吧务
level 10
狙击型李疯子
楼主
其实我本来是想把这个接在花边贴里的,但是因为原帖过长了看起来不方便,而且这算是八卦吧。
不过最后还是会扔进去的。当然这也是个人的研究。就只是查查出处?能不能再给力点?我想一时间或许做不到了。
这是不是该算前人挖坑,后人填坑。我也是突发奇想去搞这个事情。
搞完了之后,我觉得自己以后大概再也不会去填前人的坑了。因为太令人头痛。
如果能用简单的设定覆盖来解释,那么我也不需要如此麻烦。但所谓“覆盖”的前提大概是“曾经有过某某某设定,后来改变了”(比如MGSF到PGSF,实际上大概也只是增添而非覆盖)。
不过,牵涉到龙骑兵之类的破事,说起来似乎是“曾经有玩家基于当时的情报搞出来一些自己的东西,不知为何被误传当成了设定。以至于另一渠道通过收录和再编的设定,在玩家间讨论时被认定为‘覆盖’的,其实是玩家的自创。但由此而来的‘覆盖’这一说法莫名隐含了‘玩家设定转正’这一凭空而来的暗示” 这种无头案。
时过境迁,这种讨论到设定再反正的变化,因应着网络讨论区的转移,在玩家的换代,讨论贴的传播中,或许也是常有的事。
首先为了新人(如果不用吧内搜索的话)查看方便(毕竟居然已经过了6年了)放结论链接。
https://tieba.baidu.com/p/1753248163
要注意的是,就算再不情愿(比如所谓资料有别之嫌),这一块现在已经盖棺定论了。
考古是一回事,传播是一回事。传播过时的东西是一回事,传播不实的东西又是另一回事。
---
因为很多资料库都挂掉了,个人也没有足够的能力收集很花边的杂志。一些实体出处/原始出处只能参考wiki(虽然人人都能编写,但查取散失的出处或许还能一用)。
很多早期讨论的溯源,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大概是不可考了。
失去“原本”的复制品变成了原创本身,或许是网络时代才能如此放大的魅力。
实际上,早在2004年2月号的Newtype上,就有一些森田关于CE中ARA系武器的说法。
将这些设定整合起来(包括奇妙的夏亚专用博客里龙骑兵系统基于幻象化粒子运用技术的说法,后一并进入设定)并加以收录,则是之后所谓设定集编辑者的工作。
使用時は機体のセンサーから送られる情報をパイロットの脳で処理し、各攻撃端末に送り込むとされる【|】。コントロールは脳波制御の一種とも言えるもので、搭乗者の脳内にある物体配置を読み取りデータ化して制御系にフィードバックしている
有一部分【|】出自機動戦士ガンダムSEED DESTINYモデルVol.2 DESTINY MSV編』。
同出处,【炮筒和龙骑兵的操纵方式一致,(即炮筒=大概是脑波一种=龙骑系统】】,也是出自森田于Newtype之口。
后来msl贡献者的词条翻译,大约也是参考了这些说法。

除去森田的说法,和最初模型和msv间的少许描述,龙骑兵系统的操作方法,也仅仅停留在“脑控的一类”之类含糊的说法。其细节完全是空白(实际上就GPF来看,其完整的细节也是空白,毕竟人家是搞动画,不是搞系统控制的),这给玩家的讨论带来空间。
---
在海外,龙骑兵vs浮游炮(后来加上GN獠牙)间的异同及操作方法,也是火热了一时的话题。时有玩家间的讨论。很奇妙的是现在鲜见这一类的原理(脑补型)讨论?在旧论坛里这一类作品倒是不少。或许是时代变迁。小团体内的自我创作,在玩家群体扩大化之后被误用,时代之间的交流很有趣。
最早期的龙骑兵系统很含糊其辞。由于单纯的访谈,并不能满足写明设定的必要,因此“大概是脑控一类”包括之后的电脑之类的说法,均是玩家间以”设定探讨”为名的推测。
一些讨论串。
http://www5f.biglobe.ne.jp/~sannbiki/gundam54.htm
个中提到了龙骑兵或许
1)动作模式化以减轻驾驶员负担
2)自动锁定攻击
之类,联系国内的一些讨论,大概是玩家所见略同般的推测。
一方面,也有海外的讨论串提到,
【龙骑兵是“用机械的通信来操作子机的装置”,且设定中使用了“量子通信”这个名字,但最终还是“稳定的无线通信”是没有变化的。也就是说,它不是思考控制的!!这样考虑的话是自然的。
(如果在量子通信中传递感应波的话,就需要“能够把脑波转换成量子通信”的系统,但现在(指06年左右)没有登场。即使在剧中也没有被称为“思考控制”、“脑波通信”等。在SEED世界里,脑波控制的机体也没有登场。因为其是“用量子通信来控制机器的系统”的系统。不使用思考控制的部分,对驾驶员有负担是理所当然的吧。
这就是大家所指出的那样的做法,“机械地支持的话”,就得是第二代吧。】
包括关于当时推出的astray的量子病毒搭载机和原型神意的讨论。有兴趣可以一看。
https://www.google.com/amp/s/taneunn.exblog.jp/amp/3195238/
---
奇妙的电脑化。
早期的贴吧讨论
https://tieba.baidu.com/p/27700165?red_tag=1216429250
早期的论坛讨论
http://oldbbs.cnmsl.net/contentclassic.asp?cscrol=17&bbsid=14&topicid=91930&scrol=1
很奇妙的是。论坛并没有如后来那样,玩家间盖定电脑之类。但或许能看出向后(完全电脑化啦,去吧,去论战互抽吧)发展的一些端倪。
---
06年左右,最早的龙骑电脑控制说(所谓公式变化控制说,也是流传最广的说法之一)
这一个我一度认为是设定,但翻遍了都没有。后来才通过百科查到,基本确定是原创研究。
https://tieba.baidu.com/p/144643892?pn=1
原出处不明。seed吧的或许是转贴。已经查不到最初的源头了。
创作者或许是吸取了海外的一些讨论和论坛间的讨论,进行的个人设定。
---
08年5月,百度百科突然大量以“补充了机体的部分资料和后续的一些机体开发的进程和投入实用极其结果的详细过程” 为名更新了神意的词条。将这一设定转接到百度百科上,并流传甚广。
由于过分的详细,实际上应该能看出其原创性。
个中甚至夹杂了奇妙的“间断回转系统”之类的不知哪来的设定之类。
至此电脑控制说(特别是公式说)一度流传千古。被不知多少百科、科普沿用,直到GPF拿出来所谓“神经直连”(这或许是收录msv描述)的设定,经过六年来的不断反正,才终于大体消失。(哼,是吗,我现在都能看得到还有人把原创研究当旧设定啊......)
实际上,今日的神意词条里,这个描述(包括那个奇特的间断性引擎balabala)依然存在......这一颇具原创性的细节描写,如果没人修改的话,那也不知要搞到什么时候为止。
(不过好在现在大家都知道百科这玩意不靠谱啦233)
---
关于龙骑兵系统的官方设定,可以去翻看一下各路设定集。由于和花边类内的讨论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个中描述自然不及原创研究来得有趣,不过其变迁直至论定(说来算是玩家间的共识的再达成吧)的确有趣。
---
或许极度的设定爱好者会因此恼怒(原创的东西拿来传来传去简直不得了!)。但因为实际上信息的传达造成的误解稀松平常(钢弹圈内如此同人设定被拿来传播,这也只是众多原创变玩家共识再变回去的设定之一)。
是不是该责备玩家的盲信,而不是写出这些本身只是抱着小团体里原创交流和自用的想法而写下这类如今归于同人设定也不为过的作者(?)。还是要去分别指责原创者的不负责,传播者的别有用心,还是路人的盲信呢?。不过对于路人来说,在欣赏作品之余,除去去相信原创作者所推销的观点,还能做什么呢?闲到而去翻看这种东西的死忠毕竟只是少数。
所谓无头案的无头,大概就是大家都只是做了自己的事情(是吗),但突然就发现事情不对头了吧。
不过现在的人自然可以指出过去的人的做法中,有哪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比如原创研究可以标明是原创研究之类(其实有些也标了,但是不看啊)。
不过要去对玩家间的约定俗成敲敲打打,从这个讨论也能看出来---实在是非常难办的事情。
---
PS 我对皆川没啥看法。不过...我意外觉得有道理。
将玩家间的原创讨论拿出去推销之前,先看看或许有道理?
这种东西,我想大概可以推销(?)。

2018年09月06日 07点09分
1
不过最后还是会扔进去的。当然这也是个人的研究。就只是查查出处?能不能再给力点?我想一时间或许做不到了。
这是不是该算前人挖坑,后人填坑。我也是突发奇想去搞这个事情。
搞完了之后,我觉得自己以后大概再也不会去填前人的坑了。因为太令人头痛。
如果能用简单的设定覆盖来解释,那么我也不需要如此麻烦。但所谓“覆盖”的前提大概是“曾经有过某某某设定,后来改变了”(比如MGSF到PGSF,实际上大概也只是增添而非覆盖)。
不过,牵涉到龙骑兵之类的破事,说起来似乎是“曾经有玩家基于当时的情报搞出来一些自己的东西,不知为何被误传当成了设定。以至于另一渠道通过收录和再编的设定,在玩家间讨论时被认定为‘覆盖’的,其实是玩家的自创。但由此而来的‘覆盖’这一说法莫名隐含了‘玩家设定转正’这一凭空而来的暗示” 这种无头案。
时过境迁,这种讨论到设定再反正的变化,因应着网络讨论区的转移,在玩家的换代,讨论贴的传播中,或许也是常有的事。
首先为了新人(如果不用吧内搜索的话)查看方便(毕竟居然已经过了6年了)放结论链接。
https://tieba.baidu.com/p/1753248163
要注意的是,就算再不情愿(比如所谓资料有别之嫌),这一块现在已经盖棺定论了。
考古是一回事,传播是一回事。传播过时的东西是一回事,传播不实的东西又是另一回事。
---
因为很多资料库都挂掉了,个人也没有足够的能力收集很花边的杂志。一些实体出处/原始出处只能参考wiki(虽然人人都能编写,但查取散失的出处或许还能一用)。
很多早期讨论的溯源,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大概是不可考了。
失去“原本”的复制品变成了原创本身,或许是网络时代才能如此放大的魅力。
实际上,早在2004年2月号的Newtype上,就有一些森田关于CE中ARA系武器的说法。
将这些设定整合起来(包括奇妙的夏亚专用博客里龙骑兵系统基于幻象化粒子运用技术的说法,后一并进入设定)并加以收录,则是之后所谓设定集编辑者的工作。
使用時は機体のセンサーから送られる情報をパイロットの脳で処理し、各攻撃端末に送り込むとされる【|】。コントロールは脳波制御の一種とも言えるもので、搭乗者の脳内にある物体配置を読み取りデータ化して制御系にフィードバックしている
有一部分【|】出自機動戦士ガンダムSEED DESTINYモデルVol.2 DESTINY MSV編』。
同出处,【炮筒和龙骑兵的操纵方式一致,(即炮筒=大概是脑波一种=龙骑系统】】,也是出自森田于Newtype之口。
后来msl贡献者的词条翻译,大约也是参考了这些说法。


---
在海外,龙骑兵vs浮游炮(后来加上GN獠牙)间的异同及操作方法,也是火热了一时的话题。时有玩家间的讨论。很奇妙的是现在鲜见这一类的原理(脑补型)讨论?在旧论坛里这一类作品倒是不少。或许是时代变迁。小团体内的自我创作,在玩家群体扩大化之后被误用,时代之间的交流很有趣。
最早期的龙骑兵系统很含糊其辞。由于单纯的访谈,并不能满足写明设定的必要,因此“大概是脑控一类”包括之后的电脑之类的说法,均是玩家间以”设定探讨”为名的推测。
一些讨论串。
http://www5f.biglobe.ne.jp/~sannbiki/gundam54.htm
个中提到了龙骑兵或许
1)动作模式化以减轻驾驶员负担
2)自动锁定攻击
之类,联系国内的一些讨论,大概是玩家所见略同般的推测。
一方面,也有海外的讨论串提到,
【龙骑兵是“用机械的通信来操作子机的装置”,且设定中使用了“量子通信”这个名字,但最终还是“稳定的无线通信”是没有变化的。也就是说,它不是思考控制的!!这样考虑的话是自然的。
(如果在量子通信中传递感应波的话,就需要“能够把脑波转换成量子通信”的系统,但现在(指06年左右)没有登场。即使在剧中也没有被称为“思考控制”、“脑波通信”等。在SEED世界里,脑波控制的机体也没有登场。因为其是“用量子通信来控制机器的系统”的系统。不使用思考控制的部分,对驾驶员有负担是理所当然的吧。
这就是大家所指出的那样的做法,“机械地支持的话”,就得是第二代吧。】
包括关于当时推出的astray的量子病毒搭载机和原型神意的讨论。有兴趣可以一看。
https://www.google.com/amp/s/taneunn.exblog.jp/amp/3195238/
---
奇妙的电脑化。
早期的贴吧讨论
https://tieba.baidu.com/p/27700165?red_tag=1216429250
早期的论坛讨论
http://oldbbs.cnmsl.net/contentclassic.asp?cscrol=17&bbsid=14&topicid=91930&scrol=1
很奇妙的是。论坛并没有如后来那样,玩家间盖定电脑之类。但或许能看出向后(完全电脑化啦,去吧,去论战互抽吧)发展的一些端倪。
---
06年左右,最早的龙骑电脑控制说(所谓公式变化控制说,也是流传最广的说法之一)
这一个我一度认为是设定,但翻遍了都没有。后来才通过百科查到,基本确定是原创研究。
https://tieba.baidu.com/p/144643892?pn=1
原出处不明。seed吧的或许是转贴。已经查不到最初的源头了。
创作者或许是吸取了海外的一些讨论和论坛间的讨论,进行的个人设定。
---
08年5月,百度百科突然大量以“补充了机体的部分资料和后续的一些机体开发的进程和投入实用极其结果的详细过程” 为名更新了神意的词条。将这一设定转接到百度百科上,并流传甚广。
由于过分的详细,实际上应该能看出其原创性。
个中甚至夹杂了奇妙的“间断回转系统”之类的不知哪来的设定之类。
至此电脑控制说(特别是公式说)一度流传千古。被不知多少百科、科普沿用,直到GPF拿出来所谓“神经直连”(这或许是收录msv描述)的设定,经过六年来的不断反正,才终于大体消失。(哼,是吗,我现在都能看得到还有人把原创研究当旧设定啊......)
实际上,今日的神意词条里,这个描述(包括那个奇特的间断性引擎balabala)依然存在......这一颇具原创性的细节描写,如果没人修改的话,那也不知要搞到什么时候为止。
(不过好在现在大家都知道百科这玩意不靠谱啦233)
---
关于龙骑兵系统的官方设定,可以去翻看一下各路设定集。由于和花边类内的讨论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个中描述自然不及原创研究来得有趣,不过其变迁直至论定(说来算是玩家间的共识的再达成吧)的确有趣。
---
或许极度的设定爱好者会因此恼怒(原创的东西拿来传来传去简直不得了!)。但因为实际上信息的传达造成的误解稀松平常(钢弹圈内如此同人设定被拿来传播,这也只是众多原创变玩家共识再变回去的设定之一)。
是不是该责备玩家的盲信,而不是写出这些本身只是抱着小团体里原创交流和自用的想法而写下这类如今归于同人设定也不为过的作者(?)。还是要去分别指责原创者的不负责,传播者的别有用心,还是路人的盲信呢?。不过对于路人来说,在欣赏作品之余,除去去相信原创作者所推销的观点,还能做什么呢?闲到而去翻看这种东西的死忠毕竟只是少数。
所谓无头案的无头,大概就是大家都只是做了自己的事情(是吗),但突然就发现事情不对头了吧。
不过现在的人自然可以指出过去的人的做法中,有哪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比如原创研究可以标明是原创研究之类(其实有些也标了,但是不看啊)。
不过要去对玩家间的约定俗成敲敲打打,从这个讨论也能看出来---实在是非常难办的事情。
---
PS 我对皆川没啥看法。不过...我意外觉得有道理。
将玩家间的原创讨论拿出去推销之前,先看看或许有道理?
这种东西,我想大概可以推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