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水古城
离开猴洞,我们开始朝着发轮之行最为期待的龙水古城遗址前行。据史料记载,始建于隋末恭帝义宁二年(618)的龙水县的县城,距苌弘洞一公里许。北宋治平元年(1064),著名文学家、历史巨著《资治通鉴》三大主编之一范祖禹到此任过县令。南宋理宗淳祐三年(1243),龙水县因战乱废,其设县时间长达625年之久。龙水古县城遗址附近还有苌弘洞,龙水大佛等景观,2007年被确立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寻找龙水古城遗址的过程是艰辛的。由于地理偏远,导航也茫然的将我们引到了反方向,等到我们快走到配龙才发觉状况不对。于是关闭导航,沿着县道一路询问。
不得不提发轮人的热情,每次问路总怕我们再次走错,不厌其烦的给我们指点甚至带路。一个小时之后,我们终于来到了一个叫鹳沟的地方。

著名的龙水大佛就矗立在满是泥泞的村道边。造像龛高8.4米、宽7.1米,其中间的大佛像高7.4米、肩宽5.2米,造像精美,据称为四川第三大坐佛。
记载龙水县的文字龛,位于大佛右边最高处,没能受到人为的破坏,至今字迹仍十分的清晰可辨,是研究龙水县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状况异常难得的重要依据。
根据资料所知,龙水大佛对面即是苌弘洞,孔子之师苌弘读书所在地。但面对满山的桔树与林木,我们再次迷失了方向。苌弘洞,这座资中文人心中的圣地近在咫尺,却又显得那么遥远。

所幸再次遇到了热心人。这位赤脚行走田间的老人,面对我们的询问,原本准备午饭的他立即带着我们往苌弘洞进发。这座废弃的学校,便是建于1953年的苌弘小学。
从老人口中得知,苌弘小学虽小,几十年间却培育过不少人才。大本哥在心中暗叹,不愧是先贤读书之地,风水就是不同。

但时光流逝,曾经的教室已经堆满了村民的肥料。当年朗朗书声,已被寂静中的鸟鸣所取代。


苌弘小学后面,一座溶洞突然出现在眼前,这就是期盼已久的苌弘洞了。历经两千多年,山洞依然保持原貌,山林苍翠、悬崖陡立。

洞内极为宽敞,可容纳数百人。先贤苌弘离开此洞从此名满天下,孔子也因其学识渊博而求学于他。所以资中文庙的孔子塑像便只能站立,成为全国唯一。
尽管这一走,苌弘便再未回到故乡,但他却在资中留下过无数动人的传说。沱江资中段被称为珠江,也由“苌弘化碧”的传说而来。苌弘,早已成为资中人精神的支柱。

洞口还遗留有当年苌弘小学的残垣断壁,墙上的标语代表着那个时代。

站在洞边久久不愿离去。不知当年的苌弘,是否也时常仰望山崖,畅想着用生平所学辅佐周天子。而最终,他却被他用尽一生去辅佐的周天子所杀,用悲剧诠释了自己的忠义。
庄子是这样评价苌弘的:“昔者龙逢斩,比干剖,苌弘胣,子胥靡,故四子贤,而身不免乎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