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北宋官式之宣德门
古建筑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吧务
level 12
Candelabrums 楼主
东京汴梁的宫城正门原本只是州府的一座城门,五代时候被因陋就简地改了改,北宋也把它当做第一等级城门用了很久。徽宗皇帝的瑞鹤图虽只画了屋顶的一部分,却成为复原最重要的形象依据之一。
由于战争和自然灾害,北宋官式建筑被毁殆尽,其风采不为世人知。我做这个模型纯粹出于好奇心,尝试模仿一下,看看是不是会有奇妙的结果。
彩绘部分无疑是争议最大的,研究的人很少,因此著作寥寥,建模需要的资料非常难找。我出于个人偏好,参考了清华大学李路珂的《营造法式彩画研究》一书里的图版。宫城正门传统上与宫殿正衙并重,理论上应当是“五彩遍装”(瑞鹤图中并没有表现彩绘)。
2018年09月23日 03点09分 1
吧务
level 12
Candelabrums 楼主
格子门可以这样安排吗?尽间不同。
山面心间广450份,正好是尽间一倍,是否应该分成三份,中间一份与斜廊进深同宽?但是这样就只剩下138份,分成两份就更窄了。@贴吧用户_0K4eUay
2018年09月23日 10点09分 3
暂时没见到宋代资料中如此表现。不过构造是合理的。另外,我觉得比较简洁的办法是直接堵个外用截间格子,格心高度与格子门的格心相应,只分左右两段或者直接不分段(反正不用开启)。
2018年09月23日 13点09分
@贴吧用户_0K4eUay 我会改为外用截间格子。不过我还是想把格子部分分为四扇。
2018年09月23日 13点09分
@Candelabrums 不开可以分三扇。
2018年09月23日 13点09分
@贴吧用户_0K4eUay 好,我现在做。
2018年09月23日 13点09分
level 7
五卷本中国古代建筑史里面有一个复原图
2018年09月23日 10点09分 4
我参考过那幅图,但是发现五间面阔的版本,太狭小了,下面的门道安排非常不合理。这模型扩大到七间面阔,虽然不知道蔡京为宋徽宗扩建的规模是不是七间,但感觉舒朗多了。
2018年09月23日 10点09分
史载宣德楼建筑确实为七开间
2019年02月04日 16点02分
level 5
楼主继续加油
2018年09月23日 11点09分 5
level 13
这次没安屋顶就开始渲染了[滑稽]
2018年09月23日 11点09分 6
有好工具就用[哈哈]
2018年09月23日 11点09分
@Candelabrums 观感极佳[滑稽]
2018年09月23日 11点09分
@Sovent780 多谢鼓励
2018年09月23日 11点09分
吧务
level 12
Candelabrums 楼主
牙头护缝没有做缘道,因为太小了,做上去也没有效果。
2018年09月23日 15点09分 7
啊,两份有点宽,果然还是分三份比较好。可以把牙头牙脚整个染绿,板仍然是红的,效果就像红地上加绿窗棂的样子。
2018年09月23日 15点09分
其实平座壶门也可以加大青绿比例。让壶门牙子整个变青绿,牙子里面的板还是红的。
2018年09月23日 15点09分
@贴吧用户_0K4eUay 因为是贴图,二改三还是比较容易的。我试试染绿,看看效果。
2018年09月23日 15点09分
@贴吧用户_0K4eUay 外截间格子发在第8楼了。
2018年09月24日 00点09分
吧务
level 12
Candelabrums 楼主
还是内截间格子门的划分比较好看。
2018年09月24日 00点09分 8
整个比例权衡和次间、明间区别巨大。不是很推荐啊。……不过说到底是个无所谓的问题,楼主自便。
2018年09月24日 04点09分
@贴吧用户_0K4eUay 我觉得完全整齐划一似乎单调一些。
2018年09月24日 04点09分
@Candelabrums 总之先考虑下面的问题。看这个架势,纳陛是势在必行了。不过勾栏似乎没有必要后移。就按照之前的样子多好。回廊檐柱以内的那段直接连同平座被纳陛吃掉就行了。
2018年09月24日 04点09分
@贴吧用户_0K4eUay 是的,顾上顾不了下,还是做纳陛为好,或者全部封闭,看不到也可以。
2018年09月24日 04点09分
level 13
[真棒]
2018年09月24日 04点09分 9
level 9
抱著小柴犬來圍觀[哈哈]
2018年09月24日 10点09分 10
哈哈哈,中秋快乐
2018年09月24日 10点09分
吧务
level 12
Candelabrums 楼主
完成正楼瓦顶。
2018年09月24日 13点09分 11
[哈哈][真棒]
2018年09月24日 15点09分
话说城门道的木过梁为何是白的。一般考虑的话都是红的吧。因为是木头的。
2018年09月24日 15点09分
@贴吧用户_0K4eUay 我还没给过梁赋予材质,所以是白色的。
2018年09月24日 15点09分
@Candelabrums 好吧。总之,加上屋顶的效果很好。
2018年09月24日 15点09分
level 1
好看[大拇指][大拇指][大拇指]
2018年09月25日 01点09分 12
吧务
level 12
Candelabrums 楼主
做出母阙的瓦顶,这个六铺作加椽飞的出檐够巨大的。为了更大的山面三角形以便安排子阙,我完全没有收山。
2018年09月25日 09点09分 13
子阙的高度是合适的,但宽度需要增大。现在这样太窄了。
2018年09月25日 11点09分
@贴吧用户_0K4eUay 我打算学习永昭陵依次减小一柱径。
2018年09月25日 11点09分
还是稍稍收山一下吧,一檩径就成。出檐和平座有点不匹配,我觉得出檐用五铺作就足够,现在这个有些用力过猛了;或者不改出檐也成,平座加到五铺作。
2018年09月25日 11点09分
檐口曲线需调整,现在弯曲转折基本集中在靠中间的位置。稍稍让转折移向两边会不会好一些?
2018年09月25日 11点09分
吧务
level 12
Candelabrums 楼主
现在看来子阙不应该与母阙相差这么大。参考永昭陵的复原,子阙只比母阙收窄一柱径左右。高差也极小。当然其平座斗拱出挑很小。@贴吧用户_0K4eUay 第十三楼里比例似乎不太正常。
2018年09月25日 10点09分 14
2019年10月21日 14点10分
吧务
level 12
Candelabrums 楼主
三出阙墩台,参照永昭陵。
2018年09月25日 17点09分 15
用材过小啊。外形不妥。我还是觉得之前的道路就比较接近了。无非是小毛小病需要改。这个版本直接成了不正常版。
2018年09月25日 18点09分
哪哪都不对,一眼看过去就不是那么回事……这种感觉。
2018年09月25日 18点09分
@贴吧用户_0K4eUay 用材并不小,我用的是一等材。原来版本是因为缩放不慎重,尺寸已经混乱,我做了母阙之后,已经不知道怎么做子阙了。我姑且把这个做完看看效果。
2018年09月25日 22点09分
@贴吧用户_0K4eUay 如果说别扭,我觉得是永定柱缩入三尺造成的。台高与旧版完全相同,台顶加宽了三尺。原来收分夸张,现在改为10:1。我考虑按永昭陵的做法,让城台顶部仅比普拍枋宽一点。
2018年09月25日 23点09分
1 2 3 4 5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