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冬奥会,“北京八分钟”里,沈阳新松机器人惊艳世界!
中华城市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9
在平昌冬奥会闭幕式
沈阳新松公司的
24台移动机器人,
用人机和谐、美轮美奂的演出
展示了中国制造的典型代表——
24台来自沈阳新松的移动机器人
和24名舞蹈演员精准互动
自豪、骄傲!
这是“北京八分钟”
也是沈阳的八分钟!
8分钟!10天演练!
80次彩排!0误差!
沈阳新松机器人
所展示出的中国形象
惊艳了全世界!
2018年02月28日 02点02分 1
level 9
2017年8月,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举行。此次大会,代表中国力量的沈阳新松机器人成为焦点,也吸引了北京冬奥会组委会的一位负责人。
  “当时我在现场,这位负责人问,新松机器人能否进行表演,我的回答是‘没有问题’。”沈阳新松公司副总裁兼移动机器人BG总裁、新松“北京8分钟”技术团队领队张雷道出与北京冬奥会第一次结缘。
正是这次结缘,让张艺谋团队有了到沈阳新松公司考察的动力。
走进新松工厂,艺术家们很快被沈阳新松强大实力所折服。企业近五年的表现,更让张艺谋放下心来:新松公司吸引全球高端技术人员近千名,其中包括10位海外博士;如今,企业员工规模达4000人,科研人员中,博士硕士近半;公司实现上百项核心技术突破,产值平均增幅超过40%。特别是移动机器人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出口美国、俄罗斯等国家。眼前这支中国机器人行业国家队,足以代表国家“出征”。
 此时,从中央歌剧院传来消息,由沈阳新松公司提供的5台机器人表现良好,促使新松公司移动机器人通过“选秀”、成功入围。
去年10月,进入北京平昌训练基地之初,张艺谋团队的艺术家们眼神多有焦虑。在前两周,机器人与人无法配合,并常出现小毛病,而解决一个小问题就要花费三四个小时。弃用机器人的想法,不断在艺术家们头脑中闪现。然而,经过两三周的磨合、调整后,大大小小的难题一一迎刃而解。进入排练的最后阶段,智能机器人成为导演组最放心的“演员”。
从2月11日起到17日,沈阳新松公司团队陆续抵达平昌。现场拆装、重组,维护……团队充分利用冬奥会组委会每天给的3小时排练时间,还应对了下雪、大风、大雾等极端天气,机器人们经受住了考验。25日晚上,24个,史上最多的移动机器人参加的表演,填补了中国大型机器人表演空白,同时也创造了大型机器人完美协作的世界级范例。在难得的和风夜幕下,全世界目睹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演出。
2018年02月28日 02点02分 2
level 14
浮夸俗媚的满清气息,看不到一丝中华汉文化底蕴,国之悲哉矣
2018年02月28日 02点02分 3
想当年你的祖宗还不是照样跪在人家的面前!!
2018年02月28日 02点02分
level 9
《中国制造2025》主要执笔人之一、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原副院长屈贤明认为:新时代,沈阳正处于产业长期积累爆发的关键期,沈阳新松公司产品成功在国际舞台亮相并获得满堂彩,给沈阳产业发展以重大启示、注入了强大动力,它预示着“沈阳智造”大发展的黄金期即将到来。
机器人距离舞台周围的环境参照直线距离近百米,演出场地人流多,如何让机器人看得见,看得准?新松的移动机器人团队专门研制了全新的导航控制算法。沈阳新松移动机器人事业部总裁张雷说,“我们突破了以往工业机器人动作比较简单,比较直线化的问题,设计了行进中旋转、行进中扭曲等,配合演员做出一些比较花哨的动作。”
大风降温天气也给机器人的正常运行增加了不确定因素。团队的算法,确保所有移动机器人在演员移动频繁、场地光照复杂的情况下仍然能够精准定位和运动。
韩国当地的天气对机器人的电池和通讯系统带来了新的考验。如何避免机器人“感冒”,是团队需要解决的另一问题。“电池自身在低温情况下可能会无法启动,我们便对电池自身以及所有电工部件,进行了加温处理。”张雷介绍,新松的技术人员通过升级机器人的通讯系统,确保所有机器人可以正常接收指令。新松团队让现场和全世界领略了“沈阳智造”“辽宁智造”和“中国智造”的魅力。
机器人的通讯问题也是另一大难题,由于主办方屏蔽了绝大部分的无线网频段,其中包含机器人通常使用若干频段,技术人员不得不寻找替换的解决方案,升级机器人的通讯系统,确保所有机器人可以正常接收指令。“在没有网络的环境下,我们的机器人之间还能沟通联络,这正是我们新松的核心竞争力!”张雷信心十足地说。
2018年02月28日 02点02分 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