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举全市之力重点建设一所顶尖大学案
文会大学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吧务
level 12
致远🌊 楼主
青岛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
提 案
会字 第237号
科教人社类
案由:关于举全市之力重点建设一所顶尖大学案
提案人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提案委审查意见:
内 容:
青岛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宜居幸福创新型国际城市的目标。所谓创新型国际城市,应当是能够在全世界范围内汇聚高端创新要素,承担这一职能的主要载体,不是政府和企业,而是大学。大学的高度决定城市的高度。
近几年,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采取超常规措施,大力引进了29所高水平大学和研究院,使我市高等教育布局发上了巨大变化,整体水平显著提升,被称为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南深圳、北青岛”现象,为青岛建设创新型国际城市打下了坚实基础。
然而,以世界眼光和国际标准来看,面对建设创新型国际大都市的需求,青岛的高等教育还不能很好引领城市发展。目前突出问题是“有山无峰”,缺乏顶尖大学,难以吸引国际顶端人才,难以汇聚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创新要素。青岛本土高校整体发展水平不高,缺乏在全国有重要地位和影响的大学;引进高校中有顶尖大学,但由于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原有归属,不能将核心学科和人才放在青岛,所以也不可能以青岛名义走上世界顶尖大学的舞台。在经费投入上,存在“撒芝麻盐”现象,总量很大,聚焦不够,没有形成尖端突破。
为此,建议举全市之力,重点建设一所顶尖大学。
一、建设目标:选择青岛一所本地大学(或者能够将主体迁到青岛的外地大学),重点投入,重点建设,利用20年左右的时间,建成在全国居于前10位的顶尖大学。
二、建设规划:成立规划委员会和专家咨询委员会,对目前大学的学科、人才和条件等进行综合评价,确定一所重点建设的大学。本着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的原则,对大学的管理模式、人才队伍、学科布局、平台与条件建设等做出详细规划,经过广泛论证,提交青岛市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以后实施。
三、建设方式:采取教育部、山东省、青岛市共建方式。教育部出政策,特别是在学位点布局、博士招生计划、国际合作办学等方面给予优惠;山东省在体制机制上给予“特区”待遇,能够接轨世界一流平大学通用的体制机制;青岛市重点是资金和办学条件支持。
四、建设资金:投入200亿人民币,重点用于引进人才和搭建学科平台,能够引进世界最尖端的人才,建设国际领先的学科平台。政府可以通过建立教育发展基金的方式筹集资金。
重点建设一所顶尖大学,是青岛市的“百年大计”、“千年大计”,是全体青岛人的梦想。青岛市曾经因为历史上的青岛大学和山东大学而辉煌,成为历史文化名城;也曾经因为山东大学迁往济南而失落,不得不重新引进。在进入GDP万亿俱乐部的12个城市当中,只有深圳和青岛没有顶尖大学的支撑。深圳市在引进高校的同时,重点支持深圳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建设一流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从零起步,用20年时间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我们应当在学习借鉴经验的基础上,出奇制胜,精准发力,科学谋划,周密实施,只要下定决心,就一定会在较短时间内建设成一所顶尖大学,使青岛人的梦想变成现实。
2017年4月17日
2018年03月19日 03点03分 1
吧务
level 12
致远🌊 楼主
青岛市教育局
对青岛市十三届政协一次会议会字第237号提案的答复意见
杜方波、李广民、欧斌委员:
非常感谢您对高等教育的关注和支持,您提出的“关于举全市之力重点建设一所顶尖大学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青岛市现有高等学校25所。按办学层次分:有本科层次高校16所(军事院校2所),专科层次高校8所,成人教育高校1所。按隶属关系分:有教育部直属高校3所、省属高校7所、市属高校2所、企业所属高校2所、民办高校9所、军事院校2所。在建设水平方面:有“985工程”和“211工程”院校3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1所、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1所。在此基础上,新引进高等教育机构29所。其中,985高校13 所,211高校19所。国务院直属单位2个,教育部直属高校17所,工信部直属高校 3 所,国外高校和机构4个。
目前,围绕支持高等教育的发展,主要开展了如下工作:
一是实施学科专业共建。投入1.6亿元财政资金,启动实施了在青本科高校重点学科市校共建工程和高职院校重点专业共建工程,引导高校主动适应区域发展需要,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首批面向在青本科高校遴选了12个重点学科,每个学科拟投入500万元引导资金;面向高职院校评选了40个重点专业,每个专业投入200万元引导资金,重点增强学科专业服务青岛的关联度和融合度,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升高校服务青岛能力。
二是实施市校共建,推动在青高校内涵发展。先后实施了中国海洋大学三期共建项目、共建山东大学青岛校区项目、共建海洋大学黄岛校区、省市共建青岛大学、省市共建山东科技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平度校区等项目,进一步提升了在青高校的发展空间和服务地方的能力。
三是加强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最大程度发挥高校人才聚集效应。截至目前,已引进优质高等教育机构29所,我市高等教育总体实力显著增强。
下一步,将重点做好如下工作:
(一)继续扩增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加快引进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促进青岛高等教育多元化、国际化。推动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来青创办校区、研究生院和研究院。对已落地项目加大开工建设力度,推动早日招生运行。
(二)完善高等教育机构服务支撑体系。在引进高校的过程中,重点发挥高等教育资源引进工作联席会议的作用,协调解决高校引进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在高校落地以后,重点发挥市政府高校工作办公室的作用,建立完善的运行机制,协调高校落地后在财政支持、人才引进、教育教学、学科发展、生活服务等方面的保障条件。
(三)推进在青高校“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加大对在青高校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支持力度,以我市产业需求为导向,重点建设处于国内同类学科前列、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学科,打造学科“高峰”,支持若干优势特色学科建成世界一流学科。
(四)提升高等教育对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度。鼓励在青高校抢抓青岛“三个中心、一个基地”建设战略机遇,主动融入城市创新驱动战略、服务青岛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通过学科对接产业、高端人才汇聚、新型智库建设、创新平台培育、教育资源共享等措施,促进在青高校与青岛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青岛市教育局
2017年7月18日
(联系单位:市教育局高等教育处 联系电话:85912229)
───────────────────────────────
青岛市教育局办公室 2017年 7月18日印发
───────────────────────────────
2018年03月19日 03点03分 2
吧务
level 13
青岛市这回复是什么意思?
2018年03月19日 04点03分 3
@文会大学 这回复快赶上外交部了[滑稽]
2018年03月19日 04点03分
level 10
回复的很好,很对。因为这个提案本身就提的有问题。典型的空中楼阁,根本就忽视了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20年全国前10?山大120年了现在还排不进前20。山大缺钱?缺省里的政策?
2018年03月19日 06点03分 4
怪不得眼熟,一个是青大副校长,一个是青大某院院长,都是青大老师提的
2018年03月19日 06点03分
回复
杨晖律师
:青岛要是真缺顶尖大学,那也得是打造海大,青大咋还往上凑呢[黑线]
2018年03月19日 07点03分
回复 逍遥游🌛 :[真棒]我青的老师提这个,给海大个鸡腿,我青也能拿个鸡脖子
2018年03月19日 07点03分
回复
杨晖律师
:鸡脖得给石大,剩下几个省属分鸡屁股[滑稽]
2018年03月19日 09点03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