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叔说表科普篇!这个技术成就了劳力士最成功的腕表系列
仿表手表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4
安信谈表 楼主
2018.03.16
贴吧的朋友们大家好,今天安叔带来的是一篇介绍蚝式技术的科普篇,希望能让大家更多的了解腕表的知识,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正,大家一起交流、讨论、进步!
想深入交流请看 本人头像 或者 私信亦可。
 “蚝式”是蚝式表壳的意思,也是一种防止湿气进入表壳的表冠密封技术,利用弹簧和螺管第一次实质性地防止水汽从表冠处进入表壳。
蚝式表壳的来源要从1925年10月30日说起,当时在拉绍德封,德国工匠Paul Penegaux和Georges Peret发明了一项表冠专利(专利代号:114948),这是一种防止湿气进入表壳的表冠密封技术,利用弹簧和螺管第一次实质性地防止水汽从表冠处进入表壳。
后来,劳力士创始人汉斯先生说服他们将专利转让,并将原先在瑞士申请的专利在英国重新申请,并使用汉斯的名字,专利号260554。之所以起“蚝式”这个名字,是因为汉斯在一顿晚餐上打开一只蚝盖的时候偶然间得来的灵感。1926年7月29日,他在瑞士注册了这个名字,两个月后又在伦敦进行了注册。1927年2月28日,汉斯又随机为蚝式注册了4种不同语言的名字,分别是Huitre(法语)、Auster(德语)、Ostica(意大利语)和Ostra(西班牙语)。
蚝式表壳是由四部分结构组成,外框是八边形的,里面套着一个筒形的螺丝旋筒,上圈和后盖都是通过旋转锁紧的方式和这个螺丝旋筒想链接,然后旋死在八角形的外框上,上框和后盖内各有两个软金属制造的密封圈以增加密闭性,表冠则是通过另一个和外壳相连接的小螺丝筒进行锁定和连接的,两个表耳则是焊接上的金属丝,用来安装金属表带。
虽然蚝式技术早在1925年就已经出现,但是直到1953年,蚝式专业系列腕表才真正诞生。
两枚劳力士蚝式专业手表的基础款都诞生于1953年, 他们是探险家Explorer和水鬼Submariner。 1953年是劳力士社会成就的巅峰时刻: 英国探险队成员中埃德蒙•希拉里爵士和丹增诺尔盖于该年攀登珠穆朗玛峰并成功登顶,是世界第一人。 (腕表咨询:ax03968888)这是人类耐力的惊人之举,表迷们注意到了一个事实,即希拉里(和诺尔盖)佩戴了劳力士蚝式恒动腕表。 该表款很快演变成现在标志性的发布于1953年的劳力士探险家Explorer。 这次事件传递给公众一个信息:劳力士探险家表款Explorer是人类探索极限高度时佩戴的时计——相应也可以超越科学探索延伸到普通人的生存斗争
1953年,劳力士亦推出的第一枚水鬼Submariner ——世界上第一枚防水深度达100米的手表。 在许多方面,水鬼是蚝式表壳的终极进化,因为它进一步完善了额外的耐水性。 “蚝式专业”一词在1953年还不存在,那时水鬼和探险家这两枚腕表都是为专业人士设计和使用的,而不是为了普罗大众。 这是现代探索的黄金时期,是探索更深层空间的太空竞赛时代。
在发布科学探索和深潜相关表款之后,劳力士决定把手表研发重点转向飞行员和物理学家专业人士。 航空专业人士早已幸运地享受制表师的关注了,因为飞行几乎是始于20世纪初。 劳力士很晚才参与这一游戏:他们的首款航空主题的手表是1955年发布的GMT-Master格林尼治标准时间。 爱表人士都知道GMT-Master是劳力士与泛美航空合作,专门为其飞行员打造的。 如果你想知道为什么如此之多的劳力士蚝式专业手表看起来非常相似,其实是因为劳力士没有试图重新发明轮子,每个新的钟表,都是在上一代表盘上添加附加的或不同的功能。
因此,1955年的GMT-Master跟水鬼非常相似,并直接照搬了探险家的奔驰针。 GMT-Master的不同之处在于34小时GMT指针以及24小时刻度表圈。 GMT也是独一无二的(以后成了追捧的偶像)——它的红蓝双色调表圈,是用来指示AM / PM的, 这就是后来俗称的“百事圈”,由于其色调跟百事可乐颜色的相似性,故如此称呼。 它在许多方面同水鬼相似,但也有一些重要的在视觉上细微的变化。
上述情况与1956年劳力士闪电针Milgauss-——劳力士同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实验室在瑞士的合作生产钟表类似。 物理学家也需要一个防磁手表,来屏蔽他们的粒子加速器产生的磁场。 所以,劳力士专门为科学家研发了闪电阵Milgauss,其内置软铁芯,能屏蔽高达1000高斯的磁场。 此款手表虽然劳力士设计的有些正装感觉,但它仍是一
2018年03月16日 05点03分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