凹凸感。如果你真的摸不到这种凹凸感,估计这个油滴下沉的够深,你也该看不见了。[你懂的][你懂的][吐舌]
2019年03月13日 05点03分
回复 天边的岸01 :是的,仔细摸都有一点点凸凹感,但是也有一丝丝区别的,大实斑摸起来明显一些。蔡捷的隐斑看起来很大,摸起来可能手感更强一些吧,可惜实力不挤只能买点便宜的旗盏玩玩了[泪]
2019年03月13日 05点03分
@大龙毁一生🙈 旗盏档次可不低啊![你懂的][你懂的]
2019年03月13日 06点03分
回复 天边的岸01 :旗盏毕竟多呀,满世界都是,捷盏都被瓜瓜群主包圆了,很难找,零星的几只都是高价,8口一千块都不卖,没办法[汗]
2019年03月13日 06点03分
level 13
记得另一位小吧讲过,所谓釉上釉下,釉指的是黑釉。看过之后也模棱两可。如果晶体都结在黑釉之下了,那还看得见吗。所以,平时所讲的釉应该就是指的玻化层
2019年03月13日 17点03分 5
@拾贰丶點5 釉层其实和玻璃质地一样,但我们看到的玻璃器是提纯的,和定向配色的。釉水中的玻璃质也自然的,并不是透明的。无论黑瓷青瓷,色泽的变化全部产生于釉层中。如同池塘里的水,绿幽幽的,但靠近水面,则是透明的,但并不说明池塘的水是分层的。
2019年03月14日 00点03分
@天边的岸01 就像那些木雕,发亮不就是因为刷了一层亮油吗?平时总讲玻化层玻化层,不就是最外边有一层透明玻璃质吗?所以才会这么亮。
2019年03月13日 23点03分
这可是新课题了,说明建盏的釉层是分两层的?上面一层透明的玻璃质,下面再有一层黑釉层?这有点缺乏常识[汗]
2019年03月13日 23点03分
@天边的岸01 难道不是吗
2019年03月13日 23点03分
level 13
出处是有,专不专业就不知道了
2019年03月13日 23点03分 7
这个我也查过的,但觉得很不专业。可以肯定建盏的晶体是存在于釉层中,那么釉上釉下的界定,如何完成?仅靠肉眼去判断?毛估估?多少算上?多少算下?太不科学了。我以前查找资料,看了这篇,更晕[黑线][吐舌]
2019年03月14日 00点03分
@天边的岸01 问题是驷盏那种,说是釉上,它晶体上面肯定也带一层玻璃质的,不然不会有那种光泽,当然这层玻璃质可能是石英砂,也可能是很薄很薄的一层黑釉只不过因为薄显得透明了
2019年03月14日 00点03分
@拾贰丶點5 没错,其实就是晶体非常接近釉层的表面了,但玻璃质仍旧覆盖在晶体上,换言之。晶体并没有破出釉层表面。还是那个比喻,池塘的鱼当在水面游动,我们看的清清楚楚,向下沉,我们则看不见了。不能因此说明,水面的水和下面的水质地发生改变。
2019年03月14日 00点03分
@天边的岸01 这个比喻好很形象 快破而未破的感觉
2022年01月07日 07点01分
level 8
需要辩证法和唯物论去综合探讨,不然新人又要被所谓的釉下好釉下贵扯忽悠
2019年03月14日 00点03分 8
我之所以开帖说这个概念,就是为此!你说的很对,拿一些模糊的概念,为其商用,很不恰当![真棒]
2019年03月14日 00点03分
level 11
……其实吧,晶体难道不是釉料的一部分么?只是实斑隐斑只是釉面平不平整,出现晶体也只是釉料中杂质过多并且分布不均匀的结果,所谓的含铁也只是含有铁元素,和显示各种颜色的釉料一样,是其中的矿物质,其本质也还只是釉料而已,要不然烧盏师傅岂不是成炼钢工人了,并且曲曲一千三百多度也不够析出资格……
2019年03月14日 00点03分 9
哈哈哈[真棒]
2019年03月14日 00点03分
level 12
王老师课堂[哈哈]
2019年03月14日 01点03分 10
仅是交流,我也不是专家,希望带来更多讨论。[钱]
2019年03月14日 01点03分
level 11
这帖子刚看到,我先顶一下!另外,买盏掏钱貌似很上下没啥关系~所以多个故事,多掏500
2019年03月14日 01点03分 11
有道理![吐舌]
2019年03月14日 01点03分
@w111409 釉上釉下本身就是借来的概念,用在建盏上就不合适了。很容易造成概念错误。
2019年06月11日 03点06分
level 11
一般也没分那么细,晶体具体上下在哪个部位,晶体上面有玻璃层大概就叫釉下了,裸露在外就叫釉上,没保护容易氧化点,光影效果差点
2019年03月14日 01点03分 12
level 11
这是正解。釉的反应机理的本质就是分相-析晶,析晶的概念很好理解,相简单说是气固液三相,复杂一点说,仅铁离子就有αβγδ等多相,建盏是属于液液分相还是固液分相还是混合还是间杂气相?没有专门的论著。按照同为窑变釉的代表钧瓷(比如炉钧釉的析晶与建盏类似)来说的一般认为是液液分相(参考文献很多)。所以釉上还是釉下之说是不严谨的。您参考。
2019年03月14日 01点03分 13
谢谢,喜欢这样的讨论。我也是外行,就是一些自己粗鄙的理解。
2019年03月14日 01点03分
@天边的岸01 您客气了!佩服您的这种精神,您再这样深究理论,是小白之幸,是某些所谓大师之悲。哈哈
2019年03月14日 01点03分
@蚨余 可不敢给“大师”掘坟,我会被淹的[你懂的][滑稽]
2019年03月14日 01点03分
兄弟硬
2019年03月14日 01点03分
level 11
老王威武
2019年03月14日 01点03分 14
讨论帖,和威武无关,也希望给玩家们带来一点讨论和思考。[吐舌]
2019年03月14日 01点03分
level 11
提供一点理论依据,理越辩越明。那些釉水靠买,烧成靠代工的大师们也学习学习吧!
2019年03月14日 02点03分 15
[真棒]
2019年03月14日 02点03分
意思就和自由吉布斯函数有关吧
2019年08月11日 04点08分
level 11
个人愚见:晶体都是“半嵌入式”浮于黑釉层。所谓釉上釉下是因为晶体厚度决定。在我认为都是釉上,只是厚度造成的视觉和触感效果不同
2019年03月14日 02点03分 16
个人觉得可以这么理解,无非是这个上下便不是准确的界定了,既然如此,就不要当专业定义去给普通玩家说事儿了。会造成很多理解上的误区[吐舌]
2019年03月14日 03点03分
@tuire 非常赞同
2022年01月14日 18点01分
level 11
浮萍机理已经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现象,好比一米深的水池(即釉的玻璃相的熔融状态),在缓慢降温或者急降温过程中,大小浮萍不断生长、涌现及消失,高低错落,当结冰后固化,此时的浮萍(油滴)被凝固于冰层的不同高度。能说是冰上还是冰下?
2019年03月14日 03点03分 17
这比喻太恰当了[真棒]
2019年03月14日 03点03分
1 2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