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当是围棋知识的安利吧——说说龙王的工作与围棋的巧合
脑洞是必要之物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8
事实上龙王是一部写实度很强的小说,文中很多看起来很不科学的事迹,在现实中其实都是有依据的,而这也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原因。
1.说说围棋天才吧
前年十月,以十五岁的年龄成为职业棋士的我,是史上第四位『国中生棋士』,同时也是将棋史上最年轻的头衔保持者,引起了将棋界的关注。——摘自龙王的工作第一卷第一章。
看过龙王的工作的读者应该都知道,这是一本讲述天才的火花相遇之时智慧碰撞的故事(笑)。
是的,文中的主要角色,其最大的共性如果用两个字形容,那一定是‘天才’。男主九头龙八一,女主空银子,还有两只可爱的小萝莉,爱和天衣,都有着恐怖的天赋。
就拿男主来说吧,十五岁成为职业棋手,十六岁拿下大头衔,年级轻轻就得到了老师和名人的钦点,人生历程写满了开挂。
然而,和历史上那些围棋天才相比,男主只不过是一个普通人了。说到十五岁成为职业棋手,我不知道在将棋界这代表什么,至少在围棋界中,十五岁才入段事实上已经算是大器晚成了(残酷的现实,更具体的我会在第3段讲到)。在围棋界中,世界上迄今为止年龄最小的入段记录的保持者是李昌镐的老师曹薰铉——他在九岁的时候就成了职业棋手。目前世界最强人类棋手之一柯洁,在十一岁成为职业棋手——在中国这只能勉强挤进前十。而曾经的世界第一人李昌镐,十一岁入段,十四岁拿到第一个国内头衔,十六岁拿到第一个世界冠军.......所以说这些怪物才更适合做小说主角吧(苦笑),不过李昌镐已经是电视剧主角了,大家有兴趣不妨看下韩剧《请回答1988》,剧中基本再现了李昌镐的开挂生涯。
2017年11月05日 09点11分 1
level 9
[吐舌]
2017年11月05日 09点11分 2

2017年11月05日 15点11分
level 8
2.论女性棋手对棋类发展的贡献
「奇怪?你……该、该不会是《浪速白雪姬》吧!?」
「……」
「我在电视上看过你!请帮我签名!!」
师姐转眼问就被人群包围,真受欢迎啊。
「呀啊!太可爱了!」「白雪姬的皮肤真的好白喔!」女孩子也很喜欢她。喂,我说你们——龙王也在这里喔?我摘下眼镜,试图向大家强调这件事情,可是压根儿没有人注意到我。
《浪速白雪姬》是师姐的外号。
我不记得这外号一开始是出自将棋杂志还是什么地方,但大约在一年前接受电视节目采访的时候忽然爆红。国中生棋士和史上最年轻的龙王也让我出过一阵风头,可是师姐的名声实在太响亮,导致我完全成了她的影子。可恶……!——摘自龙王的工作第一章第一卷
吴清源大师曾经说过,教过一个女人下围棋,等于教会三个人下围棋。没错,事实上棋类也是看脸吃饭的,女棋手在棋类运动的普及上具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果棋下的好,颜值还高,那对棋类的普及和宣传都是大有裨益的。而空银子无疑是符合这些条件的,她的人气甚至盖过了男主。
而在围棋之中,也有着为数众多的“美女棋手”,如果梅泽由香里这个名字你没有听过,那么你不妨其看一下经典漫画《棋魂》,梅泽由香里就是这本漫画的监修。在漫画中所有的对局素材都是经过精心挑选之后,由漫画家完全再现的,棋魂的成功,梅泽由香里无疑有很大的功劳。
在日本,梅泽由香里曾经担任过NHK电视台讲棋手的工作,结果在梅泽讲棋的那段时间里,NHK电视台围棋节目的收视率上升了10个百分点。而棋魂所引发的学棋热潮,更是让她盖过了诸位围棋大师被评选为"对日本围棋贡献最大的棋手”。
在龙王中,女棋手除了负责宣传将棋,担任直播解说,还经常变装cosplay,放送福利。这些在围棋界中也是一样的。
比如曾经的中国第一围棋美女,出演电视剧《敌营十八年》的唐莉。
比如从四岁就开始接拍广告MV,最近加入娱乐圈,参演吴克群新群MV的黑嘉嘉。
总之,女棋手对棋类普及的贡献,是远远超过男棋手的,虽说在竞技上她们存在着先天的劣势,但是正是因为她们的努力,让棋类运动在大众心目中有了更好的形象,从而促进了棋类的不断普及,这是需要我们鼓励和肯定的。
所以,我们看到龙王中女棋手为了穿什么COSPLAY服装纠结的时候,一定不要误解成是主角独有的光环,事实上她们也是想要为将棋的宣传尽自己的一份力呢。
2017年11月05日 15点11分 4
level 8
3.升学还是冲段?最艰难的抉择。
近来有不少棋士选择上高中或是大学,实际上是大部分都会上高中,不过在国三那年秋千成为职业棋士的我,早早就放弃学业,选择走上将棋这条路。
如果选择升学……下个月我就是高中二年级了。
我这人除了将棋以外没有可取之处,对于当初没有选择升学这件事不曾感到后悔。不过要说一天到晚下棋的生活是不是快乐,其实也是有很多痛苦的时候……
——取自龙王的工作第一卷第一章
九头龙八一放弃了学业,选择走职业棋手的道路。这在文中虽说只是一笔带过,但是事实上,这是每一个职业棋手都必须面对的最艰难的抉择。
围棋界中有这么一句话“二十岁不成国手,终生无望”。这句话总体来说是问题不大的,虽说并不是没有大器晚成的例子,但是绝大多数天才都是在小小年龄就锋芒毕露的,就和文中的八一和银子一样。
然而并不是所有少年天才都能跨过职业的门槛的。
在中国,全国围棋定段赛被称为“围棋高考”,事实上定段赛的竞争比高考更加激烈,也更加残酷。在2017年,来自全国各地的400多名少年围棋精英,要去竞争仅有的30张通往职业的门票——这还是在近些年来定段赛不断放宽年龄限制和定段名额的背景下。2013年的定段率是25/555,仅有4.5%,而在2010年之前,定段赛更是被限制为只有18岁以下的少年才有资格去竞争仅有20个的名额。
所以当少年棋手具备冲段实力的时候,他们就必须面对一个艰难的抉择——冲段还是升学。这要比大学生的求职还是就业的抉择更加残酷,因为对于十多岁的少年来说,这是一场输不起的赌博。如果选择了冲段,首先高中肯定是不能上了,通常来说“博二兔不得一兔”,边学棋边读书的孩子在竞争上存在巨大劣势是不争的事实。其次孩子和家长为了保持竞争力,必须到北京等地区的知名围棋道场进行全日制高强度学习。在道场里每天都会有激烈的循环圈赛:通常是6人小组2升级2降级的一天一循环,一天至少五盘的高强度对局后还有复盘讲解和死活训练,这些都结束以后孩子们通常还会在网上进行大量的对局......这就是仅仅十多岁的孩子们的日常。这还不是最大的问题,要想到道场全日制修行,高额的学费自是不用提,通常为了守护孩子们的成长和对监督孩子的学棋(孩子在这个年龄大多很贪玩),绝大多数家长选择辞去工作,在道场附近租房陪读——每年的学费食宿费房租等等各种费用一年在十万以上。
然而就算少年们的幸运者真的迈进了职业的大门,这也只是跨过了重重雄关的第一步——新职业棋手每年能参加的比赛很有限,能像八一一样靠一个头衔一鸣惊人更是罕见。在围棋界中只有60名左右的顶尖棋手有下围甲的资格——这每年给他们的收入大概20万左右,至于国内冠军和世界冠军,更是新初段们难以染指的。因而绝大多数新初段在定段以后还必须继续在道场积累实力等待机会,或者投入到围棋教学的事业中,以满足温饱。
八一是幸运的,但是每一个幸运儿的身后,都是无数冲击职业棋手的少年们的血泪,现实就是这么残酷而真实,而他们在年幼的时候就必须做出影响终生的抉择......
但是他们只能继续坚持下去,就像明朝那些事说的一样——走上了这条路,就不能再回头。
2017年11月18日 11点11分 5
level 8
4.围棋盘和围棋子
我从壁橱里拿出将棋盘,摆到雏鹤爱小妹妹面前。
「好、好壮观的将棋盘……!」
「别弄坏喔,我贷款还没缴完。」
棋盘和棋子加起来整整是一辆新车的价格。
因为是厚七寸(约二十一公分)又有盘脚的棋盘,一放在跪坐的JS面前,几乎挡住她半个身体。
——出自龙王的工作第一卷第一章
很多人可能不相信,棋盘和棋子加起来能有一辆新车的价格。
不过我可以肯定地说,八一丝毫没有夸张,名贵的棋盘和棋子确实有相应的价值。
首先,从棋盘开始说起吧。一般来说,名贵棋盘都是用榧木做成。这是因为榧木木材纹路清晰、富有弹性、色泽美丽、散发着树脂的清香;棋子投于其上,其声如珠落玉盘,清脆悦耳;棋子附盘稳如泰山。这些特点使榧木成为棋友心目中当仁不让的高档棋具之唯一良材。
然而由于多种原因,榧木目前已经濒临灭绝,已被列为保护树种,而用于制作棋盘的榧树至少要有300年的树龄。随着百年榧树的数量不断减少,以及各个国家的禁止砍伐,榧木可以说是千金难求。
而制作棋盘的工艺又是极其复杂的,而且周期极长。在加工棋盘前,榧木需要在合适的环境中经历漫长的自然干燥过程。例如一块10厘米的拼板需要五年以上的干燥时间;一块20厘米的独木棋盘则需要干燥十年以上。而加工期的保养,上漆,涂腊,刻线,都是十分讲究的。
说了这么多,足以说明制作一副高档的榧木棋盘,所付出的成本是无比巨大的。至于价格,不妨看图:
顺便一提,这只是桌上盘,而文中提到的有盘脚的棋盘,大概是这个视觉效果:
说完了棋盘该说棋子了,将棋的棋子我并不是十分了解,不过围棋的棋子同样价值不菲,甚至还有贵于棋盘,围棋的白色棋子是用深海打捞的贝壳手工磨制的,如今符合要求的贝壳已经越来越稀少,其价值也随之水涨船高。而白子根据花纹的多少分为3个级别,雪印,月印,实用印。花纹越多,号数越大,棋子价值越高。
下图中的一套棋子的价格接近十二万。
而我上面提到的这些棋具,其价格只能算是普通水准,我所知道的最名贵的棋具价值高达八百万人民币。棋盘是由900年的榧木制成,而白色棋子则是贝壳因为地壳运动变为化石,一颗就价值三万元。
所以,一套棋具价比新车,需要贷款购买,不是什么值得匪夷所思的事情。
2017年11月18日 13点11分 7
事实上,在中国绝大多数职业棋手,一年的收入,可能都不够买一套高档棋具呢。真是残酷的现实。
2017年11月18日 13点11分
level 9
好高深[委屈]
2017年11月19日 00点11分 9
level 8
7.比赛用时和长考那些事
「……请给我棋谱。」
「在这里。」
一确认记录员递来的棋谱,因这一手居然用了四十分钟而脸色铁青的人是我。
「呃!」
我感觉自己只用了不到十分钟的时间,看来时间在我深入判读的时候迅速消逝,怪不得步梦会喝起红茶。
帝位循环赛的持棋时间是四小时,能用在这一手的时间顶多只有二十分钟,四十分钟明显太长,在持棋时间上与对方拉大了差距……
一盘棋下一整天,一手棋长考四十分钟,对于不少人来说可以说是难以想象的。
在如今的棋界,为了适应直播和新闻报道的需要,大部分的国内国际比赛限时都是2小时甚至更短。只有日本还在三大头衔赛(名人,棋圣,本因坊)中使用每人八小时的两日制。而更早的时候,重大的对局双方的持棋时间甚至可以达到四十小时之久。顺便一提,在《龙王》中,八一所持有的龙王头衔也是两日制。
两日制源于纸质时代,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主办棋赛的三大新闻社通过封锁刊登棋谱在当时取得了巨大收益,不过随着由电视到网络再到手机的直播方式转变,中韩的各大比赛时间不断减短,只有抱残守缺的日本媒体还在坚持传统。文中双方4个小时的持棋时间在中韩可以说是超慢棋,而在日本这已经属于快棋的范畴了。不能适应比赛时间的缩短,是日本棋手长期在世界上难以取得成绩的原因之一。
不过比赛时间的缩短也是有弊端的,由于有着时间限制,棋手们更习惯把时间投入到中盘作战之中,而布局阶段往往使用预先准备的自己熟悉流行的布局,就像八一和步梦一样,双方使用既定常形铺开阵势然后开始中盘对战。这就导致了比赛中的布局千篇一律。此外,同样基于时间限制,很多复杂的变化短时间内难以算清,因而棋手选择的往往是第一感的一手而未必是当前最佳的一手,同一个局部往往错进错出,因而对局质量难以保证。
而在日本围棋的全盛时期,为一手棋长考几个小时并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武宫正树曾在布局阶段一手棋长考了五个小时以上——然后走了定式的一手,局后武宫自己说:沉浸在思考中,时间就溜掉了。然而再次强调,那只是常规定式的一手棋......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桥本昌二与梶原武雄的对局,两日制比赛的第一天结束,双方一共只下了9手棋——桥本第一手面对空荡荡的棋盘就思考了一个小时......这些棋手在布局和定式阶段就投入大量时间,为了发现新的手法和变化,其求道的精神是值得赞扬的。
而史上最有名的一次长考,应该是藤泽秀行对加藤正夫的棋圣战对局,前4局藤泽1比3落后,第五局藤泽选择了风险最大的杀棋,在鱼死网破的超复杂局面中,藤泽黑93思考了2小时57分钟——据说这段时间内他计算了局部的两百多个变化,将所有的变化全部算清后,然后才落下了最强的一手。而在现代的比赛中,像这样投入大量时间计算所有变化无异于天方夜谭。
顺便一提,围棋史上一手棋长考的最高纪录是十六个小时——那是某两位少年的定段赛对局,少年甲开局不久就在一个非常简单的定式中思考了八个小时——当时长考作为盘外招是消磨对手意志的一种手段,然而偏偏他遇到的对手并不好惹——少年乙的师父曾经说,“如果对面长考,你不长考个双倍时间别来见我”。于是少年乙决心在十六小时之后再落子......于是双方开始了旷日持久的体力对决,每当少年甲面对无棋可算的棋盘打瞌睡的时候,少年乙就拿起棋子,而等少年甲强行振作精神盯向棋盘,乙又把棋子丢回棋盒......终于甲实在太困输了这盘棋,定段赛的下一轮又即将开始了,真是一个被上的故事。
2017年11月26日 16点11分 1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