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的照片,历史的见证 ——很少有人见过的照片
崇礼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6
很少有人见过的照片记得原来的我在马路边拾到5分钱吗?这个是那个时候的图片
2009年04月03日 05点04分 1
level 6
文化大革命的图书馆,工农兵都在场,互相学习的感觉是今天看不到的!
2009年04月03日 05点04分 3
level 6
年轻的战士在战斗的间隙,看了想掉泪
2009年04月03日 05点04分 4
level 6
老蒋的身份证是00001号哦
2009年04月03日 05点04分 5
level 6
看看文革的大字报
2009年04月03日 05点04分 6
level 6
片中为清代的台北站。台湾铁路创设于清光绪13年(1887),清代与日治时期的台北站是在同一个站址,位于大稻埕的河沟头附近。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当时的创建人为巡抚刘铭传,清光绪13年6月,台北-基隆线于大稻埕开始兴建,全长些29公里。至光绪17年完工始通车,是台湾铁道之始

2009年04月03日 05点04分 7
level 6
慈禧葬礼
2009年04月03日 05点04分 8
level 6
民国时期婚礼场面
2009年04月03日 05点04分 9
level 6
旧时代一夫多妻写照
2009年04月03日 05点04分 10
level 6
高兴吧?这张最熟悉了,50年代的中国大陆“驾驶执照”!
2009年04月03日 05点04分 11
level 6
送给宋庆龄的签名照
2009年04月03日 05点04分 12
level 6
大清的“裱糊匠”李鸿章
2009年04月03日 05点04分 13
level 6
宋美龄在西安事变时写给老蒋的信
2009年04月03日 05点04分 14
level 6
十八岁时的中山先生
2009年04月03日 05点04分 15
level 6
1903年,鲁迅先生留学时
2009年04月03日 06点04分 16
level 6
月日 八国联军中的中国军团
    英国人组织的中国人部队, 参与八国联军侵华作战。 摄影集“英国统治下的威海卫”有好几张这支部队的照片。 这张也收录其中。
    还有作战后英国人向他们授勋的照片,看后唏嘘不已。
 照片中的确实就是八国联军中的中国部队,即中国军团。以往的一些资料中误记载为锡克兵。该军团的士兵全由中国人组成,军官则为英国人,装备西式武器,采用西法训练。庚子之役中,该军团参加了攻打天津、北京等战役(大家可以注意照片中军团士兵的帽徽,庚子之役后,为给中国军团表功,特地仿照天津城的城楼重新设计了军团的帽徽),因为作战异常英勇,战后在军团军官的坚决要求下,英国女王为军团士兵授勋,并在威海等地为军团的阵亡士兵设立纪念碑。
    今天再来回顾这段几近湮灭的历史,实在令人感慨。这支部队的士兵来源是三国干涉还辽后,英国人在华招募的,从关于该军团的更多资料和照片分析,这支军队的装备相当精良,训练水准也很高

2009年04月03日 06点04分 17
level 6
慈禧与西洋贵妇
2009年04月03日 06点04分 18
level 6
一个日军在炫耀他的“战绩”
    这张本来不想发,因为我已记住了对日本人的愤怒,但现在舆论还有汉*为它说好话,所以希望是中国人的都醒来!

2009年04月03日 06点04分 19
level 6
围看西洋镜的儿童(1900年,昆明)
    从衣着上看,两个正在观摩“进口大片”的儿童应来自富裕人家。而更左边的那个孩子也许正焦急地向父亲提着这时髦的要求。对于古老的中国百姓来说,西洋镜(皮影戏)与洋枪洋炮一样给人印象深刻,代表着西方文明的最新成果,而这三个字中包含的惊奇含义一直保留至今。从摄影上说,这是一张层次分明、构图完整的照片,一看之下几乎完全注意不到摄影者的存在,除了右边那个小孩以外,所有人物都自然生动地活在他们周围的环境中,同时又像戏剧角色一样衬托着主要的事件。在摄影才刚刚发明不久的那个年代,这样水准的拍摄眼光和技巧的确令人称奇

2009年04月03日 06点04分 20
level 6
上山下乡通知书
2009年04月03日 06点04分 22
1 2 3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