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8
在整理电脑,都是以前存的文,吧里没有,贴来看看吧。
还整理出些图片,传图片库了。
2019年01月20日 13点01分
1
level 8
碧血剑之娇女温青青,妩媚动人情自生,敏感聪慧得人意!
还记得小编看《红楼梦》中,贾宝玉曾说:“女人这两个字,非常尊贵非常清净,比之阿弥陀佛、元始天尊的这两个字号还要尊贵无比的呢。”而金庸先生的笔下的第二部小说《碧血剑》就小编而言与其有着同样的感觉,小编当初看《碧血剑》的时候,常常觉得此书在扑朔迷离间荡着一股子《红楼梦》的味道。
为何小编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呢?一切还得从书中女主角温青青说起。周汝昌先生在《红楼十二层》中讲道:凡从“青”的字,都表最精华的涵义。如此说来,于温青青而言,光是她的名字,便占了这般好处。小编默默念着青青的名字,便感觉一阵清香袭来。温青青这个女人,除了平时醋点比较大,常常耍小性儿,多愁善感,胆却不失率真可爱,娇媚可人。
她的身世、她的脾性,宛然便是林妹妹的模样。小编认为与金书其他作品中的女性角色相比,青青的光芒似乎黯淡了些,突出的便是她的猜疑善妒,这一点可能不招读者喜欢。然而青青却是最贴近当代社会的女孩子,我常常觉得她就像是校园里男生身边的女朋友,她调皮可爱,偶尔耍耍小脾气,会吵吵小架,但却绝不会产生仇恨的心理。虽然她身上有着诸般的不足,却是个最有血有肉的可人儿,她和她的感情一样真实而真诚,她仿佛就生活在我们身边。
温青青出场时,最是令袁承志摸不着头脑,觉得她有礼时温若处子,凶狠时狠如虎狼,不知到底是什么性子。随着袁承志步入石梁温家,青青的身世亦逐渐揭开。作为一个寄人篱下的孩子,且她的父亲夏雪宜又是温家的死对头,她的身份微妙而尴尬。她需要生存,需要保障母女俩人的生活,她若不坚强、若不凶狠,可能早就死了几遭了吧。而作为私生女,她也自然容易生成自卑、自怜、敏感、刻薄的性格。
书中有一段情节最是令小编心疼青青,当她的母亲讲述金蛇郎君(即她的父亲)的故事时,青青担心袁承志由此瞧不起她,于是“悄悄的看了袁承志一眼,看他有没有轻视的意思,但见他端正的坐着,细心倾听,这样心里才慰藉,缓缓的呼了口气。”由于身份形成的敏感和自卑,所以在后面的情节中,青青会因安小慧、焦宛儿、阿九而吃醋。如看到袁承志和阿九公主在一起时,青青因一时激愤而留书出走,说的便是这番话:“既有金枝玉叶,何必要我寻常百姓?”这与黛玉又是何其相似!
黛玉因湘云而与宝玉怄气时,也说了一句“他原是公侯的小姐,我原是贫民的丫头。”这种敏感的性格也真是如出一辙。虽然书中对青青的才情着墨不多,我们却也能从只言片语中略窥一二。山幽花寂寂,水秀草青青。她在后山种着大片的玫瑰,她的闺房充满着书香富贵气息,几乎与黛玉的房间并无二致,如书中所写:“袁承志眼睛一亮,先是嗅到一阵阵迷人的香气,看见房屋里点了一根蜡烛,亮光下满屋生辉,床上的纱子光亮,白色绸缎上绣着一只黄色的凤凰,墙壁上挂着一幅好看仕女图。
床前的桌子上摆放着一个雕花砚台,几件玉石玩物,笔筒中插放了各种各样的六七只笔,西边的一张凳子上摆放着一盆蓝花,架子上有只小鹦鹉,满室春光,就连披椅上也绣上了花。袁承志出自深山里,何曾见过这种富贵景象,不自觉的呆住了。”观其居所知其人,若非青青被迫要做那强盗的勾当,当真也是个养在深闺时时调弄鹦鹉的娇小姐呢。
我若疼你是真心也,就不叫也是好。小编觉得袁承志对她好,她对袁承志的感情亦是十分坦诚,她看到了袁承志的好,便再不理会旁人,只一心一意地对他好。她为袁承志吹奏曲子,她也喜欢和袁承志谈论书本上的事。三言两语间,她便知道袁承志对诗词全不在行,只研究过兵法以及史书。
等到探明了他喜欢的东西后,便谈起淝水之战以及官渡之战之类史事来。是不是觉得,青青也是如此的善解人意呢。大明衰亡,义军溃败,清军入关已是不可回逆之势,袁承志纵有满腔热血,亦是无处抛洒,心灰意冷间带着一行人远赴海外,于是青青也便随了他去。是的,天涯海角,她都会随着他去的。
2019年01月20日 13点01分
2
level 8
周汝昌先生在《红楼十二层》中讲道:凡从“青”的字,都表最精华的涵义。
======================================
想起前段时间看过的郦波老师对“青”字的文化解读,一起贴过来。
事实上这个绿色,包括青色,从《绿衣》开始,从《诗经》开始,是中国古代诗歌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具有独特意义的颜色运用。包括“蒹葭苍苍”,我们知道“苍苍”,“苍”不是苍白的意思,而是青色、绿色。到了后来《汉乐府》中,“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再到牛希济的《生查子》说“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绿衣裙和青草,其实代表着一种非常重要的希望和情感,所以苍天在上,其实是青天在上;所以青春之歌其实是生命之歌。下衣黄裳,象征大地。因为象征大地,所以“黄裳,元吉”。大地之上,万物生发,草木葱茏,最有生命、最有希望的颜色就是青色,就是绿色。又比如历史上有名的丫鬟侍妾,有的名叫绿珠,有的名叫绿翘。而到了明代,“绿衣人”更是代表了时人对美丽世界的憧憬。所以一句“绿兮衣兮”的反复咏叹,明显可以揣摩出诗人惜之怜之的情感。
2019年01月20日 13点01分
3
level 8
发现这篇还有个后半段,写公主的,一块贴过来
===================================
碧血剑之阿九的爱意,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袁承志对阿九也许有一万种可能会爱上,但这一万种可能终究是不能爱的。小编认为这份感情是含蓄的内敛的,是不能向外人道的。前半段僵持在彼此身份立场的不同,后半段却是输给了自己的性格。阿九贵为大明公主,什么稀世珍宝得不到?“抢”或是“争”在她眼中不谑也不会,于是她便只能藏着掩着,用一张张画像来寄托思念。欲诉还休......
国破家亡的悲痛,让两条平行线有了相交的平台。但仍是输给了爱耍小性子小脾气的温青青,小编认为一纸留信“既有金枝玉叶,何必要我寻常百姓”是以退为进,欲擒故纵。黄沙滚滚上,袁承志快马加鞭追赶的身影,追到的是手中如影如幻的黄沙。风吹来,手中沙纷纷扬扬,飘落到不知名的远方;滚滚红尘中,青青落日余辉下翘首的身影,盼到的是手中厚实温暖的大手。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执子之手,实实在在的幸福美满。其实,这是最好的选择,不是吗?也许你会说袁承志对青青不过是出于一种道义的守信。基于青青母亲临死前的嘱托,基于结拜时同生共死的誓言,其实哪来那么多“基于”,小编认为这分明是用来说服自己的借口,给了那么多理由不外乎是给自己的爱冠上一个名正言顺。
若是不爱,又怎会三番四次为自己的行为作解释?若是不爱,又怎会多次隐忍青青的任性无理?若是不爱,又怎会总是为对方担心害怕?有人说袁承志对青青是照顾是责任,对阿九是爱。若真如此,那他也照得太广,付得太多了吧!阿九离众人而去,袁承志愁绪万千,追去询问原由。青青又心生嫉妒,出言刻薄。犹记得小羽说,“秦淮河上初见,袁承志便对阿九惊鸿一瞥记到如今。”
小编觉得并非如此,想到这里小编忍不住要赞叹金庸先生真会挑地方。如此好花,如此月;如此佳人,如此曲,怎不是调情说爱的好去处?!那一眼去,一眉回的,又怎不叫人心驰神往,心神荡漾;那桨声灯影,吟风弄月,又怎不叫人意乱情迷,含羞带娇。阿九的出现倒成了其次,袁承志的感叹也是真性情的流露。正如我们现在男女朋友交往也会欣赏别人家女子的美貌与才情,在女朋友面前夸奖一番。那是对女友绝对的信任和不造作。
即便对于阿九是爱,那为何对青青轻易道出的甜言蜜语,对她却吝于付出呢?究竟是顾忌太多,还是自己的心在迟疑呢?为何总是在情爱的边缘徘徊,始终跨不出那一步?想必潜意识中仍是心在作祟!最后,阿九历经国破家亡心如死灰,他才抱着她说“你还有我。”不知是出于同情还是内疚。毕竟在他身边的女子哪个不是被他保护周全的?唯独她,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当一身青衣的九难再现他面前时,又怎不叫他遗憾心痛?如此美貌艳丽,心怀天下之人终是跨不过情爱之苦,逃避尘世皈依了佛门。常人尚且有悲悯之心,他又何尝不会悔恨万千?!小编认为是非谁都不能言,爱恨只在一线间。倒也怪不得青青管他管的严严实实。男人便是如此,稍一放纵便会去贪恋一份无望,一份不可为。青青的爱吃醋,爱发脾气,爱耍小性子,不正将袁承志牢牢的套在身边?!当然还要归功于她爱得执著,爱得热情,爱得不放弃。
小编认为还是不放弃最重要吧,焦宛儿因为自己的知难而退,嫁给了罗师兄;阿九因为自己的知情达趣,出家当了尼姑。似乎都在成全青青,可是何尝又不是在成全自己,为自己谋求一个最适合的位子。每个人都有自己难以跨越的坎,逾越的界;其实只要过去了,何尝不是一片春意盎然,欣欣向荣。青青因为自己的坚持最终守得云开见月明,守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谁说在爱情的角逐中是不要耍些小心思动点小脑筋的?!青青看出焦宛儿对袁承志的爱慕之情,当着焦宛儿的面闹起来,大发脾气无意间促成了焦宛儿和罗师哥的姻缘。见了阿九之后,她自知不如,留书一封,是对袁承志致命的一击,最后通牒,也是给自己最后一个机会扭转乾坤。小编觉得这世上事太过善良的人,是得不到自己真正想要的;而太过骄傲的人,是得不到触手可及的幸福的。
2019年01月24日 11点01分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