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8
海洋平静
楼主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DQ4NDc4ODA=.html
约翰·福布斯·纳什(John Forbes Nash Jr.)
生平
约翰·纳什生于1928年6月13日。父亲是电子工程师与教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老兵。纳什小时孤独内向,虽然父母对他照顾有加,但老师认为他不合群不善社交。
纳什的数学天分大约在14岁开始展现。他在普林斯顿大学读博士时刚刚二十出头,但他的一篇关于非合作博弈的博士论文和其他相关文章,确立了他博弈论大师的地位。在20世纪50年代末,他已是闻名世界的科学家了。
然而,正当他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30岁的纳什得了严重的精神分裂症。他的妻子艾利西亚———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毕业生,表现出钢铁一般的意志:她挺过了丈夫被禁闭治疗、孤立无援的日子,走过了惟一儿子同样罹患精神分裂症的震惊与哀伤……漫长的半个世纪之后,她的耐心和毅力终于创下了了不起的奇迹:和她的儿子一样,纳什教授渐渐康复,并在1994年获得诺贝尔奖经济学奖。
如今,纳什已经基本恢复正常,并重新开始科学研究。他现在是普林斯顿大学数学教授,但已经不再任教。学校经济学系经常会举办有关博弈论的论坛,纳什有时候会参加,但是他几乎从不发言,每次都是静静地来,静静地走。
不过,在同事印象里“极不爱说话”的纳什教授将在中国做几场演讲。8月14日至17日在青岛大学,他会以特邀报告人的身份做主题发言,探讨他所奠定学术根基的博弈论的发展趋势。8月21日晚上,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他还将向中国公众做一个公开报告。
小约翰-纳什是所有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中最不幸的,又是不幸中最万幸的人。
纳什不是一个完人,他举止古怪,离经叛道。曾经想放弃美国国籍,几乎遗弃了同居女友和亲生儿子,与深爱他的贤妻艾莉西亚离婚……
影片《美丽心灵》一举获得8项奥斯卡提名。这部影片以1994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一小约翰·纳什与他的(前)妻子艾莉西亚以及普林斯顿的朋友、同事的真实感人的故事为题材,艺术地重现了这个爱心呵护天才的传奇故事。为了使广大读者进一步了解这位数学和经济学的天才人物,本报特邀我国研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及其学术思想的专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孙健教授,撰文详细介绍纳什博士其人其事。孙教授已发表过多篇评介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及其学术思想的文章。目前正在撰写1969年至2001年的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传略及其学术贡献评述的专著。
1950年和1951年纳什的两篇关于非合作博弈论的重要论文,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竞争和市场的看法。他证明了非合作博弈及其均衡解,并证明了均衡解的存在性,即著名的纳什均衡。从而揭示了博弈均衡与经济均衡的内在联系。纳什的研究奠定了现代非合作博弈论的基石,后来的博弈论研究基本上都沿着这条主线展开的。然而,纳什天才的发现却遭到冯·诺依曼的断然否定,在此之前他还受到爱因斯坦的冷遇。但是骨子里挑战权威、藐视权威的本性,使纳什坚持了自己的观点,终成一代大师。要不是30多年的严重精神病折磨,恐怕他早已站在诺贝尔奖的领奖台上了,而且也绝不会与其他人分享这一殊荣。
纳什是一个非常天才的数学家,他的主要贡献是1950至1951年在普林斯顿读博士学位时做出的。然而,他的天才发现———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即“纳什均衡”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1948年纳什到普林斯顿大学读数学系的博士。那一年他还不到20岁。当时普林斯顿可谓人杰地灵,大师如云。爱因斯坦、冯·诺依曼、列夫谢茨(数学系主任)、阿尔伯特·塔克、阿伦佐·切奇、哈罗德·库恩、诺尔曼·斯蒂恩罗德、埃尔夫·福克斯……等全都在这里。博弈论主要是由冯·诺依曼(1903—1957)创所立的。他是一位出生于匈牙利的天才的数学家。他不仅创立了经济博弈论,而且发明了计算机。早在20世纪初,塞梅鲁(Zermelo)、鲍罗(Borel)和冯·诺伊曼已经开始研究博弈的准确的数学表达,直到1939年,冯·诺依曼遇到经济学家奥斯卡·摩根斯特恩(Oskar Morgenstern),并与其合作才使博弈论进入经济学的广阔领域。
2009年04月18日 02点04分
1
约翰·福布斯·纳什(John Forbes Nash Jr.)
生平
约翰·纳什生于1928年6月13日。父亲是电子工程师与教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老兵。纳什小时孤独内向,虽然父母对他照顾有加,但老师认为他不合群不善社交。
纳什的数学天分大约在14岁开始展现。他在普林斯顿大学读博士时刚刚二十出头,但他的一篇关于非合作博弈的博士论文和其他相关文章,确立了他博弈论大师的地位。在20世纪50年代末,他已是闻名世界的科学家了。
然而,正当他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30岁的纳什得了严重的精神分裂症。他的妻子艾利西亚———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毕业生,表现出钢铁一般的意志:她挺过了丈夫被禁闭治疗、孤立无援的日子,走过了惟一儿子同样罹患精神分裂症的震惊与哀伤……漫长的半个世纪之后,她的耐心和毅力终于创下了了不起的奇迹:和她的儿子一样,纳什教授渐渐康复,并在1994年获得诺贝尔奖经济学奖。
如今,纳什已经基本恢复正常,并重新开始科学研究。他现在是普林斯顿大学数学教授,但已经不再任教。学校经济学系经常会举办有关博弈论的论坛,纳什有时候会参加,但是他几乎从不发言,每次都是静静地来,静静地走。
不过,在同事印象里“极不爱说话”的纳什教授将在中国做几场演讲。8月14日至17日在青岛大学,他会以特邀报告人的身份做主题发言,探讨他所奠定学术根基的博弈论的发展趋势。8月21日晚上,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他还将向中国公众做一个公开报告。
小约翰-纳什是所有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中最不幸的,又是不幸中最万幸的人。
纳什不是一个完人,他举止古怪,离经叛道。曾经想放弃美国国籍,几乎遗弃了同居女友和亲生儿子,与深爱他的贤妻艾莉西亚离婚……
影片《美丽心灵》一举获得8项奥斯卡提名。这部影片以1994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一小约翰·纳什与他的(前)妻子艾莉西亚以及普林斯顿的朋友、同事的真实感人的故事为题材,艺术地重现了这个爱心呵护天才的传奇故事。为了使广大读者进一步了解这位数学和经济学的天才人物,本报特邀我国研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及其学术思想的专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孙健教授,撰文详细介绍纳什博士其人其事。孙教授已发表过多篇评介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及其学术思想的文章。目前正在撰写1969年至2001年的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传略及其学术贡献评述的专著。
1950年和1951年纳什的两篇关于非合作博弈论的重要论文,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竞争和市场的看法。他证明了非合作博弈及其均衡解,并证明了均衡解的存在性,即著名的纳什均衡。从而揭示了博弈均衡与经济均衡的内在联系。纳什的研究奠定了现代非合作博弈论的基石,后来的博弈论研究基本上都沿着这条主线展开的。然而,纳什天才的发现却遭到冯·诺依曼的断然否定,在此之前他还受到爱因斯坦的冷遇。但是骨子里挑战权威、藐视权威的本性,使纳什坚持了自己的观点,终成一代大师。要不是30多年的严重精神病折磨,恐怕他早已站在诺贝尔奖的领奖台上了,而且也绝不会与其他人分享这一殊荣。
纳什是一个非常天才的数学家,他的主要贡献是1950至1951年在普林斯顿读博士学位时做出的。然而,他的天才发现———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即“纳什均衡”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1948年纳什到普林斯顿大学读数学系的博士。那一年他还不到20岁。当时普林斯顿可谓人杰地灵,大师如云。爱因斯坦、冯·诺依曼、列夫谢茨(数学系主任)、阿尔伯特·塔克、阿伦佐·切奇、哈罗德·库恩、诺尔曼·斯蒂恩罗德、埃尔夫·福克斯……等全都在这里。博弈论主要是由冯·诺依曼(1903—1957)创所立的。他是一位出生于匈牙利的天才的数学家。他不仅创立了经济博弈论,而且发明了计算机。早在20世纪初,塞梅鲁(Zermelo)、鲍罗(Borel)和冯·诺伊曼已经开始研究博弈的准确的数学表达,直到1939年,冯·诺依曼遇到经济学家奥斯卡·摩根斯特恩(Oskar Morgenstern),并与其合作才使博弈论进入经济学的广阔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