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举行。此次大会,代表中国力量的沈阳新松机器人成为焦点,也吸引了北京冬奥会组委会的一位负责人。
“当时我在现场,这位负责人问,新松机器人能否进行表演,我的回答是‘没有问题’。”沈阳新松公司副总裁兼移动机器人BG总裁、新松“北京8分钟”技术团队领队张雷道出与北京冬奥会第一次结缘。
正是这次结缘,让张艺谋团队有了到沈阳新松公司考察的动力。


走进新松工厂,艺术家们很快被沈阳新松强大实力所折服。企业近五年的表现,更让张艺谋放下心来:新松公司吸引全球高端技术人员近千名,其中包括10位海外博士;如今,企业员工规模达4000人,科研人员中,博士硕士近半;公司实现上百项核心技术突破,产值平均增幅超过40%。特别是移动机器人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出口美国、俄罗斯等国家。眼前这支中国机器人行业国家队,足以代表国家“出征”。


此时,从中央歌剧院传来消息,由沈阳新松公司提供的5台机器人表现良好,促使新松公司移动机器人通过“选秀”、成功入围。
去年10月,进入北京平昌训练基地之初,张艺谋团队的艺术家们眼神多有焦虑。在前两周,机器人与人无法配合,并常出现小毛病,而解决一个小问题就要花费三四个小时。弃用机器人的想法,不断在艺术家们头脑中闪现。然而,经过两三周的磨合、调整后,大大小小的难题一一迎刃而解。进入排练的最后阶段,智能机器人成为导演组最放心的“演员”。


从2月11日起到17日,沈阳新松公司团队陆续抵达平昌。现场拆装、重组,维护……团队充分利用冬奥会组委会每天给的3小时排练时间,还应对了下雪、大风、大雾等极端天气,机器人们经受住了考验。25日晚上,24个,史上最多的移动机器人参加的表演,填补了中国大型机器人表演空白,同时也创造了大型机器人完美协作的世界级范例。在难得的和风夜幕下,全世界目睹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演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