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1
mahe53
楼主
白居易《长恨歌》有“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句,写的是唐明皇避难蜀地夜思杨玉环,诗中所状其孤寂心伤之百转,十分感人。
好诗改一字味道就寡了。老动特别觉得这个“铃”用得好。以往读诗的时候,老动总是想像,闻铃,也许是玉环莲步轻挪时的玉佩叮当,也许是她动听的歌吟,也许是她和唐明皇曾经连袂的琴音,美好的声音在绵绵的无尽夜雨里传来,能令人不断肠乎?
后来得知,在蜀地的梓潼县演武乡上亭铺,还真有一处风景,亭碑俱在,叫“唐明皇幸蜀闻铃处”,是宋朝人附会这个故事,在此地建了庙树了碑,时光展转至清光绪年间,亦有多情者重修。地方老动没去过,但据一些文字介绍,此处四周群峰陀起,端得是景色秀丽,“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看来情与景倒也交融。
这个地方又叫郎当驿。当地的志书上说,唐明皇幸蜀至此驻跸,夜闻铃声,似言“三郎”“郞当”者。什么意思呢,是说唐明皇晚上睡不着觉,听那驿亭檐角上的铜铃时起“郎当”,好似那玉环长生殿上唤“三郎”。原来,这个“铃”与老动以往的想像不同,老动想的虚,而人家本是取实。老动反复斟量,还是觉得,这个“闻铃”虽然是写实,但老动的联想没什么不妥,因为听闻的必竟是美好的声音,反衬得绵绵雨夜里的凄苦更加隐忍。
下午读到一篇文章,文章说,唐代的时候,日本人抄录了许多名人名篇回去,其中就有白居易的《长恨歌》,日本的《长恨歌》抄本上,这个“铃”字写作“猿”字。这样一来,诗句就变成“夜雨闻猿”了。有专家考证说,日本的唐代抄本是可信的,铃字原本是猿字之误。老动很讶异:猿声那么凄厉,雨夜闻猿,不会让人毛骨竦然?唐明皇思念杨玉环,难到要生成恐惧感?依老动的美能,“闻猿”是接受不了的。老动狐疑,难到日本人不会抄错?
2018年03月10日 15点03分
1
好诗改一字味道就寡了。老动特别觉得这个“铃”用得好。以往读诗的时候,老动总是想像,闻铃,也许是玉环莲步轻挪时的玉佩叮当,也许是她动听的歌吟,也许是她和唐明皇曾经连袂的琴音,美好的声音在绵绵的无尽夜雨里传来,能令人不断肠乎?
后来得知,在蜀地的梓潼县演武乡上亭铺,还真有一处风景,亭碑俱在,叫“唐明皇幸蜀闻铃处”,是宋朝人附会这个故事,在此地建了庙树了碑,时光展转至清光绪年间,亦有多情者重修。地方老动没去过,但据一些文字介绍,此处四周群峰陀起,端得是景色秀丽,“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看来情与景倒也交融。
这个地方又叫郎当驿。当地的志书上说,唐明皇幸蜀至此驻跸,夜闻铃声,似言“三郎”“郞当”者。什么意思呢,是说唐明皇晚上睡不着觉,听那驿亭檐角上的铜铃时起“郎当”,好似那玉环长生殿上唤“三郎”。原来,这个“铃”与老动以往的想像不同,老动想的虚,而人家本是取实。老动反复斟量,还是觉得,这个“闻铃”虽然是写实,但老动的联想没什么不妥,因为听闻的必竟是美好的声音,反衬得绵绵雨夜里的凄苦更加隐忍。
下午读到一篇文章,文章说,唐代的时候,日本人抄录了许多名人名篇回去,其中就有白居易的《长恨歌》,日本的《长恨歌》抄本上,这个“铃”字写作“猿”字。这样一来,诗句就变成“夜雨闻猿”了。有专家考证说,日本的唐代抄本是可信的,铃字原本是猿字之误。老动很讶异:猿声那么凄厉,雨夜闻猿,不会让人毛骨竦然?唐明皇思念杨玉环,难到要生成恐惧感?依老动的美能,“闻猿”是接受不了的。老动狐疑,难到日本人不会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