吧务
level 15
建筑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每一个建筑都会记录它们所处时代的历史印记。现在西安遗存下来的民国时期的建筑,已经没有像南京、北京那么多,但正因为数量少,也就更显得弥足珍贵。西安保留至今的著名民国建筑,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它们身上都能折射出当时重大的历史事件,而其中的有些事件,曾经改变过中华民族的命运。
2009年04月19日 06点04分
2
吧务
level 15
位于西安城墙内东南一隅,即建国路69号的张学良公馆,是一处名噪民国的宅第。改变了中国命运的西安事变就在这里策划。宅子曾经的主人张学良将军,也因此遭禁半个多世纪。
2009年04月19日 06点04分
3
吧务
level 15
初冬的季节里,记者走进了张学良公馆,灰暗的房舍颜色和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似乎在有意契合着那段多灾多难、风云际会的岁月。
其实,这处院落,若不是卷入时代风云之中,它顶多是一个大商人居所,极有可能也留不到现在,可能早已被拆迁或改造了。
张学良公馆,原是西北通济信托公司于1934
年下
半年在西安城内东南一隅金家巷开始修建,并于1935年秋竣工的一处住宅院落。这里顺便说一下西北通济信托公司。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总经理为阎干卿的西北通济信托公司,是当时西安一家颇具经济实力的房地产公司,曾在西安市北大街通济坊的开发、改造工程中,开拓街道、大量建房。其中临北大街建造的4层钢骨水泥砖木混合结构楼房,是西安最早的西式大楼,全国解放后,该大楼成为西安市百货批发部(现已不存)。由西北通济信托公司开发的这处金家巷院落,其最初并不是作为张公馆所用的,至于是为何人修宅,至今不得而知。
据西北通济信托公司老职员朱润生、尚秦瑞、冯启明等人回忆说,当时该建筑群院墙四至:东接民居;南抵马家巷(一条狭窄的半截巷);西临玄风桥(今建国路);北面为金家巷。
2009年04月19日 06点04分
4
吧务
level 15
1935年10月,张学良就任西北方面,他便租用了西北通济信托公司刚刚竣工的这处院落作为私宅,也就是如今的张公馆。
2009年04月19日 06点04分
5
吧务
level 15
此后,张学良就一直住在这座私宅里,生活办公、运筹帷幄,直至1936年12月25日,他亲送蒋介石离开西安。副官、警卫、厨师以及有关人员还依然在张公馆居住了大约4个月的时间。1937年3月、4月之间,东北军接受guominZF东调方案,予以退租,张公馆此后虚有其名半个世纪。
2009年04月19日 06点04分
6
吧务
level 15
当年人们进出张公馆须到金家巷,正门原是开在这里的。正门的两扇大门至今保存依旧,黑漆木质,宽2.5米、高2.8米。门房的东西两边,与门房等宽盖有10余间平房。这些平房,除作为承启室和门卫室外,其余房屋则为警卫住室。此排平房的最西端,有一间车库(张学良住此地后加盖的),当时放置张学良座驾。在张公馆西墙靠近车库处,辟有一门,专供汽车进入。如今,这座“车门”成了张公馆的对外开放大门,原金家巷正门则封闭。这排平房一律青砖砌墙,朱红油漆门窗,两边流水屋架,屋顶覆盖小青瓦,猫头滴水。
2009年04月19日 06点04分
7
吧务
level 15
张公馆院内的主体建筑是东、西向排列的三幢小楼,也就是人们口称的东、中、西楼。原正门相对的是中楼,也是开发商初建时设想的“主人建筑”。三幢砖楼的建筑形式基本相同,均为西式建筑风格。东楼、西楼从外观上看完全相同,唯独中楼的屋顶与东、西两楼有所区别,其前厅的屋顶,一改其他两幢楼的西式建筑风格,而采用了飞檐翘角、彩绘等典型的中式建筑手法,与院门的中式建筑形式相呼应。张学良入住后,可能出于方便、独立、安全等方面的考虑,选西楼作为公馆主楼,供其办公、眠卧、会客等。
2009年04月19日 06点04分
8
吧务
level 15
张公馆,不仅其建筑外形呈现出新潮的西洋风格,而且其主人的生活也显现一派欧美情调。这与张学良的成长轨迹有关。他自幼有机会接受欧美教育,成年后更是游历欧洲,结交了众多西方社会名流,对西方社会的风土人情颇为熟稔。
2009年04月19日 06点04分
10
吧务
level 15
说到张公馆主人生活,不能不提被张府敬为“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保姆)吴妈”。这位曾是清华大学校工的吴妈,在丈夫死后为养家,经人介绍进入张家当保姆。从此,她忠心耿耿侍奉张家一辈子,直至逝于台湾。吴妈遗留在大陆的儿子李钧,如今生活在西安南郊一处幽深大院里。李钧和其母亲一样,从不向外人透露任何关于张府的点滴,但却告诉了记者如何寻得张家子女们公开发表了的“私人相册”。从这些私人相册里,记者得以管窥张学良和红颜知己新派生活风采的一鳞半爪。
2009年04月19日 06点04分
11
吧务
level 15
从张公馆的围墙设置谈起主人的生活习俗吧。除院子的四周砌有青砖围墙外,据张学良当时的侍卫副官赵维振、西餐厨师谷莲荣回忆并实地勘察,指出院内还有两道隔墙(早已拆除),一道在中、西楼之间,起自北墙平房,到西楼东南角转向西直抵西院墙,这道曲形隔墙把西楼和中、东楼分开,距西楼后墙仅数米,使张学良及其家眷居住的西楼成为一个独立的小院。另一道隔墙起自北墙平房的尽西头的山墙,南至西楼的西北角,亦转向西达西院墙;在此墙转角处的东边,建有张学良的西餐厨房;在西楼的西偏南数米,建有张学良的中餐厨房,两厨房南北在一条直线,中间相隔约5米。可见,少帅即使在戎马倥偬的流离岁月,也要和红颜知己一边品尝着红酒,一边绅士般细嚼牛排和布丁,畅谈欧美人文风情顶新时尚。张学良英文流利,西安事变期间常和宋美龄、宋子文用英语长时间交谈,使得在座他人不知所云。
2009年04月19日 06点04分
12
吧务
level 15
目触后来修补的木质楼板和征集来的老照片,记者头脑里不是人所共知的慷慨激昂,而是张学良作为一个东北汉子,在“把天戳了窟窿”的那场惊世兵谏中的凡人凡心。
2009年04月19日 06点04分
15
吧务
level 15
在金家巷9号的院落里,记者见到了当年被张学良任命为华清池捉蒋现场指挥员、东北军将领白凤翔的爱女白雅芬和爱婿靳养正(黄埔军校学生,曾血战日寇)。两位古稀长者,回忆起那一段“家事”时仍然心绪波动。“父亲回到家里说,如果事情成功了,就不说啥了,如果失败了,你们赶紧跑,我就成了乱臣贼子。”白凤翔后来战死在了抗战前线,“台湾至今还认其为烈士”,此为题外话。
2009年04月19日 06点04分
16
吧务
level 15
在著名华裔美籍口述历史学家唐德刚对晚年张学良做的“口述实录”里,可以感受到少帅当年情绪的剧烈波动。12月24日晚,张学良、杨虎城为蒋介石举行宴会。宴会刚一开始,张学良就举起酒杯说明自己无任何野心,只为抗日,遂一仰头一杯酒一饮而尽,眼里已是泪水盈盈,接着只见他把酒杯“啪”的一声摔在地上;旋即饮了第二杯酒,张学良同样摔了酒杯,并伏身餐桌,恸哭失声;接着斟满第三杯酒,张学良来到委座面前,恭恭敬敬地说:“委员长,我这次行动唯一目的,是拥护委员长领导抗日。我国仇、家仇都还没有报,我是中华民族的罪人……”又是一饮而尽,使劲摔碎酒杯。
此后,张学良孤苦伶仃遭禁半个多世纪,怀着对祖国大陆故乡的无限眷恋,以百岁高龄客死美国夏威夷岛。
2009年04月19日 06点04分
19
吧务
level 15
张公馆的东北主人们陆续离开后,它并没有荒芜,又经历了多次易手,且依然不时处在西北军政的风口浪尖。这里要说的是,因该处院落里酝酿了张学良主导的震动全世界的历史事件,张公馆之名其后一直传世。
2009年04月19日 06点04分
20
吧务
level 15
1935年10月,张学良就任西北“剿匪”总司令部副司令,并“代行总司令职权,常驻西安”。于是,他便租用了西北通济信托公司刚刚竣工的这处院落作为私宅,也就是如今的张公馆。朱润生、尚秦瑞等人记得,当时签订租约者,张学良方面是“剿总”某处官员马效寒,通济公司方面为会计刘宗汉;楼院月租约400银元。
2009年04月19日 06点04分
22
level 7
电视剧《西安事变》就是在真实的张公馆拍的,据说张公馆的工作人员还参演了其中某个角色
2009年04月19日 08点04分
23
level 2
原来票价5元时去过,步行10来分钟就到,现在随时可以去。
2010年01月03日 08点01分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