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C神教】USB 3.1 /Thunderbolt 3 SSD硬盘盒推荐
macbook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5
MBP全Type-C模具推出已经有近三年了,以往提及外接移动硬盘的时候一般无脑三星T5,但其实Type-C外接硬盘产品随着接口进一步泛用化,产品格局已经和以前有了很大的不同,TB 3产品相较于先前有了飞跃式的增加,所以本贴目的是在高性能(SSD)使用要求下为吧友提供DIY推荐
本帖主要结构:
相比前贴,新增:Thunderbolt 3硬盘盒相关推荐,更多新产品,接口与协议科普,Q&A部分
优化了:盒子分类,厂商产品分类
2018年11月20日 03点11分 1
level 15
我知道很多吧友对其他内容不感兴趣,所以直接放结论了:
本帖针对
USB 3.1 Gen 2 与 雷电三/雷雳三(Thunderbolt 3) 协议下的外接固态方案进行推荐;
仅外接机械硬盘的话随便买,不要买到USB 2.0产品就行了。
按接口协议进行分类:
SATA协议转 USB 3.1Gen2 协议:
推荐 ASM1351、ASM235CM、VL716
ASM1351、VL716位较为平价的产品,ASM235CM产品相对较贵
代表产品是三星T5,DELL便携Type-C 移动硬盘
NVME协议(M.2 M key)转USB3.1 Gen2协议:
JMS583主控
代表产品为佳翼 的NVME转USB硬盘盒
NVME协议 转 Thunderbolt3协议
注意:不兼容USB协议
英特尔DSL6340系列主控
代表产品三星X5,HP P800,G-Technology G Drive Mobile Pro,LaCie Bolt3(支持菊花链),Dell 雷电三移动硬盘,LaCie Rugged Thunderbolt USB-C 等
Nvme盘普遍发热爆炸,请在选购时请对散热进行考虑
看不懂主控的吧友请往下看
2018年11月20日 03点11分 2
发热爆炸什么鬼[喷]
2018年11月20日 15点11分
@冷色Gin 字面意思
2018年11月21日 02点11分
level 15
Q&A和科普:
首先明确本帖的硬盘盒定义:
不需要外接电源的硬盘转接设备
所以像LaCie Bolt3 这种产品就被直接pass了
保留下来的是这类
外部连接线→转接盒子→内部SSD这种比较简单直接的方案
再讲讲为什么要栽在外接硬盘这个坑里
Q:为什么不选择U盘
A:由于U盘主控大部分不上心,导致U盘性能普遍不佳,而换做硬盘则可以有灵活的高性能的选择,从而改善体验。但在后续的帖子里你其实可以看到U盘外形,但内里还是转接SDD的方案
Q:为什么需要转接才能使用SSD,SSD不能直接连接USB吗
A:硬盘主控并不提供USB协议的接口,因此需要桥接主控来将硬盘接口转接为USB
Q:为什么帖子推荐的主控所连接的外部接口都是USB Type-C
A:是由于USB 3.1 Gen2 与Thunderbolt 3(以下简称为TB3)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以Type-C外形存在的,为了追求与高性能硬盘的适配,选择的盒子也是适配这两个协议
2018年11月20日 03点11分 3
level 15
接口科普:
前置科普:
接口分为物理接口和接口协议两个部分,可以看作
面子和里子
物理接口与接口协议并不是绑定的
举个栗子
你可以看到这款主板带有六个外观上是 USB 3.0 外形的接口,但接口协议,也就是里子是PCIE X1
也就是说你把U盘插上去是没用的,面子不决定里子
这种情况在协议复杂的Type-C接口下是尤其需要注意的,请勿将雷电3(TB3)与 USB Type-C混为一谈
2018年11月20日 03点11分 4
第一次见主板上usb 3.0形状的pcie.....这是那个传说中的挖矿主板?
2018年11月20日 09点11分
@潇湘月海 是的,矿板
2018年11月20日 09点11分
也就是说,长得帅并不决定他的人品是否是人zha[太开心]
2018年11月22日 14点11分
level 15

下面正事:
硬盘盒内部接口:
硬盘盒内部接口是用于连接硬盘的接口
目前的消费级硬盘,绝大多数都归于两种接口协议(里子)下
一个是SATA III (6GBPS)
一个是NVME(全称NVM Express 带宽32GBPS)
SAS和远古IDE这里不提
SATA III:
SATA目前主要以SATA III(带宽6GBPS) 活跃于各类硬盘上,它的面子主要有三种形式
SATA: 以自身命名的SATA接口,也最为广泛
(由于SATA并口较为稀少,这里只介绍串口SATA)
MSATA:SATA将自身小型化后广泛用于早期笔记本的MSATA接口,目前已经渐渐被淘汰了
M.2 B Key:适应接口发展和统一,从而发展成的 M.2 B key接口
NVME:
带宽上限为32G
bp
s,在高速储存不断发展的今天,SATA III已经不能再满足硬盘的带宽需求,因此由PCI Express 变形与优化而来的 NVM Express 应运而生。
NVME 的面子形式也主要有三种
M.2 M key:在消费市场上目前最为广泛的NVME接口形式
PCIE 接口:NVME本家,在面向NVME产品时通常以PCIE X4的形式出现
U2接口:常见于服务器,在消费市场较为少见
接口和盘体尺寸跟2.5英寸SATA盘很像,但完全不一样。
由于PCEI盘体积较大,U2盘较为少见,因此市面上的Nvme硬盘盒都是搭载的M.2 M key 的对内接口
2018年11月20日 04点11分 5
level 15
补充关于M.2 B Key 与 M Key 的区分和科普:
M Key 与B Key 并非相互独立的关系,而是M Key 向下兼容 B Key
M key 母口 一般 兼容 NVME与 SATA
而 B Key 母口只支持 SATA
因此 NVME 盘仅有M Key的外形
而SATA盘则是B+M Key的外形
尽管这两个缺口相对于边缘的距离看起来是一样的,但实际上是不同的。因此将硬盘翻个面是插不进的,切勿大力出奇迹
2018年11月20日 04点11分 6
提问: mSATA和NVME的接口你都做了详细描述,那另一个NGFF卡的接口呢,是b&m key口?和其他两种又有何区别捏?请楼主赐教[柯基暗中观察]
2018年11月28日 14点11分
@爱吃麻薯的喵💫 ngff貌似就是M.2的前身,目前用来特指M.2 sata(B key接口)或者泛指M.2的系列接口,目前这个名称使用比较混乱,我在这里用这个不太合适,不够精准。M.2 sata口体现在母口上就是B key,体现在公口上就是M&B key
2018年11月28日 14点11分
@爱吃麻薯的喵💫 我不知道你说的其他两种是哪两种,但是这里的NGFF全部是特指的M.2 sata口
2018年11月28日 14点11分
@爱吃麻薯的喵💫 ……我翻了翻我帖子,我好像没提NGFF?那你在别处看到的话要根据实际情况,现在这个名称基本是跟M.2混用,不过大多数指的M.2 sata就是了
2018年11月28日 15点11分
level 15
接下来是对外接口:
对外接口用于与主机进行连接,硬盘盒以搭载母口为主,因此大多情况下需要线缆,部分搭载公口的则不需要
对外接口按里子分类同样仅有两种(这里不贴图片)
一种是 USB3.1 (gen2 带宽 10GBPS)
一种是TB3 (40GBPS)
USB 3.1 面子上有USB Type-A,Type-B,Type-C,MicroUSB,本帖以gen2为主,因此出现最多的会是Type-C
TB3 的
标准面子有且仅有 Type-C
注意:支持USB Gen 1,USB Gen 2,TB 3 的线缆是不同的,购买时请务必注意!!
上面的对内对外接口可以一对一任意组合,市面上基本都有产品
2018年11月20日 04点11分 7
level 15
下面进入 详细推荐环节(简略的见二楼总结就行)[揉脸],按照里子的排列组合为单位,每个组合都会分为 完善的消费产品(即买即用) 与 DIY(自备硬盘) 两个部分
PS.由于TB3的接口带宽远高于单个SATA3的带宽,因此市面上的对内SATA对外TB3的产品基本是磁盘阵列,体积大且要求额外供电,因此这里不对这个组合作介绍
对内SATA对外USB3.1gen2:
消费产品代表:三星T5(ASM235CM),ChipFancier(ASM1351) ,HP P600等;
三星T5(ASM235CM):
三星T5算是目前最优秀的Type-C高性能移动固态方案之一了
三星T5在Windows,Mac OS,以及Android平台都有软件支持,支持OTG,支持Trim
不过三星T5其实也是很老套的硬盘加盒子的形式(可以买了自己DIY[摊手]),这里附一篇T5的第三方评测:https://www.anandtech.com/show/11719/samsung-portable-ssd-t5-review-64layer-vnand-debuts-in-retail通过拆解可以看出,T5其实也跑不出硬盘+盒子转接的结构模式
硬盘采用的是和850EVO 同款的主控(S4LN062X01),但缓存和颗粒都是升级过的。
桥接(转接)主控为 祥硕电子 ASM235CM ,与推荐的ASM1351 同为祥硕电子的第二代USB3.1 Gen2 桥接主控产品。
目前市场搭载ASM235CM的第三方转接盒子貌似仅有高联的产品,但不能使用三星的软件支持,想体验的可以买一个
详细评测请点链接,这里不作赘述
ChipFancier的Type-C紧凑固态U盘方案(ASM1351):
较为老牌的外置固态方案(仔细看能够看到ASM1351桥接主控,那个最小的方形IC[滑稽]
结构紧凑小巧,无需线缆,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应该是很好的选择
DIY选择:以VL716 和 ASM1351,ASM235CM 主控为核心的转接盒子为主,这几款主控差距较为微小,选购时根据自己喜好就好
VL716产品和测评:
VL716应该是目前在SATA转USB 3.1 Gen2 盒子上使用最广泛的主控
想要什么样的可以随意挑选,找商家确认下主控就OK了
CHH测评:https://www.chiphell.com/thread-1685403-1-1.html
我的简测:https://tieba.baidu.com/p/5785134750
ASM1351:
ASM1351的DIY产品较为稀少,往往是制成U盘成品(比如上面的ChipFancier)后进行售卖,评测请参考其产品评价,这里不啰嗦了
ASM235CM:
DIY产品目前貌似仅有 UNESTECH高联 生产
个人简测:https://tieba.baidu.com/p/5834461621
2018年11月20日 05点11分 9
level 15

对内Nvme对外USB 3.1 Gen2:
上面的方案由于对内接口SATA3的带宽仅有6Gbps,因此最高速度也就局限于此,希望更进一步开发USB3.1 协议潜能的就可以看这个了
目前支持Nvme转USB的桥接主控有且仅有JMS583,且没有现成的大厂产品,因此这里直接从DIY选项开始
此主控最开始在国内推出产品的是佳翼,现在玩的花样多的也是佳翼
因此比较推荐佳翼 JMS583 主控的转Nvme X2 盒子
由于NVME盘发热巨大,比较推荐带主动散热的款式
不怕热并且要小巧的可以选择其他的小型产品,但核心转接板其实是类似的
可跑到900M/s以上的传输速度
注意:需自行购买
Nvme 固态
2018年11月20日 05点11分 11
level 15

对内Nvme对外Thunderbolt方案:
Caution:不支持USB,不支持SATA盘
Thunderbolt 3的主控有且仅有Intel 自己在研发生产,而且由于这里只着眼于在硬盘盒上的应用,因此尽管型号不少,但基本没啥区别,而且都不支持在USB协议上运行
所以这里不纠结主控型号直接进入产品环节了(反正都是牙膏厂的芯)
典型产品:三星X5(主控不明),HPP800(DSL6340,存疑)
三星X5:
三星X5是今年(2018年)八月底发布的产品,算是很年轻的产品了,由于搜索不到拆解,很遗憾我不能把内构放出来(而且看起来三星产品不乐意让人拆开)具体参数和评测这里不多介绍,请参阅三星官网和各评测媒体
HP P800(DSL6340,存疑):
这里直接贴一个Chiphell的评测:https://www.chiphell.com/thread-1916052-1-1.html
免驱支持Mac OS以及 Windows
这款移动硬盘可更换内置硬盘,且内置硬盘性能不佳,所以比较推荐自己买最低配的后自行更换高性能大容量盘
(可以看到雷电三线缆和内置硬盘都是可更换的)
随后是例行的DIY产品环节:
直接通过马云爸爸来寻找答案就行
排除掉磁盘阵列等搜索结果,TB3转Nvme的只剩下佳翼的与一个高频出现的大众盒子,两个方案
关于比较多见的大众TB3方案:
你可以将它与上方的P800进行比较,会发现PCB走线和器件位置是完全一样的,甚至连外形都是一样的。
而佳翼的方案是在11月1日上架的,方案总体上也和P800类似,但部分布局和走线上确实有所不同
所以买DIY产品还是买Hp的产品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大众盒子价格1000出头,跟HP P800拉不开差距,而佳翼的目前也涨到1000出头的价位了,看起来DIY产品似乎反而缺少性价比。[转头]
2018年11月20日 05点11分 12
可惜现在佳翼雷电3盒子涨价到899了…
2019年02月06日 00点02分
level 15
以上,更新结束
2018年11月20日 05点11分 14
level 1
[真棒]干货党,给个赞
2018年11月20日 09点11分 15
level 5
[真棒]
2018年11月21日 03点11分 16
level 7
买了这两个,
lz
帮忙看下发热、供电能hold住吗?黑盘slc缓存用完据说还有800MB写入,3.1带宽才1G那样这移动硬盘基本就是永不掉速了
2018年11月22日 15点11分 17
供电你应该问商家吧……至于散热的话,没主动散热肯定热的,不过反正硬盘固件自带控温方案,也烧不坏的,不用操心温度就是了
2018年11月23日 03点11分
@-羽灰琥珀- 厉害,大神啥时候测一下NVME的吧
2019年03月12日 08点03分
level 1
貌似hpp800拆了硬盘**佳翼的雷电三盒子便宜[黑线]
2018年12月02日 11点12分 18
1 2 3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