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马可,当美丽不再成为一种负担


这种从无到有,由少及多的感觉很让人产生兴奋和愿意积极的尝试中。直至,演员真正捕捉到人物的灵魂,全身心投入进去的时候,那种忘我和超然必是今生也难以忘怀的极致感觉。
——题记
一位五岁的小男孩儿,站在泳池边叉着腰,对着一位阿姨说“我是一位男子汉!”彼时阿姨把小马可当成了女孩子,对他赤裸上身感到不解。于是乎,马可小时候视美丽为一种负担;见组时导演都不需要漂亮的小孩儿。马可在一次次被剧组“嫌弃”时也是种甜蜜的负担吧!
时至今日,这个以美为标准,颜值即正义的时代,美丽非但不是一种负担,还是一种资本。
2015年,魔幻剧《花千骨》热播,这部大IP剧给内地流量小生的走红提供了平台。马可,就是从那时候起逐渐走进大众视野的。当他的可乐们苦于在网上连找他的资料都是一种困难时,慢慢地他的信息变得多了起来。
因中戏毕业而自九岁就涉足影视圈的马可,其实更了解演员的培养过程和实践时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对于年轻演员,需要一些能够挖掘自己潜力,彰显自己角色魅力的作品来证实自己。
在电影《夜来香》中马可首次尝试演绎艾滋病患者,年轻易逝的生命和残酷病魔的折磨让男主角夺得观影人的同情和对这个特殊群体产生了的进一步的认识。这部公益题材电影,为马可体验人生涉足大银幕积累了宝贵经验。
杀阡陌的演绎,对于马可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演员的妆束和上镜头是完完全全两回事。镜头能放大演员的面部细节,同样也会因为种种原因让原本漂亮的演员变得不上镜。即便是在四十度的高温下,主创们冲破破重重考验终于完成了这部作品,有幸让观众欣赏到六界第一美人的风采。但与其说马可演绎了杀阡陌,倒不如说他融入了虚拟世界杀阡陌的生活中。杀阡陌需要妖娆的步态,需要宠辱不惊的气蕴,需要一丝不苟地展示自己的美貌,需要哪怕面前是刀山火海也要将美当作头等大事。细节的真实性往往决定了观众能否入戏的决定性因素。所幸,马可在演绎杀阡陌的时候已二十四岁,既过了年少懵懂时的青涩,也渐渐彰显出成熟优雅的气蕴,刚刚好。
太过年少则显得形象尖尖的,不够圆润通透,而太过年长就缺乏美貌圣君该有灵气和生动的气蕴。有一则花絮至今印像深刻,在山涯边,杀姐姐马可刚刚拍完戏,撑起一粉色的遮阳伞,准备下戏。那黑长直的头发下清丽的面庞动人心魄,他慢慢地向石阶款款走来,还保持着入戏的状态。他像一朵厚重而瑰丽的云朵极为二元地缥缈而又轻盈,但当他走下石阶,脱掉外面的罩袍时,晃着肩膀,黑长直的头发有大幅度的摆动,这还是那个优雅而又孤傲的杀阡陌吗?完全判若两人;看得一旁工作的大叔眼睛都直了。
此时的马可该感谢上天给予他特别的容貌,也是让他面临巨大争议的面庞。而真正有力量的强者,是接纳并喜欢自己的一切;这不是自恋,而是真正认识自己,知道如何扬长避短,如何创造属于自己新的角色的好演员。
《倭寇的踪迹》和《灵魂摆渡》让马可尝试比较英武的角色和比较书生气十足的形象。但我一直觉得马可是阳光的,笑容是灿烂的,这两个角色总的来说稍显严肃和压抑,但对于演技的提升有很大帮助。对于演员来讲,不见得每次都能拿到非常合适的剧本,但新的尝试终归是好的,让他认清自己长处和短板。
能看得出,马可演绎杀阡陌的时候很开心,虽然隐形眼镜让他双眼红肿,大量威亚戏让恐高的他感到害怕,但对于成片出来的效果是满意的。2016年,马可饰演中国伟大的诗人屈原,这无疑让他既兴奋又开心。有种万事开头难,一切从头再来这样一个崭新的开始的感觉。他需要忘却自己曾经演过什么,全身心地投入到屈原的人物塑造中去。
马可既把屈原当做一位伟大的诗人,又不把他当作一位伟大的诗人。有句话叫作“平凡而美丽”,是说角色返璞归真,有种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感觉。这时,他不再是楚国第一大诗人屈原,他只是一个想要实现自己理想,喜欢冒险和幻想的大男孩。有种一切从零开始的小雀跃,也有种背负家国大义,愿意为天下谋求福利的责任感。这种从无到有,由少及多的感觉让人产生兴奋和愿意深陷其中。直至,演员真正捕捉到人物的灵魂,全身心投入进去的时候,那种忘我和超然必是今生难忘的极致感觉,有种身为演员的幸福感和荣誉感以及不可替代的、宝贵的人生感悟。


