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8
明史十讲 目录
出版说明
第一讲 绪论
明朝的历史分期及其成就
扭曲和贬抑明史的几种观点
明史研究的主要史料
第二讲 洪永熙宣盛世(上):洪武开基
朱元璋起义军的发展与明朝的建立
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强化
休养生息政策的施行
明太祖的功绩与历史地位
第三讲 洪永熙宣盛世(下):成祖开拓与仁宣守成
明成祖的积极开拓
仁宣守成
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第四讲 承前启后:明朝卫所制度及其演变
明朝都督府官权力的变迁
明朝都司卫所制度的本质
卫所制与营伍制
卫所制与募兵制
第五讲 经济结构的变动:明中后期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
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
白银货币化
农村经济的商品化与经济结构的变动
市镇经济的繁荣与新经济因素的萌芽
第六讲 嘉万革新:明代中后期社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嘉靖革新前的社会问题
嘉靖初年的政治改革
嘉靖后期至隆庆年间的经济改革
张居正的全面改革
第七讲 内治外安:明代的民族政策与民族关系
明王朝的民族观
明王朝的“威德兼施”政策及其内涵
民族地区的管理制度
明朝民族政策的历史演变技简单评价
第八讲 冲突与融合:明代中后期的中外关系
平定倭患
隆庆开关,参与世界市场的建构
西学东渐与中学西传
第9讲 传统飘摇:明代社会文化的演化及其态势
理学从一统天下到渐趋没落
心学的兴起及演化
务实思潮的涌动
士风与社会风尚的演变
对明中后期社会文化近代性的认识
第十讲 谁主沉浮:明清易代的必然与偶然
明末社会矛盾的激化
明末农民大起义与明朝的灭亡
清兵入关与南明的抗清斗争
关于明清易代和南明抗清战争的儿点认识
后记
2009年03月10日 13点03分
3
level 8
作者 陈梧桐
明朝长达277年的历史,不仅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而且孕育了新旧交替,迈出由中世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步伐,具有鲜明的特点。然而在一些人眼里,明朝却是个灰暗的朝代,其评价远逊于秦汉唐宋,甚至还不及元朝和清朝。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除了清朝统治者在组织编纂《四库全书》时,下令将有“抵触本朝之语”的图书“尽行销毁”,毁灭了与四库所收书籍种类几乎相当的三千余种图书,造成明史史料大量缺失,许多重要的历史环节难以复原之外,更重要的是由于收到中外诸多贬抑、否定明朝观点的影响,造成对明史的种种误解和偏见。
2009年03月10日 13点03分
4
level 8
最早对明朝做出评价的是清初的遗民。他们在痛定思痛之后,对明朝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总结,提出不少至今仍有参考价值的观点。不过,当时的总结,多着眼于明亡的教训,负面评价多于正面评价,使明史蒙上了一层灰暗的阴影。而清初迭兴文字狱,更进一步压制了对明朝的正面评价。清朝统治者组织的明史编纂工作,则贯穿着修纂《明通鉴纲目》、《御批历代通鉴辑览》、《四库全书》、《历代职官表》和“续三通”,极力“推崇清朝的‘功德’,把明朝有显著成就的地方一笔抹杀”(谢国桢《明清史丛谈》)。其中尤以《四库全书》总编纂官纪昀纂定的《四库全书总目》,对明朝的评价最低,认为“明人积弱,自其盛世已然”。乾隆朝修史,曾极力宣扬所谓的“清承明制”,其实,清对明制的继承“仅取其形而去其神”(参见潘星辉《被扭曲与被辱没的历史》)。这种“清承明制”论不仅把清朝的种种弊端归咎于明朝,将明朝抹黑,而且导致“明清板块论”的出现,将明清视为一个整体,而忽视其区别,抹杀了明朝的特色和亮点。20世纪上半叶,在错综复杂而苦难深重的政治环境里,一些进步的史学家曾利用历史来映射现实,借明太祖和明史来映射、抨击蒋介石的黑暗统治。这种映射史学在当时起到了打击敌人、教育群众的作用,但由于强调实用性而忽视了科学性,对明代一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缺乏客观、公证的态度,又给明史蒙上了一层灰暗的阴影。
对普通大众而言,吴晗的《从僧钵到皇权》、丁易的《明代特务统治》和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这三本著作的负面影响则更为显著。
2009年03月10日 13点03分
5
level 8
有兴趣的筒子可以去读陈梧桐的《明史十讲》~感觉还不错
特别是最后一章,对明朝灭亡的必然和清朝取而代之的偶然,以及南明是否是腐朽衰败的政权,南明抗清应该定义为反对民(河蟹)族压迫性质~~等等问题都做了说明~~
2009年03月10日 14点03分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