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3
gelnug🐶
楼主


年齡稍微小一點的九零後,或者說當年沒有看過電影版的人,可能不會理解和想像爲什麽這樣的電影還有人喜歡?其實當年看了之後不僅不雷,而且非常感動和喜歡,這種感動持續到今日。這電影在央視六套曾多次演過,多年前,也就是在一九九六年的暑假我第一次看到。而後每次演必看。當時我也想過這個女主角並不漂亮,爲什麽要讓她來演這個問題——但是我也沒有覺得醜得不能看了。而這個電影也成了我經常研討的話題。
喜歡的原因有很多,當時也就十歲,金庸的片子看了不少了也有了了解。但是古龍的作品,雖然看過楚留香和怒劍狂花,但是電視劇的展現不能完全提供古龍式的意境和風格。所以真正古龍式的風格和故事並不了解。這個時候出現一個可以代表古龍風格的東西,必然會引發極大的興趣。西門無恨的電影,劇中的情節,背景通過光線營造出的氣氛,無疑都是相當古龍式的。神秘、詭異、不可捉摸、層層入景。開頭即提出假扮楚留香——爲什麽要假扮楚留香,究竟隱藏著怎樣的身世?爲什麽那些人見了她叫她聖女,那麽驚奇和尊敬?這些疑團不僅疑惑也帶著無限神秘,一直糾著人往下看,楚留香出現以後講述了往事。
這段往事處處透著詭異和離奇。麻衣聖教,聖女,血刑,聖女不能有凡人的感情和生活,與世隔絕的生活的宗教,那充滿神秘中味道的麻衣聖教的內室,包括西門無恨這個名字……這些字眼和情節對于年僅十歲的我來說是多麽的新奇和具有吸引力。特別是關于血刑的這一節設計,絕對是古龍式的,也絕對是神秘的殘忍的淒絕的。所以電影中的那個鏡頭我一直忘不了。楚留香闖入聖壇的時候,看到張潔潔在受血刑——純白的衣服,跪在地上雙手被支在兩片刀鋒上,血液不停的流出來,直至死亡,純白和血紅的搭配使這一幕相當有震撼力。楚留香闖入的時候,便看到這一幕“那些人一直纏著我,我靠近不了小潔。”——說這句話的時候,很著急很難奈很痛苦。
楚留香在見到無恨後痛心的說,“小潔……小潔……這個容貌,這個動作,這個神態,都是我所熟悉的”這句話被我長久的記憶。楚留香短短的一段回憶,短短的一段出現,可是舉手投足間露出的深深思念和痛苦,已將把一個二十年來痛苦不已的心碎癡情的人物演繹的淋漓盡致,被我長久的視爲癡情的人。在講完這一段之後,胡鐵花問他將來准備怎麽辦?他說將長伴佛門,青衣古燈,了此殘生。胡鐵花說,好的,我戒酒,我拜佛,我一定會陪著你的。並且伴著決絕的表情與神態。這一句話也被我長久長久的記憶,僅僅一句話,胡鐵花和楚留香間深厚的友情已然躍入觀者心中。能用這麽短短的一兩幕就刻畫出了原著中的友情,和原著中沒有的癡情。真的是很高超的。在很多關于楚留香的影視中,于胡鐵花和楚的情誼都有各種具體的刻畫,卻從未見過如此之深刻入骨又簡明的表達。如果想到胡鐵花對地酒的那種依賴,甚至說沒有酒還活著幹什麽?如果不能喝酒何必活著?那麽在看到這一幕的時候就更明白他下的決心有多大,情誼有多濃厚。這些都是我後來才想到的。
無恨和世子的感情也極爲深刻的感人,因爲世子的那種不愛江山愛美人的決心,是我一直喜歡的,是我一向的審美認同——,當然喜歡的人不在少數。而且他們倆的展現中不是那種瓊瑤式的,也不是都市式的,而是特別深沈的,通過配音演員傳達出的聲音和總顯得緩慢的動作,處處透著深沈,仿佛他們從一開始就知道了別離,仿佛他們從一開始就知道了痛苦,時時都在准備著分離和永別,離別仿佛總是就在下一秒——這種格調的愛情在我當時的閱曆裏是絕無僅有的——還有,世子無心刺的對無恨的一劍——這是典型的那種自虐式的。就像卓一航刺了練霓常裳一劍後的那種痛不欲生,也是我一貫的審美認同。這裏面孟飛老師同樣表達的很好。
女主角雖然不是最完美,但是衣服和頭飾著實很美。離奇詭異的情節,不可思議的宗教規定,多年前的痛心往事,多年後的離合悲歡,上下兩代人的深刻感情,諜影重重的環境影像,缥缈不定的光影線條,優美動聽的主旋律和歌詞(無恨歌,左宏元的曲子多麽有深度,是全片的點睛之筆),還有關于其中日本服飾和影象的軟紅山莊也透露出了別樣的美————叫十歲的我怎能不動心怎能不喜歡?甚至是覺得難能可貴的好電影。而且我部電影在當時我幾個好友中有普遍的認同感,足以證明不是我一個人的審美出現了問題——這麽說來,仿佛這片子全是優點了。其實,現在看來這片子的情節已不在詭異,不再神秘,不再處處離奇。只是要想到我當年看的背景和年齡啊,而且沒看過古龍東西的人即便年齡大一點也還是會被影響——何況,沒有了西門無恨那張無感情的臉。若是換一個人的臉,這片子縱不是絕頂的好,也不是最差得片子了。不論是趙雅芝,周海媚,梅豔芳,張曼玉,林青霞,年輕時的中山忍,潘迎紫……哪個人演都是個不錯的古裝伴照————看九三版倚天的時候,人人說趙敏是美女,可惜葉童並不美,偶當時就覺得挺不適應的,但是九三倚天裏的情和人,包括趙敏都還是我喜歡的。————。
電影裏還有一段特別詭異的可怕的難忘的,就是張潔潔的母親,在牢中被折磨的不像人的樣子,歇斯底裏的,也是特別難忘。所以,電影版的西門無恨是當真是一段美麗的回憶和永久的記憶。
後來我漸漸的熟悉了古龍的作品,看了許多許多。終于看到楚留香之桃花傳奇,馬上明白西門無恨就是接著這部作品寫的,所以稱爲楚留香後傳。電影裏最後一幕說的:西門無恨到底當上聖女了嗎?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已經和楚留香一樣,來過,活過, 愛過——這段詞我們當年一直想辦法把它記住,來過活過愛過出于原著最後一句話。相當有哲理和玄味兒,爲電影畫上了完美的句號。所以我當時也沒有特別糾結于沒有結局,這樣已經很好了。要知道我才童年,對于這個年齡能理解的了這種玄味應該可以說明的了電影的成功了。前不久看到的時候,才發現電影的編劇是丁情,頓時就明白了。丁情作爲古龍的高徒,更常常參與到寫作中,由他來寫,怪不得這麽有古龍的風味。果然不是凡人所寫!當年一直以爲聖女的名字是“張捷捷”覺得特別好聽,後來看到電視劇才知是張潔潔。
現在開始評下電視劇版《西門無恨》吧。
同電影一樣裏面不少細節還是匠心獨具的表現了古龍的楚留香和古龍要表達的精神。比如在船上與紅袖和甜兒的對話,完全還原了血海飄香裏的原貌,比如與胡鐵花的友情還是表現的很好。比如說胡鐵花,他愛的女人都不愛他,愛的女人他都不愛也表現的很好——因爲他愛的女人一但愛上了他,他就不愛了。比如說關于麻十三在教中一直是易容的,長年不見真面目。比如關于生門死門的設定——這些都表現的很好,種種細節不一一說來。凡是看過古龍原著許多作品的人,能從點點滴滴中體會到作者的用心表現。真的很感動。我相信楊鈞鈞女士當年真的和古龍和丁情有不淺的交往和劇情的探討,只論這些用心的表現絕不是一般古龍作品改編的人能夠做到的。關于這個生門死門和離奇的宗教設定,我看了原著後才明白《香帥傳奇》裏關于上官無極所在的日月神教,其實就是從這裏學過去的。
無論電影還是電視劇裏的楚留香,是所有楚留香飾演者中最癡情最滄桑最落寂的一個。可以說很不像楚留香本來的那個人。因爲二十年後的那個楚留香,已不再是那個笑傲人生,潇灑風流,無牽無挂,灑脫不羁的楚留香了,變成了一個深深沈陷在情網中不可自拔,陷入思念中無法分身,陷入痛苦中不可輪回的心碎到底的人物。心裏除了小潔和分離的痛苦再無其他。出于自身審美取向,這樣李尋歡式的男子我不可能不喜歡。而且劉德凱二十年後的扮相當真滄桑到了極致了。不必多言已擺在那裏了。至于二十年前的楚留香,劉德凱真的演的不錯。可惜之前的鄭香帥過于深入人心。劉德凱已然不可能超越——但是,在諸多扮演都中,除了鄭少秋,絕對當屬劉德凱。想起任賢齊,朱孝天之流的楚留香的雷人,可能雷的淺一點兒吧。而在桃花傳奇裏對于張與楚的感情表現也很深刻很深沈式的,比如在受傷的時候那種痛苦“那位小潔姑娘咳嗽一聲就震的楚大哥全身都被牽動了”。好吧。。。。。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系作者。
再說焦恩俊演的世子。這種形象特別適合焦哥來演。其中,宮毅無心刺傷西門無恨的一刹那,我聯想到了《白發》魔女傳》裏的練霓裳。後來在演到痛苦的時候,那種李尋歡的勁兒又出來了。痛心啊。喜歡啊。感動啊。


楚面臨的情況與楊過一樣,要從此遠離朗月繁星,人世紅塵。不能苛求楚留香這樣性格和經曆的人與楊過一樣做到一樣的選擇,留在這樣的地方確實是太難爲他了,難保不發瘋發狂。但是這個離別變成了主觀的——從癡情的角度而言,他沒能做到極致。離別後有幾個場景其實是他的想像根本不是真實的,表現了他的思念入骨。其實這個離別他已後悔,沒有辦法了。
從情節上來看,以今天的我閱曆和對古龍的了解,已然不算是新鮮。但是至少還是一個中上等武俠片的情節,而感情處理的如此之好更是難得(包括楚,世子與伊次,小虎子,麻十三)。
看到最後,世子聽說了無恨的死訊——本來嘛,焦哥精典自虐表演就要出現了,只想稍稍想想李尋歡式的心碎吐血狀,偶就痛心啊,可惜啊可惜。。我看不到了。
西門無恨的電影和電視劇都在很多細節方面體現了原著的精神。特別是電影中的意境確實是相當古龍式的。稱爲楚留香後傳,體現出來的感情層面與原著中的楚留香是完全不一樣的,不要把那個通常的楚留香形象代入。全劇的感情都是深沈式的,是我這樣的人喜歡的。
西門無恨是一部很有創造性的感人的片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