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遗恨
南明史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5
开通黄钻南明遗恨 繁华如旧,谁知那十七朝风流人物,谁懂我大明横扫蒙古铁骑的辉煌,谁忆郑和七下西洋的壮观。如今,只记得金陵醉梦,秦淮河畔只把杭州作汴州的醉生梦死,所谓的圣子神孙只记得祸起萧蔷,只记得争权夺利,只记得望风南逃,只记得城下之盟。我愿如此的明朝,亡于农民手中而不愿亡于满清统治者手中,宁愿其亡于内部,而不愿亡于外。仔细想来南明为何不像南宋一样国祚可以长久?
2018年06月02日 14点06分 1
level 5
南明以弘光政权为例,定都南京,毫无疑问,历朝历代除东晋之外难逃百年之运。(东吴69年,东晋102年,南朝宋59年,齐23年,梁55年,陈32年,明初定都于此,仅一世而终,后世的太平天国仅仅维持了9年)为何在金陵定都的王朝会如此之短,是难逃的历史定局?还是风水大师的有意而为?有的传说当年楚王埋金镇王气,也有传说秦始皇做法改金陵风水(斩龙脉以保其国祚长久),甚至传说诸葛孔明忽悠孙权改玄武湖结构,导致龙气外泄。真相究竟如何,早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弘光政权定都南京,也无法逃脱历史的定律,无法改变历史将要注定的结局,弘光政权仅仅存在一年之久。自此,金陵城破,秦淮梦断,弘光屈膝。
2018年06月02日 15点06分 2
如果把南朝算一个整体的话,东晋到南陈有200多年,除了极少数时间外首都都是当今南京。为什么我要这么算呢?因为同期北方很乱,没有稳定的首都,真要对比南京还很长寿。当然了鲜卑集团的长安就更厉害了。
2018年06月06日 08点06分
level 5
内部争斗,藩王林立,没有统一的领导,内部存在着严重的党争问题。如果崇祯帝主张南迁,相信明朝将会有一个统一的领导政权(这不能苛责崇祯,毕竟洪武祖训,我大明不赔款,不割地,不和亲,不称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崇祯如此,相对后世西授长安的慈禧,北授热河的咸丰不知道好多少倍。并且因为有于谦率领兵士死守北京的前例,相信崇祯帝在大臣的逼迫下,南迁的决定很难实行)崇祯毫无疑问,相对于弘光政权的迂腐(只记得蛤蟆长寿,沉迷于醉生梦死,甚至出现了伪太子案,大悲案,童妃案。可以说明弘光政权不得人心之处。张岱曾痛骂朱由崧:“自古亡国之君,无过吾弘光者,汉献之孱弱,刘禅之痴傻,杨广之荒淫,合并而成一人。”)
2018年06月02日 15点06分 3
如果福王不是郑贵妃的,那么南明朝廷内部会平稳的多。可惜没有如果,偏偏第一顺位就是他,不立他反而更早就会内战。弘光政权一年最大的遗憾是没让上游左良玉的兵匪早点去江南给那些鸟士大夫尝尝厉害,真让他们尝到残明其他位置都经历过的兵祸后他们就会怀念弘光政权的……
2018年06月06日 09点06分
不管左良玉和东林党有什么瓜葛,甚至崇祯末期左良玉就东进还被劝退过,但是这种成型的兵匪主将是不能控制土匪兵纪律严明的,早点让江南生灵涂炭那些士绅才知道什么是怕。
2018年06月06日 09点06分
level 5
不得不说,忠臣亦能误国,有的人能做忠臣却不能做治世能臣,他们能殉国却不能救国史可法当然是忠臣,可是内部争斗不已,在皇位的拥立问题上,由于受三案的影响(红丸案,移宫案梃击案),明末东林党与宦官之争延续到了南明,忙于内斗,忙于内耗,而不知联农民军平满清。
2018年06月02日 15点06分 4
level 5
大臣为家计,而不为国计,为了保其身家,不惜国破却也无法保住家全。大抵家资愈厚者,身家之念愈重,故国之思愈薄。某些士大夫为了自保,甘心屈膝于满洲统治者,反过来再咬南明朝廷一口,比如史可法曾云:“在北诸臣死节者寥寥,在南诸臣讨贼者寥寥,此千古以来所未有之耻也。”气节不全,血性丧失殆尽,屈膝事贼,不思北伐。千古士大夫的脊梁早已折断,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道。我大明之殇何其之痛。甚至有的大臣说出一番话着实令人深思,比如相煜曾经说过:“大丈夫名节既不全,当立盖世功名如管仲,魏征。”不知魏征在九泉之下听了此语会有何感想,笔者只知可笑酸儒枉读圣贤书,欲以魏征管仲自比。从无有叹神州陆沉,念中原之莽苍者,岂金陵佳丽之区,六朝风流之地,可供清谈坐啸耶?清歌漏舟之中,痛饮焚屋之下。当然还有的大臣沉迷于风花雪月,醉生梦死中,反而自比魏公子无忌,夏子龙于甲申之变心情抑郁,就与当时名妓沈隐日夜酣饮不休,有人规劝,对曰:“此信陵君所谓饮醇酒近妇人者也,子未揣其意耶?”估计,魏公子有知,当引以为知音,悲叹恨不同时恨。当然夏子龙于弘光小朝廷未覆亡之际,患奇疾而亡,也算是求仁得仁了。相对于大学士钱谦益实在是幸运,传说这位钱谦益因为西湖水太冷殉国未果。不过这位大学士告诉了我们一个真理:“西湖的水真的很冷。”估计汨罗江的水很暖和。贪生怕死,也许这就是大学士的风骨
2018年06月02日 15点06分 5
level 5
任何一个朝代时局的变化,都会有思想作为先导。毫无疑问,有人心学是明朝覆亡的原因。王夫之在《通鉴论》中就把明之亡归罪于心学,说:“若近世李贽,钟惺之流,导天下于邪淫,以酿中夏衣冠之祸,岂非逾于洪水,烈于猛兽者乎?”对于心学笔者还是万分尊崇的,对于王夫之此言虽不敢苟同,但是无疑我们可以认为明之亡与“情之所钟在我辈”的文人士大夫的沉沦有一定的联系。
2018年06月02日 15点06分 6
level 5
南北朝可以出现在过去,而不可以出现在今天。何也?因为南方的经济毫无疑问超过北方,有一定的优势地位在北方的粮食供应上,北方的经济完全依靠南方,此时满族以渔猎农耕立国,对农耕等粮食的依赖比较强。再加上北方投降的大臣的亲属在南方,唯恐南北分治,关河阻断,故土之悲,因而极力怂恿满洲贵族决策南征。
2018年06月02日 15点06分 7
level 5
个人对当前形势的错误估计,怀有吴三桂“联虏平寇”的幻想,再加上没有认清已经由阶级矛盾上升为民族矛盾,沉浸在平寇中,却忽视了满清。当然这是有历史依据的,比如郭子仪当初借兵回纥平安史之乱,只是自认为相同的起因,却不是相同的结果,而当时却沉浸在平农民战乱中不可自拔。毕竟吴三桂不是郭子仪,满清不是回纥,如此而已。
2018年06月02日 15点06分 8
level 10
历史总是让人唏嘘不已[小红脸]
2018年06月02日 15点06分 9
level 8
写的很有感触
2018年06月03日 08点06分 10
level 5
九代豪华春去也 未有消息
2018年06月05日 12点06分 1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