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3
一眨眼,我已经从五高毕业12年了。
刚进漯河五高的时候,学校第一次从郾城二高改名成漯河五高。
北校区第一次开辟,操场上全是杂草,校园后面的教学楼还没有完工,我们跟高二的人一起挤在现在是办公楼的那栋楼。
那是2003年,校园前面的松江小区还没有住多少人,校园后面是一望无际的麦田。
读到高二的时候,那时候有个清华的学长回来做演讲,我当时也算好学生之一,充满叛逆情怀,感觉自己也一定能考入清华。
可惜后来到了高三,课程难度增加,我发现考清华这事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2006年,我因为谈恋爱分心,分数连一本都没达到。复读一年,2007年高考发挥正常水平,考到了一个还算可以的985学校。
进了大学之后,接下来的路,就比较曲折了。
2018年09月05日 13点09分
1
level 3
讲大学之前,首先说一下高考前后。
学习方法什么的,不是这里讲的重点,不过还是要说几句。
无论干什么,天分是最重要的。
当然天分并非是说,不是天才就是庸才,天分也分高低。
有些人在学习上的天分就算考清华北大也轻轻松松,有些人再努力也未必考得上本科。
所以,在高中期间,你要认识到自己的天分到底有多少,千万别听信鸡汤,鸡汤只会害人。
比如我,我不努力的话,连一本都上不了,但十分努力的话,也就能上华科武大这种学校,清华北大的话,我再努力也不可能上去。这是我的天花板。
不同人的天花板不同,希望你们找到天花板,以平常心看待自己的能力。不要跟别人比,但也不要不努力。
这一层楼要说的就是这些,下一楼讲讲选择专业的事情。
2018年09月06日 08点09分
5
level 3
关于选专业
从有大学以来,选专业还是选学校是一个一直都有争议的话题。
在国外则不存在这样的争议,国外很多人在上大学之前就明白自己想要从事的方向,他们会在这个方向上选择学校。比如如果想当工程师,MIT要比Harvard强,尽管Havard名气比MIT大。
为什么havard名气比MIT大呢?
因为美国这个社会,律师行业比较吃香,而工程师的就业前景十分差劲。
这就牵涉到另一个普世难题:到底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行业?还是选择未来收入高的行业呢?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我的答案是,如果你家境富裕,就以兴趣为主,如果不行,还是要牺牲一下兴趣。
那么,在中国,未来哪些行业收入高呢?
这就是一个大话题了。我的专业是工程师,而且是产能过剩领域的,所以工资很低,因此,无奈转行了多次,经历了很多行业,在这个话题上,我的看法可能比很多人要真实一些。
这个话题很大,我要讲很多,扯很远,扯到最后才会扯到哪些行业收入高,如何选专业上面。没有耐心的话,就不要看了。
【未完待续】
2018年09月06日 08点09分
6
写得不错。一个更老的师兄支持你。
2018年09月08日 09点09分
level 3
大学之后,人只有三种出路:
一种是学术之路,需要一路考到博士;
一种是体制,军公教(军队,公务员,教师)都是;
还有一种,就是大多数人的出路—去公司。
先说第一种,学术之路,这路很辛苦,博士常自嘲苦行僧,苦得很多人难以想象。如果不是发自内心的热爱,或者能够不断取得成绩,很难走下去。
这条路上,很多人坚持不下去,或者做到一半发现自己不爱自己行业,只好无奈放弃。
如果想走这条路,首先想两个问题:
1、智商够吗?
文科博士我不清楚,想在理工科学术界有点成就,高智商是必须的。不然的话,你苦苦搞研究,却取不了一点进展,人生会很辛苦,而且未必能顺利毕业。
智商高的标准很简单,数学好。你如果数学不好,千万不要走理工科学术之路。
2、耐得住寂寞吗?
理工科的学术之路,需要每天大部分时间泡在实验室,偶尔出差,也是换个实验室泡。
也不是说没有业余爱好,但一旦选择这条路,就意味着社交圈超级窄。
2018年09月08日 13点09分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